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经济赋能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究
2023-10-16姚庆荣张铃玲陈娟
姚庆荣 张铃玲 陈娟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缘起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大会同意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入党章。[1]由此可见,实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新时代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但要如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关系,均衡城乡发展。2021年、2022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相继对如何扎实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了部署安排,提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
近年来,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重要经济形态,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議》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3]由此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举措,能够为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
甘肃作为西北欠发达地区,在深度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全力助推“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背景下,数字经济如何更加有效地赋能乡村振兴等问题都需要我们从现实逻辑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逐一探寻答案。因此,本文立足于扎实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大视角,聚焦甘肃全面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深度剖析了数字经济赋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机理,提出以数字经济加速推动农村三产融合、以电子商务全面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数字技术加强乡村职业教育培训等加快甘肃乡村振兴的相关策略和破解方案,以期为我省如期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二、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在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以及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等底线的基础上,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这三项重点工作。[1]而数字技术因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而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一)数字经济为乡村产业凝聚“新动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没有乡村产业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在农业经济时代,乡村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产业发展主要依赖技术和资本;而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共享等优势,成为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要素。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等,这些都为甘肃的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1]甘肃作为西北地区旱作农业重点省份,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持续开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倍增行动,大力发展高附加值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2],就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通过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使数字经济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现代乡村服务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县域富民产业等实体经济相融合,通过“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程,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新动力”。
(二)数字经济为乡村建设增添“新潜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的建设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连续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6年对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进行了相关安排部署。甘肃省在全面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开展“8大行动”,实施“7大工程”。在此过程中,数字乡村建设对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作用显著。因此,基于乡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电商物流平台建设,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主要载体,推动乡村服务信息化、乡村治理数据化、生产生活智慧化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基础支撑和关键要素。另外,数字技术具有创新扩散、普惠释放和知识溢出等效应,根据调研结果来看,现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是农民最青睐有加、最普及广泛的手机APP,在助力文明乡风,厚植乡村文化展示、正能量传播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面效果突显,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增添“新潜力”。
(三)数字经济为乡村治理提供“新活力”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中办、国办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要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1]在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要想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就必须要在“德治、法治、自治”的基础上,广泛而灵活地运用“数治”,比如利用村民微信群、视频号、QQ群、抖音、快手等手段,让“互联网+党建”“互联网+远程教育培训”“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精神文明”等落到实处,使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完美融合,从而真正成为提高乡村治理精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和治理效能的“新活力”。
三、共同富裕目标下数字经济赋能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共享共建、示范带动,深入推进“数字甘肃”建设,持续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因此,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下,甘肃省各级政府要继续认清形势、聚焦问题,把粮食安全基础夯得更实、多措并举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坚持“四个强化”,健全乡村振兴推进体制机制等作为战略重点和关键路径进行全面推进。
(一)以数字经济加速推动农村三产融合
甘肃乡村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基础进一步稳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大多数地区小农户数量多、占农业经营主体的比重大,在市场上缺乏议价能力,往往购买的农资价格高,卖出的产品价格低,收益空间小。整体乡村产业起步比较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原字号”产品多,附加值不高,在协同配套和精深加工方面存在短板。并且与二、三产业数字化相较而言,一产数字化应用质量不高、场景不多、程度不深。
针对这些问题,甘肃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加强“三农”领域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提升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向最佳适宜区集中,打造产业集群,提升地方品牌影响力。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实施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工程,加快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现代设施装备建设,增强脱贫地区产业抗风险能力。深入研究和挖掘农村资源,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业态,培养一批带领群众致富的微电商、农创客和能工巧匠,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二)以电子商务全面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现代社会,电子商务正方兴未艾,作为一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以其开放性、全球化、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广泛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已成为当前各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由于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中发展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覆盖范围最广、创业创新最为活跃的部分,必将在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产业振兴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会在新发展格局中助推甘肃乡村振兴长足发展。
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随着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宽带”,推动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75.6%。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的用户达10.31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已达3.08亿。[1]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在农村地区,除了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外,可以说每位农民人手一部手机或多部手机。由于当前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业态逐渐向农村地区延伸,手机、无人机、数字化监测系统等自然而然地成了农民的“新农具”,直播带货、流量经济等成了农民的“新农活”。农户通过网络打通了产销对接之路,使当地的农副产品顺畅地走出深山大沟,销往全国各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土特产滞销的问题,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能,从而增加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了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其得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相关部门紧跟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特点,精准把握消费需求和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开发更多符合消费者消费意愿的特色产品和包装规格,通过各种销售载体和各大电商平台,对产品进行曝光、宣传和推广,将农产品品牌所蕴含的品牌文化传递给消费者,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彻底成为历史,为全省“甘味”品牌和“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农产品在线上销售开拓更广阔空间。
(三)以数字技术加强乡村职业教育培训
职业培训能赋予劳动者就业或者再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以此达到群众增收的近期目标和稳定脱贫的远期目标。由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因可同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信息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是当今社会信息传输、接收和共享的虚拟化平台,具有综合性、实时性、交互性以及同步性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在此背景下,要全面接续推进甘肃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就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手段,一是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专业技能培训和政策宣讲、创业激情培养、创业典型宣傳相结合,坚持“扶智”与“扶志”有效统一;二是要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手机APP、微信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基层,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实现群众参加培训与生产生活“两不误”“两提高”;三是发挥当地“陇人工匠”“首席技师”等示范作用,利用各种网络交流平台发布信息,激发贫困群众学习技术、提升素质、脱贫致富的热情和信心。通过职业培训,使脱贫群众掌握一种或几种致富技能,提高他们防止返贫的智慧和能力,真正达到扶智的目的。
(四)以数字平台对弱势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
充分发挥妇联、社区、文化站作用,充分利用“网上妇女之家”和各村妇女微信群,加强与留守妇女的交流与互动,及时掌握留守妇女心理状态及生活状况;广泛开展村级广场文化,动员留守妇女参加一些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做好留守妇女“两癌”普查和“两癌”脱贫母亲救助工作,关注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另外,近些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其为社会群体创造出了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的就业创业机会,间接带动了网络运营、物流仓储等衍生服务业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兴职业。因此,各地政府要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网上沟通渠道,定期组织辖区内的留守妇女进行刺绣、编织、月嫂、家政等培训,积极协调解决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为她们提供适时就业和灵活就业的机会,以此拓宽增收渠道。
◆作者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基金项目]校(院)创新工程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科研咨询类专题项目和2023年校(院)创新工程科研咨询创新项目(甘肃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战略优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2-13.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 cn/zhengce/2023-02-13_content_5741370.htm..
[3].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1-06-10].http://www.gansu.gov.cn/art/2020/12/31/art_3_475917.htm1.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2-13.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 cn/zhengce/2023-02-13_content_5741370.htm.@
[2]@任振鹤.@2023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P].http://www.baijiadoc.com/doc/3ckdol8iwv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EB/OL].(2019-05-16)[2022-11-20].http://www.gov. cn/zhengce/2019-05/16/conten_5392269.htm.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3-03-02)(202-O5-06).https://cnnic.8 cn/NMediaFile/2023/0322/MA1N16794576367190GBA211A1KQ.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