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游戏中“一对一倾听记录”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15刘倩倩
文 刘倩倩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在安吉游戏中,“一对一倾听记录”是每个幼儿与教师一对一交流自己的记录和故事。教师倾听、记录幼儿的表达,与幼儿一对一对话,推动幼儿在个别对话中充分、积极地反思自己的经验。“一对一倾听记录”既是幼儿二次反思的过程,更是教师反思自我的关键环节。教师带着共情的姿态与幼儿深度交流、互学共长。本文以大班幼儿轩轩的探索活动为例,谈一谈这方面体会。
一、案例背景
沙、水是大自然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幼儿最喜欢、最具探索性、成本相对较低的游戏材料。一个具有充沛水源的沙池,是幼儿的“金沙滩”“银沙滩”。我园沙池依山傍水,置身于天然的生态游戏场中。沙与水的结合,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更多变化的可能。
二、观察与倾听实录
(一)沙池里的“游泳池”
1.幼儿表征今天,我和雨涵、航睿一起寻宝,去水池那儿玩。我们挖了一条直线,然后雨涵把水道连接起来。我们不想玩这个游戏了,雨涵想去其他地方玩。我和芯晨、航睿一起玩,挖了一个大坑,好像半圆形,我和航睿一起挖坑做游泳池。
航睿看着大坑有点像火山,我们用铲子把“火山”里面的沙子往外挖。我用水车去运水,把水倒进“火山”里。航睿挖坑,我接水。我们把管子放进“火山”旁边,由于“火山”太高了,地也不平,水连不上来。我们用铲子把地弄平,再试一下,还是没成功。我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沙子挖出来,然后穿个小洞,我穿洞时发现管子比手指长,导致穿洞失败。
2.我的反思
幼儿试图通过不停加水和铲出湿沙来积累“岩浆”,但“岩浆”却反减不增。轩轩选择穿孔引水和埋管引水,都相继失败了。我本想在个别对话中鼓励他思考引水失败的原因,轩轩的一段话让我意识到,幼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度发现的能力,他们善于完善自我。轩轩已经在游戏和反思中将“经历”转化为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水不能从低处往高处流。
(二)“火山”爆发啦
1.幼儿表征
今天我和锦航、航睿一起玩“做火山”游戏。可是,我们做不起来,就去找其他小朋友一起做了。我们看见芯晨做了一个小“火山”。然后,我们去找石子把水漫出来,可是没成功。因为石子太小了,我们就用沙子把水漫上来。我们做了两个“火山”,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大的放入塑料袋,小的放入塑料袋。我们用水桶去接水,然后倒进“火山”里。大的“火山”太深了,灌满水要很长时间。
2.我的反思
轩轩将“水袋”当作“火山”,用石子或沙来溢水,转换思维,另辟蹊径,不拘泥于引水问题。幼儿“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让我真正发现了“最大限度的放手”的必要性。从“大的‘火山’太深了,灌满水要很长时间”可以看出轩轩通过对比两座“火山”,发现了“火山”的深度和体积与溢水之间的关系。
(三)引水思“源”
1.幼儿表征
今天我和我的朋友一起玩“做火山”游戏。我们找了一个水管引水,弄了很久,没有成功。我们做一个可以引水的管道,找了两个水管,一个是直的,一个是弯的。我们把它连起来,在“火山”旁边挖个道,把水引进去,可是没成功。
我们又找了其他水管,是细管、直直的,然后把水倒进“火山”里。我们用雨涵的办法继续把水运进“火山”里,芯晨负责用土堵水,我负责挖“火山”里面的洞,可是还是失败了。
2.我的反思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幼儿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合作,他们在引水、运水、堵水、疏水的过程中,不断探索问题的答案。轩轩仍然坚持挖穿“火山”,我以为轩轩在“走老路”,经过“一对一倾听记录”,我发现轩轩已经在回顾游戏经历和反思游戏材料中,知道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于是,我忍住了直接告知轩轩答案的欲望,支持轩轩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获得新经验。
(四)大海和沙滩
1.幼儿表征
今天我和航睿一起玩,这边是大海,那边是沙滩。栎铠等人加入进来,一起“做火山”。由于做不成,他们去其他地方玩了。我和栎铠一起玩,我们去找石头,在那找宝藏。我们三个人一起玩游戏“做大的游泳池”,先用水管引水。再把石头放到水管上滑下去。
2.教师反思
轩轩在沙池旁边的空水池展开新的探索。刚开始,我以为轩轩会“知难而退”。通过倾听和对话,我发现轩轩并没有因游戏的失败和同伴的离开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反之,他和同伴们尝试引水做“大游泳池”,自如地转换游戏类型,可见轩轩在环境中获得了“自由感”。
(五)旋转的小球
1.幼儿表征
今天我和好朋友一起玩“做火山”,做了三座“火山”。我们拿管子放进第一座“火山”里,再把旁边铺平。栎铠拿了许多海洋球,并把球放进“火山”里,让球往上喷。可是,球不往上喷,只会旋转。我们以为水管漏了,就用手堵住,可是还是不往上喷。我们用铲子弄,还是不成功。
2.我的反思
轩轩降低了水管的高度,同时将海洋球放在向上的水管口,发现了“球不往上喷,只会旋转”这一现象。可见,轩轩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将复杂的物理概念转化为了自身的“朴素理论”。
三、分析与反思
在“一对一倾听记录”的过程中,教师是忠实的倾听者和记录者,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要听自己想听的这种意图强加给幼儿,而是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引导幼儿畅所欲言。教师的退后实际是一种积极的支持,让幼儿获得安全感,营造了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氛围。案例中的轩轩正是在我的放手下,踩着自己的发展节点,创造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高水平游戏。
(一)分析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1.自由游戏,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玩什么、与谁玩、怎么玩、用什么东西玩,都是幼儿自己做主、自己决定、自己安排。从沙池里的“游泳池”到“海上火山”,游戏场地之间无边界,游戏主题自如转换。轩轩没有被束缚在沙池中,而是在沙池与水池之间自由穿梭,玩自己想玩的游戏。他的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创造都伴随着积极、自由的情绪体验。他穷尽各种假设寻找问题的答案,他的反思、质疑、推断、验证、解释都来自观点被认同下的从容。在游戏中,轩轩不断探索和思考,这种愉快的学习来自教师充分的信任,来自可掌控的环境中的“自由感”,来自可以全身心投入游戏的笃定。
2.主动反思,在经验碰撞中学习
轩轩的探索伴随着多种问题情境,但这并不会影响他的持久学习,反而让他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创造出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案例中,当轩轩发现水倒进“火山”里会消失时,他用水袋减少水的流失;当轩轩发现水会冲垮沙子时,他利用“火山”群岛分流减压;当轩轩发现“火山”不能喷发时,他尝试降低水管高度、埋深水管等多种方法。除此之外,轩轩遇到的问题,大多是已有经验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的矛盾点。例如,已有经验是水管太高,水不往上喷,而新情境中却是降低水管后,水依旧不往上喷,由此引发了轩轩对“旋转的小球”以及水的深度和流动速度、压强等物理概念的清晰思考。
(二)反思教师的教育与教学
1.剔除干扰,相信幼儿的自我潜能
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他们能够掌控自己的小世界,有能力妥善解决摆在面前的问题。幼儿把水袋当“火山”,并通过加石子或沙来溢水;幼儿建造“火山”群岛分流减压;幼儿降低水管高度、埋深水管探索“火山”喷发……这些令人惊叹的能力和智慧正是幼儿内在潜能迸发的产物,这些出乎我意料的想法,让我毫无介入游戏的欲望,而是一步步剔除自己的主观干扰,由衷地表扬幼儿的话语和行为,让幼儿的“学”成为课程的主旋律。
2.持续倾听,发现幼儿的深度学习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在学习“幼儿是如何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一对一倾听记录”让我清晰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主要作用是“发现幼儿如何游戏”,而不是“指导幼儿如何游戏”。在“一对一倾听记录”中,幼儿显示出巨大的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建构着对客观事物的理解,通过迁移经验、大胆想象与创造,不断尝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游戏中的真问题,令我们折服。通过“一对一倾听记录”,我不再将“还可以怎样玩啊?”挂在嘴边,而是放下“心中的期望”,倾听游戏中的幼儿通过自发重复行为,强化和充实已有经验的过程,和通过自主探究协调已有经验和新的问题情境之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