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高地建设探微
2023-10-17陈慧鹏
陈慧鹏
(南通市北城小学 江苏 南通 226001)
小学美术课堂高地建设既是全面贯彻进一步印发“双减”文件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具体措施,又是培养审美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小的原则,旨在通过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和体验艺术作品,帮助他们提升美术核心素养。笔者借此交流平台就如何搞好课堂高地建设浅谈点滴收获,以达抛砖引玉之愿景。
1.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建设的概念和重要性
高效课堂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与求知所需,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教案,合理安排具体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兴趣,最终全面提升课堂三维教学目标。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实践操作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高地建设就是从学生实际与学科特点出发,要求美术教师群策群力,注重课前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等“六认真”工作,着重提升课堂三维教学目标。
高效课堂建设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通过实践操作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2.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基本特点、三维目标和教学原则
2.1 基本特点
多样性和创造性是小学美术教学基本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创造自己的作品。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技巧,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
2.2 三维目标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技巧,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
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就能够了解并感受艺术,了解自己的创造力并在艺术中发挥,以便今后能够更好地欣赏、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学生在学习小学美术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和魅力,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同时通过艺术实践,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技巧,最终实现审美素养的提升。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绘画基础知识和技巧,如色彩搭配、线条表现、构图和透视等,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和技巧,具体凸显三个方面:
第一,美术素养: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造型能力、色彩感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第二,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指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所获得的创新思维、创意表达和创作实践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所获得的审美情感、文化素养、人文精神等方面的修养。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应当注重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紧扣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所需加强引导与实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古今中外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提升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
2.3 教学原则
2.3.1 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性质,逐步推进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设计中,循序渐进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
2.3.2 情感教育原则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塑造正确情感态度,促进个性和情感的发展。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设计中,情感教育原则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3.3 个性发展原则
个性发展是指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和特色。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设计中,个性发展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个人潜能,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3.4 学科整合原则
学科整合是指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构建起更加全面、综合的教学体系。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设计中,学科整合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美术技能和知识,还可以增加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设计和实施策略
3.1 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视听、互动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促进学生的艺术交流和合作。
3.2 未雨绸缪,灵活设计教学方案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做到未雨绸缪,为各个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尤其在针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授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及时讲解新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创作技巧,并结合具体的画作进行解析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诸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示范、练习、评价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得到不同的学习体验和感受。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按部就班,不断优化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不仅要根据教案实施,而且要体现灵活性,针对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环节,这是推进课堂高地建设的重要措施。
例如:教师在执教《春天的色彩》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春天的色彩和景象,初步理解色彩搭配和线条表现的方法,可以把握如下环节来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素养。
(1)导入环节: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教师可以直接打开课件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与短视频等素材,从而诱发学生热爱美好春天的欲望,唱响高效课堂的前奏曲。
(2)示范环节: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可以展示一些范例作品,并进行实际的绘画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了解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绘画能力和审美水平。
(3)练习环节
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绘画练习,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同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最后通过自由创作一幅画作,表现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感受,享受到学习美术的无穷乐趣。
(4)评价环节
在课堂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绘画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学效果评估是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效果评估:
其一,作品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表现能力,并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其二,课堂测验:在课堂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其三,学生反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4 实事求是,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种常见的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实施方法:
3.4.1 任务导向教学法
任务导向教学法是指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中,任务导向教学法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任务和实践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制作一幅海报或者创作一幅画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的实践过程完成学习任务。
3.4.2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指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任务和学习。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学习和协作。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完成“红旗飘扬”的图画的创作任务时,就以学习3个成员为一个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师生互动活动,三个学生分别承担观察红旗形状、负责作图作画、完成装饰加边修,通过各个小组互相切磋,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创作任务。
3.4.3 情境教学法
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也非常重要,特别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选择安全、舒适的教室和教学器材,保证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体验。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造真实或者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体验。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中,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景色、名人肖像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的力量,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3.4.4 创意启发教学法
创意启发教学法是指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创造美的事物。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中,创意启发教学法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题目和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效课堂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的有效手段。但愿大家与时俱进,充分挖掘优质教学资源,精心备课,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艺术成长和综合素质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