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内卷化
——以潍坊风筝节为例

2023-10-14甘蕊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风筝节潍坊风筝

甘蕊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1、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概述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种类丰富的国家,体育文化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节庆活动中有各种宗教祭祀活动,还有众多的节庆日体育活动,称之为节庆体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节庆等体育文化传承活动也是一种我国独有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了多重传承功能,可直接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传承推动示范作用。因此,节庆体育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要顺应时代发展,保持原有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之规范、有序、持续向前推进。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节庆文化传统的逐步形成,是经过长时间持续进行农村生产经营劳动、丰收节庆活动、婚恋及生育、文化信仰所形成的一种现象。信仰节庆是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传承的一个本质,是民族传承历史节日文化精华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更要时刻以更为积极而开放务实的思维态度学习这种实践与文化进步。及时研究创新和开展创新模式,使传统节日文化信仰活动在充分保持传统节日原民族文化的基础前提上再进行重大改革或创新。传承发扬是生存基础,创新求变是创新发展最大的内在动力,鼓励支持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民族节庆体育活动,为促进构建幸福和谐的乡村、丰富少数民族广大农牧民群众节庆体育文化活动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还将努力让中华民族各支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珍贵的精神文化瑰宝和历史精神财富得以永葆精神内涵并最终得以健康延续发展。

体育和文化关系大体上可以包括人类体育自我认识、体育道德情感、体育思想价值、体育文化理想、体育道德、体育社会制度、体育运动的具体物质条件要求等,是人类关于从事人类体育运动相关的种种物质、制度、精神文化问题的联系总和。体育发展的空间跨度范围很大,综合性特征很牵强,体育活动的普遍存在继承和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完善社会秩序和丰富健全现代社会文化,也更加有利于协调人类体育自身文化的有机协调继承和发展。体育文化劳动不同于传统体力劳动,它最初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动物在生产劳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原始超生物肢体系统的逐步健全与完善发育过程中和原始超生物经验知识的逐步传递及交流发展过程,产生之于一种社会需要。

1.1、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剖析可以看出,在研究方向上,大多从民族文化角度出发,并主要停留在宏观与表层,很多研究受限于技术分析层面或者仅仅是历史文化原因的推论剖析,还有对部分地区特色体育文化的研究,总体来说研究的方向较多,但是具有实际效用的成果很少,所表达的思想及内容比较简单。广西边境少数民族人民艺术、体育上的成就既有自身的积淀,又有广西地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呵护,这说明了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地域的影响,民族特色十分鲜明。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例如:传播范围小、受现代体育的冲击、传承后继乏力等。

1.2、风筝节的起源

风筝节起源于唐朝,在中国已经有2000 年的历史,分布于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最早的风筝是由木材制作的,后面才有了纸风筝的出现,风筝又称风琴、鹞子、纸鹞、纸鸢,风筝最早是用于军事侦察和测量风速,后面转型为娱乐的工具,被广泛传播。风筝的意义在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同时也是一种庆祝丰收和祈求好运的方式。

2、风筝节体育文化的内卷化

2.1、文化的内卷化

“内卷化”这个词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所提出,文化的“内卷化”概念由他定义为:“当某一类文化模式变迁到一定的形态之后,并没有就此而稳定下来,而且也不能使自身转变为一种新的形态,只是该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内部变得更加复杂化”。这个概念后来由美国的人类学家格尔茨在《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一书中所沿用,用于描述爪哇地区没有什么创新与进步在不断简单重复的农业生产。格尔茨将“内卷化”解读为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这种行为通常是一种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事情。文化变迁本身就是不断精细化的过程,“内卷化”的提出给文化变迁提供了新的研究与思考。

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是山东潍坊,每年的四月中下旬都会举办风筝节,在节日期间制作的风筝,五花八门、标新立异,大家都希望自己制作的风筝能够在众多风筝中脱颖而出,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比较心理,在传承风筝节文化的同时,形成了节日内卷的现象。

在制作的形式与立意上,与传统的风筝节有所不同,现在的风筝上大多都会倾注自己的愿望,或者吐露自己的心声。在山东潍坊的风筝节上就出现了引人注目的风筝,风筝的尺寸是一个长为4m,宽为3m 的长方形,整体的造型像一块毯子,风筝的底色是黑色,在风筝上写着醒目的大字“这个班啊,真是上够了”,风筝在造型上和其余风筝比起来差不多,但是风筝上的两行大字为吸睛利器。

风筝节最初的立意就是庆祝丰收和祈求好运,现如今在体育文化的内卷中逐渐偏离轨道,成为了人们吐露心声、发泄情绪、吸引眼球的工具,不利于风筝节文化的正确传播,风筝节文化的韵味不再正宗,到最后有失去风筝节最原始的韵味的风险。

更重要一点的贡献在于,文化人类学的内卷将会再次给全球文化生态的重大变迁进程提供一种新范式的系统研究范式和理论思考,现代化建设塑造出了各种文化得以平等互动发展并存的广阔平台,少数民族文化危机也正从被动消极对抗走向更为积极理性的理性应对,民族文化生态的内在强劲自主复兴意愿与多元自我平等认同的需求也在越来越明显被进一步强化和扩散。

2.2、经济的内卷化

市场经济文化需要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作为精神基础,传统优秀文化艺术需要中华民族在发展市场经济实践中才能找到推动其文化赓续向前发展繁荣的一种新契机。山东潍坊在经济方面主要通过蹭热门IP 以及形成特色产业这两条通道来增加经济收入。山东潍坊的风筝节在形态的制造上,通过制作出经典以及热度较高形态的风筝博得大众眼球,提高风筝的销量,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山东潍坊风筝节的受众群体广,不仅限于国内,通过宣传以及举办风筝节的相关赛事,也可吸引大量的外国友人参与赛事。据了解潍坊举办的风筝节,每年都会吸引30 多个国家参赛,一个村的风筝每年可以做8000 万只,用创新思维做好地方品牌,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潍坊风筝节对旅游产业带来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因为旅游这一行为方式覆盖面广大,餐饮业、住宿业、交通业、娱乐业、医疗业等都涵盖其中,一个成功的大型体育赛事甚至会带来城市相关行业的大换血,潍坊风筝在创新的过程中,想要快速出圈,不可避免地需要创造出与传统风筝节有所差异的亮点来吸引大众注意。

2.3、政治的内卷化

习总书记关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主张,提出让“风筝”成为沟通中的使者。风筝节在政治领域,可以有效地展现出我国古老的智慧以及文化传承,丰富人们的生活,推动文化的传承,在风筝节举办过程中,可以吸引无数的游客来到现场,能有效扩大整座城市在全国以及全世界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传统。风筝节不再只是具备祈祷的功能,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与经济效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搭建了沟通桥梁。

3、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

3.1、竞争的无序化

体育文化是为了增加人们健康、提高现代人们生活质量服务的历史过程活动中,创造产生和所形成的一切关于物质财富和精神层面的各种财富,包括有与之财富相适应要求的有关社会组织机构及为了规范群众性体育活动制定的其他各种文化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和观念,还应该包括体育为其达成特定目标实施的其它各种体育改革或举措以及它相应获得的成果。

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在资本的参与情况下,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失去了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本色,商业化过于严重。在竞争过程中,资本家会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出相应的产品,将民族化的产品进行更新,在不停地迎合大众喜好过程中,有关于民族色彩的部分被保留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少,最后民族的东西失去了其最原本的样貌,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失去了其传承的意义。这就是因为在竞争过程中,人们对于民族节庆文化的了解过于浅显,不能精准地把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想要表达的意义,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把控不到位,所以在竞争方面考虑到的经济因素较多,对于文化传承方面的考虑被逐渐削弱,最终形成了无底线的竞争局面,导致了竞争的无序化。

3.2、竞争的过度化

随着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无疑会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热点,无论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都产生了竞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再只是发挥其原本的功能,反而成为了人类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

以山东潍坊最具标志性的风筝节为例,风筝节最开始并没有那么多的功能,仅承载着最美好的祝愿。但是风筝节传承到现在,被赋予了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所以把简单的东西变得复杂,在其中难免形成竞争,在竞争过程中想要与众不同,那么对于传统体育文化来说,就要不停地改变,来迎合大众口味,在竞争过程中失去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最原本的样子。

山东潍坊的风筝节也同样在追求转型,但是在转型的竞争过程中没有把握住尺度,竞争过度,不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可持续发展。

4、防止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内卷化的路径

4.1、国家层面

坚持注重统筹与协调,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充分地发挥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中心主导作用,统筹并调动其他各个社会方面参与的各方力量,形成社会合力,共同加快推动国家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健身体育活动的全面和谐发展,充分利用优秀少数民族体育传统艺术的独特多元人文价值,服务融入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和体育生态的建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竞争的激烈性最后形成了内卷化,内卷化的形成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从国家层面入手,政府进行干预,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施保护。

国家可从文化传播方面进行把控,对文化传播途径、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干预。在文化传播途径过程中,政府可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双向传播方式,具有传播范围广、效果好的优点,线上传播过程中政府可主动制作宣传视频,给大众传输正确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对线上不正确宣传内容进行监控,给人民群众制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在线下传播过程中,政府可以组织相应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让人民群众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来,身临其境地感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主动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人。只有国家参与管控,把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度”,在规定的范围内才能更好地防止内卷,保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长久发展。

4.2、社会层面

坚持文创融合,补强体育文化产业链。从社会层面入手,社会中的能人志士应进行文创融合,补强体育文化产业链。随着中国社会生产的科学技术不断高速发展,生产活动要素形式的日渐成熟丰富而多样,创新意识是现代第一文化生产力。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生产活动要素表现形式相比,文化创意要素作为民族新兴物质生产的要素,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形式的对外传播普及与保护传承发展方面同样起着巨大作用。少数民族地方传统民族体育文化表现形式如果始终缺乏大胆创新发展和大胆变革,就会永远没有了生命力,就越不能快速适应民族社会现代化快速持续发展需要,终究是会慢慢被遗忘和淘汰。以山东潍坊的风筝节为例,风筝节原本仅仅是传统的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祝愿,起到一个承载人们美好愿望的工具而已,但是山东潍坊风筝节发展到现如今,变成了山东潍坊的地标产物,主要是因为山东潍坊在风筝节的形式以及内容方面进行了创新,迎合大众喜好,提升大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并且树立了品牌效应,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大众应该树立正确欣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观念,要懂得欣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美,并不是现代化的产物就是最好的,也并不是最传统的就是最佳的,要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保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及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创新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度”,不能操之过急,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不能将其陷入恶性竞争。

4.3、个人层面

勇于担当,争做文化传承人。从个人层面入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个人应该积极主动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观看或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将其融入自己的休闲生活,自觉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后备人才。但是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懂得欣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值得推崇的部分,摒弃与时代相悖的部分,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流淌。

5、总结和建议

5.1、总结

针对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内卷化的问题,分别从节庆体育文化的概述、内卷化的现象、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存在的问题、防止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内卷的路径来进行探究。可知,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存在竞争无序化、过度化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分别从三个层面寻求路径,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来分析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针对文化的问题,国家层面所要管控的力度更具信服力、执行力与贯彻力,所以防止内卷化的产生,国家政府应该对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进行适当的干预与管控,让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偏航的同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社会层面,主要就是从创新层面入手,把好创新观。个人层面就是要主动接纳传统体育文化,争做少数民族节庆体育文化的传承人。

5.2、建议

(1)应坚持做好统筹综合协调,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积极主导作用;

(2)坚持文创融合,补强体育文化产业链;

(3)勇于担当,争做文化传承人。

猜你喜欢

风筝节潍坊风筝
风筝节
泰国芭堤雅举办首届海滩风筝节
2020年国际风筝节
风筝节
“筝”艳潍坊四月天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风筝之都潍坊
学做风筝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