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徒手淋巴引流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对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3-10-16李文欢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效贴淋巴液徒手

楚 玲 刘 璇 李文欢 周 灿▲

1.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南湘潭 411101;2.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湖南湘潭 411101

手术切除是目前乳腺癌最重要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1],乳腺癌改良术为常用手术方法,术中可保留患者胸大肌,但也极易发生多种手术并发症,如淋巴水肿等,对患者的上肢功能造成极大影响,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活动受限甚至不能正常生活。肌内效贴治疗主要为外用贴布贴扎法治疗,常被应用在运动、康复医疗等方面,在改善肌力,缓解运动损伤方面具有显著效果[2]。徒手淋巴引流是临床上改善术后淋巴水肿的常用方法,可促使淋巴液流量增加。为探讨两者结合是否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障碍,现选取2022年6—12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本院)乳甲外科和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对其给予徒手淋巴引流配合肌内效贴方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2年6—12月在本院乳甲外科和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5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年龄30~56岁,平均(43.35±4.25)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35~24.52 kg/m2,平均(22.32±1.32)kg/m2;左侧发病者11例,右侧发病者14例。治疗组年 龄30~58岁,平 均(43.52±4.31)岁;BMI 20.35~24.46 kg/m2,平均(22.22±1.26)kg/m2;左侧发病者12例,右侧发病者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01号),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 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3]中非转移性乳腺癌诊断标准;②术后伤口无引流管。

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导致的淋巴水肿;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伤口愈合不良或感染者;④不愿参与本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第1、2、3天及出院当天由乳腺科专科护士及康复科治疗师分别进行健康教育,时间为20~30 min,同时,指导患者从术后1周开始,采用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分4个阶段对患肢进行功能锻炼。徒手淋巴引流技术:使用沃德淋巴引流法,由合格的治疗师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后由同一治疗师进行评估和诊断。患者卧位,采用固定的绕、转、泵、铲技术沿体表淋巴系统分布及淋巴回流通路进行淋巴引流。首先,需要打开淋巴通路:要求患者放松身心,通过固定圆形手法激活患者两侧的终端池,然后激活两侧颈部和腋窝淋巴结区;引流顺序为:患手→患前臂→患上臂→患腋窝→患肋间→患颈锁骨下→健康颈锁骨下。操作频率为1次/d,每次引流时间为30~45 min,每周5次。干预周期为1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治疗。肌内效贴贴扎方法。①减轻肩痛的贴片法:使用“X”形贴片(自然张力);患者坐下,让患肩自然下垂,肘部弯曲90°,前臂向前转动;中间“锚”位于肩部痛点处,尾部向两端延伸。②减轻手部水肿,促进腕伸肌群收缩的应用方法:使用爪形贴片(自然张力);取仰卧位或坐位,手臂旋前置于治疗床上,手腕自然屈曲;“锚”位于肱骨外上髁,沿腕伸肌群延伸,尾部通过手背延伸至手指。上述弹力治疗贴一次使用2 d,两次之间休息1 d。干预周期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两组治疗效果[4]:上肢麻木、肿胀症状明显消失,关节活动基本恢复定义为显效;上肢麻木、肿胀症状得到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定义为有效;上肢麻木、肿胀症状无明显变化定义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运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量表[5]对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包括肩关节活动、日常行动能力、疼痛、肌力水平,分值为66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上肢功能越优。③两组淋巴水肿程度:对患者双侧上臂周径差进行测量,使用水置换法对双侧上肢体积差进行测量,将上肢手指置于鹰喙上方20 cm处,放入专门设计的盛满水的容器中,每侧测量3次溢出水的体积,取平均值计算两侧体积差。采用放射性核素淋巴管测量患肢淋巴液流量。患者仰卧,双臂置于身体一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探头位于身体一侧。用1 ml注射器抽取<0.5 ml显影剂,皮下注射于患侧第一、二掌骨,深度约5 mm。针头慢慢地向后推,没有血。同时注射采集,60 s/帧,共采集20帧。利用感兴趣区域(ROI)技术绘制淋巴回流时间放射性曲线,测量淋巴回流流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上肢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日常行动能力、疼痛、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上肢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比较(分, ±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比较(分, ± s)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05

组别 n 肩关节活动 日常行动能力 疼痛 肌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5 12.35±1.65 32.15±4.02a 6.98±1.24 13.25±1.02a 7.56±1.65 17.06±1.21a 11.18±2.31 21.96±1.12a对照组 25 12.26±1.56 20.02±4.35a 7.05±1.21 10.87±1.04a 7.54±1.63 14.52±1.56a 11.21±2.15 16.32±1.25a t值 0.241 12.457 0.245 9.938 0.052 7.825 0.057 20.440 P值 0.810 0.000 0.806 0.000 0.958 0.000 0.954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淋巴水肿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淋巴水肿程度(双侧上臂周径差、双侧上肢体积差、上肢淋巴液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同组治疗前后淋巴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双侧上臂周径差、双侧上肢体积差较对照组低,上肢淋巴液流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淋巴水肿程度比较( ±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淋巴水肿程度比较( ± s)

注 与治疗前比较,aP < 0.05

组别 n 双侧上臂周径差(cm) 双侧上肢体积差(ml) 上肢淋巴液流量(Count/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5 5.06±0.75 2.45±0.35a 428.54±84.65 304.12±20.54a 6.26±1.78 15.36±3.42a对照组 25 5.08±0.69 3.76±0.65a 430.35±80.56 396.78±35.12a 6.32±1.56 11.35±2.56a t值 0.119 10.793 0.094 13.853 0.154 5.709 P值 0.905 0.000 0.925 0.000 0.877 0.000

3 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案,但是因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上肢回流至腋窝淋巴通路受到损伤,上肢淋巴回流受阻,乳腺癌患者术后极易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淋巴水肿对患者术后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6-7]。因以往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情况改善效果不佳,临床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予以高度重视[8-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因肌内效贴在骨关节疾病、肌肉损伤康复中常用,经合理贴扎方法拉紧皮肤与肌肉的间隙,组织液回流阻力明显减小,淋巴循环、局部血液循环趋于正常,患者水肿、出血情况明显改善且肌肉收缩能力加强,同时减轻肌肉过度伸展、痉挛状况,淋巴水肿明显消退[10-11]。徒手淋巴引流为主要根据患者淋巴系统解剖结构制订的治疗手法,可采取经刺激淋巴管泵入、减少淋巴液流动阻力等方式疏通淋巴管,控制肿胀发生[12]。重点开展淋巴引流干预可使组织纤维化、间质液、淋巴肿胀情况减轻。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联合开展可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徒手淋巴引流治疗配合肌内效贴方法干预,可对深层组织进行规律性挤压,改善血液循环情况,组织液及淋巴液回流状态趋于正常,纤维组织增生得到缓解,上肢功能明显提升[13-14]。研究结果与鲁雅琴等[15]研究相似,其共纳入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结果显示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表明徒手淋巴引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利于更好恢复。肌内效贴可借助多个分支、一个锚点形成回收力,加快患者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对痛觉信号传导予以阻止,肿胀疼痛明显缓解[16]。关节周围软组织延伸性和柔韧性得到保证,关节滑液含量增加,软骨营养得到明显改善,上肢功能显著提升。治疗组治疗后淋巴水肿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究其原因徒手淋巴引流可对交感神经活性予以抑制,同时副交感神经活性提升实现镇痛效果,向心性按摩可对浅表淋巴管予以刺激,使淋巴液自远端流向近端,淋巴血管收缩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肌内效贴可缓解水肿情况,肌肉间隙浆液纤维蛋白残留减少,对局部组织粘连实现抑制效果,上肢淋巴液回流量明显增加,二者联合可有效减轻患者淋巴水肿情况,促进患者康复[17]。

综上所述,徒手淋巴引流治疗配合肌内效贴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患者的上肢功能有所增强,其淋巴水肿情况减轻,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徒手淋巴引流与肌内效贴配合干预是否对乳腺癌患者术后会具有一定调节效果尚未明确,因此需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对其应用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中的效果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效贴淋巴液徒手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改良自制肌内效贴配合中药溻渍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徒手攀岩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的改进
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液漏护理体会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引流恢复小鼠肾组织ACE/ACE2平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