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改革问题研究
2023-10-16武子晗
武子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得税制度发展迅速,其中企业所得税已经逐渐变成仅次于增值税的第二大税种。本文分析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进程,立足国际国内市场,探讨企业所得税改革的突出特点。结合企业所得税改革特点,厘清企业所得税存在的税率较高、激励创新精准性不足、亏损结转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的设立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设置内外资企业的税率、税基以及税收优惠上有很大的区分,外资企业的税负比内资企业低,内资企业会产生不公平的心理,降低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2008年1月1日,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税负不公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的缓解。我国对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改革,主要从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简化税收管理等几个方面得以体现。我国的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数字经济也进一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社会分工得到深化,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我国始终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并为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不懈努力,目的是能够科学地优化税制结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制体系。探讨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不足,并分析其在筹集资金、调节分配、促进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一直很重要。
二、企业所得税的改革特点
(一)紧跟国际税制改革的进程
自20世纪80年代起,“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简化税制、强化征管”的税制改革理念掀起一阵浪潮。2008年世界经历了金融危机,各国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节奏,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税制改革。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曾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税务机关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口号,为了扩大利用外资的程度,企业所得税制改革进程加快。1991年通过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是考虑到当时有很多国家如美国、新加坡都陆续降低了税率水平,各国税率大部分在30%到40%之间,采用了比例税率的形式,我国结合以上信息,确定了对外商投资企业采用33%的比例税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12字税收制度改革原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美体现,更是税收制度不断完善的经验总结。2007年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正是12个字原则的充分体现,使得企业的营商环境更加公平和正义,推动了税制改革的现代化脚步。到2016年,全世界共有159个国家或地区征收企业所得税,平均税率约为28.6%,我国结合以上因素,综合考量后选择采用25%的法定税率,该税率水平比較利于我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外商投资。
(二)坚持减税的政策导向
降低税负一直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1991年,我国实行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将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降到了33%,减税降费的效果显著。1994年后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负达到了一致,但由于对外资企业设置了较多的优惠政策,外资企业平均实际税负比内资企业低10个百分点。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低税率的税制改革方针被正式确立,结构化的减税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旋律,尤其是在所得税税制改革方面体现得十分明显。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将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降到了25%,更是提高了税前扣除标准,据研究表明,减税一共达到了约930亿元。
(三)选择渐进式改革
渐进式的改革思路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思想,目的就是为了寻求最小的风险,降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渐进式改革的主要特征有:第一,改革强制性和诱导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第二,改革先行先试与先易后难相结合;第三,改革由局部向整体推进;第四,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第五,改革的同时注意发展的稳定性。渐进式改革的特点也决定了制度创新的实现路径。回顾40多年来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历程,从新旧税制的过渡安排,到逐步完善的税收制度,再到优惠政策的先行与试点,都体现出了渐进式改革的鲜明特点。例如,在2007年,企业所得税法颁布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过渡性税收政策,在保证新税法实施的同时,给老企业一定的过渡时间,有利于企业后续良好的税收遵从。
三、企业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税率较高
21世纪初,全球爆发了金融危机,贸易摩擦在各国不同程度地出现,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促进经济回春,许多国家先后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减税的措施,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降低税率水平。从大多数为发达国家的经合组织国家看,由2008年平均税率25.5%下降到2022年的23.3%,降幅约2.2个百分点。近年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所得税负担在逐年增加。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一直维持在25%的水平,在国际大环境中并不低,对企业的激励作用不明显。再者,我国企业所得税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世界主要国家中较高,该比重会增加企业的纳税成本,企业的税后利润变少,在国家内部造成投资需求下降,而在国家外部则会使我国在吸引外资上处于不利地位,不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
(二)企业所得税激励创新精准性不足
对企业进行创新激励时,政策实施的精准度十分重要,主要体现在创新企业在税收优惠上的精准性。在对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设计税收优惠政策时,很大一个前提就是要对企业创新行为进行科学的认定。目前,激励创新的优惠政策在科技、产业方面有单一性和盲目性,只有列入相关科技、产业扶持计划的企业才能享受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且符合计划的企业的标准也不合理。政府机关为了减少识别成本费用,大量采取的是数量型指标的标准,达到数量型指标的企业适用优惠政策。这种识别认定方法忽略了企业创新的质量,由于死板的数量型指标,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数字的指标门槛而进行企业活动,存在真正的创新活动概率很小。
(三)企业所得税亏损结转政策有待完善
亏损结转政策也是企业所得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较长,承担的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较大,长期亏损是常态,所以该类型企业可能被市场淘汰。作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亏损弥补政策对加大该类型企业投资的作用显著,政府作为企业的匿名合伙人,能起到分担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的作用。我国的亏损结转政策只允许向后结转,而且亏损结转期限较短,都影响了亏损结转政策的效力。一方面,亏损向后结转的期限对长期亏损及亏损额巨大的企业来说,可以说是无效结转。另一方面,亏损不允许向前结转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利润波动幅度大,融资困难,该政策对于企业在亏损年度的经营起不到缓解压力的作用,政府帮企业承担部分风险的益处更是不能体现。
四、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思考
(一)適度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变得十分缓慢,企业盈利面临更大的困难,急需政府使用减税政策刺激企业活力,所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是十分重要的缓解企业压力的举措。适度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是调节企业收入的重要法宝。当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幅度与企业所得税税率的降低幅度之间形成正比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是科学合理的。同时,可以结合国际税率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首先对现有高税负企业实施减税,促进其提高生产力,进一步确保税负的公平。与此同时,做好税收执法,加大税务稽查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税收遵从度,形成良好的纳税风气。
(二)提高企业所得税激励创新的精准性
企业所得税在激励创新方面的优惠政策需要精准度,提高其精准度就要求对企业的行为是否符合创新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认定。首先,高质量创新识别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要。在企业活动是否符合创新标准的认定中,适当增加创新行为的质量要求,加大政府机关对识别创新行为的成本,要善于挖掘高质量人才,充分吸收人才的意见。其次,加大创新的质量型指标的权重。质量型指标运用到创新企业的认定中,能引导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真实的创新活动中,能大大避免企业盲目利用优惠漏洞情况的发生。
(三)完善企业亏损结转政策
普遍延长亏损结转期限是首要措施。我国大力为企业减税降费,延长企业的亏损结转期限能有效降低企业税负。延长亏损结转期限可试点先行,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类和该政策关系密切的企业试点,逐步将政策扩大到各行业。将亏损结转期限从5年延长到8年以上,从长远角度看,可以把结转期限再适当延长。允许中小企业向前结转也十分重要。中小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融资困难等问题日渐凸显,急需政府与其分担经济风险。可允许中小企业亏损向前结转,使中小企业有充足的流动性资金来维持生产和就业。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减税降费的税制改革思想进一步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政策工具,能有效地改善供给端问题,释放出更大的活力,我国至今也推出了多项减税政策。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所得税激励创新的精准性、完善企业亏损结转的方式和年限。政府可以将企业以前年度缴纳的所得税退还,就是对亏损企业的一种财政补贴,以达到政府与企业共同分担亏损风险的目的。这样,对政府、企业、个人三者无疑都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