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解析

2023-10-17王胜琴

今天 2023年18期
关键词:德育英语教学内容

王胜琴

(凯里市第八小学 贵州 凯里 556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学校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原则,并清晰认识到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新教改下,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融入人文教育,通过对德育教育的渗透,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崇高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破传统教育对学生的限制,拓宽学生视野,并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此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还能让德育教育深入学生生活,为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助力。

1.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教育意义

英语是目前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因此我国也将其纳入到了教学体系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素质品质。在小学英语教材中,不仅包含了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礼貌用语,同时也有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可以通过这些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素养,并且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升华与提升[1]。

此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还有许多促进作用。首先,能够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教育部曾多次提出要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立德树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英语学科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学好英语是促进学生与外界进行沟通的重要载体。同样开展英语教学,还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国家文化,感受到语言的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渗透,能够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理性看待他国文化,而这正是新课改的重要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

其次,还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立德树人的教学原则下,教师同样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予以关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认识世界并形成自身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素质品格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缺乏充足的社会阅历,因此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其却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外界信息分乱复杂,若没有正确的辨别能力,极易对小学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2]。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复杂的信息时,能够坚持自身的价值观念,这对小学生的今后发展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2.小学英语德育教育现状

虽然我国推行了素质教育改革,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大,很多教师和学校仍是更加看重分数,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对于立德树人教学目标以及德育教育的渗透则有所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单词、语法的应用为主,教学时间大部分都应用在练习题和试卷上,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则相对缺失。再加上英语这门语言并非国语,学生学习时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生渐渐的不喜欢学习英语,甚至觉得英语学习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并且还无法达到德育教学这一教学目标,甚至将会使之形成一种变态的、错误的教学方法。

3.小学英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应将其工作从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着手,而非局限于德育教育某一课程内。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时也应如此,其教学内容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学习,同样也应承担德育教育责任。虽然目前在教育改革下,各学校都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存在。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虽然新一代的教师已经步入校园,但这部分教师仍属于教师群体的少部分,且其年纪较轻,资历较浅,在实际教学时会受到其他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的教师影响,再加上学校那对于学生成绩的关注,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以提高学生单词掌握量,语法掌握程度,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为主,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并不积极,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该工作并不属于英语教师的责任范畴,从而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

第二,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相对较差。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含了日常生活的礼貌用语、行为习惯,同时还有关于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素材。但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对教材的利用并不彻底,很多教师只会照本宣科的进行知识内容讲授,而对于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则缺乏深入挖掘和整合的能力,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知识内容与德育内容相结合,使得渗透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从而导致英语学科失去了对学生进行“育人”的重要作用[3]。此外,一味的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也很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同时还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而言会造成不利影响。

4.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4.1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德育思想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教导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人际交往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教师德育教育渗透的素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盯着单词、语法等内容进行教学,还应从课文的内容着手,将英语知识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小学英语教材内容都是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选择的,其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德育思想,进而促进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 4“We love animals”一课时,其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听、说、认读有关动物的单词,,如elephant、monkey、bird、tiger、panda等,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s that ?It’s a/an…”并且能在图片、实物或情景的帮助下运用句型“What’s that ?It’s a/an…”询问远处看到的动物并回答动物的名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逛动物园”这一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教学状态[4]。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日常逛动物园时所遇到的不文明现象,并通过与学生对不文明现象的探讨与思考,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动物的良好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4.2 渗透爱国教育,强化学生爱国意识

爱国教育是德育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青少年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对于处于和平时期的小学生而言,其未经历过艰苦的磨难,因此,要想加强学生的爱国教育,就需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六年上册有关“festival”的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父母的帮助,或借助其他软件提前搜集各种节日名称以及习俗,并将其整理成册。然后在正式教学时,由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节日信息进行介绍。比如,有的学生分享了“Lantern Festival”,该节日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是由汉文帝设立的。在这一天,人们要吃元宵并且赏花灯、猜灯谜,在一些地区也有舞狮、踩高跷等表演,这是国人十分重要的节日之一。还有学生分享了“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是意喻着团圆的一个节日,在中秋节这天会人们吃月饼,进行赏月活动,也有拜月的习俗。同样也有学生分享了我国十分重要的节日“Spring Festival”,我国春节的习俗比较多,在春节来临之前需要打扫房屋,准备年货,并且在节日当天还要吃饺子、放鞭炮、守岁等等。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介绍,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这种学生分享的方式,还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国外的节日诸如“Father’s Day”、“Mother’s Day”、“Thanksgiving Day”这些节日都是为了让人们常怀感恩之心。在介绍国外的节日时,教师需要教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各项事物,既不崇洋媚外,同样也不完全抵制,而应吸收其精华部分,以促进自身发展[5]。通过小学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对中外文化有明确的认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4.3 设置教学情境,渗透德育内容

由于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没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这就导致英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景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同样,在教学情景中,还可以为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提供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思想和英语知识进行结合,并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愉悦感,丰富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 3“My friends”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景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该情景向学生渗透团结互助、友爱同学的德育思想。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Introduce your friends to new partners”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讲解本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练习。对此,为了避免学生不知道如何介绍,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说明,比如:“I have many friends, and my best friend is my High school classmates.She’ name is Li Li, she is 27 years old.Her English is very good.She also became an English teacher.”学生正通过对相关语句的模仿,既能提高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样也能更好的感受友谊的魅力,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6]。

4.4 通过生活化教学渗透德育内容

德育教育内容往往带有说教的意味,因此在教学时学生常常会带有抵触情绪,而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则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对其内容进行理解吸收。教师要想将英语教学生活化,首先要深入学生中去,真正了解到小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以此来优化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应明确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一个贪玩时期,讲道理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定下心来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以小学生的方式来引导其进行学习。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将生活与学习内容相结合,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其次,就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对此教师可以设置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3“Weather”一课时,其中rain、snow、sun、wind、cloud、storm、haze、fog、shower、drizzle这些天气现象都是十分常见的,而sandstorm则属于灾害性天气。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下这类灾害性天气都是如何形成的,并且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其破坏力。比如让学生分别扮演成树木和伐木工人,以及灾害性天气,然后由教师用英语让扮演伐木工人的学生“砍倒”几棵树,并随之产生沙尘暴,沙尘暴的等级可以由一个同学逐步增加到几个同学或十几个同学,并且在沙尘暴经过的区域放置障碍物,从而体现不同等级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这样一来,既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做到寓教于乐,同样也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灾害性天气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环保意识。

4.5 将微课与故事情节结合,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在进行教学时所涉及到的词汇、句型都较为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直接讲解的方式,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记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收,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将微课与故事情节相结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并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词汇、句型,另一方面,也能在故事中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 5“Let’s eat !”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各种食品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并运用微课构建一个“超市”主题故事。在微课视频内播放一些有关水果、蔬菜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视频展示过程中,随着图片的播放由教师进行提问:“What’s in the supermarket?”然后由学生进行回答“Banana、apple、grape、tomato、potato…”随着微课视频的播放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互动,能够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通过回答互动的方式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延展一下这些食物都是如何生长并出现在超市内的,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劳动的艰辛,并让学生学会珍惜粮食以及各种劳动成果,帮助学生建立起勤俭节约的德育意识。

总结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与教师都应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予以重视。除了特定的德育教育课程外,在其他学科中也应不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习惯以及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德育英语教学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主要内容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