APP下载

不同播种期和栽插密度对‘青香软20’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简报

2023-10-17金燕徐新春薛瑞敏蒋丽丽王瑜浏张晴丁琳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基本苗青浦区播种期

金燕 徐新春 薛瑞敏 蒋丽丽 王瑜浏 张晴 丁琳

(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 201700)

‘青香软20’是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上海良金种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优质、长粒、软香粳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米饭香软、适口性好、高产和稳产性好、田间病害发生轻、综合抗性表现强和熟期适中等特点,于2022年10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22006)。为更好地提高优质水稻‘青香软20’的栽培水平,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笔者在机插秧种植方式下,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栽插密度对该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该品种的适宜播种时间和栽插密度。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22年在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创基地内(地处青浦区练塘镇蒸淀社区)进行。试验田前茬为冬季深翻休闲田,土质为青紫泥,土壤肥力为中等水平。

供试水稻品种为‘青香软20’,播种前用17%杀螟·乙蒜素(菌虫清)可湿性粉剂40 g 加水8 kg浸泡稻种4 kg,浸足60 h,然后催芽至露白,播种育苗后采用机插秧种植方式。大田期间,‘青香软20’共施纯氮247.5 kg/hm2,病虫草害防治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等均参照青浦区当地大面积晚粳稻生产进行。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期为主区因素A,以栽插密度为副区因素B。其中,播种期设3 个水平,分别为A1(5 月27 日)、A2(6 月1日)、A3(6 月6 日);栽插密度设4 个水平,行距固定为25 cm,株距分别为B1(14 cm)、B2(16 cm)、B3(18 cm)、B4(20 cm)。试验采用大区设计,不设重复,每处理区种植面积在667 m2左右,1 块田(1 334 m2左右)一分为二(竖分)种植2 个大区,大区间隔35 cm 左右,大区四周不设保护行。具体大区分布见图1。

图1 不同处理组合的大区分布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水稻秧苗移栽后,选取苗情均匀的10 穴秧苗并进行固定,调查基本苗数,并在试验期间每隔7 d左右调查1次茎蘖数,直至茎蘖数稳定;同时,调查记录水稻主要生育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在水稻成熟期,取样调查株高、穗粒结构及千粒质量,并进行实割测产(按籽粒标准水分含量14.5%计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期与栽插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青香软20’在同一播种期条件下,不同栽插密度对其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相同。‘青香软20’在同一栽插密度条件下,‘青香软20’的生育进程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相应推迟,每推迟5 d 播种,始穗期推迟2~3 d,齐穗期和成熟期推迟1~2 d;虽然播种时间相差较大,但是全生育期差异不大,5 月27 日和6 月1 日播种的全生育期均为165 d,6 月6 日播种的全生育期为163 d,仅相差2 d,这与2022 年‘青香软20’成熟期青浦区气温偏低的气候特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表1 不同处理的‘青香软20’生育期表现

2.2 播种期与栽插密度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2 可知,‘青香软20’不同处理的基本苗数在72.0 万~112.4 万苗/hm2之间,A3B4处理的基本苗数最低,A1B1处理的基本苗数最高;不同处理的高峰苗数在367.3 万~545.7 万苗/hm2之间,A3B4处理的高峰苗数最低,A1B2处理的高峰苗数最高;不同处理的有效穗数在302.8 万~397.3 万穗/hm2之间,A3B4处理的有效穗数最低,A2B1处理的有效穗数最高。经分析,在同一播种期条件下,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均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减少;在同一栽插密度条件下,基本苗数、高峰苗数、有效穗数均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减少。以上结果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栽插密度是影响‘青香软20’构建合理群体茎蘖数的重要因素。

表2 不同处理的‘青香软20’茎蘖动态

2.3 播种期与栽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在A1播种期中,A1B4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 490.8 kg/hm2,在A2播种期中,A2B1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 719.0 kg/hm2,在A3播种期中,A3B1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 670.8 kg/hm2,产量表现为A2B1处理>A3B1处理>A1B4处理,表明‘青香软20’早播、稀栽的产量相对较高,在6月1日后播种,产量随栽插密度的下降而减少。在B1栽插密度下,产量较高的是B1A2处理和B1A3处理,分别为9 719.0 kg/hm2和9 670.8 kg/hm2,在B2栽插密度下,产量较高的是B2A1处理和B2A2处理,分别为9 401.6 kg/hm2和9 385.8 kg/hm2,在B3栽插密度下,产量较高的是B3A2处理和B3A1处理,分别为9 261.2 kg/hm2和9 221.3 kg/hm2,在B4栽插密度下,产量较高的是B4A1处理和B4A2处理,分别为9 490.8 kg/hm2和9 170.3 kg/hm2,表明‘青香软20’早播、稀栽和晚播、密栽的产量相对较高。以上结果表明,在适宜播种期范围内,栽插密度是影响‘青香软20’产量的主要因素。

表3 不同处理的‘青香软20’产量、产量构成及农艺性状表现

2.4 播种期与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要素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处理的有效穗数在302.8万~397.3 万穗/hm2之间(变幅较大),每穗总粒数在112.7~130.7 粒之间(变幅较大),结实率均在95%以上,且在95.2%~96.8%之间(变幅较小),千粒质量在25.53~26.28 g 之间(变幅较小)。经分析,播种期越早,或栽插密度越大,有效穗数越多;每穗总粒数与有效穗数、栽插密度大体上呈反比,即有效穗数越多或栽插密度越大,每穗总粒数大体上越少;在同一播种期条件下,‘青香软20’的有效穗数随栽插密度的提高而增加,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随栽插密度的提高而减少,播种期早的有效穗数相对较多,但是穗型较小,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减少。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播种期不同,会影响水稻的整个生育进程以及是否能安全齐穗,进而影响到产量的稳定性[1-2];栽插密度不同,会使水稻植株个体的生育空间不同,从而影响到水稻分蘖、成穗率以及产量[3]。本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与栽插密度对‘青香软20’的产量均有一定影响。播种期早的,可选择较稀的栽插密度,使每株水稻在前期分蘖阶段有充分的土壤面积与空间,从而避免水稻之间的养分、水分、阳光和空间之争,以利于形成壮苗,发挥水稻的空间生态效应,增加水稻多蘖性、丰产性,进而获得高产。例如,播种期早的(在5 月下旬进行播种),搭配机插秧种植方式,行距固定为25 cm,株距宜为20 cm,即可取得较高的产量;播种期晚的(在6 月上中旬进行播种),搭配机插秧种植方式,行距固定为25 cm,株距宜为14 cm,即可通过发挥基本苗数多的优势,获得足够的有效穗数,从而获得高产。

经综合考虑,在青浦区采用机插秧种植方式,‘青香软20’宜在5 月下旬进行播种,并适当进行稀栽,以促早发,力争较多的低位分蘖,争大穗,提高成穗率,确保高产稳产,尤其是对于需要新米提早上市的种植户,可根据气候条件适当提早播种期,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对于在6 月后进行播种的,应适当提高栽插密度,以争取合理的穗粒结构,从而确保稳产。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试验结果及上海地区11 月上中旬的常年气候特点,建议‘青香软20’的播种期最迟在6 月15 日左右。

猜你喜欢

基本苗青浦区播种期
7.2.4全景声影视厅 上海市青浦区御湖别墅香水湾
在这里,与100个世界相遇——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基本苗和施氮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