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3-10-17张立强
张立强
(庆阳第一中学 甘肃 庆阳 745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在面对学习、人际交往、父母关系等各种问题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因此,在高中阶段,班主任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对策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
1.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方式,它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高中时期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在高中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信息环境和高强度的学习节奏中,他们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用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他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推动他们的健康成长。但是,目前我国高级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首先,一些班主任没有真正意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造成的,老师们仍然过于重视高中生的学业,而忽视了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从而造成了班主任教师在高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不能有效地制定出有效的对策来帮助构建学生的心理环境。其次,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环节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心理教育专业化程度和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提高;这就导致了目前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太过流程化和制度化,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个机械性的教育环节,不能发挥出对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效果[1]。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尽管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但是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精神状态非常不稳定,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外部环境所影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理品质,就会对他们的身体和精神产生很大的伤害。而且,高中生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个可以发泄的地方,就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出现问题。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首先,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可以一直以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其次,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在长期的积淀和积累,常使他们产生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在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学生能够对心理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科学的疏导方法。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学生才能在今后的成长中,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疏导,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在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长期的发展[2]。
3.高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班主任是高中学生在学校里最经常与他们打交道的一位教育管理者,他的职责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监督、管理。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会对学生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采取多种方式来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3.1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构建良好氛围
只有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才能为其有效进行做好准备。班主任要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从而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的正面影响,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在高中生活中,班级集体是学生们的一个重要的成长环境,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们可以在融洽的个人关系中获得关怀,并在互助的协作班级集体实践中感受到温馨,从而让学生们可以一直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成长,从而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在高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集体的目标,拉近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心理发展环境。
举例来说,在中学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能会在班级中设定了班级平均成绩提高的目标,并且会组织同学们进行平均成绩提高的活动。该活动将对本班学生团体每次测验的平均分数进行统计,用具有显著趋势的折线图表示,着重说明团体的进步和退步,并依据实际情况对团体实施实际的奖励和惩罚。通过开展统计活动,并构建奖励和惩罚机制,这将促使学生为了班集体的荣誉,更积极地参加到学习实践中去。这样,在互助的影响下,每个人的关系都会变得更密切,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会建立起一个有凝聚力的班级系统,在协作的过程和同学的温暖的帮助下,学生会在集体中一直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3.2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指导,从而真正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首先,教师要从自己的行为、行为、行为等方面做好表率,使学生从心底里尊重、热爱自己的老师;其次,通过建立班风,建立班级文化,建立班级理事会,加强班级的民主,公平等方面的管理,营造一种非常宽松,积极的教育环境;此外,班主任要摆脱过去的专制管理模式,实行民主化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从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全面的认识,并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具有差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对学生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不断提升[3]。
例如:在高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在班级内建立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管理班级,班主任可以对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民主化的听取学生的意见。通过这些,学生可以通过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调整自己紧张的学习压力,并使得学习压力被其他事务分散。在大课间,班主任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竞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更加积极的互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调节心理环境,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3.3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及时疏导学生
在高考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足够的关注,有些学生在上课时,还会去做其它科目的学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高中班主任还不断地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信息收集,并对不同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以把握其心理状况。因为许多同学不愿意主动向班主任表达自己的想法,班主任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对学生们的思想和心理动态进行关注,并且将学生们所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展开整理,并利用线上交流的方式,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对学生们的心理展开正面的引导。除此之外,在进行心理健康理论教育之外,班主任老师还可以设计并组织多种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比如:体育竞赛、科学探究、课外阅读等,以此来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比如,在一次考试中,班主任发现某位同学成绩下滑非常严重,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可以说出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和父母之间发生了冲突的一些心理问题。作者运用自己的专业心理教育知识,对同学们的心理进行了调整,并给了他们一些专业的意见,这样,同学们的心理问题就有了很大的缓解,并以此为结点,同学们慢慢地回到了平时的生活中,在老师的客观协调下,他们的心理环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
3.4 家校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家校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高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家长之间,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关系,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和家长们进行信息交流,一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班主任可以跟学生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把学生在学校期间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向家长进行反馈,同时还可以从家长处了解到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心理状况,从及时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一起来制定一套科学的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其次,教师要使家长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要向他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最后,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家长的心理教育工作,让家长能够平常心对待高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并学会与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毕竟现在的高中生活,绝大多数的压力都是来自于父母,父母心情平静,孩子的精神压力也会小很多。
因此,在高中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家长会,着重向学生家长普及了心理健康的概念,从而引起了学生家长的关注,并在作者所介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帮助下,切实提高了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教育模式,构建起了与校园教育同步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4]。
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会逐渐地趋于成熟,进入到自我意识形成和人格定型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情况,通过合理的方式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