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3-10-15汪玲玲陈燕吴丽娟刘雨洁王小平章正勇

科技与创新 2023年18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江苏省成果

汪玲玲,陈燕,吴丽娟,刘雨洁,王小平,章正勇

(江苏省工业园区规范化建设及智慧化管控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19;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9)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举。江苏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工业企业众多,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随着环境治理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多,对污染防治技术的质量、效率以及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等要素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先进科技手段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加快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势在必行。

中国每年至少有3 万项科技成果问世,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却不到30%,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为60%~70%,差距较大。生态环境领域关键技术及授权专利完成转化的不到20%[1],其中环保类技术成果合同交易额仅占环保产业产值的2%[2],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尚未形成互惠的良性关系。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江苏省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科技研发总投入。然而,生态环境领域研发机构对环保市场需求不了解,科研创新能力不强,很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不高、缺乏社会实用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行不畅等问题成为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本文拟对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相关建议,从而推动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1 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1.1 搭建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2018 年以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不断尝试探索搭建一站式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通过联合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华创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围绕促进高质量生态环境科技成果产出、成果应用评价体系构建、科技成果的经济性评价、成果转化机制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搭建了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构建治理需求、技术成果、专家咨询、技术专题、成果转化、第三方服务、科技帮扶、科研服务等模块,提供环保资讯、新技术评估、在线路演、专家会诊等一系列贴心服务,初步实现供需对接、专家咨询、信息查询等核心功能,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1.2 开展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推介路演活动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相关政府部门,整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环保企业、金融机构等优势资源,多次举办江苏省特色“金环对话会”,即金融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对话,目的在于引导和激励金融资本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聚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开展科技成果专场路演活动,充分展示优秀科技成果和先进转化经验,完善江苏省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此外,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将立足本省实际环境治理需求,调动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相关专家,向工业园区、乡镇、企业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并举办技术培训、成果推介与政策解读活动,畅通供需链路,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 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质量低,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

目前江苏省大多数环保企业还未建立完善的科研创新体系,多数科研成果主要是来自于高校及科研院所,存在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明显脱节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4 点:①科研项目立项大多是以征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专业人员的意见为主,缺乏充分的市场可行性调研和行业数据分析,对环保领域市场信息的掌握、科研项目的产业发展前景预测和判断等存在严重滞后性,导致科技研发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轨;②由于高校及科研院所对科研人员考评要求逐渐严格,导致相关科研人员普遍存在“重成果轻应用”的问题,相关科研人员更多时候追求文章发表、专利申请、职称评定等,大量科研成果在启动研发之前并未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导致科研方向与市场环保需求不匹配;③虽然部分高校的科研成果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但也有可能会由于缺乏资金、缺乏中介机构或者研究方案不够完善等,导致许多成果只停留在初步研究阶段,并未达到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标准,也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因此高校科技成果实用价值不高,不能够解决环境治理的实际需求,大大制约了环境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④目前江苏省虽然有盐城环保研究院、宜兴环保产业园、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等环保科创中心,但是科研成果的二次开发仍然处于起步环节,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成熟度低、中试与产业化等服务载体建设滞后,科技成果工程化、产品化能力不足,不能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保障。

2.2 转化主体自身能力欠缺,成果转化基础薄弱

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自身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能力,在科研设备的先进性、转化资金的充足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另一方面,转化主体缺乏良好的奖励激励机制,研发人员缺乏开展成果转化的动力和积极性,科研推进速度较慢,成果转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此外,尽管部分单位根据自身定位开展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推广效果并不明显,成果转化无法有序推进。

2.3 成果转化资金缺乏,创新内驱动力不足

成果转化资金保障问题是影响企业创新内驱动力和成果转化能否成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环保领域的科研创新大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成果转化周期性较长,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使得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也影响了涉及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从而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另一方面,大部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主体往往缺乏研发资金,但又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政府部门虽然采取了对策进行帮扶,联合银行、担保机构等金融机构对开展科技创新的企业主体提供科技贷款产品或风险损失补偿,但是由于考虑到成果转化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等因素,很多金融机构在生态环境成果转化方面不够积极主动,不愿意承担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导致科技成果极难获得融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后续推动力不足,进而无法真正转化应用。

2.4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科技成果的成果转化不仅仅需要技术研发者与实施者的通力合作、技术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有效对接,同时也需要有专门的转化服务机构能够在供需对接、技术评估、资金投入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3]。然而,目前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中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缺失,具体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①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技术评估及推广应用评价方法尚不完善,系统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且有能力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较少,往往导致优质的科技成果因技术成熟度无法评估、转化应用前景风险不明等问题而被搁置。②缺乏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构。目前江苏省的大多数技术转移机构都是依托高校而建立的,例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均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然而由于大多数高校本身均存在事业单位体制问题,使得高校老师以及转移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中经常遇到体制程序不畅的问题,缺乏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进程。③缺乏优秀的中介服务机构。目前,江苏省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较少,生态环境领域更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导致研发主体无法对生态环境类的科研成果进行及时、准确、科学的评估、咨询及转化。

3 关于推进江苏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与建议

3.1 打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

针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须紧扣污染防治攻坚战具体要求,才能实现供需侧有效对接,推动环保科技进步。

第一,加快生态环境领域科研项目管理改革创新。从科研立项出发,组织高校及科研院所针对江苏省生态环境治理需求开展系统全面的专题调研及总结。此外,可针对市场需求,聚焦热点问题,设立专门的生态环境类的成果转化科研课题,选取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

第二,以江苏省生态环境“金环对话会”为起点,聚焦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热点问题,通过生态环境厅联合相关政府部门,聚集环保企业、高校等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对接平台,挖掘先进的环保技术,开展科技成果专场路演活动,推动政产学研金一体化合作,加强成果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对接,打通科研与市场壁垒。

第三,调动江苏省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的相关专家,深入基层、企业、工业园区等地方,开展针对性的生态环境科技帮扶专项专题行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并举办先进技术培训、成果推介与最新环保政策解读活动,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2 突出环保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企业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因此,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应大力宣传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重视科技创新,大力推广成熟技术和成果转化成功案例,带动形成社会性科技创新氛围。

3.3 完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保障体系

加大对环保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促进环保企业科技创新。只有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向创新型企业发展,承担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巨大风险。

第一,成果转化初期,应以财政拨款和政府配套资金为主,设立专门的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基金,重点用于支持利用政府资金取得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转化。此外,相关部门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开展科技创新研发的企业,可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成果转化中后期,逐步以风险投融资、信用担保、金融信贷扶持为主,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推动下,推动金融服务机构与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有效合作关系,共同发起设立“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池”,建立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的风险管控力度,推动政府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部分风险,有效解决转化主体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难题,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资本化。

第三,广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技术交易市场与绿色技术银行等资源,通过科技企业股权、品种权等方式,为环保企业成果转化的资金需求提供帮助。

3.4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链条

第一,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评估体系。积极推行开展省内第三方技术评估,分别制定基础性研究、应用和开发性研究成果的评估标准,充分考虑成果的理论指导效应、是否满足市场需求、成果产业化程度及项目的创新程度。并从技术应用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评价体系。

第二,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以江苏省科技厅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培育为契机,加强生态环境领域技术经理人队伍及中介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大力提升机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培养一支既懂环境技术又懂经济法律,了解市场且善于经营的技术经理人队伍[2]。

第三,加大对科技成果二次开发的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开展技术二次开发,面向社会开展服务,支撑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近几年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为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率,推动成果转化,不仅需要提高科技成果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还需要从市场需求、企业创新、资金投入、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完善,才能提高全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江苏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江苏省成果
江苏省交通图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江苏省政区图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