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赋能湖南原特困地区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及路径优化

2023-10-16徐月华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湖南院校人才

王 波,徐月华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发挥人的作用,将职业教育对接乡村发展旨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发展活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 “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更多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实用人才。” 文中湖南原特困地区特指大湘西地区,涉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邵阳市、娄底市、张家界市5 个市级行政区域,曾为全国典型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如何持续推动该地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发展,如何以人才振兴作为关键牵引力,防止返贫问题的出现,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该地区的重要任务。

一、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教育基础的薄弱

首先,根据湖南省统计局各市州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表1、表2 显示,当前湖南原特困地区整体教育水平层次较低。一方面,全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仅为8.6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4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全区15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9.29 年,这表明当地大多数人口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放弃继续接受教育,未进行系统的理论及专业技术的学习,文化水平整体偏低。

表1 湖南原特困地区受教育人口比例

表2 15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其次,从本省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分析,各州市专门开设涉农专业的学校很少,甚至没有。由表3可见,各州市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特色专业均以服务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居多,更加符合城市的就业需求,服务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类技术型专业的学生较少,忽略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对相关涉农产业的技术型人才的需要,使得一定程度上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对接的脱轨。另外,由于当地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加上受传统观念 “学而优则仕” 的影响,致使很多家庭对职业教育的信任程度以及认可程度较低,甚至为 “专科生” 打上了 “差生、混日子、没前途” 等标签,殊不知当今国家政策对于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极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时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1]

表3 湖南省高等职业学校开设专业情况表

最后,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对象除了适龄上学青少年外,还有大量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等,他们多数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新技术的接纳能力以及信息化手段运用的能力较弱,属于就业或再就业中的弱势群体。

(二)兴农人才的匮乏

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缺失。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院校赋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一方面,我省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更趋于适应城市就业的特点,缺乏一套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方案;另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未建立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大多教师对乡村振兴战略缺乏系统性了解和认识,使得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很难培养学生 “兴农、爱农、助农” 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很难帮助再就业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无法真正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可以说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相应的服务缺乏更深度的融合。[2]

(三)帮扶机制的缺位

一定程度上缺乏政策的保障和支持是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缺乏硬实力支撑的重要原因。[3]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未建立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效的系统性考核机制,缺乏具体的奖惩措施,很难调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资金及制度保障的缺位无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乡村振兴涉及不同部门与行业,这就会有很多不同的主体,如果各个主体之间缺少协同性,就可能导致各自为政,甚至产生矛盾,降低职业教育效能或使目标落空。[4]

由于湖南原特困地区自身发展受制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自然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缺少资金和政策制度的保障使得无法满足该地区再就业人员的就业需求,另外即使乡村振兴战略在该地区大力发展,但由于福利待遇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欠缺,仍然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会将此地区作为择业的首选。

二、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优化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重点是教育。[5]一是优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配比。当前乡村振兴更多需要 “一专多能” 的复合型人才。[6]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尤其是地方性高职院校,可有倾向性地开设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型专业,除了开设服务于当地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类专业外,还应顺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重视当前已有的热门专业如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同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实现课程体系与产业结构的有机深度融合,全方位培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专业技术型人才。

二是强化对职业教育的认同。经济学研究表明: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积累和质量提高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形成稳态经济产出的关键。[7]为转变当前该地区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有关职能部门可适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如充分利用学校或村委会宣传栏、召开宣讲会、发放宣传手册、制作科普短视频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浓厚氛围,多方位提升当地村民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让其认识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二)完善兴农人才队伍的培养体系

一是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湖南原特困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等优势资源,具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品牌、特色就业的基础,应充分发掘职业教育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湖南原特困地区签署定向培养协议、订单式培养等方式,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工作当中。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当地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二是打造一支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专业型教师队伍。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水平和能力,一方面,这支专业化教师队伍应通过扎根农村的基层服务工作经验领悟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以此增强授课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感染力,寓教于乐,让学生从教师的一线基层工作经历中认识到加入乡村振兴工作中对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将课程安排、授课内容、考核方式、实践方式等同原特困地区实际需求进行结合,增加校园同田园、校园同产业之间的联系,推进生态旅游与其他业态的融合,推出相应的特色娱乐,结合特色娱乐的需求培育复合型的技能人才。[8]

(三)健全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帮扶机制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相关职能部门增加对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完善湖南原特困地区相关产业急需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尤其是对市场认可度高的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给予奖励和补助,支持其更好更快地发展[9],以实训、实习基地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对湖南原特困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的理解,增强其责任感与信念感。

二是建立考核机制。相关职能部门建立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实效的系统性考核机制,完善奖惩制度,将工作的实效考评纳入单位年度评审中,并同个人年终绩效挂钩,提高学校及教师个人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乡村培养更多的爱农、兴农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作为未来发展的储备力量。

三是高职院校适当增加原特困地区的招生名额并建立资助政策。湖南原特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落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远低于全省均值,劳动力素质整体较低,为此部分高职院校可在招生计划中适当增加该地区的招生名额,以定向培养的方式择优录取愿意定向返回家乡的学生,并针对该类学生进行资助帮扶,解决其经济困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掌握技能技术,早日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中来。

(四)创新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培养方式

从职业教育的职能来看,对农民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的最佳方式。[10]针对大量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等再就业群体,应采取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养路径,助其在该地区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余热,在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通过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实现个人价值。

一是开展多样化再就业培训。大力开展继续教育以此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从培训模式上可针对性开展短、中、长期培训以及学历教育培训,以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拓宽再就业者的选择渠道;从培训内容上,除开设服务于当地乡村振兴产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外,还可增设相关文化知识等精神层面领域的学习内容,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可陶冶情操,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二是开展送教上门,定点帮扶。为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再就业群体,可同当地企业做好对口帮扶联系,让企业、行业专家进行送教上门服务,在其掌握相关职业技能的条件下直接上岗,解决其因缺乏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就业困难的问题。

猜你喜欢

湖南院校人才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人才云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