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单元 综合测试

2023-10-14张海涛

关键词:文官公务员官员

张海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两汉时期士人家庭官职代间传承情况的统计。据此可以推知,两汉时期()

A.职官阶层属性划分明显

B.官职世袭制开始被打破

C.家世背景影响社会流动

D.官员执政能力不断降低

2.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据此可知()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

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中央选举权利得到加强

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3.考核官吏,汉代只要其“崇教化、无犯法”即可升迁;北周六条诏书则明确为“身心修养、敦崇教化、发展生产、举荐人才、执法公平、合理征税”。与汉代相比,北周()

A.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B.律令儒家化趋势初步显现

C.注重对官吏的综合考核

D.以考满作为官员升迁依据

4.唐朝宰相薛元超以门荫入仕,感叹“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诗人章孝标中进士后,作诗抒怀:“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由此可知,唐朝科举()

A.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

B.通过进士科考试即可任官

C.注重诗赋等个人文学才能

D.进士出身的官员声望较高

5.宋代中枢权力结构中的监察功能主要由台谏系统承担,而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则承担了对台谏系统的监控。宋仁宗时,“诏中书置台官言事簿,令以时检勾销注之,仍录与枢密院。”宋仁宗此举意在()

A.分化事权以强化王权

B.构建权力监督制衡机制

C.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

D.提高监察治理体系效能

6.明太祖在开科举的同时,又通过荐举途径选官,时称“三途并用”,以学校、荐举为盛,相比之下科举地位并不重要。因实行荐举,“以故山林岩穴,草茅穷居,无不获自达于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由此可知,三途用人()

A.举荐是主要的选官方式

B.解决了吏治腐败的现象

C.实现了阶层的自由流动

D.有利于政府选官多元化

7.1848年,英国议会批准对行政开支进行调查。财政部高级官员查尔斯·屈威廉在向特别委员会汇报时指出,财政部的症结并不在于财政本身。他批评了政府官员晋升中论资排辈现象,主张要从受高等教育或有突出才干的人中选调官员。这反映出当时英国亟待()

A.扩大议会权力 B.发展高等教育

C.解决经济危机 D.改革文官制度

8.下表为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演变情况。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三权分立体制的完善

B.保证了政府的清廉

C.提高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

D.削弱了总统的权力

9.美国于1978年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打破职位分类的限制;1986年又通过了文官制度简化法案,在职位分类上,把性质相近的职位进行合并。这些改革措施旨在()

A.维护文官系统的稳定性

B.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C.改变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D.消除政党政治的弊端

10.二战后,德国的高级行政管理官员一般担任各部秘书长或职能部门领导人。他们的任免往往依据政治标准,由现行政府决定。这些高级文官帮助一些官员代为起草各种法令、演说稿、质询,并向官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政治现象()

A.破坏了政治中立原则

B.动摇了西方政党政治

C.改变了选官用人制度

D.推动了文官制度成熟

11.2004年,英国政府明确规定高级文官任期一般不超过四年,在招收文官时,向妇女、少数族裔、残疾人倾斜。目前,文官系统中妇女的比例约51%;少数族裔文官的比例为5.4%,超过英国劳动力中少数族裔的平均比例;残疾人文官的比例为1.6%,也不低于其他企业和部门的比例。这些做法()

A.保障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

B.旨在提高广大妇女的政治地位

C.导致了文官人数的急剧膨胀

D.有利于文官系统构成的多元化

12.据下表可知()

1903—1906年中国新式学堂数量统计

A.政府政策影响教育发展

B.教育救国思潮兴起

C.革命思潮推动教育进步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13.1905年,清廷下旨立停科举的同时,还要求各省于1906年、1909年、1912年舉行优贡考试、生员考职和保送举贡,并在1909年按惯例举行了拔贡考试。1908年底,为庆祝翌年宣统帝即位,还照例开设了举荐孝廉方正特科。这反映了()

A.科举停废旨在笼络士人

B.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转型

C.统治阶级无意推进改革

D.新式教育受到民众抵制

14.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九品十八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名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反映了()

A.文官制度的阶级差异消失

B.平等观念成为主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不断传播

D.政党政治基本实现

1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官制,逐渐以“公务员”代替“官吏”,并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恤金条例》《公务员恤金条例施行细则》等法规。由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A.退休公务员颇受敬重

B.文官制度已初具体系

C.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

D.法治建设的成就突出

1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和部门在对公务员选人用人机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机制。这一做法()

A.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环境

B.杜绝了干部贪腐以及渎职的行为

C.反映了品行是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

D.完善了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督体系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举成功地将知识分子从专制政权的批评者发展成为自己的同盟军。科举规定凡士子皆可以“投碟自应”,以自由报考方式参与竞争和接受挑选。考试内容虽几经演变,儒家经典始终是考试内容的主体。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多级,为防考官子弟与一般人士入同场考试出现不公,創造了“别头试”“弥封”“锁院”“誊录”等防弊之法。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写入“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北京政府颁布新官制,构成了民国文官考试制度运行之基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公布《考试院组织法》。民国考试还废除了妇女和所谓“贱民”的应考限制。考试内容既包括各学科基本知识,也关注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任命人员之正式经过考试者,亦千万人难觅一二。”国文试题内容大都出典于四书五经,许多文题古旧呆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不同,并予以简要评述。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弹劾制度创立于秦汉,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重视和继承。中国古代御史可弹劾一切官吏,其中,犯法违纪的朝廷命官是御史弹劾的重点对象。御史纠弹内容极为广泛,凡官吏失职、违法犯罪,以至个人思想品德、生活作风、婚姻亲事、酗酒失态等,无不在纠弹之列。御史的弹劾程序包括提出弹劾、受理弹劾、审理弹劾到裁判弹劾等过程。在大多数时期,不必通过上级层层备案或报批,奏疏可直达天子。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弹劾制度探析》

材料二 在中古英国,弹劾主要是议会与国王之间就控制政府而进行的权力斗争形式。从表面上看,议会针对的似乎是政府官员,但从根本上,议会是要通过打击依附王权的政府官员,来抵制国王及其政府对权力的滥用,进而实现自己对政府的控制。中古英国的弹劾受到某一种权力主体的操纵的情形较为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各方严格遵守法定的或约定的程序和方式行使权力。弹劾过程中,下院的控诉、被弹劾者的辩护和上院的判决,甚至是国王的赦免和批准判决的行为,都是严格按照制度本身的要求进行的,致使弹劾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制度化的特征。

——摘编自汪庆红《监察与制衡——古代中国与中古英国权力控制模式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弹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英国弹劾制度与古代中国弹劾制度的不同之处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各种选拔人才的标准,或以血统,或以军功,或以赀财,或以德行,或以才干等。除夏商时期是以血统为唯一标准外,其余大部分时期,德与才都是文官选拔标准的主旋律。夏商周三代官吏的选拔范围严格限制在血缘关系之内,他们遵从的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官职高下的“亲贵合一”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摒弃以血缘为标准的选拔制度,打破了贵族制人事制度下的等级界限,使一些有才能而出身卑微的人得到重用。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入宋,工商杂员子弟亦被允许报考,甚至僧侣道士也能应试。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治国关键在于选拔和任用官员,国家机关是由大小各种官吏管理运转的,官吏的好坏称职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管理的成败。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实行常任文官制,一般只对普通文官即“下级官吏”实行考试,而“委任官”亦即政务官则通过直接选举或委任制产生,这具有严重缺陷。实行考试制度,不仅能保证人民选用德才兼备的“专门家”组成国家官吏队伍,且符合中国国情和传统。在孙中山看来,考试是实现平民政治、平等政治的美意良制。考试以其公平性在形式上为无论贫富贵贱的人提供了一个均等机会,特别有助于社会底层成员通过努力读书实现社会阶层流动,改变自己的地位。

——摘编自魏春明《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力主考试选用官员的原因。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袁珠妮《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对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的文官制度”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要史实依据)

猜你喜欢

文官公务员官员
陕西华阴市唐宋素墓发掘简报
篮球公务员
西方文官制度中职务常任原则的演进与嬗变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公务员
官员晒书榜
北京政府时期文官任用制度的运作成效
斗联话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