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腧穴大“开关”
2023-10-16甘肃中医药大学梁永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 李 强 梁永林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既能反映身体疾病,又能治疗疾病,脏腑病变可以从经络反映到相应的腧穴。腧穴是我们身体的“开关”,具有急救醒神、行气活血、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等多种功效,找准这些“开关”就可以缓解很多的身体不适。下面分类给大家介绍几个针对生活中常见病症疗效确切、取穴简便的腧穴,带您一起学习探究人体“开关”的奥妙。
人中:脑“开关”
人中(水沟)穴,位于鼻下人中沟的上1/3 与中1/3交点处,是调节人体脑部血流、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此外,该穴位还是督脉上的急救要穴。手指掐按或针刺该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用于治疗中暑、昏迷、晕厥,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骤停、低血压、休克等。
研究表明,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为合适,可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每分钟掐按或捻针20~40次,每次持续0.5~1 秒。此外,掐按人中或针刺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对突发情况的急救措施,还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医院,进一步进行专业抢救,以免延误救治。
合谷:面“开关”
合谷穴,别名“虎口”,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简易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腹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等。
对于日常居家保健,我们可以用两手拇指交替按压,力度适中,使穴位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每次按压5~10 分钟,或者手持艾条点燃后对穴位进行熏灸5~10 分钟,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美容养颜、延缓衰老、预防头面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四总穴歌》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如出现本穴主治的头面部症状,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30~40 分钟。如居家治疗3~5 天症状仍无明显改善,请及时就医,以防贻误病情。
中脘:胃“开关”
中脘穴,在上腹部的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 寸。其解剖位置大致位于人体胃部的中间位置,因此得名“中脘”。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还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简易取法:胸骨剑突(俗称“心口窝”)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其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肠鸣、反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精力不济、神经衰弱等症也很有效。
中脘是治疗胃腑疾病的重要穴位,胃与脾同居中焦,“以膜相连”,脾与胃通过经脉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脾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和饮食水谷的收纳场所,水谷精气在此消化吸收,化生为人体气血津液。我们可以通过掌揉或艾灸中脘穴,促进脾胃运化,增强肠胃蠕动。
涌泉:肾“开关”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当足底第2、3 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 与后2/3 交点上,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刺激本穴可激发肾中精气,使之如同泉水一般涌流不断,鼓动肾气,延年益寿,故名“涌泉”。主治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疾病,还可治疗头痛、头晕、咽喉肿痛、大小便不利、足心热等症。
通过按摩、足浴、艾灸等方式刺激涌泉穴,不仅可以补益肾气、强腰壮膝,还具有养心安神、放松助眠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热水泡脚,按摩穴位,盆中水最好没过脚踝和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所在处,实现以涌泉和三阴交为主的核心穴组,以及足部其他穴位的有效刺激。虚寒体质者可加入艾叶;阴虚火旺体质者可加入适量盐;肢寒怕冷、体质虚寒者,还可用艾条进行艾灸,加强温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