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3-10-14蔡志英

家长 2023年23期
关键词:双减化学质量

蔡志英

□甘肃省金昌市第三中学

“双减”背景下,减轻学业负担、提高课堂实效成为教学工作的主要方向。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变单一授课为引导启发,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化学课堂质量。本文基于“双减”背景下,对“双减”政策下改善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开展原则展开探讨,提出基于“双减”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双减”政策下改善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一)缓解压力

初中是小学到高中的过渡,不同于小学的大量基础知识,初中知识的难度显然更大,学科内容也更加丰富,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相对更多,无形中带来很大学业负担。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任务量,学生课余时间增多,有了更多娱乐、放松、休息的时间,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压力,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很有利。

(二)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脱离了兴趣,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初中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仅靠死记硬背概念、知识点无法真正学好化学。化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知识、原理都蕴含在化学实验里,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才能发现化学的规律并掌握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双减”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不再以知识灌输为主,课堂教学也不再枯燥和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三)发展思维

思维能力决定智力水平,获得良好思维发展的人往往会拥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不难看出比起获得知识,思维发展明显更重要。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往教师一般会直接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讲给学生听,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少会有动脑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双减”背景下,课堂角色发生改变,学生不再一味听讲,而是有了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能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从而发现真知,并进一步了解化学的内涵,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原则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教育的本质是立人,即培养优秀人才。究竟什么是优秀人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重点思考的内容。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名能够被社会所用的人不仅要拥有丰富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责任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立人就是培养兼具思想道德意识和知识技能的优秀人才。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即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始终为学生的发展考虑,真正做到尊重、理解、爱护、关怀学生,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双减”背景下开展的化学教学,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转变课堂角色,赋予学生主体地位。

(二)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个体之间的能力存在差异性。传统教育模式下,课堂一般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内容、目标设计等面向整体学生,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为了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需要转变固有的观念,将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闪光处和不足之处,了解真实的学习情况,根据其能力、智力、思维发展等现状设置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教育,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减负增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显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应试教育背景下,成绩成为衡量学生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任务愈发繁重,压力也越来越大,不管是教育观念还是教学方法都有待调整和改进。教育部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当前教育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负担太重,学校教育模式应当从根本上改变,同时也将减轻课堂负担和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主要目标,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广大教师应基于减负增效这一出发点,不断探索有效的策略,全面贯彻并执行“双减”政策要求,促进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三、基于“双减”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故事导入,吸引注意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容易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上,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难以提升。“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这一现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重新编排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带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在开展化学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插入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当中,顺利导出新知,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以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二单元“空气”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只小狐狸来到了城市,它被眼前的高楼大厦深深吸引,不禁多待了一段时间。居住了几日之后,小狐狸发现自己喉咙发干,呼吸也渐渐变得不顺畅。它去看医生,医生告诉它得的是空气污染过敏症,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小狐狸不得不回到乡下老家。家里到处生长着绿色的树和鲜艳靓丽的花,所以小狐狸的病很快就好了。它因此决定卖新鲜的空气,越来越多在城市里居住的人购买了小狐狸的空气。呼吸了新鲜空气之后,人们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

讲完故事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大家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感悟?”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可以总结:人们离不开空气,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空气对人这么重要?为什么污染过的空气会使人生病?以此推动教学进展,引出这堂课的主题。

讲述与知识有关的趣味性小故事,使课堂增添一抹生动的气息,让学生感到放松的同时获得新鲜感和良好的体验,而且还能利用这种方式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脑海中知识既枯燥又难懂的印象,使其对化学产生了解和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双减”政策着眼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此,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化学是一项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功能等自然学科,与实际生活有很大关联。为了使学生产生了解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教师需要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将化学知识以最直观、最具体的形式加以呈现,赋予知识旺盛的生命力,让学生从身边发现化学,研究化学。情境教学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能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同时也使其走进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感受化学的神奇和奥秘。

以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三单元“元素”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全班一共多少人,再问大家平时考试时如何快速找到各自座位?学生通过将竖排和横排的人数相乘得到总人数,根据桌子上的姓名条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此时教师继续说道:“大家可以根据姓名找到自己的座位。自然界也有不同的元素,为了分清这些元素,科学家们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认识它们”以此自然而然地引出“元素”这一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列举下列组合:衣袖和衣服、轮胎和汽车、机翼和飞机、蛋壳和鸡蛋、叶子和树木,让学生回答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衣袖是衣服的一部分、轮胎是汽车的一部分、蛋壳是鸡蛋的一部分、叶子是树木的一部分,前者都是后者的组成部分。至此,学生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厘清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三)借助多媒体,加深知识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借助多媒体工具,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又能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还能用图片、视频来展示化学知识点以及化学实验,让学生知道知识重点、难点是什么,从而明确学习方向和侧重点,与此同时直观地看清化学实验的细节。在进行化学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全方位梳理,确定知识能力目标,提前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和实验教学视频,将其制作成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以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二单元“制取氧气”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通过微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了解到制取氧气需要用到的器材、用品包括哪些(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气管、集气瓶、高锰酸钾、水槽、木条、火柴等)。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学生看到导气管口冒出大量气体,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入之后,上面的火星重新燃起。这样,学生能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是否产生氧气以及对氧气强烈的氧化性和助燃作用产生进一步了解。

多媒体可以将整个实验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起直接将实验原理、步骤讲给学生,这种方法显然更加有效、更印象深刻。而且,利用丰富的图片、视频内容可以使学生兴致更高,上课听讲更加积极。所以,教师在借助多媒体制作微课时,一定要厘清知识框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实现多元化教学。

(四)注重问题引导,启发思维

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实效性。传统教学模式结构比较简单,类型也比较单一,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参与,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展开探讨和研究,或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通过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能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不同的感受,更能养成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创新意识。

可见,以探究为主要形式的化学课堂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再辅以问题引导,能够充分调动形式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化学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反思。

以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明白质量守恒的本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白磷在氧气瓶中燃烧的实验,并在此时提问。

师:“在这个化学反应中,白磷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答道:“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师:“在化学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与得到物质的总质量之间的大小可能有几种可能性?”

学生很快答道:“有三种。第一,生成物质的总质量大于原有的物质的总质量;第二,生成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原有的物质的总质量;第三,生成物质的总质量小于原有的物质的总质量。”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需要将此实验中燃烧获得的五氧化二磷称重与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是否相等。学生不禁产生怀疑,对此感到不可思议。教师可以再演示几组对照实验,结果发现除去可以忽略不计的误差之后,结果真如教师所猜想的那样。对此学生不免感到好奇,此时教师再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在开始探究问题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也就是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情形;在对实验作出假设之后,再让他们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结果验证假设是否真实、是否准确,这样有助于培养其多角度、全方位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独立反思的空间,思维水平也逐渐得到提升。

总之,为了减轻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负担,教师应当优化问题设计,以此减少课后作业量,让他们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巩固知识,获得更多自由活动和课后放松时间,从而对化学产生更高学习热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化学教师应当及时转变传统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为前提,以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水平为重点,通过创新教学思路的方法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确保化学课堂质量,为学生爱上化学、提升化学素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双减化学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