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思考
2023-10-17王伟伟
王伟伟
(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五家学校 甘肃 东乡 731404)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数学具有一定困难,学生不仅仅需要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还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然而数学题的种类较多,题中也往往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分析与思考。为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不能知识进行知识性内容的讲解,还应该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通过多样化的解题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此,教师需要明确现阶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内容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能够使小学生使用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使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1.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所关注的内容一般是自己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学生课堂的表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程度以及能否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要求学生紧跟自己的思路,将自己的解题思路灌输给学生,而不是鼓励学生进行自助思考,这就导致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所教的固定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1]。而增加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能够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感兴趣,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向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相较于传统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而言,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主动创新、自主学习。
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传统
在面对相同的数学问题时,有很多种解题方法,但教师往往会将自己常用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出现思维僵化的现象,无法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2]。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处于课堂中的被动地位,只能被动的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解答,这样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2.2 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然而,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自己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学生身上,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导致学生逐渐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
2.3 没有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联系生活实际。然而,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日常生活关注较少,无法结合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数学问题的设置,导致学生即便能够完整的将问题解答出来,也难以将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做不到学以致用[3]。
2.4 评价机制不合理
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所使用的评价机制有待优化,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以批评性内容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学生不但难以在批评中进步,而且会丧失学习数学、参与课堂活动的信心;第二,部分教师的评价不够立体。这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只关注学生期末的成绩,对学生平时表现以及使用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的关注度较低,导致学生上课的目的逐渐从学习数学相关内容转移到获得较好的期末成绩上,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第三,部分教师评价带有主观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偏爱某个学生一直对其进行较高的评价,会导致班级内其他学生产生不好的心态,对于数学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3.促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
3.1 转变教学观念,加深对学生的把握程度
首先,教师应该正视多样化解决问题方法的积极作用,积极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主观上更新了教学观念,才能够明确现阶段小学数学解题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明确问题的原因;其次,班级内的学生各不相同,学生能否进行多样化的问题解决,主要是由于其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影响的,教师需要明确这一点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才能够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实施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前,需要加深对班级中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可以通过观察法或调查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等信息,再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想要掌握上述信息可以通过很多渠道,例如:学生作业、与学生沟通以及小测验等,只有掌握学生的情况,才便于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调整。
3.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应用合作学习,但需要注意应用的科学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第一,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在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较多,可以让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某一任务,也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因此,在进行教学方式选择时,不仅要结合学生实际,还要结合教学内容;第二,科学进行分组。教师在进行分组时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将互补或情况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避免小组内存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互补的学生为一组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而情况相同的学生为一组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在进行分组前,针对之前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一次小测验,可以是课堂提问形式,也可以是小卷形式,这样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在进行分组,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第三,教师应辅助小组进行科学分工。在竞争类活动中,可以让小组内的成员担任自己所擅长的部分,然而在练习时则应该让学生以练习自己薄弱的部分为主,从而确保能够提升学生数学水平。例如: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思考“正方形、长方形以及三角形通过平移与旋转都能得到什么图形?”小组内的学生可以自行分工,一部分学生将图形画到纸上并裁剪下来寻找答案,一部分学生使用三角尺等实物进行辅助。在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讨论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使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3.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需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完成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更有代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4]。例如:在教师教授“倍数”的知识后,教师可以以糖果为问题主题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提问:“在周末,你买了一包糖果,一包糖果一共有20块,你分给朋友5块,分给同桌3块,那么,怎么分配,才能使朋友拥有的糖果数量是同桌的两倍呢?”为了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带来一包糖果作为奖励,前三名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可以获得糖果。教师在将问题提出后,需要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也以让学生互相探讨,探讨的过程就是思维交互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这道题有很多种解题办法,在思考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举手抢答,只要答对一种即可获得奖励,在学生全部回答完毕后,教师再对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
3.4 教学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提升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样不仅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在讲授“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后,可以使用班级银行发行的货币对学生进行教学,创建出生活化的场景,激发学生好奇心。教师可以使用货币设置游戏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将班级作为“交易市场”,让学生将自己不用的东西拿出来售卖,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某个学生想要购买笔和笔记本时,教师可以提问:“你现在拥有20币,一个笔记本是5币,一支笔是2币,那么你一共需要给对方多少币?买完之后你自己还剩下多少币呢?”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更有代入感,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问题思考。针对上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买两个笔记本和五支笔可以正好将20币全部用完;而有的学生确认为自己需要留一部分,只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就可以了。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对所有参与的学生都予以表扬,并且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还能够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学习数学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积极主动。
3.5 应用数形结合,提升学生思维创新水平
部分数学知识是需要学生进行理解的,教师无法将内容直观的展现给学生,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较难,学生在应用其进行解题时也困难重重,如果学生采用传统列式计算的方式,则较为容易出现计算失误,并且这种解题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促进学生使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应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5]。例如:“相遇问题”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都是“噩梦”,以一道“相遇问题”为例,“甲和乙之间有100km的距离,甲的速度为6km/h,乙的速度为4km/h,甲和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同时甲家中的狗与二人同时从家中出发,速度为10km/h,狗遇到乙后即刻返回,向甲的方向跑,在遇到甲后再向乙的方向跑,直到甲乙二人相遇,求: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公里?”传统的解题方法需要学生将题目中的各个条件一一罗列出来,并且学生需要列出多个算式,在计算的过程中不仅会耗时更长,还容易出现计算失误。部分学生在面对这类问题时,无法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在面对这种现象时,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方法,将传统解题模式教授给学生后,再应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解题,促进学生使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老师通过数形图,然后列出100÷(6 +4)×10的算式得出答案。教师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明确问题并非只有一种解题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举一反三。
3.6 组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教师应该适当在课堂中组织一些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例如:教师在教授“圆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圆形的物体,有的学生说篮球;有的学生说瓶盖;有的学生说弹珠;还有的学生说硬币。教师在开始授课前,也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的圆形物体或自己现在都带了什么物体是圆形的,一边寻找教师可以一边带领学生分析圆形的特点与性质。在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圆规画出一个圆或在多媒体上展示圆形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果要机选圆形的面积,都需要哪些数据?”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上述教学都完成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一题多解”的小比赛,并且设置好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优秀奖的奖励,使学生通过游戏得到思维的发展,学会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计算家中圆形时钟的面积,计算面积就需要测量周长,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有多少种测量周长的方法呢?”让学生将测量的 方法都记录下来,在下一节课比一比谁的测量方法最多。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使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6]。
3.7 优化教学评价,保障评价公正化、多元化
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可以从以下六个角度进行:第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性内容为主。部分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快速学习相关内容,不利于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教学的开展,此时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鼓励,使这部分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第二,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需要关注到学生各个方面的内容。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当学生在表现优异时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加分,使学生最终的成绩更加多元化、立体化;第三,教师应该注重评价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教师不应偏爱某个学生,应该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避免由于偏爱造成其他学生嫉妒的情况出现;第四,教师可以使用激励机制,教师所选择的激励内容应于学生兴趣相关;第五,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进行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使评价更加真实可靠;第六,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学生评价档案,将学生每堂课的情况以及小测验情况等内容放入评价档案中,便于期末进行综合性评价,也便于学生家长进行查阅,有效规范学生在学习时的行为。例如:教师可以随机让班级内一名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讲解,其他学生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法或纠错。学生讲解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复习解题思路的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法或纠错的过程也可以使其余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分析现阶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数形结合、组织学习活动以及完善教学评价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学会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并将其广泛应用于问题解决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