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养老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转型及发展路径研究

2023-10-14吴梦妍汤月琴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智慧

吴梦妍 汤月琴

(苏州城市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04)

智慧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元复合养老模式,是未来养老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12 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以来,正式开启了我国智慧养老实践的探索。2021年,全国老龄办印发《关于做好2021 年“智慧助老”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进行培训活动,梳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当前“银发市场”的潜力很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体现在医疗护理、精神慰藉、自我尊重等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上的价值和作用,让他们在运动中获得愉悦的情感释放。

1、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人口统计显示,截止2017 年末,全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1 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1亿人,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在2050年前后,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4.87 亿,占总人口的34.9%,呈现出快速的老龄化趋势,并有望在2050 年左右成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多种服务场景,智慧养老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人拓展了生活空间,创设了新的交际平台,以自身体系的构建来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同时还能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安全需求。白玫、朱庆华指出现在的智慧养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层面,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智慧养老云平台,结合家庭、社区、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满足老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我国正处于智慧养老的探索期,越来越得到政府、企业、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关注,未来随着老年人对智慧养老需求的增加以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运营模式也会日趋成熟。在此背景下,将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作为公共体育服务转型升级的突破点,推进体育与养老服务的交叉融合,在培育新动能进程中解决不平衡的现实矛盾,主动地满足人们对健康老龄化的需求。

1.2、智慧养老服务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需求日益严峻,各地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智慧养老”模式,与传统养老机构相比,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2017 年2 月,国家三部委共同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医疗服务等多项重点任务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238 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130 条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和29 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并已经启动第三批试点。

我国的智慧养老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动,建成了很多高质量的智慧养老项目:乌镇智慧养老推出了“2+2”新模式,也就是“智慧养老综合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线下照料中心、卫生服务站”模式,达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医养服务全覆盖的目标;内蒙古玉泉区为老年人打造10-15min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并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智慧广电服务平台、AI 智能养老等便捷服务。深化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智慧养老新模式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最终实现多样化养老。嘉兴的“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老年人通过人脸识别进入运动场馆,手机线上查询运动设施、报名参加赛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运动场景,既能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又能促进场馆运营理念的创新,提高老年人参与健身的便利程度。从具体实践来看,各试点积极地探索了智慧养老新体系的发展,构建了养老综合信息管理智慧化服务平台,整合了智慧养老资源。但问题是这些试点大多以城镇为中心,发展模式大同小异,服务内容也相对单一,因此所能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

2、智慧养老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转型的价值

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家庭养老的社会功能日益弱化,养老机构发展与养老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养老供给机制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和社会需求。传统的养老通常采用最为原始的技术方法,不能对老人进行实时的信息采集,在管理上主要依靠人工和电话通信,存在着服务响应缓慢、效率低下等问题。由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三种养老方式的差异,使老年人获取公共体育服务的机会受到限制。智慧养老优势具体如下:在服务内容上,突破了“助老”的局限,可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身体活动需要,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锻炼环境,进一步实现健康养老的目标。在服务能力上,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适老化智能体育设备,实时监控老年人动向,有效解决指导人员短缺及指导费用过高的问题,进而推动公共体育服务转型。在服务方式上,采用实用、便捷的包对点服务方式,实现了家庭和社区两个层面养老模式的创新。通过大数据平台对老年人身体指标、运动数据进行分析,将个体与服务终端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运动健身方案,提供“自助式”的健康服务。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提出,智慧养老是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趋势,它将在居家照顾、出行、安全保护、健康管理和精神关爱等方面,打破传统养老所面临的困难;其次,部分智慧养老产品存在忽略用户体验的问题,需要通过个性化服务和产品建立新的体验,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和心理需求。总体来看,中国智慧养老产业正处于上升阶段,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将会使更多人意识到它在养老领域的重要价值。

3、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机制不健全,智慧养老产业缺乏统一标准

国内的智慧养老产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在产业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行为,给老年人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当前,出台的关于养老服务的标准政策文件数量较少,已经发布的相关文件制度多为建设性或指导性的意见,缺乏科学的解释和可操作性的规范,无法在实践中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养老服务标准主要集中在机构养老服务方面,关于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却很少,国家标准更是一片空白。

3.2、研发需求不对等,智慧养老产品缺乏可操作性

智慧养老产品研发和市场需求的不对等,是智慧养老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一方面,一些智慧养老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并没有跟整个行业做好准确的对接,不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所以忽略了许多细节;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对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和护理风险有更多的认识,它们愿意与研发企业合作,为其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但愿意合作的企业少之又少。此外,由于受到老年群体的信息化程度和操作熟练程度的限制,部分智慧居家养老产品安全性差、档次不高、适老性不足,很难得到有效的应用。

3.3、人才供需不平衡,智慧养老行业缺乏专业人才

现阶段我国所需要的养老服务人员,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姆”或家政服务人员,而是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具备专业的护理能力和医学素养,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例如,利用智能手环、智能手机、健康管理设备等收集老年人的体育运动数据,再由具备专业养老知识的工作人员进行远程监控和分析,将老年人的个性化特点和需求对接至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若要真正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仍需有专门负责的团队协助,才能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可行度高的计划。

3.4、服务质量不稳定,智慧养老平台缺乏信息管理

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其服务质量受到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缺乏健全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大多是老年人的身体基础数据,而有关老年人需求偏好、合作企业、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志愿者等方面的信息却很少,整体呈现出一种零散、碎片化的状态。政府与服务机构之间、机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性较差,一方面导致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养老服务中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养老需求分析和产品开发创新。

4、智慧养老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转型的发展路径

4.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

老年人体育健康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应当将其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思考,并紧贴时代发展的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注重顶层制度设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充分运用多学科理论视角,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进行多维度、全方位、整体性考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老年人享有的基本体育权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是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细化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和优待政策;二是建立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从数量向质量、从规模向效益、从失衡向均衡的转变,切实提升老年体育爱好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可见,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要将现代社会发展与老年人健康需求相结合,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发展理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4.2、搭建智慧平台,健全数据信息互通共享机制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养老平台,使之成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以数据监测为手段,实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求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打造专属老年人的“一对一”服务。基于智慧养老平台开发教育、娱乐、健康等养老服务应用,老年人能够享受体育健身指导、运动与健康知识讲座、课程培训以及身体疗养等服务,给他们带来了满足感与获得感,推动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构建公共体育服务数据传输与共享平台,将涉及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运动能力等与老年群体息息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打破老年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时空束缚,为运动场地受限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各个地区之间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分享,精准对接老年人的需求,避免重复供给现象的出现,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效率与质量。

4.3、强化团队建设,培育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要实现养老服务的最优发展,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政府应该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设置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负责。团队中需要技术人员、医护人员甚至还要有心理医生,引导更多老年人学科技、用科技,从而实现智慧化养老。例如,浙江省在“浙里练”小程序上推出了多个智慧应用,通过“点对点”的指导,老年人可以熟练使用体育资讯、场地预约和视频学习等功能,为他们提供了便捷的菜单或公共体育服务。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直接面对老年人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心理疏导等活动,加强一线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与学习,使他们对智慧养老产品更加熟悉、了解,充实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此外,各地区以老年体育协会为依托,组建了以体育工作者、老年健身爱好者为主体的老年体育志愿者队伍,并定期开展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

4.4、借助社会力量,建设便捷多元体育基础设施

公共体育服务是指由政府或社会机构所提供的以大众为中心的体育服务,促进公共体育服务转型不仅要依靠政府和企业,还要借助社会的力量。《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深刻认识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体育公共服务适老性,为老年人健身提供更多的场地设施和器材。以老年群体的体育需求为切入点,推广新建智慧步道、智慧健身长廊、智慧多功能体育场馆等,并扩大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力度。根据目前的情况,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始终重视老年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将其列入规划并投入资金,实现智慧养老产业与社会资本的互惠互利、共赢发展。全面提升老年人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改善大部分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条件,持续提高体育设施的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

5、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 技术等前沿技术的运用,推动了智慧养老服务的转型发展,大量的智能终端已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场景,为老年人提供了优越的公共体育服务。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不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还处于初级摸索阶段,亟需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融入智慧养老,利用智慧技术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以便在公共服务的发展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当前来说,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搭建智慧平台,健全数据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强化团队建设,培育智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借助社会力量,建设便捷多元体育基础设施;都是智慧养老视域下公共体育服务转型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智慧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