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 快乐成长
2023-10-14张凯
张凯
对于刚刚由幼儿园大班升至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运动系统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有难度的体育动作完成能力还很弱,肢体力量、协调性、肌肉发育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防止幼儿升至小学后,体育教学的时间、内容、方式、环境等方面出现断层式跳跃的现象发生,小学体育教师要提前了解好幼儿园大班体育锻炼的要求、内容以及对幼儿身体素质指标的要求,并且根据这些信息,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发育特征的游戏化体育活动,尽量缩小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之间的体育教育差异。
一、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体育课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主动性
幼儿园刚升入小学阶段,如果突然对其进行小学阶段的体育内容教学,可能会使学生难以适应,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当前阶段开展游戏化体育教学,符合该阶段学生年龄特点。游戏化体育教学具有趣味性强、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同时,游戏化教学内容强度适合该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在游戏过程中促进学生的骨骼、肌肉发育,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2.利于沟通交流,增进学生感情
小学初始阶段,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彼此之间尚不熟悉,这便导致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难以融入团体。开展游戏化体育教学,通过趣味性十足的体育游戏,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如果教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鼓励,能帮助其更快地融入团体,增强班级集体温馨程度。
二、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視关联性,出现多维度断层
幼儿园与小学两个学段既存在联系,又具有差异。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独立的教育教学机构,两者都具备独自的、具有阶段特征的教育教学体系,但它们之间缺乏教育教学的沟通。这就导致部分幼儿园开展体育锻炼时,忽略了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承接过渡,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也没有关注过幼儿园体育锻炼的内容与要求,致使小学体育与幼儿园体育之间出现多个方面的空白断层现象,导致幼儿在升入小学之后出现跟不上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进度的状况。这不仅会降低小学体育教育的课堂效率,还会导致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出现紧张、陌生、焦虑甚至厌学情绪,不利于其以后的发展。
2.忽视过渡期,教育效果不理想
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时,没有结合幼儿园大班的体育锻炼基础教学内容,达不到衔接作用。在对幼升小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忽视了小学生的体育动作掌握以及身体素质提升情况。大班幼儿的体育锻炼以游戏为主,而升入小学后,直接转变为正规的体育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无法适应小学体育教学形式,最终达不到幼小衔接的教育效果。
三、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体育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
1.营造良好的体育游戏氛围
从幼小衔接视域来讲,小学体育教师应在幼儿园体育教学基础上适量增加体育项目难度,保证体育教学的幼小衔接。很多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仅仅是根据教学任务来安排教学内容,比如教学任务要求锻炼学生跑步和弹跳能力,教师在体育课上教授动作技巧之后,便会带学生到操场跑步,或者组织学生站好队听口令原地练习跳跃动作。即使在体育教学中夹杂一些游戏元素,活动过程也是一步一步按照设计步骤进行,使体育游戏活动内容过于枯燥。而初升入小学的学生年龄尚小,自制能力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往往导致体育游戏活动还未进行到一半,学生的注意力就已经分散。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时,要注意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游戏氛围,维持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使得学生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发育特征,可以将体育教学与以竞赛为主的游戏活动相结合。例如,在锻炼学生跑的能力时,教师可以设计“滚铁环”游戏活动。准备足数的一端为“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和水桶圆切面大小的铁环,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每组第一个学生站在起跑线上,小组成员之间间隔一百米。将铁环置于“U”形弯钩内,学生手拿铁棍的另一头。教师下达“开始”的指令,学生用铁棍推着铁环在地面滚动,保持铁环不倒向前行进,到达下一个组员的位置时,将铁环传给队员完成接力,最后一名队员率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获胜。竞赛类游戏的氛围大多为激情的、激烈的,学生为拿到冠军全身心投入、相互配合,在快乐、积极的体验中完成相关能力的学习和锻炼。
2.融入民间游戏内容
我国民间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部分游戏是从很久之前流传下来,且深受一代又一代儿童的喜爱。大部分民间游戏中都有爬、走、跑、跳等大幅度动作,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肢体协调、肌肉组织、身体力量等方面有很大的锻炼作用。因此,将民间游戏融入小学低年级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多元化的民间游戏活动,在丰富体育课程活动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低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例如,从提高小学生腿部力量方面来说,教师可以结合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和习俗讲解,设计“赛龙舟”游戏。教师将学生按照每组五人进行分组,并选定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纵向排列,全部蹲下,组长蹲在最前,负责队伍的整体节奏,后面的学生扶着前面学生的肩膀。体育教师下达指令后,学生们蹲着前进,期间“龙舟”不能断,最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获胜。“赛龙舟”游戏可以在竞赛中锻炼学生的腿部肌肉,从而达到提升身体素质的效果。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设计与组织体育游戏时,要关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表现以及对活动的喜爱程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进行体育游戏内容及方式的设计时,教师应当针对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该时期学生发展所需,使教学内容更精准、教学方式更适当,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修正以得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及内容。在体育课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设计热身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安全,通过热身小游戏如队列练习、指部位、小司机等,帮助学生活动身体,以便快速进入体育活动状态,防止其受伤。热身结束后,进行体育教学主要内容,逐渐提升体育游戏内容强度,可开展如“两人三足”“追拍逃跑者”等体育游戏。以“两人三足”游戏为例,让学生每两个人自由组合并列站立,将两人其中一条腿绑起来,通过训练后进行比赛,该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自由选择伙伴也能提升其参与积极性。在幼小衔接时期开展体育游戏,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