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爱育德理念的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研究
2023-10-17吴霞
吴 霞
(启东市东南中学 江苏 启东 226200)
随着课堂高地建设的蓬勃发展,高中语文教学革新成果斐然,奋斗于三尺讲台上的园丁们锐意进取,自觉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在指导学生参与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仅注重语言鉴赏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还灵活渗透融爱育德理念,让学生在增长文学鉴赏与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树立关爱他人与社会的赤诚之心,陶冶道德情操,五大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笔者结合“融爱育德理念下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研究 ”项目的背景、验证思路与实施细节,浅谈点滴收获,期待大家不吝赐教。
1.融爱育德理念下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研究缘起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果,但在以高考目标为指针的大环境下,许多任课教师没有全面贯彻“双减”文件精神与新课程标准,片面关注所任班级学生语文考核的平均分、增长率和优秀率,几乎忽略对学生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
网络、影视、广告、课件、服饰、动画、主题公园、抖音视频等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热衷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享受,甚至忽略纸质上刻印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外名著的阅读缺失逐步上升为普遍性的不良现象,自主探究性阅读被快餐化和功利化替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名著阅读的功效,不利于构筑文明和谐的社会,不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与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国内外关于“融爱育德”的研究至今已有多年,欧美发达国家虽然较早提出“融爱育德”理念,但成就不够理想。我国许多高中语文教学与教研领域中的行家里手全面贯彻《语文课程标准》附录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冲破人文视野的限制,正确面对高考的应试压力,不仅认真阅读必修与选修内容,还要适当阅读一些符合正能量的课外名著篇目。因此,构建“融爱育德理念下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研究”这一课题项目是“双减”形势下的诞生的新生事物,期待早出成果。
2.国内相关研究动态诠释
目前,国内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语文”、“名著”、“教学”等话题,着重探讨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没有把名著阅读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划分为两个单独的门类,又没有将著阅读教学与引导学生探究性有效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甚至未能深入研究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方法、法则和模式等。立德树人是德育改革的根本,我们只有合理更新教育理念,才能为推动课堂高地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融爱育德理念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德育改革研究领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值得大家一起体验、总结与推广。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和工具性两者之间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要求学生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真谛。丰富多彩的文学名著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宝库,体现了当代文明的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离不开语文教学,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突飞猛进的今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理应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大力发挥语文学科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势,借助祖国的大好河山、民俗习惯、悠久历史和民族传统山等美丽底蕴,让学生展翅翱翔于祖国灿烂文化的星空中,除了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之外,还要放眼世界,培养爱国创新型的跨世纪优秀人才。
现代著名教育叶圣陶先生坦言:“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其宗旨: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务必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逐步成为“有爱心、有诚心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3.涉及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3.1 主要观点
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渗透融爱育德,教师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与“立德树人”的原则,根据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名著探究性学习;同时,激励学生从“有爱心、有诚心和有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做起,注重净化心理,陶冶道德情操。
千方百计地提升语文知识、能力、品德素质,最终感悟一个哲理:从某种角度而言,语文的本质既是“文化”领域的最重要载体,又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显著标识。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探究能力是本课题的核心所在,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单项和创造性,鼓励、引导在阅读名著时勇于发现问题、大胆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文学鉴赏与写作水平协调发展。
注重名著阅读材料与方式的自主选择性,不仅注重学生投入课内阅读名著的探究兴趣,而且要激励、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选择性阅读一些名著,并通过同伴之间读书交流与撰写心得笔记等形式,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之目标。
3.2 可能的创新之处
3.2.1 新颖性
利用东南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融爱育德教育,不仅符合“双减”文件精神,而且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相吻合,有利于优化校本课程资源,逐步形成新课程理论依据,构建融爱育德理念下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课程结构,高效达成五大核心教育目标。
3.2.2 科学性
通过百度收缩查阅文献,首先了解学生本校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感知探究性学习的紧迫性;其次,初步感知融爱育德理念下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不足之处,为找到行之有效的门径铺平道路;第三,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反复实践交流与经验性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的效率,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四,在课堂上积极创设符合融爱育德理念的阅读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分析相应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逐步树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3 实用性
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能够轻松找古今中外名著中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参与探究性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对年代久远的各种体裁的经典作品拥有独特的解读体会,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
4.融爱育德理念下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策略
4.1 合理布局,巧选名著阅读时间与篇目
名著阅读面广量大,但不能“唯我独尊”,必须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协调,确保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一般来说,平时语文学科应该给其他学科让路,双休日、“五一与国庆”黄金周和寒暑假语文学科占据优先位置,从而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仔细查阅资料,轻松完成阅读与鉴赏任务。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求知所需,可以精心选取参考教材中“名著导读”一定数量的篇目推荐给学生,每学期不少于三部。名著阅读篇目主要包必读和选读两种类型,前者要求全体学生一起阅读,以利教师系统化点拨和考核,同学间交流也很方便;后者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在完成基本阅读任务的前提下增加阅读量,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
4.2 有的放矢,合理规划阅读目标
当学生目前阅读篇目后,教师还必须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规划阅读目标,不仅要让学生选择好研究专题,而且要自始至终做好阅读记录与分析总结,甚至可以采取读书卡片的形式摘抄精彩语段,以备日后模仿与创新。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红楼梦》整部书的过程中,先预先安排学生对主要四大家族的衰败、人物的关系、贾府的建筑框架以及宝黛的爱情等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梳理,然后让学生从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设计等角度入手,畅谈阅读体会,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幸福感指数。
学生阅读名著比较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因此,教师只有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才能促使学生心无旁鹜地深层次阅读。所谓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读通读懂;二是整体感知;三是单项探究。当然,这些具体要求想要有一定梯度,学生可根据各自的能力自主选择相应的阅读要求,并采取故事改编、批注圈点和妙点揣摩等方式不断提升阅读效果,享受到阅读名著的无穷乐趣。
4.3 脚踏实地,尝试“四读”阅读方式
4.3.1 首读:初步了解阅读文本基本内容和创作背景,为整体把握名著主旨与艺术特色夯实基础。
4.3.2 细读:学生详细的品读名著时必须紧扣知识脉络,理清文本的大体内容、先后出场的人物与发生的事件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还要督促学生从结构入手,缜密分析著作的起承转合,从而加深理解与感悟。
4.3.3 重读: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与精彩片段,全方位理解表达的本义与深层意义,善于挖掘出作品蕴含的深刻寓意,树立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理想。
4.3.4 心读:古人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从某种角度阐明了学生用心去拜读名著时,只有带着强烈的思想感情分析作品的意境,才能陶冶道德情操,逐步实现融爱育德的育人目标。
5.师生互动,优化阅读阶段性总结和评价
学生阅读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对学生所读内容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评价必不可少。诸如对学生的心得体会可以进行等级评价,一旦发现比较选精美的描述就要呈现于全体学生的眼帘,以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当然,对长篇小说整体阅读的评价提倡主体多元化机制,除了教师直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从而构建生机勃勃的评价氛围,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的阅读方法,下决心净化自身的心灵,力争成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人才。
基于融爱育德理念的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研究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愿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活动的思路与奋斗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认真总结各个阶段的成功经验与失误的教训,让学生在漫长的阅读过程中逐步提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