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某规模化猪场流行性腹泻防控方案探析
2023-10-14于淇
于 淇
(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为探究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PED)的有效防控方法,本文对河北省某规模化猪场发生PED 的腹泻仔猪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案,比较分析实验数据,总结防控经验,以期为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猪场概况
该实验场为河北省邢台市某繁殖场,基础母猪 10 520 头,一胎母猪 2 871 头,经产母猪7 649 头。场内分别设立一胎工段和经产工段,且各工段互不交叉。场内腹泻跟胎免疫程序为:产前6 周免疫PED 活疫苗,产前4 周免疫PED灭活疫苗,产前2 周免疫PED 灭活疫苗。2022年9 月,一胎母工段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经过非洲猪瘟精准剔除操作后开展静默生产,因此一胎母猪没有进行流行性腹泻跟胎免疫,致使一胎母猪初乳PED-IgA 抗体检测结果为不合格[1]。经产母猪跟胎腹泻免疫按免疫程序正常进行,PEDIgA 抗体检测结果为合格。
2 发病经过
2022 年10 月6 日,一胎工段产房a 单元发现新生哺乳仔猪出现腹泻的症状,部分仔猪出现呕吐白色奶块的情况,采集腹泻仔猪肛门拭子进行病原检测,PCR 检测结果为PEDV 阳性(CT值:23.15)。2022 年10 月9 日,同排(一排九个单元)其他单元和经产工段单元也检出PEDV阳性,疫情呈现扩大趋势。
3 方案制定
为探究不同的防控方案对PED 防控的影响,本研究在一胎工段和经产工段同时开展两种防控方案:方案一为治疗护理腹泻仔猪方案,对出现腹泻症状的仔猪进行积极护理,对症治疗和辅助治疗,减少仔猪损失;方案二为不治疗方案,对出现腹泻的仔猪不进行护理和治疗,单元内采取静默生产,停止调栏寄养等工作,减少一切不必要人为操作。记录仔猪21 日龄死亡情况,统计21 日龄仔猪存活数、存活率和饲养员执行反馈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为PED 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3.1 治疗护理方案(方案一)
3.1.1 治疗方案(1)母猪治疗方案。产后母猪饲喂10%阿莫西林可溶性粉(30 g/d),连续7 d;对腹泻严重的母猪颈部肌注10%恩诺沙星注射液0.025 mL/kg 体重;针对不食母猪颈部肌注针剂复合维生素B15~20 mL/头。(2)仔猪治疗方案。针对腹泻严重的仔猪灌服10%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1 mL/头,6 次/d;整窝颈部肌注氨苄西林钠0.05 g/头,2~3 次,防止继发感染;其他时间段保证仔猪料盘有水(生理盐水+复合维生素B+蒙脱石散)。
3.1.2 仔猪护理方案 0~7 日龄新生哺乳仔猪使用米糊+奶粉进行灌服,灌服4 次/d,不少于10 mL/d·头,开启保温灯放下保温罩防止仔猪着凉;8~14 日龄,米糊+奶粉+教槽料每日灌服3次,每次不少于20 mL,料盘添加少量教槽料。
3.1.3 环境消毒及环境控制方案 全单元取消水雾消毒,改为使用环境改良剂,对于腹泻和呕吐污物使用过硫酸氢钾三盐复合物与接生粉1:1 混合物覆盖[2],环境控制基础温度升高2 ℃。
3.2 不治疗方案(方案二)
3.2.1 静默生产 除每天进行2 次母猪饲喂工作外,不进行任何非必要人员操作,包括铲粪、治疗、调栏寄养等,增加巡栏频率,由2 次/d,更改为6 次/d 巡栏,每次巡栏时间间隔不低于2 h。
3.2.2 果断处置 在巡栏期间发现有腹泻和呕吐症状的仔猪,将整窝仔猪全部处死,在处死过程中不得与其他产床交叉,停止采样工作,仔猪免疫工作延迟到14 日龄后进行。
3.2.3 环境消毒和环境控制方案 全单元取消水雾消毒,改为使用环境改良剂,对于腹泻和呕吐污物使用过硫酸氢钾三盐复合物和接生粉1:1 混合物覆盖,环控基础温度升高2 ℃。
4 结果分析
两套方案在场内执行21 d 后,对实验单元结果进行统计汇总,详细情况如表1、2、3。
表2 饲养员反馈
表3 实验猪群初乳PED-IgA 抗体检测结果
5 讨论
(1)通过统计新生哺乳仔猪在21 日龄时的存活情况,一胎工段治疗护理方案在14 d 时共死亡612 头,占产子数的93.01%,在15~21 d,只剩下46 头仔猪,存活率为7.00%,在21 日龄时存活率为4.56%,说明治疗护理方案在一胎母猪工段效果不理想;不治疗方案仔猪21 日龄存活数为282 头,21 d 仔猪存活率为41.83%,在一胎工段不治疗方案优于治疗方案;治疗护理方案在经产工段执行,仔猪21 日龄存活率为90.07%,低于不治疗方案的95.39%。说明无论是在一胎工段,还是在经产工段,不治疗方案的防控效果均优于治疗方案。
(2)对饲养员的劳动强度、执行意愿和效果评价3 方面进行统计,执行治疗护理方案的饲养员反馈劳动强度大,不愿意去执行,效果也不理想;执行不治疗方案的饲养员反馈,劳动强度不大,且效果优于治疗护理方案,愿意执行不治疗方案。通过饲养员的反馈结果可以表明,在发生PED 疫情时,一线饲养员更愿意执行不治疗方案,且不治疗方案结果优于治疗方案。
(3)通过对比一胎母猪和经产母猪初乳PED-IgA 抗体检测数据可以得知,一胎工段母猪由于未进行跟胎腹泻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为不合格,在发生PED 疫情时,不能为新生哺乳仔猪提供有效保护,只进行抗生素和中药的辅助治疗效果不佳;经产工段母猪初乳PED-IgA 抗体非常好,且达到一级初乳水平(参照广州悦洋PEDIgA 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初乳等级),可为新生哺乳仔猪提供有效保护,在14 日龄后死亡明显下降。一胎工段合计21 日龄仔猪存活率为22.96%,经产工段合计21 日龄仔猪存活率为93.04%,经产工段合计21 日龄仔猪存活率高于一胎工段21 日龄仔猪存活率70.08%,说明初乳PED-IgA 抗体合格,是PED 疫情防控的关键。
(4)在本次PED 防控的过程中,不治疗方案和治疗护理方案的区别为是否进行人为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过多的人为操作会扩大病毒污染面积,人员成为病毒扩散的载体,增大仔猪感染机率;新感染的仔猪在6~24 h 开始向外中排毒[3],增加环境中的病毒载量,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疫情防控。
6 结论
在PED 防控工作中,采取静默生产,对发病仔猪及时处死,可有效减少因PED-IgA 抗体不合格所造成的损失,盲目的治疗护理不利于整体防控工作;初乳中PED-IgA 抗体水平是决定新生哺乳仔猪存活率的关键,合格的初乳可有效保护仔猪。在以后的PED 防控工作中,可参考不治疗方案进行处置,减少因PED 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