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2023-10-14何存龙
何存龙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新寨中学
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健全完善,心智不够成熟,这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应当切实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制定契合他们发展特征与需求的教学方案,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心理素质教育成为体育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促进思想进步的重要因素,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激发人的潜能。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就是竞争意识的最佳表现,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有效培养。
例如,在“跳远”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跳远能力进行测试之前,要告知学生成绩评判标准,激活学生对测试全力以赴的意识。在成绩公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跳远成绩较好以及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针对性评判,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指导学生成长和进步,并在他们取得进步之后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获取好排名而失落,对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感到高兴,进而培养其自信心和进取意识。通过这种竞争意识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勇敢面对挫折,不断超越自己。
二、利用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抗压能力
当前学生因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抗压能力普遍不强。学校和教师需要利用体育运动的竞技性特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设置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采用各种教育方法指导他们主动应对问题,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面对、解决问题,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问题的解决逐步增强他们的受挫意识,为其今后体育锻炼打下扎实的根基。在进行挫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力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学会克服困难的方式,指导他们更大胆地解决运动时遇到的困难。按照要求,学生需要达到教师所设定的目标,并且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困难和问题,在所有项目均成功后才能通过测试。通过多层次和多维度锻炼后,学生能够在挫折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取得成长和进步,心理素质也会变得更加坚韧,可以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失败。
在进行体育课时,要想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困难环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攻克难关的毅力。比如,教师可以在确保防寒、防暑措施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慢跑、跳跃台阶等强度锻炼。这时,学生通常会感到压力,希望能够躲避这种训练,而教师要向学生展示那些不畏艰难,即使是在极端的严寒酷暑天气中也依然坚持每天锻炼的运动员视频,并且不断鼓励学生并询问:“观察运动员汗流浃背的训练情景,你们有何感想?如果天气恶劣,运动员就不再进行训练,那他们还会有在国际比赛中赢得奖牌的荣耀时刻吗?”一些学生感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实在是艰难,另一些学生则认为运动员的每一枚奖牌背后,都蕴含着无尽的努力和坚持。
实际的典范与榜样能够引发学生在心理和情感层面的共鸣。此时,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尽管我们不一定能在体育比赛中为祖国赢得荣誉,但我们可以学习并弘扬体育健将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你们应当如何做呢?”很多学生受到鼓舞并表示对于运动员来说,眼前的环境并不算困难!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体育训练项目中,抗压能力和斗志被唤醒,从而塑造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构建个性趣味课堂,点燃学生参与激情
初中生心理素质相对较弱,教师应从体育教学中探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积极营造个性化、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环境的浸润作用下自然地受到教育,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参与热情,为培养和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田径”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永不放弃、不畏失败的良好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一些学生由于缺乏体育锻炼或对体育缺乏热情,对教师的解释也是左耳进右耳出,学习态度敷衍,难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传声筒”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障碍跑”“救援队”等活动提高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创建趣味课堂的目标是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消除紧张心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体会到“以体育人”的体育教学价值,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心理素质得到很好锻炼和提升。
四、秉承“以生为本”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活动活跃期,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尊重,但缺乏让人尊重的素质,容易受到外来文化、观念的影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正确认识运动的心理因素,提高运动效果。
例如,在“篮球”教学时,多数教师采取对抗赛或竞赛的形式,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获胜的学生会沾沾自喜,对失败者不屑一顾,而失败者则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如因为一场失利而情绪低落,和对手发生了口角或者身体上的冲突,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情绪会一直低落下去,直到取得胜利才有所缓解。这种心态影响下,他们难以真正领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实质。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教师应对其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利用竞赛成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团体接球、接力传球等活动,引导学生总结失败的教训,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逐步增强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五、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是青春发育期,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应留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成就感。
例如,有些学生之前表现一直很积极,本节课却提不起兴致,不愿意和他人交流互动,此时教师不要硬性要求他必须做相关训练,或是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斥责,而是充分尊重其个人意愿,让其适当休息,在课后单独询问其原因,在全面了解导致其变化的原因后,再进行心理疏导。另外,教师还可以分享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安慰同学,并给出恰当的建议,从而帮助他恢复到原来的学习状态。教师借助自身的经历,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谈话,不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更是言传身教地锻炼其心理素质,使其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容面对。
六、运用团队协作,提高课堂参与
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处于关键形成期,塑造独立的人格和坚韧的思想品质离不开班级同学的互相成就。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多数已经有了不愿意同家长、教师分享心事的思想,倾诉途径往往是身边朋友。为了避免学生因为过重的心事影响正常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其对同学说出烦心事,多一个人分担便会减轻一些压力,传递团结合作的精神力量。为了加强这一思想的渗透,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拔河的方式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重要的不是比赛结果,而是借助拔河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队伍中只有一人强大作用很小,必须齐心协力,每个人都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才能为最后的结果贡献有效力量。在拔河过程中,体育教师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不仅有效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比如,在进行足球竞技比赛的时候,教师需要先向学生介绍规则,并且鼓励学生在足球竞赛中进行团结协作。
师:“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我们必须遵守规则,不能有恶意的推搡动作。没有上场的球员需要遵守观赛规定,队友之间需要协同配合,及时交流战术,把团队的荣誉放在首位。现在来看看我们是否有信心在比赛中有出色的表现吧!”
生:“有!”
当所有的参赛学生都得到了精神激励,便会马上讨论比赛策略,并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竞赛。在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心理辅导工作。例如,某队在比赛的半程中表现不佳,学生的情绪和士气相对较低。此时,教师可以在半场休息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竞技的成败并非关键,我们需保持冷静的心态去应对挑战,无论遇到多么强劲的竞争者,都必须保持坚定的决心,只要尽全力,便无所谓失败与否!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肢体动作来激励学生,如轻轻拍打学生的肩膀,投向肯定和认同的目光,或者让学生伸出一只手和自己的手叠在一起,大声呼喊比赛口号。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使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心态更加健康和积极,同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组织小组竞赛,增强团队意识
体育项目丰富多彩,除去个人体育项目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团体体育项目,提升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由于初中学生身心尚未发展完善,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优良融洽的沟通交流环境,使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学会如何协调人际关系,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这样一来,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放松学生学习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为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与支持。
跑步接力赛简单且容易实施,对教学器具等使用要求不高,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织一次跑步接力赛,让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依次展开。另外,在团队比赛过程中,教师也需渗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进行耐力训练的同时培养团队竞技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予第一名小组奖励,对于那些团队合作完美的小组也要给予支持与鼓舞,使其获得不同的体育活动体验。
八、注重学生多方面培养
(一)注重对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
由于家长之间经常比较、学校以成绩优劣评判是否优秀,学生受到学校和家庭方面思维压力心理素质不高。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抗压项目,磨炼学生意志力,使学生在以后面对压力时不会一击就倒。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对学生施加压力,不让学生感到反感,使学生在训练时用心对待,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所面临的挑战。
(二)注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任何人都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置奖惩机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实现不断进步。
(三)注重培养学生耐心
坚持是学生心理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在面临困难与挫折时轻易放弃,而体育运动需要坚持,在持之以恒中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科教学这一优点培养学生的耐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九、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想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千篇一律地开展体育活动,教学方式传统,导致学生不愿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具体而言,体育课模式通常是进行热身操后再去跑步,接下来是进行个人活动,这种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借鉴、观摩优秀教师的体育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想法、运动习惯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共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有趣的氛围里积极运动。可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学情开展针对性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效。
十、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往往能够让人变得坚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十分重要,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体育教师肩负着很大的责任,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培养学生不惧困难、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教师还应该适时激励学生,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来安排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充满信心,形成坚毅的性格,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