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音乐教学改革与创新
2023-10-14余佳
余 佳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这种方式已经难以完全与新时期的时代脚步相匹配,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调动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其课堂教学品质和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给其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都出现了明显改变,可见中学音乐课程改革是必然趋势。
新课程标准对老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和学生身份等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改进,努力将培养音乐素质作为首要的指导思想,对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和借鉴。教师需要认真整理和学习新课标中的内容,确定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目的,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持续改进,让音乐教学得到长远发展和进步。
一、新课标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一些中学生没有接受全面的音乐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应试教育主导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让音乐课程一直处在一种被边缘化的窘境之中。在某些学校中,可以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课程。现阶段,尽管教育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展开,但仍有许多学校存在“唯分论”的现象,偏重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学,使音乐课往往只是“挂在”课程表上,实际上却被其他学科教学替代。
其次,教材中所选择的题材与学生的美学需求存在一些差异。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生的行为呈现出激进、叛逆、个性鲜明等特征,他们勇于挑战权威,喜欢新的事物,对那些一成不变的事物兴趣不高,对音乐也有自己的看法,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曲目不感兴趣,甚至出现抗拒情绪。相反,他们更爱听流行歌曲,更爱看唱歌节目。两种情况对比,表明了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时代发展的脚步,导致学生现实情况和教材内容之间产生差异。
最后,音乐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创新意识的缺失。在信息化背景下,不与时俱进、适时提升自我就可能会“落后”。很多中学音乐教师缺乏创造性的思维,没有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觉得只要“维持原状”就可以一劳永逸,没有意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导致自身出现“职业惰性”,沿用传统、单一、固定的教学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还难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创造力等。
二、新课标对于中学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
(一)强调音乐教育的人文性特征
人文教学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自我关注,特点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高要求和关注,并对人们所产生的灿烂的精神和文化成果抱以积极的心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音乐教学的人文特色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教学过程中的美术感受和情绪予以高度关注。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严格遵守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产生更好、更深的了解,让其可以和音乐的创造者进行“有效沟通”,让其在音乐中获得更多、更完整的审美体验。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
音乐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是美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新课标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作出了相应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激励下,逐步培养正面而又美好的美学观念,并可以把自己的音乐创造力转变为实用的创作,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还应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现有的音乐课程教学方案,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推动音乐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创新,可以让学生的技能和素质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匹配,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地鼓励和指导其发挥想象,让其可以从天马行空的想法中体会到创作者所要传达的情绪和价值观,并将掌握的审美鉴赏技能运用到自身的创作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其创造力。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生活环境、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等多个方面的原因,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接受程度以及其在音乐学习领域的发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新课标要求教师发现学生独特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音乐是一种个人情绪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所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帮助其从多方面去了解、去感受隐藏在音乐中的情绪,从而发散其思维,让音乐教学更好地适合其身心发展,为其创造一种更为轻松和人性化的音乐学习环境。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一)目标设计不够合理
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既可以对由教师所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教学起到指引作用,也可以向教师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让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相应调整,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目前部分学校所进行的音乐教学中,由于缺乏明确、科学的课程目标设置,加之教师并没有充分地研究并解析《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的相关规定,导致音乐教学缺乏人文特色,目标不明确,难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过程中,其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许多学生也存在“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这对音乐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由于存在职业惰性和教育思想传统化问题,许多教师对多样化发展的音乐教育方式缺少认识,并未进行深入探讨,导致学生难以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感知、深入探究,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脚步和思维学习,气氛不活跃,也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教学资源较为欠缺
丰富而全面的教学资源配置,既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视角,又能提升其学科素养,从而满足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教学资源还存在一些缺陷,缺少相应的设备和专业教师(一般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者一名教师担任众多班级的任课教师),难以满足新课标中的教育教学要求,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利于中学阶段音乐课程的顺利进行。
四、新课标下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以生为本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构建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以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首先,在预习环节明确学习目标,展示、交流、反馈、检验学习效果的“三段六步”学习方式,即: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展示——学习成果,反馈——学习效果,并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摸索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新的音乐教育方法。其次,在疑、解、求、讲四方面突出“生学师导”的音乐教育思想。最后,采用分组“捆绑式”打分方法,对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竞赛度,让教室“活”起来。
例如,在苏教版《我和你》教学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对这首歌的分析产生初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歌曲的旋律、节拍有什么特点以及表现出哪种情绪,目的是给学生带来灵感,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生命哲理。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范唱,再让学生随琴学唱,并让其尝试在小组合作中利用打击乐器进行歌曲伴奏,为学生们创造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享受音乐的乐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二)实施翻转课堂,重塑师生角色
“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在课前向学生提供以微视频为基础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先自己观看,再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向学生展开解答疑问、合作探究和扩展深化。新一轮的新课改是一个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变革”,要求音乐教师与时俱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翻转课堂,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协作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进而提升他们的高级思维。
例如,在七年级《夜深沉》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的学情做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对戏剧知识的认识、对戏剧的兴趣等,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教学目标,运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法寻找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点,让学生与戏曲有更多的亲密接触,激发其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份任务单,让学生在观看了《夜深沉》之后进行以下思考和回答。1.京胡属于什么乐器组的乐器?2.京胡的音色有何特点?3.你可以从打击乐器组的音色中分辨出哪些乐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片段,并在课堂上演示。
教师制作短片,将其作为学习资源。首先,播放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感受其中四大绝活,即唱、念、做、打。视频是对这四种艺术手段的简单介绍。其次,向学生发放学习任务单,并在班级微信群里推送微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可以自由地观看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最后,学生提交学习任务单。教师以学生的作答情况为依据展开二次备课,总结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哪些还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解释和讲解。
(三)分析、学习歌曲中的演唱技巧
演唱技巧是表达情绪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主要的方式,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一些与歌曲相关的演唱技巧,让其拥有一定程度的乐曲表现能力。教师应对《彩云追月》这首歌中所包含的歌唱技术进行全面剖析,并与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态度相联系,从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美学水平和美学经验。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根据作品中的歌唱技巧进行自我表达,让其参加更为多元的音乐课程教学,建立演奏自信,提升其音乐素养。
首先,在歌曲结束后,教师问学生:“哪句歌词让你印象最深?说来听听。”从而掌握学生对歌曲旋律和情感内涵的感知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其次,给学生讲解《彩云追月》所用到的民族调式,根据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其分成几个小组,让其试唱这首歌,找出这首歌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加强练习。
最后,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技巧的同时,还要理解并融合歌曲中所蕴含的感情。教师需要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演唱中的表现与教学活动中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匹配,让学生在音乐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引导学生探索
音乐是一种艺术,需要多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和交流,多角度地联结与转化。因为音乐创作具有鲜明而明确的个性,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生以自身知识积累、情感、想象力和个性为基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使其通过教学实践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美。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即兴创作;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先看一段相关的舞蹈片段,或是教师演示动作,再让其进行演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熟知的歌词进行创编,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歌词的兴趣,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七年级下册江苏山歌《无锡景》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唱得好的情况下将歌词进行改编,并要求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对家乡的历史、风景、特产进行介绍,并进行填词。其次,再以《无锡景》为主调,唱创编后的歌曲,互相点评,评选出最好的“作词家”。通过参与创作、讨论、评价、组合等活动,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阶段,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前提是必须重视音乐教育。教师应对音乐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层次思考,并在教学中进行积极探索、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目标,进而改革与创新中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