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视角下影视艺术的美育新模式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影视传媒中心为例
2023-10-17王一飞
王一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44)
高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具有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以美怡情、以美立德、以美启智的效果。美育以情感人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来实现的。[1]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做好美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的号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美育创新工作,旨在摆脱传统美育的单向化。在对本校学生的美育情况调查中64.2%的同学认为美育形式单一;71.8%的同学希望美育能够多元化、创新化。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的典型,兼含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各种艺术门类,同时具备网络信息时代的高传播价值,更能集中反映艺术和宣传、舆论的密切关系。
本文将通过分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影视传媒中心自身组织架构、各项职能和工作流程等,结合已有的成果案例,详细介绍高校美育新模式,并对其合理性、必要性、创新性和普适性加以阐释。
一、影视艺术“一核四力”的美育新模式
(一)模式整体概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影视传媒中心成立于2018年,提出了多元主体下各艺术门类协同发展的“一核四力”美育新模式,即以影视艺术为核心,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力、创造力、行动力、共情力,以此实现美育教育的双向性、创新性。影视传媒中心的建设旨在形成“以点带面,推动学校美育工作协同发展”的美育新模式,从而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多元化输出,形成高质量高效率原创影视文化制作体系,最终统合美育工作体系化、特色化。
通过在大学生艺术团下建立健全一个独立、专业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部门,赋予其特定职能,使其产生独特优势,与大学生艺术团形成内部协同发展;再由大学生艺术团对其他校级学生组织、社团进行宣讲、培训,使美育工作形成源头联动的协同发展局面,通过主(承)办大型活动提升艺术美感体验,并逐步将美育工作细节化、生活化、常态化,最终外化为师生喜闻乐见的形态,浸润式普及美育教育,达到全校美育协同发展新局面。
本文所阐述的美育新模式,是指依托一较为完备、成熟的“美育职能机构”,在创作视频、音频、舞台节目等不同类型作品的过程中总结出其各职能的具体“美育内涵”,并逐步汇聚凝练成该机构的“美育内核”,最终将其全部实践、应用,形成一大型案例成果,达到以此成果推动美育工作发展目的“学生主力”路径。上述路径为美育新模式的一次应用,在具体实施时,通过反复累积达到逐步发展高校美育的效果。
(二)职能机构建设
艺术学分类视角下,文学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共同组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综合艺术的影响面和效果因其直观性较强,从而优于其他艺术形式。传统的影视艺术结构被人们呆板地定义为情节的结构,实际上影视艺术的结构应是动态的,由不同元素、层次、形态构成的复杂系统。[2]影视艺术作为综合艺术门类的核心,更能集中反映艺术和宣传、舆论工作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在高校环境下,多反映在影视艺术和美育工作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影视传媒中心旨在建设自主化的影视制作体系与平台,输出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构建高质、高效、原创的影视文化制作体系。下设编导组、摄制组、音频组、宣传组等职能部门,并特别设立交互中心,搭建云端影视交互平台。中心采用扁平化管理,各职能部门交叉并行的矩阵式组织架构,在各类活动、作品制作过程中总结出“前期策划——中期采录——后期制作”统分结合的工作体系,为影视传媒中心创造了生命力。目前配有摄影棚、录音棚、无人机、摇臂、绿幕等专业硬件设备,并引进专业老师为其成员提供培训与指导。影视传媒中心还为对影视艺术感兴趣的非传媒专业学生提供了机会与平台。即通过对此类学生的专业化技能培养,使其在“认识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再又借助学生个人的影响力,扩散至周围同学,实现树状发散、网状影响。
二、影视艺术“主与客”的美育新模式初探
美育职能机构的建设完备是美育新模式成型的必备先决条件,积累对“美育内涵”的具体认知,总结凝练成为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指导性的“美育内核”。这是美育新模式形成的关键,本部分将按作品类别划分载体形式,展示从载体到内核的进路。
(一)创建栏目平台:从单向到多元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新媒体传播是影视艺术的主要载体,尤其体现在微信公众号上。微信公众号获取信息方便快捷,可以实时发布信息,学生能够随时接收信息观看,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源。[3]为发挥多元主体联动,切实满足美育需求,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首创档期栏目视频《聚焦南信》为例,运用影视艺术为载体,结合新媒体传播技术,通过虚拟演播厅实践应用的方式来“聆听师生诉说、展示信大成果”,彰显影视艺术实效性。
《聚焦南信》栏目围绕校园热点,分别开展了关于暖气、游泳馆、教学楼等数期相关节目,受到全校师生普遍的关注和认可。栏目制作通过摄影棚绿幕拍摄,为后期制作开展虚拟化的艺术表达场景提供了保障,采用C4D建模,构造虚拟演播厅,实现影视技术多元化应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因在南京地区率先安装暖气而被誉为“最温暖大学”,但由于学校暖气建设以来相关信息不互通,学生、学校和暖气公司对供暖费用、供暖意愿等问题未达成共识。《聚焦南信》栏目敏锐捕捉到校园热点,利用虚拟演播厅等技术,通过街坊、访谈等方式围绕暖气相关问题特别制作了一期节目。在“暖气”这一期节目中,栏目组通过网络平台和电话热线共收集到百余份相关意见,并对意见进行了整理提炼,再以访谈的形式向领导层及暖气公司反映学生诉求,制作栏目成品,公开发布,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促进了校园公共事务的解决。
从单向到多元的栏目平台为师生们提供了发声、解惑、沟通的渠道,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实践,进而促进了高校美育的改革发展。节目围绕校园热点,受众广泛,得到普遍的关注和认可,推动了影视艺术多元化应用,促进了高校美育的改革发展。
(二)强化舞台实践:从幕后到台前
高校传统美育建设形式单一,主要以文学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为主。而以影视艺术为代表的综合艺术可以一定程度上将四大艺术门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是大众媒介的重要形式,还是一种特殊艺术手段和新的独立艺术形式,具有再现功能、教育功能、表现意义和审美价值。在高校大型活动及文艺晚会中,舞台节目主要呈现的是语言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等表演艺术的同时,影视艺术也可以独立呈现为舞台节目的艺术形式。文艺晚会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系统,更是一门综合艺术。[4]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迎新晚会“LED裸眼立体全息成像”开场节目为例,影视传媒中心在迎新晚会中创新节目形式,全自主设计了影视艺术舞台节目。在节目准备期间,影视传媒中心成立了全息成像小组,成员以在校学生为主,并配有专业老师指导。设计节目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与迎新晚会负责人沟通获得安装工程图,在实地考察现场后,经过大量的头脑风暴和脚本设计,最终完成节目。小组还主动与大艺团其他部门协调,配好音乐、灯光,呈现最佳的节目效果。大艺团影视传媒中心的成员们在主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也让全校师生有了美的互动,产生了审美愉悦。
利用LED裸眼全息成像技术,将影视艺术从幕后搬至台前,从抽象到具象,从荧幕到舞台,将影视艺术从一种艺术手段转变为艺术形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迎新晚会中的全息成像开场节目烘托整场活动的艺术氛围,更充分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激发学生对于艺术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去认识美、创造美,充实了美育工作的开学第一课,收获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搭建视听载体:从线下到云端
在学校大型晚会、大型活动中,影视艺术以载体的方式贯穿全程,充分做到了美育服务工作。
2020年受疫情影响,许多大型活动都无法正常召开,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周年校庆“云”演出为例,此时影视艺术可以通过屏幕作为各种艺术门类表达的载体,使文艺演出、大型活动通过云端带给全校师生。2020年5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迎来了60周年华诞,在防疫环境下,线下的文艺汇演无法实现,为不错失此次美育良机,校团委特安排影视传媒中心在校庆日前以整个校园为舞台,通过“云”演出的形式,全面展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自然景致和人文环境,将声乐、器乐、舞蹈、戏剧、语言、影视等各类艺术汇集交融,相互渗透,为全校师生呈现了一场线上艺术盛宴。“云演出”整体结合学校、学生专业特色,抒发荣校情怀,展现家国胸襟,通过镜头来表达“歌、舞、诵”等多种形式,在对学校六十华诞祝福的同时,向社会传递战“疫”正能量,此举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各高校之先河,从多个纬度展现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的精神风貌。校庆“云”演出是将影视艺术作为一种载体来传达内核,使全校师生在疫情时期共同参与,达到“1+1>2”的效果。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5]从线下到云端搭建出的视听载体,营造出浸润式参与模式,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审美理想得到升华,从而将美育工作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多艺术门类协同发展的美育新模式。
三、影视艺术与传统表演艺术协同发展下,美育新模式的总结与展望
传统的高校美育建设主要以文学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为主体,各艺术门类缺乏一定的渗透融合。影视艺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屏幕作为各门艺术表达的辅助新载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一个艺术门类或一个单独的节目形式来表达。因此,影视艺术为代表的综合艺术可以一定程度上将四大艺术门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一)影视范畴中的美育新模式
现今,影视设备和技术日益出新,作品质量受硬件条件限制的现象日渐减少,极大促进了影视传媒的蓬勃,但也伴生了许多问题。各类自媒体的兴起导致影视传媒良莠不齐,过度追求高效率的缺陷,导致技术应用低水平平均化,内容形式套作化严重。
在此笔者需要引入“影视美育”的概念,即借力基本的影视欣赏和影视审美助推美育工作。指学生通过对影视作品的鉴赏和分析,开拓认知和审美层次,在正确且高质量的作品立意引导下树立正确审美观,继而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发现、创造美的能力,这也正是美育在当下审美快餐化、单一化、疲劳化中的新生方向。影视美育的概念高度契合本文所阐释的美育新模式,即通过影视传媒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影视美育感知形式,营造浸润式影视美育体验氛围,保障渗透式影视美育内化效果。
“0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主体,纵观其的成长过程,适逢影视作品更迭最迅速的阶段;横向对比国际,他们也恰巧处于中外文化交融的“涨潮期”,此时更加需要影视美育的引导和启蒙,确保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审美能力的养成。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高校美育普及度有待扩广、第二课堂质量尚有提升空间,此时仅从美育“施教者”角度提供解决思路未免过于单一;相反地,以“受教者”为切入点,提升学生兴趣、吸引其主动关注、接受美育,不失为美育工作转型的“源头活水”。
(二)时代背景下的美育新模式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要将美育工作从“软任务”转为“硬指标”,美育新模式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高校美育的内容涵盖了艺术学上的四类艺术,为使其协同发展,整体上实现相互兼容、优势互补,须切实在校园中因地制宜地营造出能与校园文化环境和谐共生的美育氛围。美育新模式在推广适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以生为本。美育新模式能否成功推行取决于内容是否能激发学生兴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倡导“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的理念,是美育新模式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得以拥有强大生命力的保障。
2.参与主导。美育新模式并非传统式被动所为,而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兴趣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浸润式美育体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