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地共育技术技能人才模式研究与探索:小浪底实训基地实践育人模式*
2023-10-15宁金成刘雅莉
宁金成,刘雅莉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145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产教融合是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涉及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一体化等多层面、多结构问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正是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相对接的重要抓手,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场所,也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关键保障。为了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小浪底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地共育技能人才模式。
1 小浪底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定位
1.1 小浪底实训基地建设
小浪底实训基地建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张岭半岛,占地160 000 m2,建筑面积超过4 300 m2。建有25 km 勘测实训路线、13 个现场教学点以及各类设施齐全的文化生活设施;拥有超站仪、高精度电子水准仪、GPS、激光平整度仪、八轮仪、落锤式弯沉仪、道路灌缝设备等先进的测量、检测、养护实验实训设备。该基地沿线地质复杂、地貌丰富、土质多样,桥梁、隧道、涵洞、挡土墙等构造物齐全,为交通土建类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公路勘测、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处治、道路桥梁养护施工、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等实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
1.2 实训定位
1.2.1 工程地质实训
通过实训学习,学生掌握道路工程地质与水文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掌握道路建设各阶段所需地质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承担道路工程地质的野外勘察调查、道路设计中所需地质配合完成的图表以及道路工程施工中对地质病害的处理等工作任务[1]。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团队协作、安全环保、质量意识等素质方面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实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如下:熟悉野外地质调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具备利用CAD 来完成道路地质图表的绘制能力;能够阅读常用的地质图件,并应用在道路工程中;具备道路工程野外地质的观察、记录和勘察的能力;会处理道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地质问题。
1.2.2 公路工程检测实训
“公路工程检测”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学生需掌握的核心技能,“公路工程检测实训”是一门主要练习道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能使用常规检测仪器、能进行常规试验与工程结构检验的实用性课程。学习试验检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及质量评定基本原理及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路基路面几何尺寸及路面厚度检测、路基路面压实度检测、路面平整度检测、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路基路面强度指标检测、桩基完整性检测、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学习应用常用的各种试验检测规范。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道路质量验收标准,掌握各种常规试验与工程结构的检测,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路基路面工程检测等典型工作任务。
要实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如下:规范地记录试验检测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对试验检测数据进行处理;会操作公路质量检测中常用的检验仪器;按有关试验检测规程,进行常用的公路与桥梁检测项目的试验检测,试验方法正确,操作程序熟练,并计算试验检测结果;应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所检测项目进行质量评定[2]。
1.2.3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实训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实训主要运用高等级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知识与相关技能,使学生能通过高等级公路的调查管理,分析路基、路面、小型构造物病害类型、产生原因,评价其使用状况,并能对路基、路面、小型构造物的常见病害进行处治。
要实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如下:会编制路基养护施工方案和控制施工质量;会编制路面养护施工方案和控制施工质量;熟悉桥梁隧道维护与加固的基本原则及要求、桥梁隧道维护与加固的基本内容及技术途径;正确描述公路桥梁隧道检测的原则与要求、桥梁隧道维护与加固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正确描述桥梁结构质量检测方法、桥梁荷载试验,进行桥梁状态与承载能力评定以及掌握涵洞安全鉴定技术;应用规范准确描述桥梁隧道缺陷和病害(包括桥梁隧道混凝土变形和裂缝、桥梁承载能力不足、桥梁墩(台)、基础缺陷与病害、涵洞常见病害);应用规范进行桥梁隧道常规的维护与修复,主要包括桥梁隧道日常养护、桥梁隧道混凝土表层缺陷修复、钢筋锈蚀处理、砖石桥梁隧道结构表层损坏修补、桥梁结构裂缝修补、桥梁墩(台)与基础的维护、涵洞维护管理;解释公路桥梁隧道工程中所用的专业术语,描述桥梁隧道常见的病害类型和构造成因,掌握桥梁隧道维护与修复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路桥梁隧道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2.4 测量实训
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掌握利用GPS 进行放样的方法。另外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道路工程施工工作打下一定基础。能独立进行一般地质、水文条件下的勘测、施工工作。
2 校企地共建模式构建
2.1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深入开展产教融合
与济源市交通运输局、济源市路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济源市公路工程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相关校企、校地合作协议,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2.2 完善教学生活设施,购置先进仪器设备
建设实训综合楼、仿真实训场、篮球场等教学生活设施;购置超站仪、高精度电子水准仪、激光平整度仪、落锤式弯沉仪等先进的测量、检测、养护实验实训设备,充分发挥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
2.3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与河南交通规划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海威路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聘请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担任实训现场指导的“师傅”,配合学校指导教师手把手现场开展教学,打造一流的“师傅+教师”师资队伍。
2.4 项目贯穿,任务驱动,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基地以生产性实训项目为依托,开展道路勘测设计、公路检测等实训项目,采集完善的外业资料,运用设计软件,形成完整的内业文件,突出任务引领、人人动手,努力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2.5 服务当地交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建设
组织实习学生参与济源市及周边市县道路路线及沿线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养护等项目建设,提供测量、检测、资料整理等技术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6 搭建技能大赛集训平台,锤炼摘金夺银比武标兵
利用小浪底实训基地复杂的地形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仪器设备、一流的教学环境,为测量、检测、识图制图等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提供良好的集训场地,为参赛学生摘金夺银、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2.7 采用“白+黑”“5+2”作息模式,培育“工匠精神”
实训采用“白+黑”“5+2”的作息模式,“白+黑”即白天外业数据采集,晚上内业资料处理;“5+2”即一周7 天全部为工作时间,没有节假日。采用“师徒制”教学模式,将企业的“能工巧匠”引入基地担任实训指导教师,通过“师傅”或“教练”手把手现场开展教学,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3 校企地实施方法与过程、实训的内容
3.1 校企地实施方法与过程
3.1.1 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共同成立基地管理机构,双方明确资源配置、资产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权责,共同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共同组建“师傅+教师”的师资队伍,共同制定实训教学计划,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实现人才共育共管。
3.1.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体系
实施“项目贯穿、师徒传承”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工学交替,内外业结合,构建新型校外实践实训教学体系。
重视实践教学,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桥梁部分实训教学因现场没有实物建议尽量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介绍更多的桥型。路面部分教学建议结合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等手段。以现场教学为主,部分施工建议结合实训模块安排,采用多媒体视频等教学[3]。
3.1.3 制定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改变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按照实训教学标准,制定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突出专项技能强化,突出实际动手能力提升,突出吃苦耐劳品质养成。
3.1.4 开展院校合作,服务行业发展
打造共享型实训基地,广泛开展院校间合作;依托基地教学生活资源,广泛开展企业员工培训。
3.1.5 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制定基地安全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等相关制度,强化劳动纪律、安全教育、爱岗敬业。实现教学现场和生产环境的统一、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一、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统一。截至目前共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公路监理、城市轨道工程、市政工程技术、建筑装饰等专业6 000 余名高职学生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卓越班”30 余名学生分批次在基地完成了地质勘察、公路勘测、公路质量检评等专项实习任务,有50 余名专兼职教师参与了实训指导。
3.2 实训的内容
实训的主要内容如下:①用3 m 直尺测定路面平整度;②用贝克曼梁法测定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评价其整体承载能力,供路面结构设计时使用;③采用手工铺砂法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构造;④测定沥青路面的车辙,供评定路面使用状况及计算维修工作量时使用;⑤用路面渗水仪测定沥青路面的渗水系数;⑥进行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高程、横肉坡及中线偏位等几何尺寸的检测,以供道路施工、路面交工验收及旧路调查使用;⑦采用灌砂法测定路基路面的压实度;⑧利用动力触探法确定一般黏性土地基承载力,还可以用于查明地层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均匀程度和确定桩基承载力;⑨现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其他构筑物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快速评定。
观摩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基加固方式、路基加固特点、各种加固形式的使用条件,桥梁总体构成、高墩大跨桥梁的施工特点、桥梁线形,挡土墙的分类、挡土墙的形式特点。
测量实习也是实训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方便道路测设工作,需要在路线带范围内布设导线点,导线是在地面上布设的若干直线连成的折线。初测的导线测量主要是对导线长度、转角和平面坐标的量测。导线点设置的原则为既有利于路线测设,又便于长久保存。根据工程测量的方法进行导线测量,并进行平差分析。
4 主要成效与经验
4.1 社会声誉不断扩大,流媒体竞相报道
基地投入使用以来,济源市电视台、河南教育报、中国交通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知名新闻媒体对基地建设运营过程进行了持续跟踪报道,社会声誉进一步扩大,行业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4.2 服务当地交通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2014 年9 月以来,实习学生参与了济源S245 省道沿线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参与了周边4 条县级道路改造,承接了河南省高级技能养护培训班专项技能培训;承接了郑州市公路局领导干部技能提升培训班;产教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4.3 强化专项技能培养,人才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公路测设技能、养护技能等专项技能培训,学生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我在小浪底实习过”是毕业生面试时说得最多、最自信的一句话。
4.4 打造技能竞赛集训平台,各项赛事捷报频传
基地自2014 年9 月投入使用以来,学院参加国家级、省级测量、检测、识图制图大赛的选手都在小浪底实训基地进行了封闭集训,取得了很好的集训效果。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共取得一等奖11 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23 个。
4.5 培育工匠精神,学生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基地强化技能和操守一致,注重学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工作态度的养成。通过组织学生开荒、种地、喂猪、养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5 结束语
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对接区域发展、对接岗位需求,不断完善基地教学生活设施,丰富实训教学项目,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功能,广泛开展院校合作,打造河南共享性实训基地知名品牌。不断总结基地建设运营经验,建立更为完善的适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小浪底模式”,为全国交通类职业院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