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一体化应用研究

2023-10-16王艳云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13期
关键词:工学技能企业

王艳云

(济宁市技师学院,山东济宁 272073)

0 引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意见》(人社部发〔2021〕30 号)和《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人社部发〔2021〕86 号)中提出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并将其作为技工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目前,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再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为解决这些问题,要建立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联合打造一流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平台。学校为学生传输专业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机会。学校企业强强联手,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传授的知识不再与企业生产脱节,极大程度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工学一体化教学平台中,设计了4 个教学环节,分别为学校学习、企业见习、学校实习厂实习、企业实习。通过学校教育和企业的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岗位适应能力、技能素养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用人单位服务,应该更好地研究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去寻找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用人单位的认同是职业高等教育的存在价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统企业处在了国际竞争的最前沿,现代高校在跟随市场脚步上已远远滞后于企业,所以,当代的工学结合也蕴含着更现代的含义。

1 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技能教育本质上等同于就业教育,职业性就是技能教育最大的特色,“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是学生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的最佳路径。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打破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逐步向能力培养转变、从照本宣科向与现代化企业生产需求相结合的教学转变。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的育人方案。通过“企业见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看到真实的生产线、真实的员工工作场景,接触到企业的新技术、新装备,使学生不再仅仅通过课本学知识,而是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将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见习,还能接触到企业的新技术与新技能,开启学生新的技术技能学习。通过“企业实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中去,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工作奠定了基础。

工学一体化课程是工作过程型的教学课程,对企业的实际工作充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企业的实际工作目标实施模块化课程方案设计,以形成与企业实际环境基本相同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员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使他们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与过程,并以此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学习管理体系。而应用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则是随着工学一体化模式的发展,推动职业培训由能力培养转化为技能训练,从过去单纯的知识教学和单纯技能训练转变为“教学、学习和执行”为一体的模式。一些成熟的组织职能依次导入培训项目。通过改革和调整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工学一体的综合型教学方法可以使他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更为明晰,同时也有利于人格的养成和技能的开发。在工学一体的教学方式下学习,就可以更切实了解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以适应公司的用人要求[1]。

2 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学生层面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职业教育学校的入学条件比较低,导致学生素质、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同学抱着混毕业证、技能证的态度来上学,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还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形成不良的学习风气。大多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面对新的知识时大多学生会出现抵触、害怕的心理,非常排斥新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常常自我否定,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是放弃和逃避。在课堂上常常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不能完全融入课堂并且积极地配合老师[2]。

对策:学习任务的设立要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学生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已经学到的理论知识,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开展头脑风暴,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团队合作,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小组凝聚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小组之间进行任务大比拼,完成速度快、准确率高的小组获胜。在团队合作中,各小组成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理论结合实际,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小组凝聚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了实践操作技能,并提升了职业素养。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任教教师一定要定期深入企业实践,将企业中先进的技术带到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与先进技术结合,大胆探索、开发出一体化教学资源,以此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3]。

做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努力做到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尽可能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个性、长处和短处,并设计学生容易理解、可以亲自动手实践的任务。例如,钳工锯削练习时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设计并制造一把梳子”,数控车床设计编程加工时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宝葫芦”,数控铣床设计编程加工是典型工作任务为“烟灰缸”。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和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工学一体化课程的学习是使学生现有的学习思想和态度做出改变,它主要强调团队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分享,最终取得共同进步。

2.2 教师层面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学校之前长期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即职业理论课由专业理论课教师教授,实习操作课由专门教授实习课的教师教授。工学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既能胜任理论课的教学又要胜任实习课的教学,有的老师多年从事传统的理论教学工作,不愿意再学习新的技能操作,进取心不足。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产生惰性,对所教授知识没有透彻掌握,只是照本宣科,上课课堂纪律混乱,教学过程应付了事。

对策:根据工学一体化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工学一体化教师的任职条件和培养办法进行规范,并配合相应的考核和评估办法。对于常年从事理论课教授的教师,必须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深化校企合作,在教师队伍中加大企业人员比例,让高水平的企业员工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一个班级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必须至少安排两位教师,这两位老师中至少一名老师有企业工作经历,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另一位有教授理论课程的能力。这种两位老师组合的方式使得在教学中既有高超的技能优势,又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备心理健康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学院教务处采取定期督导与不定期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工学一体化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一方面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研究和创新,要对教师的研究创新过程提出表扬;另一方面,当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消极情绪或者存在问题和缺点时,要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交流,情况严重时可提出批评并给予适当行政处分。对长期教学效果不好的老师也要进行调岗,为防止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惰性,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加强互动。学校应从职务和岗位的评定晋升、津贴标准、评优评先等方面偏向从事工学一体化教育教学的老师,引导广大老师积极参与工学一体化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4]。

2.3 教学资源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教材、教室、实训场所等教学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要求[5]。

对策:课程体系中多设置企业需要的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知识,课程中一般采用综合型教学材料,将教学任务与教学材料结合起来。知识不是局限于一门学科,而是包含完成学习任务的多领域多学科内容,例如,学院的教学材料就是以教学项目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材料是参照完成某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客观顺序来进行编排的。学院为满足工学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智慧校园,网络覆盖全部办公教学区域。另外在原有教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并规划出六大功能区域,即教育教学、研究讨论、问题查询、资料信息、工具材料和实际训练,打造出全新的一体化教室,为工学一体化教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与学院合作办学的企业经营场所也成为培养学生的“实训场所”,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地让学生做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工学一体化教学得到落实。

2.4 管理层面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在学院教学管理上,还是延续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院领导班子对工学一体化基本概念和本质的理解模糊,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思路正在摸索中,部分学院领导对分管情况不明确,各教研室教学任务分工涣散,导致教育教学工作一盘散沙,在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初始阶段出现诸多“不服水土”的问题。

对策:学院教学管理层必须要对工学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本质深入理解,整合与完善教学管理部门的相关制度,将工学一体化管理理念和体系进行完善和实施,加强对工学一体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甄选和培养,将管理人员培养作为一项长期计划来实施。

2.5 校企合作层面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现实中职业院校普遍对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认识不够,认为企业仅仅只要提供场地、师资等支持就足够了,或者认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可以完全交给企业,还存在不愿意或者找不到合作企业的现象。企业往往只愿意从学校直接选用人才,而不愿意参与学校教学,接受学生实习也仅仅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将原本相统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割裂开来,导致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产生脱节[6]。

对策:校企合作是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关键环节,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完成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利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实现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企业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一线的教学资源、先进的行业技术、先进的设备支持,学院教职工通过寒、暑假入企锻炼,加强与企业之间的生产合作,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院积极开辟“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将学校与企业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落到实处,企校双方均愿意积极主动地沟通交流,改革现行课程体系,能够真正进行“工学一体”的培训。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协同合作是工学一体化教育的重要基石,人才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更要深入企业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高校应该切实进行企业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在高校中成立专门学科建设委员,发挥学院建设委员的作用,从地方机构和企业对前端人才培养的需要入手,并与现有学校的“轻松学习”和“快乐学习”相结合,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完善和调整课程大纲以及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7]。

3 结语

工学一体模式变革,是职业院校面对着新时期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在职业院校的学生教育中,以校企合作作为基本的人才培养策略,工学一体化课程作为学生高技能培养的主要手段。随着人社部倡导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学校关于工学一体化课程的管理和研究成果也将进一步得以完善与发展。

猜你喜欢

工学技能企业
高级技能
企业
企业
企业
盐工学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