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和改进策略

2023-10-15王金童

南北桥 2023年20期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改进策略事业单位

[摘 要]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部分事业单位整体运营资金源于财政部门拨款,为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将重点放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过紧日子”的理念,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基于此,本文在阐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多维度、多层次分析实践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堵住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漏洞,真正将每笔财政资金都用于实处。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要求是事业单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全方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活动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系统性,将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对于树立事业单位良好形象也具有促进作用。然而,事业单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时,涉及范围较广,部门、人员较多,面临多种不确定因素,可能造成预算绩效管理效果不理想,制约其效能的发挥。因此,事业单位要想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责,应剖析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保证每一笔财政资金花在实处且可追溯。

1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

首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决定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借助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从根本上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意识,严格依照工作规范、要求执行预算,进一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率,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大的作用,真正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当前,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资源十分有限,为了科学配置公共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或低效使用,必须强调预算绩效管理,将全部支出归集到预算管理范围内,保证每项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并且对预算执行全流程进行监督,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资源,以提高工作质量[1]。

最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标,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当前其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应更好地履行单位、部门职能,从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增强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将绩效管理理念、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中,使得预算部门、资金使用部门在预算额度内提供更好的服务,有效发挥财政资金聚力增效的作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2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

2.1 预算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

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作为被评价对象需要在一定周期内获取产出和成效,产出和成效作为预算编审、调整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只有结合单位实际现状,科学设置预算绩效目标,才能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指导,使得每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我国当前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往往会出现目标制定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指向不明晰、缺少量化等,无法彰显预算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公正性,导致各项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各部门及职工不能给予配合和支持,难以发挥激励的作用。

2.2 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不科学

事业单位需要将年度绩效目标逐一拆分,明确任务清单,结合任务内容,按照成本、效益、满意度等维度进行分析,确定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事实上,一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指标设定缺少合理性、科学性,单位各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理解,对自身项目产出成果没有进行深入挖掘,以致无法对项目产出和结果进行有效分解。指标过于局限和片面,无法全面覆盖过程指标、结果指标。一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不符合单位自身实际状况,在实践中不能提供客观的材料用于评估单位各部门预算实施的成效,不能真实反映预算执行效果。

2.3 预算绩效管理数字化建设滞后

各省市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力不足,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内嵌入绩效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绩效目标、事前评估、运行监控信息化,难以将绩效管理的基本规则和要求渗透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流程中,仍存在一些人为干预,弱化了绩效对预算的约束。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不能与单位其他系统联动,如OA、ERP等,无法将数据实时共享和互通,为各项活动开展事中监控提供技术支撑。各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时,更多靠人工收集预算绩效材料,而预算绩效管理人员无法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判断。而且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难以避免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可能會外泄、丢失或被篡改,这将对事业单位产生严重的影响[2]。

2.4 预算绩效结果应用率较低

部分事业单位将重点放在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上,对其最终结果应用有所忽视,没有将其作为下年财政资金安排、职工任用和培训、薪酬奖金发放的依据,使得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利用率较低。同时,没有充分考量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结果使用制度,如激励和约束机制、信息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等,难以按照预算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遴选工作优秀的部门和职工,并对其进行奖励,对于最终评价结果不佳的单位、单位内部各部门、人员无法及时问责,难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5 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专业的工作,专业的工作需要交由专业的人完成,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使得各项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难以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落于实处。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缺少专项化的培训,不能预先掌握人员的薄弱点,制订培训计划、方案,导致人员无法通过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尤其是信息素养,与岗位职责要求差异较大[3]。预算绩效管理是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人员对单位各部门业务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以及相应的业务专业知识,在全方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时,不能将其与业务产出紧密相连,难以对绩效目标和指标的设定以及后续的评估进行指导。

3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进策略

3.1 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针对性

事业单位注重预算绩效管理,能够真正将财政资金用于实处,履行自身职能,提升服务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议事业单位基于自身现实状况,设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目标,真正为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遵循“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的基本原则,系统、全面地考虑各单位的现实需求,设定与事业单位职能相匹配的单位整体绩效目标和项目绩效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每项活动。事业单位在设定预算绩效目标时,必须严格遵循具体化、精细化、合理化的基本要求,按照不同职能部门的任务,结合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改进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将总目标逐层拆分为若干个小目标,层层落实各项职责,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3.2 科学设定预算绩效考核指标

要想全方位贯彻落实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升单位财政资金利用率,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必须基于自身现实状况,借鉴标杆单位的经验,遵循高度关联、重点突出、量化易评的原则,设立全面、多维度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并且结合各项活动的开展进行灵活调整,对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做好全面评价,快速找到预算管理中的薄弱点,及时改进和优化,保证每笔财政资金都用于“刀刃”上,尽可能地发挥其效益。部分省市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模式,采用一个部门一套指标体系,并且循序渐进向基层单位推进和实施的方法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其中一层指标源于单位“三定”方案,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考核要求,全方位覆盖单位重点任务,客观、如实地呈现财政资金,支持预算单位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该层指标具有稳定性、指导性,一般在规划周期内不予以调整。二层指标源于年度部门重点工作等,覆盖重点预算项目,如实、全面地评估年度预算支出产出、效果,该层指标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具备灵活性。同时,根据年中、年末预算绩效指标计划完成情况,计算计划完成情况与实际执行情况偏离率,以及预算支出情况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偏离率。对二者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加明晰预算绩效情况。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并非仅对预算执行后的结果进行评价,还需要保证考核评价涵盖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环节中,实现全流程评价。为了保证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符合实际且科学合理,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照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设立和完善共性绩效指标,以免绩效指标设定局限、片面,展示预算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公开性[4]。其次,系统性考量事业单位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状况,积极调整和改进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多维度、多层次布设指标,呈现指标的全面性,避免过于强调产出指标、效益指标,而忽视满意度指标,否则无法客观评估单位各部门预算执行的效率、进度和质量,难以保证预算绩效管理效果。最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动态性、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对预算指标的要求也应进行灵活调整,全方位了解预算管理目标、基本要求,修订预算绩效考核指标,确保其更具适用性、可操作性。

3.3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数字化建设

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为了保证预算绩效管理落实到位,应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保持系统化思维,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方法,积极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现如今,我国印发了一系列文件,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提供指导,如《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2.0版)》等。在数字财政框架体系内,各级政府纷纷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开展了预算绩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探索和创新,主动搭建“预算+绩效”一体化系统,从根本上加快数字财政转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统筹管理和规划,重塑预算决策流程。充分考量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从全局层面考量预算绩效信息化管理,将其渗透到预算一体化框架内,实现一体规划、一体推进,引进先进的理念,让绩效信息为预算决策、政府决策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其次,加强数据利用,在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提升信息技术含量。将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入预算绩效管理中,从而优化和改进绩效评价、监督方式,在实现评估环节主动引进大数据技术,主动分析行业相关政策,确保财政政策的落实具有持续性、精准性。最后,统筹预算、资产和业务,主动将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与单位资产管理、业务系统等联动,实现横纵向信息互联共享,及时为各部门提供信息支持,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决策科学合理。

3.4 提高预算绩效结果利用率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预算绩效管理最终结果是重点,提高预算绩效结果的利用率有利于实现预算绩效闭环控制,真正提升财政资金利用率。预算绩效结果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年度资源配置、项目决策提供参考。结合不同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多维度、动态化比较项目效益的高低,科学确定下年项目预算安排的先后顺序,以保证预算资金配置更科学合理。其次,作为调整项目实施活动或绩效管理核心参考。绩效评价中找到项目实施结果与绩效目标偏离度,主动寻找原因,发现实施薄弱点,及时做好改进。在实际评价中确定相关性不强的绩效指标,也需要及时筛除,不断改进和修订绩效指标库。最后,与单位监督考核联动,发挥绩效管理导向、激励的作用,将最终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职工薪酬绩效考核的标准[5]。

3.5 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素养,直接影响了最终工作的质量,必须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养,才能高质量地开展每项活动。因此,事业单位要预先分析绩效管理人员的薄弱点,以此制订人员培训计划和方案,尤其是信息素养等相关内容,保证不同层级人员都可接受专项培训,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拥有较强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在实践中改善自我、提升自我,符合岗位實际要求和规范预算绩效管理行为。另外,严格把关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引进关口,在实际招聘人员时,不仅要评估人员理论知识、业务水平、工作经验,还要注重人员的信息素养、数据挖掘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壮大预算绩效管理人员队伍。

4 结语

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决策部署,加快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单位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充分考量各方面的现实状况,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将预算绩效管理落到实处,使得每笔财政资金都能获取较大的效益。但是,事业单位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进程中,受多重因素的制约,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阻碍,使得预算绩效管理成效不佳。因此,事业单位应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剖析实践中的不足,找到问题根源,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法,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稳步、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琳. 内控视角下如何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 中国农业会计,2022(8):61-62.

[2]郜保萍.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 山西财税,2022(2):54-55.

[3]刘云杰.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及对策分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5):33-35.

[4]胡瑜.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点及实践应用探析[J]. 财会学习,2022(8):55-57.

[5]曹兆雪,李红.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路径探析[J]. 当代会计,2022(15):143-145.

[作者简介]王金童,女,广东茂南人,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广州市水与海洋环境监测站),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预算绩效管理。

猜你喜欢

预算绩效管理改进策略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论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难点及建议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