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实践教学云平台设计与开发*
2023-10-15宋荣
宋荣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教育部门对各大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并强调线上实践教学体系的打造。因此,各大院校开始积极建设网络实践教学云平台,利用现代化技术,确保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Spring MVC框架具有强大的数据集成和共享功能,基于该框架开展云平台的建设,通过需求设计、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方法,确保平台在网络实践教学中应用科学、稳定。
1 平台需求分析
1.1 用户需求
高校在实践教学模式打造过程中,尝试将网络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模式相融合,开发实践教学云平台。平台需要满足大量数据的集成功能,且需要具备用户权限、用户模块的分配工作。基于Spring MVC 框架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主要目标用户分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不同用户在系统平台中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教师拥有资源创建、资源共享、资源上传的权限,经过系统后台审核之后,可以将资源储存到数据库之中,用于指导学生开展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登录到平台之后,可以查看学生的资源使用情况,根据课程内容、课程模块,查看具体实践课程的计划,建立虚拟实践课堂。在实践教学之中,教师可以提前登录平台,设置平台录像功能、学习时间要求等,并在平台之中与学生之间开展交流[1]。
系统管理人员具备数据维护、数据审核等权限,主要负责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和拓展性管理。管理人员可以登录账号进入到云平台后台开展数据资源增删工作,同时可以审查教师和学生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行为。管理员在系统中拥有最高权限,具备审核、查阅、权限配置等。
学生在系统之中具备信息查询、资源使用、资源下载、信息反馈等相关权限。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发布的资源信息、建设的实践教学模块等,按照教师要求将实践作业上传,并完成教师所颁布的实践学习任务,反馈教学成果。学生可以在终端设备或者PC 端设备中登录系统,在输入学号、密码之后,进入界面后可以完成课程查询、课程实践等相关操作。
1.2 功能需求
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旨在打造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实践操作的在线化、虚拟化。教师作为平台资源的创建者和上传者,可以根据实践课程教学具体要求,有选择性地上传资源。系统配置虚拟化平台,教师在打开虚拟平台之后,学生可以在虚拟场景中使用实践操作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并通过在线操作完成实践过程。因此,通过对平台系统的总体功能分析,其主要具备以下3 个功能。
第一,平台具备资源库管理功能。可以支持相关人员的资源上传、增加、修改工作,并可以对资源进行统计和审核,以可视化的方式将资源模块展现出来。用户将资源上传到指定模块之后,学生可以在相应模块中检索和下载实践学习所需的资源。
第二,平台具备虚拟化的设备管理功能。平台可以通过部署虚拟机、构建虚拟机的方式,统一开展虚拟机的开关操作、更新操作。同时,平台具备虚拟机检测功能,可以根据课程教学任务实现个性化的虚拟场景建设,满足教学实践中虚拟分配、虚拟建设的要求。
第三,系统具备教学功能。可以用于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并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基本信息和课程学习数据可以储存到云平台之中,并根据用户的操作需求,将平台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给用户,确保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用户在完成实践操作的同时,确保访问的安全性。
2 系统平台架构设计
基于平台所应具备的相应功能,设计系统平台架构。系统架构设计采用三层设计方法,应用MVC 结构方式,确保可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同时,设计的架构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拓展性,在稳定性上也需要得到保障,基于MVC 架构及中间技术的应用,整个平台架构共计分为3 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为视图层,主要负责资源展示、模块展示;第二个层级为业务层,主要负责业务权限操作及业务整合;第三个层级为数据层,主要负责资源储存、分配和管理。
在系统平台架构设计过程中,通过定义层级结构的方式,实现层级之间的耦合,确保平台中的资源具有重用性。用户基于平台可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开发打造模块。使用MVC 框架可以确保实践教学中业务要求的快速响应,且功能模块构建更加灵活。具体框架中各层级模块如下。
数据层:数据层配置相应的数据库,用于储存学生的基本信息数据、实践教学资源数据、课程资源数据等,具备数据访问日志储存功能。数据层主要为实践教学中的数据资源传输、上传、处理提供相应的服务,并通过数据封装的方式,管理各类数据。例如,数据层可以提供储存数据访问功能,教师封装上传的课程实践资源数据,学生在相应的模块中下载和使用。针对平台虚拟操作功能,将虚拟设备数据、访问组件数据、业务数据、接口数据等进行封装处理,确保数据的可应用性和安全性[2]。
业务层:业务层则采用落实控制的方式实现实践教学业务的建设与打造。业务层是实践教学云平台设计的中间层,是连接视图层和数据层的中间环节,根据实践教学逻辑,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服务。课程业务组件会根据课程类型、课程性质,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服务。用户业务组件根据用户的权限,分配不同的模块,配置不同的功能按钮,实现业务的合理分配。任务组件、报表组件、管理资源、参数组件等应用根据用户的实际访问需求,实现不同的业务功能,辅助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视图层:视图层主要是实践教学平台的可视化展示,按照功能页面划分可以将视图层分为登录界面、管理界面、课程界面、报表界面、交互界面等。不同界面展示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并配置相应的功能性按钮,用户在点击按钮后可以切换至其他视图界面之中。其中课程管理视图将不同的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课程图像等进行展示,用户管理视图界面主要用于显示用户权限、信息,任务管理视图主要用于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教学场景的生成。视图层是用户实现相应操作功能的基础,具有显示、交互等作用。
3 系统平台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设计流程
数据库是资源储存和资源共享关键。实践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应合理利用数据库,确保系统的运行稳定,保障实践教学资源检索功能、共享功能的实践。数据库建设共计分为以下5 个阶段:①需求分析阶段。根据实践教学云平台的功能需求、用户需求,建设数据库框架,用于相应用户的相关操作。②根据数据抽象,建立系统概念模型。③明确实体与虚拟之间的转化关系,构建转化体系。④优化数据储存结构和储存方法,设定数据存取模式。⑤根据平台实际功能需求,导入数据信息资源。⑥数据库日常运维管理。
数据库主要用户包括教师、学生、管理员3 类。在实体权限分配上,将实体属性、虚拟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配,构建关系模型,并使用数据表的方式表达出来[3]。
3.2 数据库E-R 图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主要基于E-R 图实现实体间的信息联系。通过E-R 构建的方式,明确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用户可以更加快速、便捷地理解信息描述内容。目前,E-R 实体关系图的建设主要应用DBMS 形式,以此保障基础数据结构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实践教学云平台中的实体包括课程信息实体、用户实体、实践实体、课表实体、文档实体等,不同信息实体之间的E-R 模型图存在一定的差别。以交流内容信息实体为例,构建的E-R 模型图中包括教师编号、学生编号、信息记录3 个部分。课程实体信息则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课程简介、课程时间等几部分。基于E-R 图构建各数据信息之间的实体关系,从而建立课程信息表。本平台数据库使用SQL 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之中输入和建立数据信息表,用于具体的权限分配和数据提取。数据信息表包括课程资源信息表、教师基本信息表、学生基本信息表、管理信息表等。明确数据库中不同信息表中的字段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类型等。例如,教师信息表中的字段名称为Teachearbh,数据类型为VARCHAR,长度为10,键型为主键。课程资源信息表中的课程编号及课程名称的字段为Contestid 和Contesname,两者的数据类型均为VARCHAR,数据长度均为10[4]。
3.3 类库设计
实践教学平台类库封装了相应的业务操作,方便在实践教学之中灵活应用。核心类库的建设将边界类库、业务类库、数据类库融合,用于数据库的访问控制。3 个类库在结构上与平台框架层级之间相互对应。业务类库主要对应平台系统之中的数据层、业务层,响应用户在系统之中的操作行为,当用户在平台上点击相应的模块之后,边界类库会收到用户的命令请求,处理相关的业务。数据类库主要用于访问控制,通过对访问权限的调度、配置,实现对业务的调整,并根据业务指令处理相关数据信息。
4 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
4.1 整体功能设计
系统平台设计将实践课程教学作为主要依据,结合系统的功能需求、用户需求,完成教学平台的功能设计。云平台系统的角色包括教师、学生、管理员3种,在功能实现上,管理员主要开展平台中的项目资源管理,负责数据的统计工作,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业务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日志数据等。教师主要负责实践项目资源的发布与管理,将数据资源应用到具体课程的实践教学之中,并综合管理学生所完成的实践作品。每个用户在功能模块的操作中均基于平台预设的逻辑流程。按照功能模块框架开展实践项目建设、任务分配和任务安排等工作,并对学生完成的实践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在登录到云平台之后,可以在对应课程的模块之中获取相应的学习任务及项目任务,提交实践项目的纪要,并在平台之中讨论和总结项目的成果。根据云平台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身的实践技能掌握情况,判断自身能力是否胜任相应的岗位。
4.2 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平台配置相应的模块,用于支持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资源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文档管理模块、信息交流模块、教学模块等几个部分。教师在平台中主要进行相应功能模块的操作。例如,在资源管理模块中,教师在界面输入账号、密码登录到系统之中后,点击课程模块按钮之后,可以将文本资源、图像资源、视频资源等上传至对应的模块之中,进行相应信息的编辑、删除、上传等。在课程管理模块之中,不同课程教师负责不同模块的建设,根据本校的实践教学要求和实践课程内容,组织开展专项实践课程教学工作,设置课程的开放时间、开放对象等。信息交流模块主要根据不同实践课程的要求,在对应课程下设置讨论区,学生可以在该模块之中表述自己在实践项目参与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在平台中进行双向沟通。
5 系统测试
5.1 功能测试
建设完成系统平台之后,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平台功能设计要求,测试平台的功能是否可以满足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测试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代码修正、关系修正的方式,对网络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功能完善。在开展功能测试过程中,主要评价功能界面是否正常显示、平台系统架构是否安全稳定、各功能模块是否对应业务关系。根据平台设计目标,采用针对性用例测试方法,对各功能用例开展评价。当测试阶段发现用例功能显示为无效数据,或者显示出现错误信息时,则需找出影响功能的相应节点,采取修补措施确保功能的完善。测试过程中输入有效数据后,会获得实际结果,通过对比预期结果的方法,开展功能性测试工作,确保系统平台功能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要求[5]。
5.2 集成测试
平台集成测试则主要针对系统及功能模块开展,根据设计目标、目标对象,判断各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递是否良好,是否存在丢包的情况,各集成模块之间的整体功能是否完善。通过功能结构和体系结构的划分,可以采用分解描述、接口描述、关系描述的方法,判断需求与模块之间的连接是否良好。
6 平台设计重点及要点总结
6.1 授权机制设计
在对本校网络实践教学平台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平台设计的核心重点在于如何根据目标对象配置不同的访问权限。管理员具备后台数据访问权限,教师具备资源上传权限,学生具备业务操作、作业上传等权限。在用户权限分配过程中,主要根据用户的登录名称、账号信息等验证结果,配置不同的用户权限。数据库中储存教师、学生、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并配置相应的信息表,用户在登录界面中输入账号、密码之后,会根据用户角色类型,验证输入账号密码是否正确,验证成功之后会跳转到相应的界面。用户在访问平台数据库中的资源时,可以根据用户角色跳转到不同的界面。例如,教师和学生在系统中拥有的权限不同,在登录课程资源模块时,教师跳转的授权界面具备资源上传模块,学生则不会出现该模块按钮。因此,平台设计的重点和要点是对授权机制的完善,应用数据信息表,可以解决该问题,确保网络实践教学项目的有序开展。
6.2 功能模块设计
功能模块的设计是网络教学实践平台设计的核心内容,考虑到不同课程教师、学生对平台功能需求差异。需结合高校的实践课程类型及实践课程项目内容,有针对性地打造教育模式。因此,平台功能模块设计需要同时考虑到实践课程教学的共性与个性需求,结合高校的实际工作综合处理,并确保功能模块的可拓展性。这就需要维护人员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对功能属性进行调研,不断修正功能模块。
6.3 功能集成测试
功能集成测试的目的是判断平台开发建设是否可以满足安全性、稳定性、功能性的要求,通过问题查询的方式不断完善系统。采用用例测试的方法,在功能测试和集成测试过程中,找出是否存在问题。并利用自动化程序开展压力测试工作,构建长效压力测试用例机制,这是课题研究接下来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开发的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主要目标用户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员3 种,各登录窗口人员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经过功能测试和集成测试之后显示良好,测试结果科学、可靠。系统基于MVC 框架形成了业务层、数据层、视图层,各层之间的耦合性良好,业务响应迅速,数据库则使用类库设计方法,建设访问控制类库,确保数据库切实响应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