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
2023-10-16邓婉婷陈羽璇
邓婉婷,陈羽璇
(1.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62;2.吕梁学院 山西 吕梁 033001)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宋词不仅宜于吟诵,也宜于歌咏。宋词自诞生以来,就深得民众的喜爱,直至今天仍然有极大的魅力。《青玉案·元夕》作为宋词当中的经典佳作,词句清丽,意蕴悠长,尤其是最末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然成为让无数人回味的千古绝句。新生代作曲家李砚以此词为内容,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展现深远的意境和丰沛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一、歌曲简介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名篇。辛弃疾出生之时,宋土北方一带已经沦陷,朝廷选择退守南方,划江而治,辛弃疾自年少之时起,便投身军旅,热切地期盼能够以沙场征战达成光复河山的理想。但当时国家积贫积弱,内部吏治腐败,外部强敌环伺,朝中权贵却无视危机,整日耽于享乐。一切都令辛弃疾备感苦闷,只能通过吟词作赋来纾解情怀,而《青玉案·元夕》便是其中一首。词作上半阕充分展现了元宵节绚丽的夜景,下半阕却重在表达作者自身的感受,词人辗转良久,苦苦寻觅,终于在灯火阑珊之处,找到了自己想找的人,体现了作者不肯苟合于世俗的情操和追求。词作一经问世后,深得世人的喜爱,并一直传唱至今。
自20 世纪起,将古典诗词谱写成艺术歌曲并传唱的潮流悄然兴起,青主创作的《我住长江头》开改编之先河,随后相继涌现出大批同一类型的歌曲,如黎英海的《枫桥夜泊》、黄自的《点绛唇·赋登楼》等,都是以唐诗宋词为素材的流行歌。而传统诗词也借艺术歌曲这一形式,再度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进入21 世纪后,以古诗词入曲传唱的潮流再一次兴起,如梁弘志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刘欢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在众多歌曲当中,由新生代作曲家李砚谱曲,歌唱家曲丹演唱的《青玉案·元夕》别具一格,既有宋词的含蓄蕴藉,又有现代音乐作品丰富的层次感,得到许多听众的一致好评。李砚在深入理解词作内涵的基础之上,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丰富多变的伴奏织体,表现歌曲的情感,以不断流动的音符,为听众们展现出一幅幅斑谰多彩的元宵美景。
二、歌曲艺术特征
(一)音乐旋律优美流畅
在创作《青玉案·元夕》这首艺术歌曲时,李砚大量运用较长的旋律线条,使歌曲的情感更加充沛流畅。在歌曲的开头部分,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上阕在主音#f 羽音上结束,下阕采用的节奏模式虽然相同,但是音域却向上提高一个八度,随后旋律开始不断下行。通过盛装的“暗香”成功过渡至隐藏于灯火阑珊之中的“那人”,突出演奏者情绪上的变化。中间部分则主要采用合头换尾的方式,通过衬词“啊”展现词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之情,增强歌曲旋律的情感色彩。从第41 小节开始,连续三度模进,最后一句上再次拓展,并且在升G 音上作了延长处理,结合钢琴伴奏,使歌曲的情绪成功登上高潮。在尾声部分,作者则结合了歌词吟诵的特征,采用一句一叹的方式,每组始终保持在相同的三度之内,给人渐行渐远的感受。整首歌曲音韵和谐,优美流畅,如同甘美的清泉,缓缓地自听众心中流过,留下无穷的余韵。
(二)歌曲意境含蓄深邃
辛弃疾长年从军,所作诗词多有金戈交鸣之声,豪放大气,令人热血奔腾,但这首《青玉案·元夕》却别有一番风味,雄浑大气之中也有温婉柔美的风韵,意蕴悠长。李砚在谱曲之时,结合词作本身的意蕴,以不同的音乐手法,生动地再现原词的意境。从“东风夜放花千树”,再到“一夜鱼龙舞”,重点在于展现“元宵佳节”灯火盛绽、车马喧闹、人潮熙攘的景象。但下半阕画风陡转,喧闹的人潮散去,灯火逐渐稀疏,主人公徘徊良久,一无所获,深感失落之际,茫然四顾,却发现自己要找的那个人,悄然立于灯火阑珊之处。这一转折,使上半阕的辉煌乍然收束,画面的色调由明到暗,但情感却从淡到浓,直至高潮。原来,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并不在人潮的中心,而是在不远处默默地等待自己。本是失落之时,却得到一份意外之喜,这样的人生境界,足以令人无限回味。作曲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原词丰富的情感内涵,于一波三折之间,诠释人生的况味,曲虽尽而意无穷。
(三)曲式结构灵活多变
在创作《青玉案·元夕》这首歌曲时,李砚采用了ABA+的模式,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A 部分以行板的速度展现元夕夜绚丽的灯火盛景。B 部分仍然采用行板的速度,前半部旋律和A 部分完全相同,从后半部分起,借助衬词表达对美丽景色的赞叹。随后再采用A 部的音型巩固调性,尾声部分再一次重复最末一句,通过反复吟唱“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突出词作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比衬托、合头换尾等手法,使歌曲的结构呈现出丰富的变化,使词与曲融为一体,增强歌曲本身的感染力。
(四)伴奏织体层次丰富
在创作《青玉案·元夕》时,李砚以层次丰富的伴奏音型衬托主旋律,增强歌曲的立体感。A 部及再现部分采用的伴奏大致相同,除通过和弦改变音乐色彩之外,还加入离调,使伴奏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感。例如在第8 小节处,最后一个和弦采用#D 音,随后逐渐过渡到#c,而在第12 小节处,再次采用离调和弦,使“凤箫声动”四个字更加婉转。歌曲其他部分也采用了相同的方法,除离调和弦之外,作曲家还通过运用增减和弦,强化伴奏色彩,展现元夕之夜极尽绚丽的美景。在歌曲的B 部,全部采用十六分音符柱式和弦作为伴奏,增强画面的流动感,使人感觉“花千树”“星如雨”等美景似乎近在咫尺。再现部分结束之后,作曲家采用一个#D,以这样的方式突出离调,最后在羽音#c 上结束,通过运用传统音乐中的“尾转”技巧,收束全曲。
三、古诗词歌曲《青玉案·元夕》演唱技巧
(一)气息运用技巧
气息是顺利完成演唱的动力源泉,有气息,演唱时的发声才能有强弱之分,才会有音乐节奏以及音色的复杂变化,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在演唱时如果不能灵活地运用气息,就会导致气息不顺,导致声音出现发紧、黯哑等情况。与其他类型的歌曲相比,古诗词歌曲的情绪处理更加特殊,需要借鉴传统民族唱法中的气息技巧,通过揉、送、提、收、放等不同的手法,游刃有余地演唱歌曲。《青玉案·元夕》全曲仅有八句,不足百字,与现代歌曲相比,比较短小。所以,演唱时每一个字的处理都十分重要。首先,在开始演唱之前,演唱者需要存储足够的气息,然后再开始演唱,每一句唱词从开头到结尾,都需要充足的气息作支撑,如果气息不足,就会出现断句、乏力的情况,影响演唱的效果。其次,要注意气息的强弱。《青玉案·元夕》的唱词虽然极其短小精悍,但每一句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以首句“东风夜放花千树”为例,重拍应当落在“夜”字上,通过较强的气息展现“花灯齐放”的壮观景象;再如“蛾儿雪柳黄金缕”,演唱时要将重拍放在“雪”字上,突出“雪柳”的视觉美感,增强听众的体验。最后,要注意气息的收和放。古诗词歌曲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能力有着严格要求,在演唱歌曲时,演唱者不仅要结合情感表达需求,通过气息自然地将每一个字送出去,还要在每一句唱词结束之时,及时收回气息,才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让听众充分感受古诗词歌曲的魅力。
(二)咬字技巧
古诗词歌曲的唱词源于汉民族语言,因此十分注重声、韵以及调之间的配合,强调字与声之间的相互结合,要求发音清晰完整。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分清声母的发音部位,要合理地运用喉、牙、舌、齿、唇等五音,还需要掌握四呼并灵活运用,演唱时不能只片面注重音符,还要注意字头、字腹、字尾的处理;演唱时口腔的状态要始终稳定,才能达到以意带声、以气催声的效果。《青玉案·元夕》是一首宋词,本身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在演唱时只需要发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就能展现出强烈的美感。例如歌词当中的“树”“路”“舞”“度”“处”等,本身就是韵字,演唱时需要先发准字头,然后快速过渡到字腹,稍作延长后收束,确保发音完整。此外,部分字在发音时还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一夜鱼龙舞”中的“一”字为例,“一”字为平声,声母与韵母相同,发音时需要调动唇、舌、齿的力量,将声音完全送出,而且需要稍稍提高声调,才能显著地增强唱词的穿透力,将听众带入相应意境之中。再如后半部分当中的“啊”的发音,“啊”字本身没有意义,发音也十分简单,但是为了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在发音时不仅需要一直保持口腔全开的状态,喉咙也要打开,才能在口腔中形成回音,通过一个简单的“啊”字,表达对元夕佳景的赞叹之情。
(三)润腔技巧
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的一套美化、润色唱腔的独特技法。在演唱时,声音不断地朝前流动,形成平稳、连贯、滑动的行腔方法,也是演唱歌曲最基本的行腔法。传统润腔技巧又包括跳音、颤音、连音等。不同的润腔技巧,取得的效果也不同。由李砚作曲,曲丹演唱的古诗词歌曲《青玉案·元夕》,虽然词句简短,但情感内涵却十分丰富,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在演唱歌曲时,需要加入相应的润腔技巧。以“笑语盈盈暗香去”为例,在演唱“暗香去”三字时,需要采用连音技巧,使三个字前后保持连贯,尤其是最后一个“去”字,要唱得婉转低回,才能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再如“蓦然回首”中的“首”字,则需要运用颤音技巧,表达惊喜、意外之感,才能将听众带入特定的意境之中,使听众充分地感受主人公期盼、寻觅良久,终于见到佳人的喜悦之情。
(四)情感处理技巧
情感是歌曲作品的本源,情感处理不到位,演唱就会失去意义。在演唱歌曲时,无论是气息运用、演唱发声,还是使用不同的行腔技巧,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通过演唱表达歌曲的情感。准确地咬字发音只是演唱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发音咬字来表现歌曲本身的情感和意境。所以,要想唱好古诗词歌曲,还需要提前深入分析作品,借助多种演唱技巧抒发内心感受。《青玉案·元夕》上半阕重在写景,下半阕主要写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因此在演唱之前,演唱者需要结合词作的背景、原词作者的身份、人生经历,深入地解读作品的思想情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脉络,选择恰当的歌唱方法进行演绎。《青玉案·元夕》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他创作这首词的目的在于抒发内心的情感。辛弃疾一生为收复河山四处奔走,但是直到离开人世,他仍然未能完成自己的夙愿,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从《青玉案·元夕》的内容看,虽然上半阕展示的景象十分壮观、烂漫,但是如此绚丽的景象,却未能进入词人心底,反而让词人备感痛苦和寂寥,因为他想要的并不是这些表面的喧嚣,而是一个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知已”,当人潮尽散,灯火黯淡,词人原以为自己的一番心思终将成空,却在“灯火阑珊”之时,看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个“她”。所以,在演唱时需要结合词作的内容,不断调整情感,才能更好地将歌曲情感传递给听众,使听众感受作品特殊的意境。
四、结语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一首古典诗词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古诗词歌曲更是许多创作者喜爱的题材,他们在吸收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注入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一首首经典的歌曲。新生代作家李砚创作的《青玉案·元夕》,将传统古诗词的唯美典雅,与时尚的音乐元素融为一体,以圆润通透的唱腔,展现出元宵佳节动人的美景,生动地诠释了原词的复杂情感,带给人丰富的审美体验。在分析作品创作特征的基础上,掌握演唱作品的方法,既可以帮助演唱者充分感受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也有助于提升演唱者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