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老年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研究

2023-10-16张昀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5期
关键词: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互联网

摘要:近几年,老年人口比重大幅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将老年教育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并构建新型教育模式,成为老年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从老年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着手,研究“互联网+老年教育”的发展模式,探索“互联网+老年教育”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互联网+”;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短视频与App

基金项目:2022年吉林省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老年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2CJY045,主持人:张昀。

张昀(1984.04-),女,汉族,吉林长春,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老年教育。

一、互联网时代下老年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及优势

2012年11月,“互联网+”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所谓“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多种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之中,推动该行业技术升级,提高发展速度。

2014年11月,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举行,此次会议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主题,就国际互联网治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新媒体、网络空间法治化等10多个分议题深入交换意见。会议着重提出互联网思维将成为引领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发展创新生活潮流的新科技与新工具,这一议题被业界称为推动国家战略性经济体制增效和提速的“新引擎”。

2015年3月,全国两会在《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中提出,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的发展议案。《建议》着重提出,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國家“互联网+”发展战略,推进公共数据的开放以及全社会对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

随着“互联网+”向各领域的深入推进,2018年7月“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宁夏开始试行。2018年11月22日,首个获批的“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启动,预计将在5年内形成包含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和现代教育治理五个方面的“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

“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其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可以实现教育的任意性。当互联网应用于远程教育时,可以实现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书本或学习任何课程。同时,学习者还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程,可以加快、减慢或重复学习。

②可以实现教育中人与人的交互模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实时互动,形成交互式学习模式,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

③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情况,提出适合的学习方案及建议,以此突出个性化教学特点。

④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生动多样。教师利用网络媒体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

⑤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互联网可以收录全国各级院校优秀的教育资源,并随时补充,更新科研成果,使学习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共享成果,拓展提升个人知识内涵。

(二)我国老年人口现状

国际学术界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据统计,200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达到7.12%,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8.87%,2019年达到12.57%,2020年上升到13.53%,且每年以约800万人的速度持续增加,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占据总人口数量的1/3。

从全国老龄人口的变化趋势来看,吉林省的老龄人口呈现出先缓慢后迅速的增长特点。2000年,吉林省人口总数为2680.22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61.98万人,占比6.04%,低于全国平均数值。2003年,吉林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0.54%,已迈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吉林省人口总数为2717.43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336.4万人,占比已达到12.38%,大幅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在这十几年时间内,吉林省人口呈现出总量增幅较小,老龄人口大幅增加的状况。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现象加剧,很多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例如,劳动力年龄结构不断老化,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养老金、医疗保障及社会福利等支出持续增加;相对滞后的养老服务业面临巨大挑战。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种问题,我国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鼓励老年人利用专业技能投身社会发展,同时也应积极开展老年教育。

(三)我国老年教育的相关政策

所谓老年教育,是指让老年人继续学习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不同,老年教育的对象是各个层次的老年人,它不是为职业生涯做准备而进行的教育,而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旨在让老年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增强体质。

近几年,我国政府发布的有关老年教育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主要针对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消费以及与老年教育密切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方向等提出了建议。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着重探讨老年教育发展规划、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老年教育支持服务、城乡社区老年教育等重点问题,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活动。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重点发展社区老年教育,通过开展多渠道、多模式老年教育,建立健全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普及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老年教育资源、课程、师资共享等方面探索养教结合的新模式。

2021年,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强调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积极投身老年教育,各地要依托国家开放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开展在线老年教育。

(四)吉林省“互联网+老年教育”现状

1.管理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在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上,而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吉林省政府也没有把老年教育真正纳入“互联网+教育”模块的发展规划中。因此,吉林省的“互联网+老年教育”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从事该教育的管理者对老年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与开展教学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及网络教学平台如教育局、社会保障局等,沟通还不够紧密,致使开展网络教学工作比较缓慢。

2.设施不完善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设施不足是阻碍“互联网+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想增加硬件及软件设施,需要政府及各级部门的资金投入,而全省仅有10余所老年大学是由公共财政支持,其他大部分教育机构是由公益性团体资助,导致吉林省的老年教育场地有限、设备老旧短缺、信息技术匮乏,很难满足互联网多样化的教学条件。

3.师资力量较薄弱

现阶段,老年大学的教师大多是外聘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不具备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管理混乱,这些因素很难保证网络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互联网+老年教育”的发展模式

(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老年教育的融合

目前,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老年教育的复合型新模式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旅游、文化、知识、健康等多个层面开发老年教育APP、老年教育学习网站以及学习教育小程序等,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老年人提供知识、资讯、娱乐、社交、健康等优质服务,让老年人可以結交同龄好友,一起分享、学习生活趣事,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的生活环境,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例如,有一款名为“网上老年大学”的学习APP,包含空中课堂、在线直播课、老年资讯、老年文娱、校园服务、老年健康、班级群、话题讨论等多个功能,通过平台开设各类在线直播课程,推荐最新的时政新闻、老龄政策、休闲养生、生活百科等内容,还可以展示全国老年大学学员优秀作品,为全国老年学员提供在线选课报名、活动管理、智能移动办公等数字服务,还可以为老年学员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帮助老年人做好慢性疾病管理和疾病预防等多项服务。

(二)老年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

目前,吉林省已建成的学习平台有吉林省老年大学,其中包括研究生院、综合系、体育系、舞蹈系、器乐系、声乐系、美术系7个不同的院系,平台所涵盖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书法、美术、舞蹈、器乐、养生保健等各类课程,同时建立了网络教学、教学园地、网上展厅、第二课堂等互通的资源共享模块。平台在教学管理方面包含招生工作、各系介绍、课程设置、教师简介、教材建设、管理制度、教师招聘多个内容。另外,还设置有教育动态、党建工作、学员社团、校报校刊等多种模块。通过这样的老年数字化学习平台,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线上与线下不同的学习模式,提升个人知识素养,丰富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

(三)短视频与APP创新教学方法

近几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快速发展,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新平台,而这类短视频软件也逐渐应用到老年教育领域中。短视频具有时间简短、内容简练、形态简单、目的性强等特点,通过流量、大数据推送等技术方法,让老年人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搜索到老年教育的相关内容,观看并学习相关养生保健、艺术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短视频及直播课程。同时,现有的成熟APP可以进一步增加与老年人教育、生活相关的模块和内容,不断拓展老年用户群体,发掘老年客户市场。例如,当前小红书、喜马拉雅、知乎等软件发展较为迅速,在知识的传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APP可以加入老年教育的相关课程,探索面向老年群体的发展新模式。

(四)老年教育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设计

在登录老年学习App时,通过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填写调查问卷等方法,综合分析老年学员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基础、爱好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而利用智能技术手段为学习者匹配适合的学习方案并推荐学习课程。通过AI技术全面分析老年学员的个性需求,构建有差异性的学习方案,推进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案。

三、“互联网+老年教育”的发展前景分析

(一)顺应国家战略,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

根据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文件精神,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党和国家重大规划和政策意见引领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例如,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这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健康养生、旅居养老等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国各级各类的学校积极举办老年大学、开展老年教育,不断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努力完善全国老年教育资源。由此可见,老年教育机构正积极开展在线老年教育,互联网教育优势越发凸显。

(二)破除地域限制,共享老年教育资源

现阶段,全国各地大学相继举办“老年开放大学”。2019年5月,国家开放大学设立吉林老年开放大学,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爱好、特长等,自主选择网络课程进行报名,成为在线开放教育的学员。教育资源的网络化,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共享各地的教育资源,老年人在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还可以与全国各地的专业老师及老年学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作品展示、经验交流等。

(三)学习平台及方式的多样化,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短视频平台大量涌现,短视频因其具有时间简短、内容简练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利用碎片化时间来休闲娱乐的需求。因此,可以利用现今热度较高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以及喜马拉雅、知乎等热门App,增加制作关于老年人教育、生活等内容的短视频和直播课程,将学习、休闲与娱乐一体化,让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到相关的课程,及时了解身边的大事,掌握更多的知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进而促进终身学习制度的发展与建设。

作者单位:张昀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  考  文  献

[1]薛浩,卢林.吉林省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9):65-66,72.

[2]朱宝生,刘爽.吉林省老年教育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教育科学,2019(02):15-20.

[3]于娜.社区老年教育管理机制与保障机制研究[J].科技教育,2020(09):126-128

[4]张秋娜.福建省“互联网+老年教育大数据”的管理新模式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1(05):163-164.

[5]林丽雪.终身教育视野下的社区老年教育策略探索——以福州市为例[J].市场周刊,2021(07):184-186.

[6]陈传明.老龄化背景下中国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2(05):76-86.

猜你喜欢

老年大学老年教育互联网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
浅谈老年大学的规范管理
试探老年大学教育培训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对老年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老年学习活动阵地对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葫芦岛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及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