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沚区稻虾绿色生态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
2023-10-15胡孝东
胡孝东
(芜湖市湾沚区农技推广中心,安徽芜湖 241100)
自2017 年以来,在安徽省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百千万工程”政策的引领下,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以“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农民”为目标,稳步推进稻虾绿色生态种养产业发展,截至2022 年底,芜湖市湾沚区稻虾绿色生态种养面积1 646.7 hm2,其中千亩示范片5 个,主要分布于桃园、九十殿、黄池、横岗社区等村,百亩示范点25个,主要分布于老村、新竹、永兴、复兴、月湾、兴塘、和平、周圩、新福、政和等村。据初步统计,2022 年湾沚区稻虾绿色生态种养产业销售收入1.48 亿元,纯收入6 175 万元。稻虾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已成为湾沚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带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广大种养大户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针对湾沚区稻虾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薄弱环节,近年来,湾沚区农业技术人员在充分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出稻虾绿色生态种养技术。
1 小龙虾绿色生态养殖技术
1.1 田块准备
1.1.1田块选择养虾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壤质土田块,圩区或湖区地势低洼,保水且平整的冬闲稻田为宜。单个地块面积应在1.0~2.0 hm2,主要便于水质调节、饲料投喂等管理和节约劳动力成本。
1.1.2田间改造稻田改造时间宜在当年水稻收获后进行,一般在水稻收割后,暴晒10~15 d,至10月下旬至11 月底,实施田间改造工程,便于后续水草种植等生产管理[1]。
1.1.3环沟建设环形沟是小龙虾脱壳栖息的主要场所。沿稻田田埂四周向内延伸1.0~2.0 m开挖环形沟,环形沟宽2.0~3.0 m,深约0.7 m,上宽下窄,坡比1.0∶2.5~3.0。紧靠稻田田埂的一侧留有可供机械耕作、播种和收割等农机下田的通道。环形沟的四角拐弯处呈弧形,开挖的环沟面积小于稻田总面积的10%。进排水口设置为进水口高、出水口低,进出水时水沿环形沟的方向流动,水体交换效果好,同时方便捕获小龙虾。田块面积大于2.5 hm2,中间筑一条宽1.2 m、高0.3 m 的子埂,开挖条状虾沟,其沟宽1.0 m,深0.5~0.6 m。环沟和中间沟,利于小龙虾秋冬掘洞,保证次年3—4月获得足够的小龙虾苗,也便于水稻种植管理的放水、烤田。
1.1.4加高夯实田埂筑埂可以加深水位,增加养殖小龙虾的活动空间和防止小龙虾逃跑。田埂分外埂和内埂,利用开挖环形沟的泥土修建外埂。外埂高于田面0.6~0.8 m,顶部宽1.5~2.0 m,田埂加高加固时要夯实,以防渗水坍塌和小龙虾逃逸。沿稻田的四周修建高30.0 cm,宽20.0 cm 内埂,隔开水稻种植区与环形沟,便于水稻除草、施药、施肥等生产管理,还可防止存塘小龙虾在水稻幼苗期进入稻田而伤害秧苗,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存塘小龙虾亲本每年8—9月在田埂内侧的水平面掘洞、交配受精,易使田埂塌陷,每年应对田埂进行修整夯实1 次,防止小龙虾亲本及产出虾苗逃逸。
1.1.5防逃及进排水设置防逃设施围栏材料以塑胶板、薄膜为宜,将塑胶板或薄膜埋入土中10.0~20.0 cm,高出埂面50.0~60.0 cm,四角呈弧形。设置进排水口采用直径为20.0 cm 的PVC 管,将其埋在稻田的斜对角上,进排水管网互相独立,进水口设在田埂上,排水口设在环形沟的最低处,水流高进低出,利于种养生产用水灌溉。进排水口可选用60 目筛绢网设置长条形过滤网袋,以避免在换水时小龙虾逃跑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虾稻田[2]。
1.1.6田块消毒完成环形沟和田间沟等田间工程改造后,在小龙虾苗种放养前10~15 d,使用300~375 kg/hm2生石灰化水泼洒,杀灭有害病菌及有害生物,消毒5~7 d 后,注水至田面10.0~15.0 cm,为促进小龙虾蜕壳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1.1.7田块施肥水稻收割结束,暴晒10~15 d,至水稻秸秆枯萎后,加水至田面15.0~20.0 cm,根据虾稻田水质变化情况,施用充分发酵的有机粪肥、生物肥750~1 500 kg/hm2,以培育小龙虾喜爱摄食的天然生物饵料,以及增加土壤肥力,保持水质藻相、菌相的稳定。
1.1.8水草种植当年12 月上旬至次年1—2 月移栽伊乐藻等适合冬春季生长的水草,先移栽于环形沟内水草,待过20~30 d 水草长满环沟后,逐步加深水位,再移栽田面上水草,以行距2.0~3.0 m,株距5.0~6.0 m 为宜,根据水草长势及覆盖率大小,次年3—4 月在环形沟及稻田田面上再补栽水葫芦和水花生等漂浮性水草,以零星分布为好。目的是为小龙虾生长提供植物性饲料,有利于小龙虾栖息、躲避敌害侵袭和遮阴避暑,提高小龙虾成活率。移栽水草以覆盖面积不超过田块总面积的20%~30%为宜[3]。
1.2 虾苗投放
1.2.1亲虾选择亲虾应选择色泽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雌雄性个体体重30 g以上,雌雄虾附肢齐全、无病灶、活力强,且雌雄比控制在(2~3)∶1 为宜。亲虾运输中,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运输时间不超过3~4 h,且尽可能在不同区域,不同水域选购小龙虾亲虾,避免近亲交配繁殖,保持优良经济性状。
1.2.2亲虾投放初次养殖稻田,6—8月份投放小龙虾300~450 kg/hm2,已养稻田投放75~150 kg/hm2,雌雄比控制在2~3∶1,选择晴天清晨、傍晚或阴雨天投放。亲虾下塘时在环形沟和田间沟选择多个放养点,保证亲虾分布均匀游动散开。投放时先将虾筐浸水几次使虾苗适应水温,然后将虾筐倾斜,让小龙虾自行爬出,活动能力弱、不能自行爬出的留下不宜投放。
1.3 日常管理
1.3.1饲料投喂小龙虾为杂食性,稻田内的藻类、水草、腐烂秸秆、水生昆虫等都是小龙虾的天然饵料。从亲虾下塘到越冬前,每天在下午4—5 时投喂1 次,投喂饵料以颗粒饲料或玉米、黄豆等谷物为主,占虾体重量的1%~2%。另外,每7 d 宜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动物性饲料1~2 次,投喂量以存塘虾总体重的2%~5%为宜,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气候和虾的摄食情况酌情调整。8—9 月亲虾性腺发育后,开始掘洞受精交配,应减少饲料投喂量,当水温低于10 ℃以下,停止投喂饲料。次年1 月上旬水温高于10 ℃时,沿环形沟水体投喂粉状饲料,便于产出小龙虾摄食和蜕壳生长,2—3 月应投喂小龙虾专用颗粒饲料、黄豆、玉米以及冰鲜鱼等动物性饲料,投喂量占虾体重量的2%~8%,虾池水温高于30 ℃,逐步减少饲料投喂量。饲料投喂过程中,还要观察水质变化以及小龙虾摄食活动情况,如若水体透明度低,存塘小龙虾上草、爬边等活动异常,或有病害发生时,需减少饲料投喂量。
1.3.2水质管理稻田养虾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日常水体透明度30.0~40.0 cm,pH 7.5~8.5。保持水质稳定,藻相、菌相平衡,每隔15~20 d 选用生石灰化水泼洒消毒1次,平均用量为45~75 kg/hm2,水体环境较好的适当延长消毒间隔时间。
1.3.3水位管理水稻生长期间,在水稻播种前7 d 到水稻分蘖3~4 叶期间水位都要低于稻田20.0 cm,防止小龙虾在这期间进入稻田危害水稻幼苗,影响水稻的生长。水稻分蘖3~4 叶之后,按水稻生长需求控制田面水位,将环形沟水位提升至田面以上10.0~20.0 cm。在非水稻生长期间,按照“浅—深—浅—深”的办法适时调整虾稻田水位,即9—12 月保持田面水深10.0~20.0 cm 的浅水位,12 月至翌年2 月保持30.0~50.0 cm 的深水位,3 月至4 月上旬水温回升时保持10.0~20.0 cm 的浅水位,4月中旬至5月底保持30.0~50.0 cm的深水位。
1.3.4虾苗补充次年2月底至4月中下旬,根据存塘小龙虾的捕获量,估测幼虾的密度,若密度偏小可适量补投一些幼虾,投放规格以3.0~4.0 cm的幼虾为宜。
1.3.5日常巡察每天早晚巡察水质变化情况,保持水体透明度30.0~40.0 cm。观察小龙虾的田间活动和摄食情况,若有小龙虾爬出环形沟,说明水质不良,影响小龙虾的生长,需及时加水、换水。日常还要做好排涝、防洪、防逃等生产管理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一旦遇到暴风雨天气,及时检查进排水口及防逃围栏设施是否完好,做到勤检查、勤记录、勤总结。
1.3.6病虫害防治放养小龙虾前用生石灰消毒,杀灭病原菌。小龙虾病害一般在4月中下旬,水温上升、气压多变时发生,即当水温25 ℃以上时,选用30~75 kg/hm2的生石灰颗粒直接抛洒,每隔15~20 d消毒1次。若发现小龙虾虾足无力、行动迟缓、伏于水草表面或浅水处等异常状态,要及时加水换水,投施底质、水质改良剂,或化水泼洒VC 解毒颗粒和钙镁速补产品,促进存塘小龙虾尽快恢复体质。
1.4 小龙虾捕捞
1.4.1捕捞时间第1 季捕捞时间从4 月中旬开始到6 月下旬结束。第2 季捕捞时间从8 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
1.4.2捕捞工具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 cm,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成虾规格宜控制在30 g/尾以上。
1.4.3捕捞方法刚开始捕捞时,不需降低水位,直接将虾笼布放于稻田及虾沟之内,每隔几天转换一个地方;当捕获量渐少时,降低稻田水位至环沟,在虾沟中放笼,直至捕不到商品小龙虾为止。
2 水稻绿色生产技术
2.1 品种选择
养虾稻田一般选择杂交中籼稻,生育期130 d 以下,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优质稻品种,米质达到优质米标准,便于创建优质稻虾米品牌[4]。
2.2 种子处理
先晒种1~2 d。种子经风选、筛选和清水漂浮后,只浸种不催芽,泡种18 h,为确保全苗,催芽整齐至破胸为宜。
2.3 播种技术
6 月上中旬播种,在播种前将水位缓慢降低到田面以下,使小龙虾会自行爬到环形沟内。稻田在播种前7~10 d 平整后起畦、耥平,田面高低差不超过3.0 cm,接近秧田水平。在田平的基础上,进行起沟作畦,沟宽15.0~20.0 cm,沟深10.0~15.0 cm,畦宽2.0~2.5 m。播种量以确保全苗为前提,播种22.5~30.0 kg/hm2杂交水稻种子。为保证播种均匀度,应做到分畦称量2 次均匀播种,第1 次播2/3,第2 次播1/3。
2.4 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总的要求为干湿交替、以湿为主。①湿润播种,一播全苗。即从播种到2叶1心期要保持土壤湿润。②浅水促蘖,够蘖烤田。3 叶期后保持2.0~3.0 cm 浅水层,促进分藥,当水稻植株分藥达到80%时,排水烤田,促使根系下扎,以利壮苗。烤田前要使田面水位缓慢降到田面以下20.0 cm 左右,促使小龙虾爬入环形沟,烤好后要及时复水。③拔节期复水,孕穗至抽穗时建立2.0~3.0 cm 水层,促进抽穗整齐。④湿润灌浆,晒田备收。齐穗期后采取间隙灌溉,一般晴天灌1 次水后,自然落干,断水1~2 d再灌,保持根系活力;收获前5~7 d断水晒田,以备机械收割,水稻收割后要及时复水[5],保持20.0 cm左右水层;越冬期不断水并保持在40.0~50.0 cm水层。
肥料管理为重施基肥,少施追肥,一般施纯N、P2O5、K2O分别为180~210、75~105、120~150 kg/hm2[6]。第一年养虾的稻田,在播种前施足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少施追肥,禁止使用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如氨水、碳酸氢铵等。农家肥3 000 kg/hm2,复合肥150~18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均匀的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对于养虾1 年以上的稻田,已腐烂稻草、小龙虾排泄物可作为水稻生长基肥,需根据实际情况减少肥料施用量,施肥前先排浅田水,让虾集中到环沟中再施肥,这样有助于肥料迅速沉淀于底泥并被田泥和禾苗吸收,施肥后随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2.5 病虫草害防治
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水稻抽穗期若发现有虫害,将田面水位提高到20.0 cm,使小龙虾回到稻田取食水稻害虫。对于面积较大且连片的养虾稻田,可采用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以1 hm2安装1 台为宜,或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当螟虫危害严重时参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使用杀螟杆菌、Bt 粉剂等一些对小龙虾无危害的生物农药防治螟类害虫。虾田草害一般不重,少量稻田杂草采用人工清除,禁止使用对小龙虾及水体有害的除草剂。
2.6 适时收获,秸秆还田
水稻收割时间是9—10 月,收获前15 d 要将环形沟水位缓慢降到田面20.0 cm 以下,然后晒田5~7 d,以利于水稻收割。收割机械从预先留好的机械通道进入,水稻收割留茬30.0~40.0 cm,水稻秸秆粉碎还田,逐渐加深水位至田面以上20.0 cm 左右。秸秆浸泡几天后,水会变黄,要及时换水。
3 综合效益分析
稻虾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将水田生态系统的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农田综合效益,形成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的格局,提升种养产出效益3.0 万~4.5 万元/hm2,实现了水稻产量稳定、水产品产量增加、农产品品质提升的目的,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种养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生态效益
稻虾绿色生态种养是典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适应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小龙虾能够疏松稻田土壤、清除杂草和害虫幼卵,其排泄物又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稻田经田间工程改造后可为小龙虾提供充足的水源、适宜的食物以及良好的栖息活动场所,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稻虾的互利共生。结合绿色防控、秸秆还田等技术措施,该模式能够大幅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价值的良好效果,稻虾绿色生态种养试验表明,稻田化肥使用量下降30%以上,农药使用量下降50%以上。
3.2 经济效益
稻虾绿色生态种养将稻田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使用种养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农业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稻田利用率、产出率,达到了虾稻同步增产,品质同步提升的目标。试验表明,采用稻虾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平均产稻谷8 250 kg/hm2,小龙虾1 950 kg/hm2,产值9 万元/hm2,纯收入37 500 元/hm2以上,相比单一水稻种植平均纯收入提高3 万元/hm2以上。
3.3 社会效益
稻虾绿色生态种养能有效解决单一水稻种植效益较低,农民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中低产稻田撂荒的问题,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种养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稻田综合种养符合“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7],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粮增收,节本增效”的要求。同时,稻虾绿色生态种养可以实现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培育水体中有益微生物,满足小龙虾幼体脱壳生长需求,实现生态循环农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