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域下的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以《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为例

2023-10-17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刘诗漫

新教育 2023年26期
关键词:彝族民族音乐月光

□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 刘诗漫

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为中华儿女提供了充足的精神滋养和丰富的智慧启迪。民族音乐既凝聚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所以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具有现实意义。中小学基础教育要将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开阔音乐视野,拓展音乐思维,升华音乐情感,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更要注重解读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在民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认识民族音乐文化内涵,使学生切实得到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

一、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高效开展音乐教学的前提。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设计有层次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情感,再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民族音乐背后相关的故事,收获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

以《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一课教学为例,笔者考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认识情况,结合多个小问题挖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并依托多媒体技术手段构建教学情境,铺垫本课教学的情感基调,促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学习本课知识,感受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如正课开始前,笔者提出“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最喜欢哪个少数民族?该民族有哪些风俗习惯?”“你们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少数民族文化。在此之后,笔者利用音频技术完整地播放《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配合图片展示彝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使学生在听和看中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与情绪变化,对本首歌曲描绘的欢快愉悦的场景展开想象。为了保证想象的合理性,在聆听音乐后,笔者讲述火把节等撒尼民间传说和故事,再用视频播放撒尼族人月下篝火,载歌载舞等热闹场景,对彝族文化进行解释说明,刺激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笔者结合先前创设的热闹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撒尼人的风俗习惯进行唱歌跳舞表演,学生根据音乐旋律和节奏进行律动,体会《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歌曲内涵,进而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达到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目的。

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找到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与价值感,教师要找寻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方式,将民族音乐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观看、聆听与思考中提炼民族音乐内涵,体会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对于正处于思维发展和智力发育黄金期的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课本教材展开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选取课本教材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的基础上,还要对该作品蕴涵的民族文化进行拓展补充,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音乐[1]。

以《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采用导入诗歌的方式铺垫课堂的情感基调。《阿诗玛》是撒尼人口头流传的魅力而富有特色的长篇叙事诗,被撒尼人亲切称为“我们民族的歌”。该诗主要塑造了一位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的形象,凸显了撒尼人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热爱之情。考虑到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笔者选取《阿诗玛》精彩片段,结合“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等唱词,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阿诗玛的形象,从中了解撒尼人的思想情感。笔者相继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云南省地图、云南自然风光、彝族生活习惯、撒尼人聚集地、撒尼人日常生活等图片,出示一段介绍撒尼音乐文化的文字,加强民族音乐与地方文化的结合,使学生在想象撒尼文化中收获更多的心得体会和智慧启发。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笔者将《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歌词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要求学生有情感地大声朗读。再提出“你会选择什么类型的音乐为这段文字配乐?”等问题,并出示欢快活泼或沉郁忧伤等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大意和情感选择合适的音乐旋律。当然,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能够认识到欢快活泼的音乐节奏更适合做此歌词的背景音乐。随后播放整首歌曲,说明此首歌曲是彝族歌曲,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色彩,让学生结合先前对阿诗玛的理解,深刻体会歌曲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在熟悉歌词阶段,考虑到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和音乐情绪的理解,笔者先利用手势指挥学生跟着音乐做律动,通过肢体动作幅度和速度变化感受歌曲的感情色彩。再利用科尔文手势歌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指导学生提炼视唱技巧和方法。在此之后,笔者深情地弹唱歌曲,学生跟着歌声和琴声哼唱旋律,从中挖掘歌词的韵感,挖掘音色、音调、音响、节奏等知识,深刻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为了方便学生学唱和欣赏本首歌曲,笔者又从网上搜寻其他的撒尼民歌,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撒尼情感》等[2],让学生在对比、鉴别和欣赏中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美感。依托哼唱、做律动等方式讲授民族音乐文化,由此避免音乐课变成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每个时代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独特的审美观念。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采用诱导式的方式进行启发教学,依托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在课内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有机结合,以老歌新唱,老曲新弹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如依托聆听旋律和重新填词的方式,带领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的情感基调及其演唱技巧,便于学生理解和学唱。如依托多声部合唱、独奏、齐奏及演奏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演奏时感受民族音乐的艺术韵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旅游、采风、调研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氛围,在社会的民族音乐大环境中体会民族音乐。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举办民族音乐知识讲座、民族音乐演唱比赛、民族音乐鉴赏等活动[3],将民族音乐渗透到日常学习,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坚定民族文化信心,树立学习民族音乐意识,在学和练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以《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歌曲是富有地方色彩和民族风味的少数民族歌曲,具有极高的文化情感和艺术审美价值。本首歌曲的音调以“Do、Mi、Sol”为主,歌词仅三句加上衬词“赛洛里赛姆哎欧”,依托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地处红河两岸的撒尼人,在月光下点起篝火,欢快舞蹈的情景。为了使学生感知音乐情感,准确演唱歌曲,笔者以构建情境的方式带领学生聆听歌曲,进行范唱学习,引导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文化意境。在教唱阶段,笔者把歌曲分为两部分开展教学,第一部分,设计3/4,2/4 边拍子的节奏,将这些节奏加入歌词,采用边拍节奏边唱衬词的方式学习。第二部分,带领学生视唱歌谱,采用看谱填词和看词想谱的方式,指导学生背唱歌词。在此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为乐谱上的音符做“专属动作”,将这些动作串联在一起,以加强对乐谱的记忆。如用拳头表示全音符,用两根手指表示二分音符,用弯曲的手指表示四分音符,以及用空心拳头表示休止符等,通过手型的不断变化展示乐谱内容,以此达到加强乐理知识理解和背诵歌词的目的。为了熏陶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兴趣,笔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以“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为主题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社会调研活动。通过深入校外音乐教育机构、社区文化馆等场所,让学生依托查找资料、询问采访、做记录报告等方式,全方位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而在思考如何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中坚定学习民族音乐的信心。再如在学习《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这首歌曲后,笔者又组织开展民族音乐文化座谈会,要求学生在活动准备阶段收集与彝族音乐相关的资料,包括彝族的发展历史、音乐、美术、诗歌等,尽可能多地认识彝族文化。座谈会以“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为主题,首先引导学生回归所学知识,总结经验,发表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看法,在相互交流的思维碰撞中使学生收获启发[4]。

四、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的鉴赏力

民族音乐源自民族生活,提炼于民族思想精神。要想让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准确理解民族音乐的价值意义,教师就必须加强民族音乐鉴赏教学。考虑到学生音乐基础知识不扎实,音乐情感经验匮乏,音乐理解能力薄弱,教师可以从感受文化氛围、了解相关文化、体验音乐文化、提高综合表现四个方向加强民族音乐鉴赏教学。在感受文化氛围上,可以结合民族音乐中蕴含的特色,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这些特色,让学生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在了解相关文化上,可以系统地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通过带领学生收集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等相关民族文化资料,为学生鉴赏民族音乐做铺垫。在体验音乐文化上,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肢体动作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与情绪,从演唱、歌词和乐器等方面提炼审美音乐的技巧,从中感知民族音乐的艺术美。在提高综合表现上,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构建演唱音乐的情境,让学生以“歌手”或“演员”的身份在实践中理解歌曲,对歌词意境、思想内涵及演唱技法等进行理解与把握。

以《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一课教学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笔者在《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鉴赏课中,首先利用图片技术展示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等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彝族文化的特色,并使之与汉族、傣族、藏族、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做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本首歌曲的思想内涵。而后笔者利用视频技术播放彝族的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概况,进一步带领学生解读彝族文化,加强对彝族音乐风格的认识。再站在民族文化视域上,引领学生分析《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创作背景,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等角度理解本首音乐,进而为后续的审美鉴赏做铺垫。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笔者带领学生想象本首歌曲描绘的情景,基于先前对彝族文化的介绍,指导学生利用符合彝族艺术文化特点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的美感形象,如模仿鹰、熊等动物,使用直脚、甩脚、垫脚及翻身等动作。为了提高学生理解彝族音乐艺术特点,笔者从选取多个民族音乐作品片段,将其编辑整合成“串烧曲”,让学生在聆听中辨别音乐风格、旋律、节奏、和声及情绪变化,进而形成对音乐的直接感知和深层理解。而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舞会”环节,开展“他说、你做、我唱”的音乐表演活动,笔者按照课堂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分组,一个小组负责讲解彝族音乐文化,铺垫活动情感基调。一个小组负责跟着音乐做律动,用肢体语言展示音乐节奏与音乐情绪。一个小组负责演唱,用歌声表达音乐情感。为了让学生收获更多的乐趣和启发,笔者又组织开展《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演唱活动,让学生扮演歌手、评委、观众等角色,深刻体会民族音乐表演艺术。扮演歌手的学生,通过模仿歌手的神态、表情及动作,以其所学的演唱技巧演唱歌曲。扮演评委的学生,依托“打分”的方式评价歌手演唱的好坏。扮演观众的学生,结合歌手的演唱和评委的点评,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综上所述,文化视域下的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必须落实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加强教学方式方法创新,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找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努力学习民族音乐知识,逐步成长为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的人才。

猜你喜欢

彝族民族音乐月光
美兔月光灯
中秋的月光
彝族海菜腔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月光碎落了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月光改变了我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