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2023-10-15和清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设施维护、公共行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强化单位管理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专项资金作为单位开展专门特定业务而申请的款项,对其的管理能够增强单位内控管理的规范性。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规范办事流程,提高资金的透明度及规范性,在专项资金管理环节中避免资金风险,才能切实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监督。据此,本文站在内部控制视角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对行政单位单位形成规范的专项资金内控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政府职能转型,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专项资金管理体系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日益严格,管理效率不断提升,但是在专项资金管理环节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如管理控制措施不到位等,因此,有必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进行研究。
1 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
第一,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制度体系不完善。首先,在专项资金管理的环节中,部分财务人员不了解资金管理的价值,无法站在单位规范运营的视角控制资金管理工作流程。同时,部分单位管理层对专项资金管理重视不足,在管理中还存在一定违规风险。其次,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部分单位在资金管理流程中,未形成规范的制度对各项工作进行约束。由于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各项工作无据可依,很可能发生舞弊的风险。
第二,风险控制不力。当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专项资金风险管理环节,还停留于事后管理,未形成事前與事中管理措施,无法针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有效应对。单位风险应对机制存在滞后性,未建立事前跟踪及事中控制的措施,容易导致各类风险无法得到严格控制。
第三,预算管理不科学,资金活动不严谨。单位开展管理活动,要能够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时存在预算控制力度不足的问题,专项资金管理活动中的业务事项未通过预算进行控制。例如在资金申请环节,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申请较为随意的问题;在资金支出环节,存在资金支出控制不足等问题。
第四,信息技术建设相对滞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信息系统,但是未对专项资金管理建立专门的系统进行控制。专项资金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不力,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了单位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五,监督机制不严格。单位开展专项资金的管理,要严格落实监督措施,提高工作的规范性。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引入内部监督的要求,过于依赖外部监督。同时在监督完成之后,未落实绩效考核,不利于提高人员参与专项资金管理的积极性。
2 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2.1 提高人员素养,完善管理制度
第一,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在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事项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项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财务人员要具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参与专项资金管理时,主动落实专款专用要求。在资金配置等环节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做到对人才的规范培养,充分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为单位开展专项资金管理提供必要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项资金的效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全面掌握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具备财务分析与职业判断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包括拥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按照单位管理要求执行专项资金管理,掌握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流程,确保管控流程合规[1]。
第二,增强管理层的专项资金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只有在工作中了解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将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才能形成专项资金的规范管理体系。管理层在专项资金管理中,要形成全环节参与管理的机制,使得专项资金管理各项工作流程得到严格控制。在事前环节,要针对专项资金的立项情况进行检查、审批,避免单位为了争取资金而盲目编制预算方案的问题;在事中环节,要定期参与资金执行,明确单位资金支出方向,确保支出工作目标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要求,防范资金被挤占、挪用等问题;在事后环节,要做到对资金的监督,分析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及管理流程的规范性,防范专项资金发生损失的问题。
第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在开展专项资金管理的环节,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以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确保专项资金得到规范管理,以此保障专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完整性。在制度管理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管理的规范性。通过对专项资金的严格的排查及控制,明确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办法,将制度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1)建立专项资金的立项考察论证制度。专项资金在立项之前,要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分析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资金使用环节产生浪费的问题。(2)建立完善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能够对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形成全面控制,明确具体的控制要求,确保专项资金的规范支出。(3)落实专项资金管理的责任制。在专项资金管理活动中,要落实问责制,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环节中不同层级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并针对资金使用情况形成严格的考核措施,将专项资金管理效果和人员年终考评相挂钩。对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主体予以问责,对于违规违法的人员追究责任。只有形成严肃的问责机制,才能让人员不敢违规、不能违规。(4)健全报账制度。报账环节要严格审核各类票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确保专项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同时按照专账核算的原则将专项资金核算与单位日常收支核算相分离,单独反映项目资金收入支出金额,直观、清晰、准确地体现各项目资金的核算内容、用途。
2.2 有序识别风险,动态监控风险
第一,做好风险识别。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环节,要建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机制,从风险识别、处理、监控等环节全面分析单位专项资金可能产生的风险。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产生资金流失的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充分关注各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客观的评估及检查,才能对风险情况有所了解,并及时弥补管理流程问题,确保专项资金风险能够得到科学控制,减少管理流程的问题,避免产生资金被挤占、挪用等风险。
第二,正确处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流程中,要按照规定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处理和控制,避免风险不断扩大给单位带来的影响[2]。在风险处理中,单位各层级人员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针对风险的级别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并予以实施,从而降低风险,防范风险蔓延,避免专项资金在管理流程中产生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第三,建立動态监督机制。在风险监控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控机制,全方位关注各类风险的情况,对重大风险进行动态跟进。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风险是瞬息万变的,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导致风险发生变化,只有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控机制,对风险情况进行控制以及更新,才能确保单位形成长效的风险应对机制。
2.3 强化预算,优化资金管理活动
第一,建立资金管理机制。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通过预算实现对资金的科学配置、有效管理及控制。
第二,全方位收集专项资金的各项数据。专项资金的数据信息应该具有准确性及客观性,为预算执行奠定基础。在开展预算管理环节要获取大量数据,以确保专项资金的预算能够符合单位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
第三,建立资金管理项目库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在申报项目之前,要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与论证。通过形成项目任务书的方式,对项目实施方向与目的进行分析,明确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召开会议等方式,明确单位专项资金申报的方向,包括明确资金建设目标、实施时间、项目资金投入额度等,确保所申报的项目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针对申报的结果形成合理的控制机制。在预算编制环节,要求单位全员参与,掌握项目的要求,确保专项资金的支出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规范编制流程、提高编制质量、扩大预算评审范围等方式,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方向。在建立项目库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将专项资金的预算进行细化,从而反映出资金的用途、结构和开支范围,避免资金发生损失。通过建立良好的资金循环控制机制,针对资金的收支进行合理管理,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益。
第四,控制预算执行过程。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执行的环节,要采取完善的控制措施,将预算的要求落到实处,形成严格的审批程序以及管理流程,必要时在预算执行结束之前要对预算情况进行分析和审核,判断预算执行的状态,确保每笔资金的支出都合法合规。同时,还要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判断是否严格按照预算用途解决管理问题。通过对资金进行科学管理,检查各项原始凭证以及资金支出的具体情况,定期予以反馈。对于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或绩效目标达成效果较差的单位,要落实相应的整改要求,以使专项资金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2.4 健全信息系统,及时传递信息
第一,借助信息系统完善管理流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建设。单位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让专项资金得到规范化管理。通过健全信息系统,让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传递。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若信息沟通不及时,那么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将产生低效等问题。例如,在专项资金申请阶段,可能产生申请时间延后、误报等问题。因此,单位要形成完善的信息系统,让信息系统能够为专项资金管理各环节提供支持。在资金申请阶段,各类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汇总并及时完成申报和提交;在资金管理阶段,资金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汇总与监督,提高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在审计阶段,审计部门及相关主体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及时查看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信息,信息系统可以直观、准确地反映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在绩效评价阶段,通过信息系统全方位地收集各项绩效指标,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指标值,提高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让信息系统在各环节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以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高效推进,让各环节工作更加规范化、透明化,从而形成高效的管理机制。
第二,开发信息系统。在信息管理的环节中,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进计算机系统,并根据自身的软件开发实力分析是外购软件还是自建软件。同时,在信息系统中采用数据接口应该和其他系统保持一致,以确保专项资金管理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其他系统的数据,便于单位的信息平台兼容,以此确保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全环节的有效跟进与管理,提高单位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2.5 强化监督机制,落实绩效考核
第一,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的环节中,要针对管理流程中的各事项实施内部监督。首先,充分发挥现场监察的作用。在专项资金申报、分配、管理等各阶段,要针对专项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资金管理方面的情况,并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符合规定以及预期要求[3]。其次,建立检查机制。在专项资金申报、分配、使用、评估等阶段都要形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检查机制,确保专项资金管理全流程有据可依。在资金管理流程中出现问题,往往是由于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只有强化资金管理,将管理要求落实到具体环节,才能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工作流程合理。
第二,建立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对于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有重要作用,在完成监督工作之后,要通过绩效评价的方式分析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效果,并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与归纳,针对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落实奖惩。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作为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单位要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考核办法以及监督评价要求,通过各维度形成科学的考核指标,全方位考核专项资金不同环节的情况,充分分析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全面评价专项资金相关项目的合理性与资金支出使用的规范性,以及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3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管理规范性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中还存在一定不足,控制措施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单位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站在内部控制视角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认为只有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完整,才能解决专项资金管理流程的问题,规避管理流程中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等一系列风险。同时,专项资金管理作为与时俱进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内控管理,形成科学的管控措施,以提高资金申请的合理性、使用的规范性、评价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晓芬.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内控现状与对策[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3):65-66.
[2]强明香.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2):25-26.
[3]张连美.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的建设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9):55-56.
[作者简介]和清,女,青海西宁人,青海夏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资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