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的馈赠”: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
——来自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23-10-14高厚宾王蔷瑞

关键词:回归系数效应转型

高厚宾,王蔷瑞

(河南师范大学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究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从而将绿色发展推向全新阶段。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绿色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多项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有望带来“绿色的馈赠”,对企业环境治理将产生积极的赋能效应。学界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效应上。研究显示,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资本市场表现(1)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1年第7期。、促进企业创新(2)肖土盛,吴雨珊,亓文韬:《数字化的翅膀能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企业创新的经验证据》,《经济管理》,2022年第5期。、改善企业绩效(3)Chouaibi S, Festa G, Quaglia R, et al. The risky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unisia,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22(178)。。然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效应。申明浩和谭伟杰发现,数字化能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企业绿色发展(4)申明浩,谭伟杰:《数字化与企业绿色创新表现:基于增量与提质的双重效应识别》,《南方经济》,2022年第9期。。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环保效应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尤其缺乏深入的机制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聚焦于数字化转型的环保效应,揭示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理论贡献在于:第一,在研究立意上,着眼于数字化转型的环保效应,将数字化转型与环境绩效联系起来,拓展数字化转型影响效应的研究边界,对大量围绕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的研究形成有益补充;第二,在机制分析上,基于融资效应、创新效应和治理效应三个渠道,打开数字化转型与环保效应之间的“黑箱”;第三,在作用边界上,选取区域、行业和企业三个维度的异质性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作用边界。不仅如此,本研究还能够为企业利用数字化变革实现绿色转型提供经验支持。

二、研究假设

(一)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的直接影响

数字化转型能够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从技术角度看,数字技术应用是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特征,而数字技术本身是一种清洁技术。数字技术被引入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将对原有技术或以物理形态存在的要素形成替代,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和能源消耗。数字技术还可以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促进传统技术的绿色化改造,从而对企业环境治理发挥积极的赋能作用。另一方面,从管理角度看,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数据孤岛”逐步被打破,企业能够实时、精准地掌握各环节的运行数据,作出精细化的决策,减少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环境绩效。

(二)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的间接影响

1.融资效应。资金是企业开展环境治理活动的基本保障,然而企业在资金获取中又会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约束。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入,这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化可以看作是企业主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的积极行为,这将提高企业外部合法性。更高的合法性有助于企业赢得金融机构及投资者的青睐,并且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政府补助,从而改善资金紧张的局面(5)高洪利,李莉,陈靖涵,等:《政府研发支持行为影响高科技企业外部融资吗: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的解释》,《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6期。。不仅如此,数字化转型使企业变得更加透明,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此外,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帮助企业在利益相关者心目中建立良好的业绩预期,从而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者(6)李琦,刘力钢,邵剑兵:《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集成与企业绩效: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经济管理》,2021年第10期。。总之,数字化转型能够降低融资约束,使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改善环境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环境绩效。

2.绿色创新效应。绿色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环境绩效的重要手段,而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首先,数字化转型过程伴随着数字技术与企业已有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现有技术或工艺的绿色升级,还能促进新型绿色技术的诞生。其次,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在更大范围内与投资者、顾客、供应商乃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深度连接,拓展知识网络和创新合作范围,为企业获取绿色创新所需的知识、创意和技术等要素提供多元化渠道(7)Mubarak M F, Tiwari S, Petraite M, et al. How Industry 4.0 Technologies and Open Innovation Can Improve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21(32).。最后,在研发过程中,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的采纳,能够精准筛选研发方案,减少物理状态下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成本,降低创新失败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试错成本,大幅缩短绿色技术的研发周期(8)张国胜,杜鹏飞:《数字化转型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增量还是提质?》,《经济管理》,2022年第6期。。可见,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则可以在源头、过程和末端降低企业碳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环境绩效。

3.治理效应。数字化转型既顺应了数字时代的发展潮流,又符合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政策导向,这一事件具备的冲击力容易吸引媒体报道和分析师关注(9)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1年第7期。。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够将更多的内部信息转化为标准化的数据,提高企业信息披露水平,这不但会增加媒体对企业的“曝光率”,而且能提高分析师的关注度。媒体和分析师又会对企业产生治理效应。一方面,由于媒体对企业的正面报道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而负面报道会有损企业声誉,增加监管部门介入概率,甚至招致行政处罚(10)孔东民,刘莎莎,应千伟:《公司行为中的媒体角色:激浊扬清还是推波助澜?》,《管理世界》,2013年第7期。。因此,企业为了获得媒体的正面报道同时规避负面报道,将采取更加积极的环境治理策略(11)张玉明,邢超,张瑜:《媒体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管理学报》,2021年第4期。。另一方面,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发挥重要监督作用,随着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企业面临的监督压力加大,这将促使管理者做出更加符合投资者期望的决策,而环保投资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

H4a: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媒体关注度来促进企业环境绩效。

H4b: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分析师关注度来促进企业环境绩效。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了带有ST、*ST及PT等标志的非正常交易状态的企业,以及主要变量数据严重缺失的样本,最终得到5148个观测值。数字化转型的原始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企业年报来自巨潮资讯网。企业环境绩效数据来自彭博ESG报告,专利数据来自CNRDS数据库,其他财务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

(二)模型设定

为检验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效应,构建如下基准模型:

Environi,t=α0+α1Digitali,t+βControli,t+εi,t

(1)

其中,Environ代表环境绩效,α0为常数项,Digital代表数字化转型,α1为数字化转型的系数,Control表示各控制变量,β为各控制变量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三)变量度量

1.被解释变量。环境绩效,本文以ESG环境责任评分作为环境绩效的代理变量,具体采用彭博ESG指数中的环境责任维度得分来衡量,该分值越大表明企业环境绩效越好。

2.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本文沿用吴非等(12)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21年第7期。的做法,从“底层技术运用”和“数字技术实践应用”两个维度确定数字化转型词典,进而从公司年度报告中获取相关词汇的词频,并进行对数化处理。

3.中介变量。融资约束(Financ),采用WW指数表示融资约束;绿色技术创新(Green),以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申请数加1取对数来表示,其中绿色专利根据WIPO发布的绿色专利清单来确定;媒体关注度(Media),采用上市公司相关的新闻报道次数的自然对数来度量;分析师关注度(Analyst),以关注该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人数的自然对数来表示。

4.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即员工总数的自然对数;企业年龄(Age),即观测年份与成立年份之差的自然对数;企业产权性质(Soe),设定国有企业为1,非国有企业为0;第一大股东持股比(Top1),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数与总股本之比;董事会规模(Board),即董事会成员总人数;环境认证(ISO),即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是否通过ISO14001认证,通过为1,否则为0;研发强度(RD),即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企业成长性(Grow),以总资产增长率表示;审计质量(Big4),即企业是否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如是为1,否则为0。此外,本文还控制了时间和行业虚拟变量。为了降低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对连续变量在1%和99%分位上进行缩尾处理。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

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结果见表1第(1)列,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为0.250,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环境绩效,从而支持了假设H1。出于稳健性的考量,本文改变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采用资本化环保投资的自然对数来度量环境绩效,结果见表1第(2)列。此外,考虑到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本文采用滞后一期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见表1第(3)列。从第(2)和第(3)列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说明本文基本假设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表1 基准回归

(二)内生性处理

本文可能面临样本选择和反向因果带来的内生性挑战。一方面,由于彭博ESG评分并未覆盖所有中国上市公司,本文排除了那些未被纳入该评分的上市公司,这可能导致样本选择问题。为此,本文采用Heckman两步法加以解决,结果见表2。其中,第一步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出企业入选彭博ESG评分的概率,并计算出逆米尔斯比率(IMR)。第二步将IMR和控制变量同时加入回归模型,对估计结果进行修正。“结果方程”显示,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为0.313,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考虑了样本选择问题后,本文的基本假设仍然成立。另一方面,良好的环境绩效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源,这反过来会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因此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问题。为此,本文以滞后一期的同地区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内生性检验,结果见表2。“第一阶段”考察工具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工具变量IV的回归系数为0.229,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第二阶段”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为4.427,在5%的水平上显著,进一步支持了前文的结论。

表2 内生性检验

(三)机制检验

1.融资效应。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检验假设H2,结果见表3第(1)和(2)列。其中列(1)的被解释变量是融资约束,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的系数为-0.002,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融资约束。在列(2)中,同时将数字化转型和融资约束加入模型,结果显示融资约束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融资约束抑制了环境绩效。结合列(1)的结果可以推断,数字化转型能够降低融资约束,融资约束的缓解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因此假设H2得到支持。同时,由于列(2)中数字化转型的系数仍然显著,意味着融资约束在数字化转型与环境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表3 融资约束和绿色创新机制

2.绿色创新效应。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检验结果见表3第(3)和(4)列。列(3)的被解释变量为绿色技术创新,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为0.072,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列(4)的被解释变量为环境绩效,绿色技术创新的回归系数为0.266,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绿色技术创新改善了环境绩效。可以推断,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中介机制,假设H3获得实证支持。由于列(4)中数字化转型的系数显著,说明绿色技术创新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3.治理机制。治理机制的检验结果见表4。其中,第(1)和(2)列为媒体关注度的中介作用检验结果。从第(1)列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为0.067,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媒体关注度。列(2)中,媒体关注度的回归系数为0.283,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媒体关注度能够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同时,列(2)中数字化转型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媒体关注在数字化转型和环境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支持了假设H4a。

表4 治理机制检验

第(3)和(4)列为分析师关注度的中介作用检验结果。其中,从第(3)列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数字化转型提高了分析师关注度。列(4)结果显示,分析师关注度的回归系数为0.561,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分析师关注度能够促进环境绩效。同时,数字化转型的系数仍然显著为正。这些结果说明分析师关注度在数字化转型与环境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4b获得支持。

(四)异质性分析

1.区域异质性。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可能存在地区差异。一方面,环境规制是影响企业环境治理的重要变量,借鉴纪建悦等(13)纪建悦,孙亚男:《环境规制、研发投入与绿色技术进步: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的研究,本文采用企业所在省份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与工业增加值之比来表示环境规制,并按照中位数将环境规制分为强、弱两组,进而展开分组回归,结果见表5中列(1)和列(2)。在环境规制强的组中,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β=0.302)。然而,在环境规制弱的组中,数字化转型的系数虽为正,但不显著。说明环境规制越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大。

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作用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释放,还与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关。本文按照企业所在地当年是否被列入“智慧城市”试点将样本分为两组。从列(3)和列(4)回归结果来看,试点城市组中数字化转型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非试点城市组中数字化转型的系数在10%的水平显著为正,说明数字化转型对于两组样本的环境绩效均有促进作用。但是,试点城市组中数字化转型的系数(β=0.325)大于非试点城市组(β=0.231),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越完善,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的提升效果越好(见表5)。

表5 区域层面的异质性

2.行业异质性。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还可能受行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重污染行业和数字化同群程度两个方面展开异质性分析。根据企业是否属于重污染行业进行分组检验,回归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两组样本中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数字化转型能同时提升重污染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的环境绩效。不同的是,重污染企业组数字化转型的系数(β=0.248)低于非重污染企业组(β=0.421),意味着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在利用数字化转型的绿色效应时存在一定的局限。

表6 行业层面的异质性

考虑到同行业中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越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积极影响可能越大。本文对同年、同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数量进行统计,并按照均值将数字化同群程度划分为高、低两组,回归结果见表6第(3)和(4)列。可见,两组样本中数字化转型的系数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数字化转型对两组企业的环境绩效均有促进作用。但是,高同群组中数字化转型的系数(β=0.423)大于低同群组(β=0.260),说明行业内数字化同群程度越高,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越强。

3.企业层面异质性。本文按照是否为国有企业将样本分为两组,并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见表7第(1)和(2)列。可以看出,对于国有企业组而言,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对于非国有企业组来说,数字化转型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β=0.316)。可见,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强于国有企业。

表7 企业层面的异质性

本文还关注CEO的信息技术背景,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能够更好地挖掘数字化转型的积极作用。借鉴李瑞敬等(14)李瑞敬,党素婷,李百兴,等:《CEO的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审计研究》,2022年1期。的研究,通过CEO背景资料判断CEO是否具有信息技术背景,并据此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见表7第(3)和(4)列,两组样本中数字化转型的系数都显著为正。但是,CEO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组中数字化转型的系数(β=1.279)大于CEO不具备信息技术背景的组(β=0.187),表明CEO信息技术背景能够增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积极影响。

五、结论与启示

数字化转型能带来“绿色的馈赠”,助力企业绿色转型。本文整合融资效应、绿色创新效应和治理效应三个视角,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而选取区域、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因素展开分组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改善了企业环境绩效,作用机制主要有降低融资约束、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媒体关注度和分析师关注度。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为非国有企业、CEO具有信息技术背景时,数字化转型的环保效应更强;对于非重污染行业和高同群行业,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分别大于重污染行业和低同群行业;地区环境规制越强、数字基础设施越好,数字化转型越能提高企业环境绩效。

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和相关部门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1)企业层面,鉴于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环境绩效,企业应主动利用数字化转型驱动绿色发展。进一步地,考虑到非国有企业能够从数字化转型中获得更大的环境效益,非国有企业更要积极实施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之路。特别地,数字化转型也能显著改善重污染行业的环境绩效,因此重污染企业要从战略层面重视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当然,企业还可以聘请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以便能够从数字化转型中获取更大的绿色收益;(2)政府层面,由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高环境绩效,夯实国家层面绿色发展的微观基础,因此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同时,考虑到较高的环境规制能够增强数字化转型的绿色效应,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环境规制。另外,数字化转型对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受到数字基础设施的影响,相关部门应投入更多资源,着力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释放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环境“红利”。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效应转型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懒马效应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转型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