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政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2023-10-17何福
何 福
(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 张掖 734000)
引言
“双减”政策提出了让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每个教学环节和流程上做“加法”,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的总体特点和需求来设计丰富的、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自觉性和热情,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有效性。因此,在“双减”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初中政治和历史教师必须摆脱以往“我讲你听 ”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努力打造一个轻松、低负担、有效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内有效学习、在课后有效作业,真正地提升政史教学的有效性。
1.初中政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师纠结浅层知识,缺少深度教学意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政治、历史教学都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具体的教学中更侧重于对教材中知识的传输,而且也局限于课堂之内,过于突出自身的“讲”,忽视了初中生的主体体验,这种“我讲你听”的模式逐渐磨灭了他们对政治、历史课程的热情,造成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不深,无法真正内化所学,对于一些距离较远的知识的理解处于浅层化的状态。由此说明,大部分教师还是纠结于对浅层知识的讲授,一味地为了考试甚至中考而教,缺乏深度教学的意识,很少带领对庞杂的知识体系进行概括、梳理,久而久之就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理解不够,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
1.2 教师执着知识传授,欠缺学习方法培养
虽然如今的新课程标准在不断修订与完善,但仍有些教师采取传统单一的“讲授法”,执着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认真听、做笔记等,缺乏对各种丰富情境的创设、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更缺乏对学生学习历史、政治学科方法的渗透和指导,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沦为知识的“容器”,不利于促进其学习能力和素养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大多是无意义的,也不能称为是“有效性”的教学。从当前的课堂情况来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效果并不好,很少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的空间和机会,难以凸显初中生在政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阻碍了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1.3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缺乏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有很多学生对历史、政治这些理论性强的课程缺乏较高的兴趣,他们认为这样的课程比较枯燥,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比较低,缺乏学习政史知识的主动性,他们虽然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记笔记,但只是机械地配合,单纯地是把教师所说的内容复制到笔记本上,缺乏自己的判断和筛选,对于难点掌握得不清楚,这样的学习没有太大的效果。
第二,部分学生缺乏与同伴合作探究的精神,他们在合作分析历史材料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不善于共同对资料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和筛选,也缺乏在组内解释某种历史现象的能力,甚至等着其他同伴来分析、解释,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思维懒惰”的习惯,限制其思维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学生一直认为政治、历史课程是乏味的,就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厌倦的情绪,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
1.4 核心素养渗透有限,忽视关键能力培养
目前有些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渗透力度上不足,还未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了完成日常的教学进度,很多政治、历史教师就采取传统的教法,习惯于对学科知识进行讲授,却忽视了对初中生进行关键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了许多新颖、有效性的策略,比如情境教学、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等,提倡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来调动学生对政史课程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师的课程组织能力有待提升,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少探索如何有效应用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核心素养的渗透也比较有限,从而阻碍了初中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有效发展。
2.“双减”政策下初中政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2.1 以现行教材为依托,让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标提出了“让教学贴近生活”的基本理念,倡导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切入点”来开展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本班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政史知识的传递,如果缺乏生活中的问题或经验,那么就会导致政史教学与实际脱离,难以促进学生对政史知识的深度理解。因此,教师应以现行的部编版教材为依托,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认真研读和梳理,在了解其中知识点的基础上,寻求可以和学生实际生活链接的内容,找到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政史知识的距离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内化政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初中政治“揭开情绪的面纱”这一课时,教师就挖掘了生活中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素材,将其引入到课堂中,给学生罗列了一些生活情境,让他们思考自己会是什么情绪,如:
(1)下课铃都响完了,你的历史教师还在讲课,并没有要下课的意思。
(2)今天你穿上了新买的白色球鞋,但是在课间操时被同学踩上一个黑脚印。
(3)你提醒周围的同学不要喝生水,结果给了你一个鄙夷的白眼。
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来思考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情绪,比如分别产生厌烦、愤怒、暴躁等不良的情绪,不仅唤醒了初中生的亲身经验,还能拉近他们与本课的距离,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萌生更大的兴趣。
再如,在组织教学初中政治“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一课中的如何合理上网、正确看待网络这部分采取了“生活化”的教法,让学生结合当今的生活谈一谈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如有学生说:“让我们的工作更便利”;有学生回答:“支付宝、微信、淘宝的出现助推经济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某些初中生沉迷游戏、沉迷网络的现象来思考如何应对,通过让教学贴近生活有利于提高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2.2 以媒体资源为辅助,构建丰富的课堂情境
如今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的融合成为了不可抵挡的大趋势。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初中政史课堂可以促进政史教学的变革,转变过去单一、机械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满足初中生在课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他们体会到政史学习的趣味。因此,初中政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以现有的媒体资源为辅助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图片、音视频以及动画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呈现信息资源,扩展政治、历史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堂情境中“学”得更生动、“学”得更高效,从而提高政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组织教学初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时,教师就借助媒体资源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小视频,视频是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科技成就,主要包括电力开发、内燃机、交通运输,还有一些发明家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视频刺激学生们的感官,充分引起他们的注意,让学生对这一次功业革命产生较大的兴趣。通过观看视频还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该时期得到伟大成就以及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这要比教师单纯地“口授”效果好得多。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电气时代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汽车、飞机是如何诞生的,在丰富的情境中逐步把握本节课知识,了解工业革命的成就。
2.3 以适宜问题为驱动,诱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问题是贯穿一节课堂的“心脏”,有着“启思增智”的作用,对问题的巧妙设计是初中政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避免以口授的方式向学生呈现问题,尽可能地把问题放置于某个特定的情境当中,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好奇,把他们的思维力、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情境中的问题上,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主动地分析和解决。因此,教师要针对学情来设计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更好地解决问题,诱发他们对政史知识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在习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组织学习初中历史九上“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这部分时,教师首先打开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一些迈入电气时代的成果,并设计了相关的问题:(1)同学们平时会使用什么工具和父母进行联系呢?(2)你家里到了晚上都会使用什么工具来照明呢?(3)一到暑假很多同学都想去旅游,如果想要去故宫,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4)在现代如果想要出过会选择哪种通行方式……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同伴的讨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作答,在问题取得启发之下可以很好地体会到“电气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沟通、交通、出行等方面带来的巨大贡献,使他们对电气时代的文明产生敬佩,从而让学生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2.4 以合作探究为核心,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如今初中政史教学不再是片面地追求学生习得多少知识、取得多少分数,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在综合能力、核心素养上的发展,强调教师从以往的“知识教育”逐步转向为“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在双减背景下,要想实现对有效性课堂的构建,教师必须转变以往单一的教法,注重开展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共同分析、相互交流、思维碰撞的空间和机会,使他们可以挖掘历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此过程中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同时促进其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组织学习初中历史七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秦的统一与速亡”的相关知识,教师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共同探究秦的暴政,使他们合作归纳秦统一六国的具体措施以及带来的影响,同时了解秦朝速亡的原因,总结其中的历史教训。此外还可以抛出问题:“那么到了西汉,他们的统治者会如何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呢?在此基础上又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让学生在组内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在学习“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时,教师则向学生展示了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相关史料,让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探究、分析,从中获取关键的历史信息,并思考、解决“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好处是什么?”这一问题,把学习、探究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真正推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实现有效性的教学。
2.5 以课后作业为延伸,确保教学能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让作业设计从以往的单一化向个性化转变,目的是为了让作业的设计更合理,减轻当前学生的作业负担,推动中小学生的良性发展。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政史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并创新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方法,针对当堂课所教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设计实践性、趣味性、多样性的课后作业,以此来助推学生兴趣的生成与强化,使他们积极完成作业,从而达到巩固所学、提升能力的面对。因此,教师应以个性化的作业为延伸,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作业活动中,真正确保政史教学能“提质增效”。
例如,在学完初中政治“少年的担当”之后,教师安排了一个课后自由辩论的“活动型”作业,鼓励学生围绕是“少年强则国强”还是“国强则少年强”来进行辩论。在学生分组之后,他们需要共同搜集相关的资料,并整理好,为辩论做好充分的储备,到了辩论的过程中要流畅发言,如某位学生说:“我支持第一种观点,因为只有我们变得更有担当、更强,才能承担起强国的责任;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没有担当,怎么可以让国家更好、更强?”反方需要对这位同学的言论反驳,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辩论中不仅可以发展其语言能力、逻辑能力,也有利于促进其对“少年的担当”的理解,实现巩固所学、强化技能的目的。
2.6 以“先学后教”为方法,提升综合效果
2.6.1 促进了教师备课能力的提高
“先学后教”使对教师备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们教师一般使用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备课。而“先学后教”更关注学生的“学”问,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自己先备足、备好课,然后才能就教学问题展开比较深入的探讨,即通过教师指导学案的问题说明,研究学生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分析学生会用什么方法才能解决好这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等。在课堂中,我们还必须借鉴教学研究小组整体的思想解决好一些教学难题,然后进行联合备课,大家一起探讨。并通过实践证明课前的二次准备和课后的反思等,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能力。
2.6.2 促进了单元计划的完善
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我们的指导性工作,也是我们调整教学方式的重要基础,而单元化教学设计则是对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进一步深化与具体化,这在我国政史课上也已被普遍的使用。单元设计也可以让老师备课的更有科学依据,也减少了盲目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质量。
2.6.3 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先学后教,即先引导他们开展个别的或组织的探究性自学,利用他们的自学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巩固他们在课堂上的主要地位。通过学生们的探究练习后,他们无法掌握的知识点或无法攻克的难题由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精练,这既可帮助老师把握课堂的要点,也可提高他们的复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
2.6.4 促进学生的集中注意力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集中精力,高度紧张地进行学习。因为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自学的时间一般有20分钟,一方面要梳理课本,一方面要完成自学题目,同时还要完成相关的练习,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是很难完成自学任务的。
加强教育的核心问题还在于强化对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这也就需要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形成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共同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并推动学生其全面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政治和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其中的理念和要求,将其作为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风向标”,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针对初中生的学情和主体兴趣来安排生动的、灵活的教学内容,采取别具一格的手段给学生营造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境,升华他们学习历史、政治课程的体验,转变学生以往对政史课程消极、抵触的情绪,提高他们学的积极性,逐步优化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最终话实现初中政史教学的“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