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文旅融合 建设文旅强市

2023-10-16李立陈葆包振国陆地

发展 2023年8期
关键词:麦积山文旅景区

李立 陈葆 包振国 陆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打造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天水市文旅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天水市文旅资源概况及发展情况

天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天水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石窟文化、轩辕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为代表的“六大文化”。全市现有旅游景区景点228处,其中5A级1处、4A级8处。国家森林公园2个(麦积山、小陇山),省级森林公园11个。旅行社及分公司38家,旅游星级饭店32家,农家乐经营户900余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项,省级50项,市级144项。歌舞娱乐场所113家,游艺娱乐场所1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47家,艺术品经营单位29家,文艺表演团体34家,演出经纪机构3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市县级保护单位399处。麦积山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5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天水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深挖文化旅游资源,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宣传,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体育、教育、科学等产业深度融合,全市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是大景区开发取得新成效。依托A级景区,充分利用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积极探索全力打造麦积山大景区、伏羲庙大景区、大地湾大景区、水帘洞大景区、大象山大景区,推动景点旅游向全景旅游转变,走出文旅融合新路子。

二是文旅田园综合体创建新模式。依托天水文化地理环境优势,引进优质项目,打造休闲旅游新高地,以青鹃山旅游度假区、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花舞南山文旅小镇、花舞北山文旅农康融合生态园等为代表,建成集康养度假、观光旅游、民宿露营、餐饮美食、文化节会、亲子体验、生态农业等多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度假区,形成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新模式。

三是温泉康养旅游赢得新发展。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麦积、武山、清水积极探索“特色温泉+康复疗养+景区”开发模式,打造集温泉沐浴、休闲养生、生态旅游、康复疗养、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温泉康养基地。甘肃城乡发展集团投资建设运营麦积康养城,建成以养老养生、温泉疗养、酒店餐饮、民宿旅居等为一体的康养旅居综合体。

四是森林生态旅游取得新进步。依托高品质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麦积国家级森林公园、小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卧牛山省级森林公园、榜沙河省级森林公园被评为“中国森林氧吧”,小陇山桃花沟景区、观音林场、山门林场、滩歌林场被评为“中国森林养生基地”,麦积国家森林公园、李子园林场、党川林场被评为“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百花林场、太碌林场、张家林场被评为“国家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推动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旅游融合发展,建成森林生态文化体验所13处,开展森林康养、垂钓烧烤、生态采摘、苗木培育等森林旅游体验项目。依托张家川关山高山草甸、浅滩性草原资源,开发建设关山草原生态观光旅游大景区,建成平安草原风景区。

五是乡村旅游走出新路子。依托名镇名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农业产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成功打造秦州区孙集村、苏湾村、李官湾村,麦积区后川村、红崖村、甘江村,武山县马年村等一批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的特色文旅名村。依托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秦安蜜桃基地、甘谷辣椒基地、农村创客基地、武山蔬菜园、油菜花、清水万寿菊、薰衣草种植基地等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实现旅游观光和农业生产双丰收。

二、天水市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

天水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文化遗产挖掘不深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天水文化旅游资源虽然数量众多、类别丰富,但从现阶段开发利用情况来看,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主要集中于麦积山、伏羲庙等知名度高的景区,其他景区景点如仙人崖、石门、曲溪、植物园等旅游资源丰富,但因整体规划和开发程度低,景点与景点之间缺乏引导连接和便利交通工具,旅游观赏价值没能充分显现。一些历史文化遗存如武山拉梢寺摩崖浮雕、甘谷县毛家坪遗址、清水轩辕谷等,由于开发和建设程度低,历史文化缺乏旅游载体,造成有史无客的现状。区域特色文化与旅游之间缺乏深度衔接,尚未形成以特色文化为依托、有效融入旅游基因格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生产、销售、管理、消费等多环节的渗透融合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完整体系,在众多非遗项目中,转化为创意性产品的项目少,形成链条的更少。

(二)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天水旅游开发还处于较低层次开发、较低水平运营,旅游产品和服务方式单一,交通、住宿、餐饮、导游、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游客中心、购物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部分景区道路等级较低,市场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不健全,景区景点处于零散分离状态,没有形成互联互通、互为补充的网状格局,不利于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如青鹃山旅游度假区、苏湾田园综合体、麦积山温泉、麦积康养城等没有通公共交通,麦积山温泉、麦积康养城未纳入麦积山景区旅游环线,只能自驾旅游,给外地游客游览带来不便。

(三)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目前,吸引社会资本和域外资本的力度较弱,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文化旅游开发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履约率、开工率还不够。项目前期投入大,后期投资跟进不够。如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公航旅麦积山国际自驾露营地综合体、重庆绿投“麦积梦谷”国际艺术村、麦积山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等项目进展缓慢。旅游景区内招商比较困难,青鹃山、白鹿仓等景区商铺闲置较多。

(四)产业链条还不完整。文化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餐饮、旅游购物及游客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文化娱乐项目,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深,带动作用不明显。缺少夜间项目,《麦积圣歌》《一画开天》等优秀剧目还没有形成特色演绎产业,天水古城等旅游休闲街区缺乏特色文化表演活动,没有达到吸引游客、留客过夜的目的。

(五)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文化旅游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缺少文旅发展规划设计、文创产品研发、管理经营、对外宣传推介等方面的专业团队,尤其是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和业务技能的大学生在天水就业人数较少,现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大多数不具备旅游专业背景,存在上岗人员和专业要求不匹配的现象,在旅游开发建设运营过程中缺少管理运营人才的有效支撑。

三、天水市发展文旅融合的对策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精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的目标,多维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聚集文旅发展各要素,助推文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政策扶持。一是立足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对重点招商引资的文旅项目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或有意向性文旅企业投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加大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投入,用于乡村旅游休闲基地路、水电、公厕等设施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地方特色品牌。二是督促落实各项文旅政策,建议市文旅局会同有关部门,對近年来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政策包括土地、税收、财政补贴、促进消费、行政审批等方面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有针对性地跟踪督办落实。

(二)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天水大景区、综合体、温泉、森林康养、乡村旅游等项目开发,引进战略投资者,拓宽投资渠道,合力开发文旅资源。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金融支持力度。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读者文旅小镇、麦积山国际自驾露营地综合体、“麦积梦谷”国际艺术村、麦积山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早日建成运营。四是扶持乡村旅游。大力扶持传统村落改造提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统筹城乡文旅资源,提升全域旅游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三)加强区域合作。一是推进跨区域合作。强化与周边地区旅游景区的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线路互联、客源互送、市场互动,向东联动黄河流域(渭河支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带,向西对接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业带,向南联结陇南—成渝区域旅游圈,向北融入大六盘山红色旅游生态度假区板块,加强旅游合作共建,推动区域旅游大发展。二是加强行业部门沟通合作。理顺管理体制机制,避免多头管理现象,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推动文旅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转型升级。麦积山大景区管委会、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各林场)、麦积山石窟研究所等管理机构要加强协作配合,合力推进麦积山大景区高质量建设发展。林草、农业农村、文化旅游、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发展与改革等部门围绕天水市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切实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四)完善配套设施。一是打通各景区之间的道路,建设覆盖全域、支撑城乡、形成环线的现代旅游交通网络,开通公共交通线路,方便游客出行。为青鹃山旅游度假区、苏湾田园综合体等平南文旅十里长廊开通旅游公共交通专线,规划麦积山大景区观光车旅游线路,尽可能囊括景区内所有景点,开通城区到温泉的旅游专线,持续为温泉输送游客。二是大力实施旅游配套设施优化工程,抓好重点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救治、安全消防、星级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麦积山大景区、伏羲庙大景区、水帘洞大景区、花舞北山生态园等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景区服务功能。

(五)坚持数字技术赋能。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加快建设数字文旅平台,让文化旅游资源转变为数字文旅资源,打造可视化、可触摸、可感知、可体验的智慧文旅,实现旅游产业管理从“数据运用”到“数字治理”,促进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增强文旅沉浸式体验效果。积极实施景点无线网络全覆盖、旅游电子地图、旅游电子票务系统、旅游线上咨询服务、电子讲解、实景体验等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引领文旅消费体验升级。

(六)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强节会带动。以兰洽会、公祭伏羲大典等省市品牌节会为载体,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积极邀请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不断提升特色优势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举办形式多样的文旅主题活动。以“千山万水,就爱天水”主题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秦安桃花会、清水轩辕文化旅游节等文旅活动为主,大力发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热度。三是充分应用新媒体工具。坚持政府主导,利用天水市融媒体中心平台,通过直播、纪录片、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等方式,大力宣传推广天水文化旅游。利用抖音、快手、微博、携程、微信公众号等大众参与度高的新媒体平台,提升景区人气,成为网红打卡地。

(七)建设人才队伍。一是建立文化旅游人才信息网和交流平台,引进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经营管理、营销运作、文化研究等方面的领军人才。二是依托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对接文化旅游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建立门类齐全的文旅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输送一批文化旅游技能型人才。三是探索建立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培训机制,积极组织文旅从业人员、民间乡土人才、非遗传承人才,到省内外旅游发达地区考察交流、参观学习,加大对先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做法的吸收借鉴,不断提升文旅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天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猜你喜欢

麦积山文旅景区
油画《麦积山》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晒经石、麦积山石窟
『摘牌』
“摘牌”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某景区留念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