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文阅读助力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
2023-10-14邢敏
邢 敏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彭原初级中学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为了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加强对教育创新作用的重视和践行,采用不同阅读模式有效引导学生完成重点知识学习,对新课程改革、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给予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融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文本内容,从而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更多帮助。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现状
(一)阅读教学仅停留在表面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需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在完成课内读物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但是,深入调研目前的教学现状发现,现阶段部分中学生每天只能完成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几乎流于形式,而且“快餐式”“断崖式”的阅读方式根本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甚至一大批初中生阅读无法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从而难以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即便有部分学生可以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量,但是阅读多处于肤浅、简略、速读,甚至有“应付考试”的状态,无法达到现代教育要求的标准。
(二)教师干预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闪现一些难得的“智慧的火花”,由于有些“不合理”“不完美”,不合乎社会通用法则,于是很多教师认为不符合逻辑,便给予过多干预,进行纠正,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能自由驰骋,不利于个人发展,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丧失。
(三)阅读教学模式不合理
在群文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根据学生情况科学合理地对群文阅读内容进行筹划与设置,导致教学整体性存在缺失,影响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同时,初中语文课堂时间有限,若教学效率无法提升,则难以达到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优化、完善阅读教学策略,构建更加具体可行的有效化教学模式,通过加强阅读指导、创新阅读方式的途径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潭”,注重考试,对群文阅读活动的多元化效应不够重视,导致课堂阅读形式单一,范围狭窄,方法陈旧,氛围不够活跃,阅读效果不理想,难以从根本上培养、增强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和提升阅读素养,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阅读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初中语文课堂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一)以学习经验为基础,选择群文文本
学生如果能够扎实掌握已学知识,则可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迎刃而解。为此,“以生为本”是教师选择群文阅读文本的一项首要条件,也唯有将这一点先做好,全面分析学情才会达到理想效果。
教师应从学生基本学情出发,了解真实的学习动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优先选择学生相对熟悉的文本,由此建立新旧知识连接系统,调动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积极性,使其利用自身学习经验迸发思维的火花,完成阅读任务。学生处于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学习新内容、对接新方法,教师应结合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设计合适的教学新内容,旨在和学习经验密切结合,让学生尽快适应新方法,进入群文阅读的学习状态。
例如,笔者将“童话中的‘真’”作为议题组织群文阅读,核心篇目是《皇帝的新装》,立足关键主题,先通过“骗子的拙劣骗术,为什么能够蒙骗皇帝,为什么可以欺瞒大臣,为什么可以震慑百姓?”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再依据群文阅读中的“1+X 原则”,融合《海的女儿》和《丑小鸭》这两个篇目,着眼于议题组织学生对篇目中的“真”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地解读童话故事主人公对“真”的追求。童话故事来自生活,创作背景各有不同,所以童话故事的寓意也有所不同,但其最终目标是传递真善美,激发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总之,群文阅读的选文需要融合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依托群文阅读进一步丰富其已有的学习经验,从而实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优化。
(二)结合群文文本,设计对比性问题
初中阶段的小说篇目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方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和人性等维度探究故事的深层意蕴,由此对中心思想深入挖掘,这也是教师关注的核心点。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结合群文文本设计对比性问题实施教学,能助力推进阅读教学的优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笔者将《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与《变色龙》这三篇小说组成群文阅读,将“变”作为阅读分析核心,组织学生对比分析这三篇小说。笔者拟设三道问题:(1)何在变?(2)何为变?(3)何使变?以三个问题为主线将三篇小说串联起来,引导学生从认知、理解和欣赏这三个层面入手,在对文章深入阅读的同时探究文章思想。
问题(1)是一道知识性问题,可以通过阅读《范进中举》找出胡屠户对范进的称呼所发生的变化;在《变色龙》中,奥楚涅洛夫改变对狗的称呼;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克拉丽丝改变对于勒的称呼,使学生通过小说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变化,发现各篇小说人物性格出现的变化。
问题(2)是一道理解性问题,提出该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人物的神情与动作变化,并且对小说人物的个性特征展开深入分析。
问题(3)是一道欣赏性问题,依据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带领学生对人物出现变化的原因展开分析。例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态度变化,表现出胡屠户趋炎附势、追逐名利的性格特征。通过此类问题的设计,既符合群文阅读教学的实际需求,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批判能力等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从这三篇小说中提炼“变”这一主线,为学生设计意味独特的几道问题,辅助学生对比“变”前与“变”后,以此彰显小说人物的鲜明性格,能够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而且通过问题串的设计进行多篇对比阅读,不仅能够将僵化缺乏温度的教学模式打破,还有利于对学生探究能力、思维批判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材主要通过单元形式展现内容,将相同主题的古今中外文章合编在相同的单元中,这样编排不仅能帮助学生体会多元化文化的魅力,还能在增进文化理解、助力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立足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层面分析,文化传承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目标,结合单元主题选择同类文本组建成群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觉和方式看待同种文化类型,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优化课堂阅读教学。
以“民风民俗”这一单元主题为例,这一单元的《社戏》和《安塞腰鼓》主要描写地方风俗文化。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整合组建成群文阅读,带领学生体会不同地区和时期的文化差异性,既拓展学生文化知识面,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社戏》这篇课文,作者以活泼清丽的语言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之景;《安塞腰鼓》这篇课文,作者以激昂磅礴的语言,灵动地描绘了黄土高原上表演安塞腰鼓的场景,在字里行间中充满豪迈和激情。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深刻体会中国南北地区的文化差异,体会语言文字的强大魅力,在提高文化认同感的同时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情做好选择,由多元教学模式取代单一模式,让学生能够真切体会语文阅读课堂的魅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不应该仅拘泥于教材课本,也不应该过分追求阅读课外文本,从而防止起到适得其反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合理选择群文阅读文本,通过合适的群文阅读模式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厘清群文文本互通元素,强化思维训练
奥苏泊尔提出这样一种学习方法,即并列结合学习法,具体而言其认为新知识与旧知识两者并非从属关系也非包含关系,两者是并列联合的关系。基于这种学习方法选择群文阅读文本时,教师应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厘清文本间相关联、互通的元素,从文体、作者、内容以及表达方式等维度明确主题,紧紧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文本,使学生在参与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文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既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能把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换言之,即学生针对类型不同的文本展开对比学习,分析讨论文本类型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掌握一定的阅读文本技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应该将“授人以渔”的理念落到实处,实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优化,教会学生如何自主进行文本赏析,达成思维能力训练与提高的课程目标。
例如,七年级下册中的《爱莲说》与《陋室铭》,这两篇短文在立意、文体、句式与表达方式等层面,均存在相同点与不同点。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能够读通、读懂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对“莲”和“陋室”各自的特点展开分析,然后将“作者心灵的世界”作为议题,带领学生立足周敦颐、刘禹锡的身世背景开展对比阅读,并进行深入思考与交流讨论。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对比、感悟《爱莲说》与《陋室铭》两篇短文传递思想情感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探寻笔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及高洁的思想品质。学生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利用对比分析的形式了解主要内容、基本写法和主题立意,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两篇短文的内涵,这样有利于培养与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与文学素养。
(五)依据具体段落品读,强化群文阅读体验
在组织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增强阅读体验的同时细化、优化教学。因此,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核心段落用心品读,结束品读后整合各个段落内容,清晰梳理文章结构与课文框架,以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某个小段落出发进行延伸,掌握基本的群文阅读方法,进而提升自身阅读理解能力、整合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选择学生某个兴趣点组织他们进行层层剖析,遵循“层层渗透”的原则逐渐提高阅读难度。
例如,在《祝福》教学结束后,很多学生对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形象感兴趣,而且对其去世时鲁迅写下的犀利语言留下深刻印象,此时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点组织群文阅读,组织“旧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悲哀”议题式实践活动。议题式实践活动选择的群文篇章是鲁迅的《孔乙己》和《故乡》,使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两个故事的创作背景,在培养阅读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深度思考,提升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群文阅读教学,能有效结合核心素养培育标准,改变传统教育理念,能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合理地展开阅读教学,有助于推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技巧,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阅读教学创新的重视,应结合实际情况更加科学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以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策略,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更多基础知识,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教学作用,实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进一步优化的目标,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