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讨

2023-10-17安继武

今天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作业

李 琴 安继武

(会宁县老君坡镇中心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00)

“双减”政策的实施,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减轻家长的压力,提升教育质量,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由教师上课方式的灵活性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以前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将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1.“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 教师教学观念认识不到位

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双减”政策的本质所在,教学观念相对比较滞后,思维定式在自己读书的年代,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自己以前是怎么学的,现在又是怎样地教给学生们,没有认识到以前的有些学习方法已不再使用于现在的这个社会,教学方法不够新颖,没有感染力,再加上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提高[1]。

1.2 趋于应付考试

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不少的教师侧重于教材内容的讲解,认为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让学生牢记心中就行,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2]。大搞题海战术,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形成了重复、机械式的教学模式,把讲授数学知识当作是应付考试的手段,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将知识灵活应用,不能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足够的发散思维的空间,导致课堂上教师讲的时候学生都能听懂,学生自我感觉整堂课收获满满,若将数字稍微加以变化,要求独立完成的时候多数学生却没有一点头绪,可以说是一头雾水,只能选择抄袭或者放弃,长期以来可能会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只会更加的依赖老师。

1.3 教师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教师的关注点往往在上课积极发言、成绩优秀、靠近自己座位的学生,胆子小、成绩较为偏后的学生经常会被忽视,这些学生们长期会有一种不被人看好的心理。师生之间互动的不足,课堂气氛也就不够活跃,更无法吸引一些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本来知识点繁杂比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普遍不高,使得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慢慢的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1.4 教师不能够融入到学生中

有部分教师总是把自己放在老师以及成人的角色上,不能够以平等、民主之心来对待学生,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缺乏经验,需要被教导,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和害怕,在课堂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害怕说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渐渐地,学生就不再喜欢这个老师,相应的也就不喜欢这个教师所带的学科。

2.“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课堂带来的影响

2.1 “双减”政策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双减”政策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施展自己的才艺[3]。对于学困生来说,做题速度比较慢,要想完成重复式、机械式的题海战术,只能敷衍的完成作业,而在“双减”政策下,作业的减少,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有了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贴近生活比较有趣的作业,能够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己想法去思考,有了前进的动力。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而言,已将课本上的知识熟记在脑海之中,他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去探索更多的课外知识,知识面不再是书本,长期发现新的知识让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的更加强烈,还会潜移默化的去感化身边其他的同学。

2.2 “双减”政策对教师的影响

“双减”政策对老师来说,既是舞台,又是枷锁[4]。分层次,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加大了教师的作业指导的负担,“双减”政策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教师承担更多的非教学任务,对于一部分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和压力。

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3.1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1 课前扎实的备课

教师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5],认真的进行课前备课,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备课时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层次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运用数学的能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情、研究教材教法,理清教材的基本框架和一系列的知识,分析每道题所蕴含的数学思维,寻找不同解题的方法。

3.1.2 改进教学方法

重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多个维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快问快答法、小组竞赛法、声东击西法、交流合作法、游戏导入法等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对于创建高效课堂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一部分教师是机械的把公式、定理等满堂灌输给学生,没有探究推导的过程,学生也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只能被动地接受,只是知道知识点而已,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能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将课堂留给学生主动去讨论探索,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只是去使用知识,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有成就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应变的能力。教师要虚心的去接受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1.3 运用现代化科技进行教学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一些先进的多媒体软件被老师广泛使用,对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有些知识的学习,仅凭学生的想象是不够的,课件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去发现数学中隐藏的奥秘,或者帮助学生去理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欣赏与设计”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好多精美的图案,都是通过所学知识轴对称和平移得到的,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果只是利用课本去教学,学生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几幅图,可能联想不到更加复杂的图案,也体会不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3.1.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动性强,由于年龄的原因,相对还是比较依赖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和学生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放低姿态,走进学生的生活,做他们的朋友,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只要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数学老师,才会喜欢上数学学科,自然就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课堂的互动中来。不分性别、学习好坏、家庭处境、身体状况等,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注意平时的措辞,不带有讽刺或挖苦的语气和学生交流。若是学生做错事,应该寻找缘由,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学生讲道理,分析利弊,教会他们如何去做,让学生知道知错就改,不犯同样的错误。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批评,对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及时的进行表扬,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尤其对于家庭比较特殊的学生,比如孤儿、单亲等,或者身体有缺陷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这些学生本来就有自卑感,往往是比较敏感的,若得不到关注,会觉得他们比别人差,外界的关怀与温暖会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3.2 优化作业设计

设计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在课后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以及能在生活中灵活的应用,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标[6]。教师要把握“双减”政策的要求,紧扣数学课程标准,设计的作业必须满足教学需求,不能让学生觉得做作业是一种负担,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也要保证作业效果良好。“双减”是为了减少学生的负担,但并不指的要减作业质量,要求学生在规定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作业。

3.2.1 教师布置作业要有目标性

为了不耽误学生宝贵的时间,提高作业的效率,教师要有目标的布置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布置满足数学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作业,比如在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的作业时,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分数产生的意义及表示的具体含义,将分数与除法联系起来,借助除法的基本性质,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关分数的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2.2 精简作业量

打破题海战术,不再布置机械重复的题,减少作业的数量,增加作业的质量,将多个数学知识渗透在一道数学题中,强调一道题能用多种方法解的,尽量使用多种方法去解,能够将数学思维拓展延伸。在单元结束后,设计单元作业,这样学生能将单一的每一节课的知识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能将知识灵活的应用,培养学生自己总结的能力。

小结

综上所述,要将“双减”政策落实到实处,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的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学科产生的影响,合理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在精简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渗透在整个现实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热爱数学的人。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作业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快来写作业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