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2023-10-16吴泽兰
张 莉 吴泽兰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南常德 415100)
0 引言
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基础薄弱[1],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程度深、速度快、空巢独居现象严重、高龄失能失智占比高等特征[2],日间照料中心难以发挥托底功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老有所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湖南省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供给能力不足、供需结构不平衡、社会化水平低等问题[3],在纵向层级上发展更不均衡,乡镇和村级养老服务发展尤为不充分[4]。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空床率高,民营养老机构经营惨淡[5],为了推进我国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老有颐养”,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对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路径进行优化,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模式、供给内容、供给保障和供需衔接机制。
1 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路径的重要性
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于解决湖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和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建立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建立县级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提供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等服务;建立乡镇级养老驿站、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文化娱乐等活动;建立村级养老小组,以邻里互助等形式,提供基本的日常生活照料和社交支持。通过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使老年人在自家门口就近享受到养老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便利性和满意度。第二,县乡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老年人的社交互动和心理健康。老年人往往面临着孤独、失去亲人和社交圈狭窄的问题,通过县乡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交流、互助、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第三,县乡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
2 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路径面临的困境
目前,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困境包括资金不足、人才匮乏、设施条件有限、养老观念的转变及交通和物流困难。
资金不足:县乡村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资金来源有限。养老服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往往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这导致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和日常运营等方面都面临困难。
人才匮乏:在县乡村地区,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相对稀缺。由于薪酬待遇和发展机会有限,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养老服务人才成为一个难题。缺乏专业人员的情况下,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变得困难。
设施条件有限:相较于城市地区,县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受到限制,无法有效提供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场所和设备。
养老观念的转变:长期以来,县乡村地区的养老观念主要依赖家庭养老,缺乏对专业养老服务的认知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养老观念的转变、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接受度和意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3 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路径优化的有效策略
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一种将县级、乡级和村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资源整合起来的服务模式。该体系模式以县级为中心,以乡级和村级为辅助,形成了一个覆盖面广、服务内容丰富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平台。在构建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路径优化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与乡、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
县级养老服务中心是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体系的运行效果。乡、村级养老服务站是县级养老服务中心的补充和延伸,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体系的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为此,要加强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和乡、村级养老服务站的建设,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对县乡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通过提供良好的薪酬和发展机会,吸引和留住养老服务人才。同时,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加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模式,以乡村养老驿站为基础,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准确、全面掌握老年人经济来源、家庭结构、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基础信息,做到精准到人、精准到户。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服务人员、养老设施、服务资源、服务对象基础上,实现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及时高效地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
3.2 建立多元参与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
在我国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市场和社会是3 种主要的供给主体。要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第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中,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第二,要加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合作,促进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社会组织,鼓励其参与到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将社会组织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畴,激发其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要明确政府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发挥其在资源整合、资金保障方面的优势。
3.3 加强政府养老政策和财政资金方面的支持
政府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持力量,其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落实扶持资金、强化服务监管等方式为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路径优化[6]。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养老服务的保障水平;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水平;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正常运行。
加强政府政策扶持。落实基本养老服务补贴、高龄补贴等国家规定的老年人福利政策,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承受程度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强化缴费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村居民早参保、多缴费,不断增加个人账户积累,优化养老保险待遇结构,提高保障水平,提升农村老年人支付能力。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鼓励农村老年人在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前提下,积极参保“补充医疗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商业保险,提升老年人护理支付能力。
加大财政资金方面的支持,增加对县乡村地区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和日常运营等方面的需求。市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政府补助、集体投入、个人(子女)缴费、社会捐助”相结合的经费筹措机制,着力解决好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可持续运营问题。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运转保障,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和运转经费。工作人员按与失能、部分失能、自理老年人不低于1:3、1:6、1:10 的比例配置,运转标准按照正常运转需要据实核定,由各地自行制定,并随经济社会发展及时调整。
3.4 完善养老服务内容,提供精准有效的养老服务供给内容
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应该涵盖老年人的各个方面,包括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心理辅导、学习培训及法律援助等服务需求。因此,要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服务项目,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加强服务质量监管,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需求。
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应围绕老年人的需求,围绕“老有所养”目标,将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有效地提供给老年人,满足不同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要提高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优化路径、优化供给内容,实现从“供给数量”到“供给质量”的转变。
3.5 实现供需对接与有效衔接
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两大基本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说,供需是否匹配直接决定了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能否顺利运转。由于湖南省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在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不同地区的老人在养老需求、养老方式、养老机构以及提供养老服务的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得不同地区的老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养老服务的内容与方式。
3.6 推动养老观念的转变,构建灵活多样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开展养老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对专业养老服务的认知和接受度。同时,加强对家庭养老模式的辅导和支持,帮助家庭更好地应对养老问题[7]。
目前,我国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供给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方式陈旧、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效率低。要实现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转变观念、创新供给方式和优化结构来实现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多样化。
4 结语
随着湖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城乡倒置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发展缓慢,乡、村级养老服务尤为缺失,构建县乡村三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路径的关键是解决县乡村在养老资金保障和服务提供方面的难题。以养老机构为中心进行辐射,连接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并鼓励政府、社会和市场多元主体参与充分整合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资源,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创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模式,优化路径,精准对接,供需有效对接,以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