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管理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研究
2023-10-16周良虎
周良虎
做好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是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相应人才,对预算编制管理缺乏制约;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管理观念,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开展片面;预算编制管理流程缺失,预算编制管理水平较低等。而加大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力度,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和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中。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指导财务管理工作方向的重要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十分有必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对推动现阶段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优化方案。
一、财务预算概述
《省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为了规范和加强省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确保省级预算主管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能够正常运转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制定。根据该办法规定,省级支出预算由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组成。其中,基本支出预算是各预算单位为保障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人员经费是部门和单位“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中属于基本支出内容的支出;公用经费主要是指部门和单位“商品和服务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中属于基本支出内容的支出。这些支出必须按照财政预算一体化原则出具明细账,并实行项目化管理。
同时,《省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还规定了一系列编制基本支出预算的原则,包括综合预算原则、优先保障原则、定员定额原则、适时调整原则、真实准确原则和注重绩效原则。综合预算原则要求根据单位的职能任务和资金需求,统筹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原则要求优先安排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支出;定员定额原则要求合理规定人员编制和经费定额,严格控制支出;适时调整原则要求及时调整预算计划,确保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真实准确原则要求预算编制科学、准确、真实、完整;注重绩效原则要求关注预算执行的效果和质量。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公共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就目前来说,仍然有很多事业单位并未真正意识到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出现了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率偏低的情况,制约了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对此,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运营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加大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力度,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资金支出监督和评价机制,促进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才能达到有效提升财政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确保预算单位工作目标
事业单位作为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必须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并获得财政资金后,按照预算项目支出等资金使用行为履行其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职能。财政预算资金的合理应用,为事业单位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作为新经济常態下的事业单位来说,应该根据自身运营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绩效管理计划和目标,确保预算资金管理工作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财政预算资金执行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监督,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采取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有效提升工作的透明性
为了确保社会化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日常运营过程中,公共职能履行与财政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在财务预算资金管理过程中,加大与第三方机构相互合作的力度,以便于及时地向社会公布财政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详细内容。预决算公开不仅促进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透明度,增加了外部监督的途径,而且激发了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监管工作的热情,提高了我国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履行的能力和水平。
三、我国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编制现状分析
(一)财政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政府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还不够深入,没有充分认识到财政预算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政制度还存在一些缺失和问题,这就造成了各部门编制的财政预算目标不够科学、审核程序不够规范。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职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由于管理不到位,相关的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二)预算管理的执行力较弱,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不够
新预算法中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四项基本要求。但是多数事业单位没有按照新预算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整改,或者整改力度不够,这阻碍了“四型”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发展。目前,事业单位的普遍问题就是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机制不完善,社会监督与执行效率低,社会公开透明度不够,不能做到事业单位的工作公开化,即使是一些单位对预算情况进行部分公开,也存在公开不够细、不够实的现象。
(三)专职预算管理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部分专职预算管理人员对于优化绩效管理的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仍存在重视支出、轻视绩效的传统理念。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也在不断补充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部分基层预算单位由于对专职预算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各级管理者对预算绩效管理思路不统一,未树立牢固、有效及现代化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形式化,财政资金实际使用效果欠佳。二是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财政资金内容缺乏深入了解,对资金投入项目缺少认识,使得部分财政资金出现使用效率降低、闲置等情况,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四、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预算编制管理科学观念,提高对预算编制管理的重视程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财政资金的使用也变得更加重要。预算编制管理是保证财政资金使用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提高对预算编制管理的重视程度呢?以下是几点建议:第一,更新预算编制管理观念,加强对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事业单位应当认识到预算编制管理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机构改革、流程优化、效率提升的总体目标中。同时,应加强对预算编制管理的科学理念、方法和规范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预算编制管理素质和意识。第二,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制度、规章和流程,确保预算编制管理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级事业单位应该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预算编制管理的规范,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预算编制责任和权限,实现信息沟通、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有效性。
(二)加大监督公开管理力度,提升预算执行力
为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升预算执行力,应当加大监督公开管理力度,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体系,明确预算执行工作责任和权限。制定预算执行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标准和程序,加强财政、审计等部门对预算执行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严格落实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责任。第二,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促进透明度和公正性。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信息,包括预算执行情况、效果评价结果、违规问题处理结果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并积极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进行合理化改进。第三,加强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价和信息反馈。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对预算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优化预算执行管理模式和流程,不断提升预算执行工作水平。第四,强化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和合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调与沟通,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形成部门间的合力,共同促进预算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事业单位正常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要提升事业单位相关绩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和专业知识,使其充分了解和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对于单位发展的关键作用,同时制定约束措施,用绩效考核的方法提升其工作积极性。预算绩效管理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思想,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为主体,不断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持续不断地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知识和财务技能,优化自身综合绩效管理能力。与此同时,相关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对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考核培训,以此提升工作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促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展开。
五、結 语
综上,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针对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结合未来战略发展规划,完善财务管理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单位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并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财务预算的执行力,为事业单位实现健康发展、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