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为例

2023-10-14过琦芳

科教导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传感职业技能证书

过琦芳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8)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能力。随后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市场监督总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有关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通过1+X 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试点院校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和重大创新。当前职业教育要服务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需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就业与人才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服务需求、就业导向”,同时对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逐渐成为高职教育重点关注与改革探索的热点。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专业。目前,传感网应用开发人才紧缺,急需针对该岗位群建立系统的岗位知识体系和技能标准,在上岗前进行系统学习,甚至针对该岗位群中不同层次的岗位,针对性设计不同层次的等级标准,通过系统学习或培训,帮助他们更快、更好、更系统、更具针对性地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体系与技能标准,为企业输送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本文以“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为例,探索将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课堂教学、岗位能力三者之间实行“课证融通”,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课程介绍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通过ZigBee 技术、Wi-Fi技术、蓝牙技术等无线通信技术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监测区域内传感器数据的采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ZigBee 技术、W i-Fi 技术、蓝牙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灵活应用以上技术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职业技能。同时,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从事传感网应用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教学现状

1.2.1 教学内容滞后,未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作为物联网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速度。虽然专任教师也进行了教学改革,以项目的形式来构建课程内容,但选取的项目主要侧重于ZigBee 技术、蓝牙技术、Wi-Fi 技术等相对应用比较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而对新兴的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如NB-IoT、LoRa 等技术却很少涉及,没有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1.2.2 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教师在制订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任务时,没有根据实际相关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不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课程内容没有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应用性和实践性不强,大部分不符合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需求,导致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脱节,无法体现职业教育面向岗位群针对性培养的要求。

1.2.3 师资力量薄弱,“双师”能力不足

物联网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其他专业调整而来,比如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等,而物联网专业的教师只占少数,并不具备物联网相关行业企业的从业经历,也缺乏物联网应用的实践经验。物联网技术应用属于一种跨专业、跨学科、高难度、深层次的应用,因此物联网专业教师需具备较高资质和能力,教师需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师资培训或顶岗实践是一次性的或阶段性的,无法持续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师技能水平相对不足,难以完全保证教学落地效果。

2 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路径

2.1 对标“1+X”证书职业技能标准,重构课程内容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改革的关键核心点在于梳理清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连接点和分离点,以便更好地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课程组通过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每一项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分解形成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与素养点,与已有课程或课程内容进行匹配。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无线通信部分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和低功耗窄带组网通信,其主要的工作任务包括ZigBee 组网通信、低功耗Wi-Fi 组网通信、NB-IoT 通信、LoRa 通信。对标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技能标准,梳理出相应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养点,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内容,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作为载体,将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个任务,将知识点、技能点融入各个任务中,从而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重构以后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内容如表1(p142)所示。针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难以融入课程的内容或确需强化的实践项目,以“X”证书专创实践课的形式直接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其在教学进程中的定位与教学要求。

2.2 以行动导向为主线,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应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按照职业岗位真实项目和具体生产任务来开展教学和训练,引导教学从传统偏重知识讲授的相对单一的教法转向项目化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强化岗位培养,聚焦技能锻炼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案例教学法、引导探究法、协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按照计划发布任务并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中心,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利用泛雅课程学习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课前针对完成本次任务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并布置课前作业,根据作业反馈及时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课中针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并通过发布随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以分析、探究、讨论、实操的形式进行任务实施。学生利用物联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进行虚拟仿真,直观了解整个操作过程及最终效果,在此基础上在实训平台上进行实操训练,从而掌握职业技能。在实操过程中,针对示范教学学生不能反复观看的问题,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配套的微课、录屏、动画、实操视频发布到课程平台,学生可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技能点的掌握情况发布拓展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为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引入企业工程师来校兼职教学,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并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或实践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技能锻炼和实践机会。另外,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拓展课证融合的深度,将思政元素自然、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结合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

2.3 构建“三主体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评价手段已经无法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依托1+X 证书制度,借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了重新优化设计。课程评价运用了“四化”评价体系:评价过程全程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信息化。整个评价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考评个人预习情况;课上考评个人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水平、核心素养、课后考评学生的技能拓展迁移运用能力。课程评价融入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包括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线上过程评价、“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及形成性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在内的评价体系,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合理性评价,课程考核成绩可与证书认定相互转换。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换成由授课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企业导师评价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评价手段也由原来传统的线下点名、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发展为借助学习通、智慧课堂等线上平台进行点名、参与讨论和测试等形式,同时结合教师线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性考核,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4 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学团队

“1+X”证书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职业院校更强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重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职业培训能力综合培养。为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培养一支能够准确把握“1+X”证书制度先进理念、满足新技术和新技能培养培训需求的教学创新团队,学院积极对接试点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结合试点工作要求和学院实际情况,强化教师培训力度。首先,选派专任教师参加“X”证书的师资培训,从而准确把握试点工作的背景与意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内涵与要求、明确国家的政策方向、掌握“X”证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获取“1+X”培训讲师证书,为深入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鼓励教师积极进行企业实践,了解与企业就业相适应的工作岗位要求,积极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从而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应书证融通的师资需求,与此同时,让教师针对课证融通进行校内校外交流,学习现有的课证融通经验,避免走弯路。最后,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积极引进培训评价组织培训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尤其是那些从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定工作的专家,构建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同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优势叠加的混编团队教学格局,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培训和考评能力,为“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5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路径

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培养符合物联网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物联网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学校依据“1+X”证书的技能考核要求,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1+X传感网应用开发培训认证中心,帮助学生参加传感网应用开发的培训与考证。实训基地能够有力支撑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所开设的多门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检测与传感技术、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等,能够有效探索全面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共育,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改革思想指导下,打造“全真全岗全程”的实训平台,构建“学—练—测—评”一体化的学习和认证体系,充分满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需求,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过程,建成具备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具备生产性实训特点,集校内实践教学、社会化培训、教学竞赛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

依托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试点,积极与优质培训评价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物联网产业学院,让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面向岗位或岗位群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开发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建设“项目化、活页式”的课证融通教材,将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主动担当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良性互动,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的问题,提升专业教学与行业产业的紧密度,保障传感网应用开发证书试点工作落地实施。

3 结语

“1+X”证书制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课程融通是高质量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的关键。课程要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推进“三教”改革。坚持产教融合,创新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元主体参与人才培养,双元育人、育训结合,多维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把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和原则落到实处,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传感职业技能证书
《传感技术学报》期刊征订
新型无酶便携式传感平台 两秒内测出果蔬农药残留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IPv6与ZigBee无线传感网互联网关的研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