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现状与实证研究

2023-10-16万秋红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素质总分

万秋红,谢 妮,李 平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

1 问题提出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和类型论断,指明了职业教育独特类型特征和发展航向。职业岗位是职业类型教育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要胜任职业岗位必须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一种职业对所有从业人员都要求具备的心理品质,然而,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心理培养过程中存在职业意识欠缺、职业心理准备不足、职业诚信缺失、团队合作意识差和职业意志品质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和职场表现力。尽管高职院校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但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课程体系和综合训练不足,虽然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经验丰富,但其重点是培养能够上岗 “干活” 的员工,在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上明显用力不足,也导致了 “订单班” 毕业生留不住、干不长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有效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使其获得长远的职业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2 方法与过程

2.1 研究对象

使用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 问卷(曾勇,2011)测量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的方式,采用随机抽样对湖南省5所高职院校111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样本中,男生787 人,女生325 人;出生城市145 人,出生农村967 人;大一668 人,大二312,大三132 人;独生子女194 人,非独生子女918 人;文科生336 人,理工科生776 人;父母婚姻稳定的学生1000 人,离异(含单亲家庭)学生112人。

现状调查后在我校2020级电梯工程专业大一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生40 人女生3 人,对照组男生39 人女生2人;实验组实施系统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方案,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

2.2 研究工具

采用曾勇编制的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 问卷测量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该问卷由67 个项目组成,分为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五个维度。职业认知主要是对职业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等问题的认识;职业性格是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性格特点;职业道德是对职业的坚持、特定职业态度的看法;职业价值观是对职业地位和价值观有强烈的认同感等方面的倾向性;职业能力指在职业过程中须具备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审美能力等。问卷采取五级计分,评分越高,说明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越好,反之则越低。

2.3 研究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当代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总体现状及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特点。随后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一个自变量为被试组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为施测时间,分为前测和后测两个水平。因变量为被试的职业心理素质。

2.4 研究程序

2020 年10 月对湖南省5 所高职院校1112学生进行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 问卷调查;2020 年11 月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学生进行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 问卷测试,了解两组学生干预前的职业心理素质水平,并进行同质性检验。实验组从2020 年11 月下旬开始,按系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进行,对照组只在大一第一学期开展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2023 年4月,用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 问卷对两组被试进行后测。采用SPSS20.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5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的设计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以高职学生存在的职业心理素质问题为导向,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职业心理素质内涵(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结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设计系统的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一是开展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学情分析,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和不同岗位需具备的不同心理素质特点与要求,开展心理素质测评和针对性指导;二是类型教育视域下建立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体系,三年不断线,即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一上学期)+职业心理素质团体辅导(大一下学期)+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大二)+顶岗实习心理辅导(大三);三是深入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共育。通过系统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帮助学生对职业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形成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适合特定职业岗位的良好职业性格和职业道德,加强学生对职业地位、职业价值观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在职业过程中人际沟通能力、压力与情绪管理能力、审美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更好适应职业与岗位。

3 研究结果

3.1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总体现状

对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

对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总分进行正态检验,偏度系数=-0.696<0,可认为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总分调查结果在偏度指数上符合负偏态分布,集中在高分端的学生较多,但仍然有少部分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得分低,可以通过系统培育来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水平。

3.2 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对不同性别、专业、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及父母婚姻状况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不同性别、专业、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及父母婚姻状况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差异检验(M±SD)

表2结果显示:除了文科和理工科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外,不同性别、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的高职生在职业心理素质总分及五个因子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结果显示:不同年级高职生在职业心理素质总分及五个因子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 不同年级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方差分析(M±SD)

3.3 实验组、对照组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效果分析

为考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方案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效果,以被试组别为组间变量,施测时间为组内变量,以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为因变量,进行混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职业认知、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道德及职业心理素质总分方面,被试组别单独效应检验效果显著,在职业心理素质各维度及总分方面,施测时间单独效应检验效果显著,被试组别和施测时间的交互作用也显著,说明系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对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效果要好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效果。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职业心理素质各维度及总分的后测得分均显著高于前测得分,提升效果显著;对照组职业心理素质各维度及总分前测、后测得分没有显著差异,提升效果不显著;实验组和对照组职业心理素质各维度及总分前测得分差异不显著;但实验组职业心理素质各维度及总分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后测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效果分析(M±SD)

4 分析与讨论

4.1 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

通过对1112名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总体良好,但分布不均匀,有少部分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较低,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这也为后期设计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提供了现实依据。另外,调查还发现,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在性别、年级、出生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和不同父母婚姻状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00 后这一代是在男女平等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无论是男孩女孩,不管出生在城市还是农村的高职生,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对将来的职业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希望能培养适合特定职业岗位的良好职业性格和职业道德,通过职业劳动获得报酬实现自我价值。另外文科和理工科高职生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理工科学生专业倾向于动手与操作技能训练,在职业素质积累上有更多的要求有关,这种差异也能让教育者根据不同专业对应的岗位,不同职业有不同的心理素质特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职业心理品质。

4.2 系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能有效提升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能显著提升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而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效果不显著。这说明,系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对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比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传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因为只有一个学期,对于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根据他们将来在职业生涯中的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等进行系统训练,培育方式与企业基本绝缘,而系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三年不断线,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一上学期)+职业心理素质团体辅导(大一下学期)+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大二)+顶岗实习心理辅导(大三),同时组建了 “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教师+企业导师” 的培育团队,把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融入专业技能培养,企业导师言传身教,这种系统培育方案有效培养了学生适合特定职业岗位的良好职业性格和职业道德,加强了学生对职业地位、职业价值观的认同感,及对职业的坚持力,促进学生在职业过程中人际沟通能力、压力与情绪管理能力、审美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5 结论与建议

系统的高职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切实可行,通过培育,有效提升了高职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且优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作为 “大国工匠摇篮” ,具有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重在实践应用性的特点,职业心理素质是企业最重视的一种职业素养,在类型教育视域下,学校需不断优化职业心理素质培育方案,加强对学生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把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融入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整过程,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水平,实现学习过程与职业生涯的高度融合和衔接,并获得长远的职业发展。

猜你喜欢

高职生心理素质总分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