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音乐院校古筝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运用

2023-10-14梦,尹

科教导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古筝思政院校

牛 梦,尹 璐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音乐院校是开展美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高水平艺术人才的最主要途径和方式,承担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古筝专业教育是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优秀的古筝作品历经千年传承经久不衰。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拟对思政元素在古筝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课程思政在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探索并挖掘筝乐作品中思政元素的应用与表现形式,不断完善课程内容,进一步丰富古筝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使课程思政在音乐院校有效落地,努力培养思想品德高尚、专业能力扎实、审美素养与时代创新精神契合的高质量音乐专业人才,促进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 高等音乐院校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高等音乐院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高等音乐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课程思政是高等音乐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就是旗帜鲜明地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等音乐院校推进课程思政,能够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在音乐教育中的指导地位,能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教育的发展道路,进而充分发挥高等音乐院校各门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育人功能,将音乐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协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形成协同效应,努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推进课程思政是高等音乐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强化价值塑造在音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就是强调“成人”教育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就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在能力培养中的中心地位。高等音乐院校推进课程思政,能够将价值塑造和音乐技能传授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将“成人”教育和音乐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能够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和专业能力卓越的音乐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进课程思政是高等音乐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和有机结合,其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等音乐院校推进课程思政,能够深入挖掘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资源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充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表现形式,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解决好音乐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有力促进音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古筝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研究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独特的弹拨乐器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古筝演奏家的传承与发展,一大批优秀的筝乐作品历经千年传承经久不衰,这些优秀作品包蕴了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值得充分地探索挖掘与深入研究分析。当前音乐院校古筝专业主科教学涉及的作品主要集中于传统筝曲和现代创作筝曲,两类筝乐作品均具有中国音乐显著的标题性特征,即作品标题体现作品主要内容。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根据作品标题将筝乐作品分为爱国思乡、锦绣山河、英雄人物、歌以咏志四类题材,分析各类题材筝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爱国思乡题材。音乐是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爱国思乡是人之常情,此类题材的筝乐作品不胜枚举、比比皆是。如河南传统筝曲《苏武思乡》,该作品是中州筝派中独具一格的代表作品,取材于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19 年,始终坚定不屈、忠贞不移的故事。作品前半部分音乐忧郁哀愁,表达了苏武远离故土,在北疆冰雪中思念故乡的感情,后半部分音乐激昂愤慨,表达了苏武宁死不屈,忠于祖国的决心和意志。作品大量运用苍劲有力的大指技巧,通过托指、托劈和摇指的灵活运用,充分展示了铿锵哀婉、愤慨激昂的曲风,与作品主题交相辉映。

锦绣山河题材。祖国大好河山自古以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作品中的主题,音乐领域同样如此,不少经典作品都是以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古筝曲《高山流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高山流水》是古筝名曲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作品具有清新脱俗、空幻悠扬的曲风,通过双手交替演奏庄重的和弦描绘巍峨的高山,以右手的托、劈、抹、挑、勾配合左手按、滑、颤描绘清风拂弄松柏翠竹的清新流畅,同时右手长短相间的花指衬托中指主旋律的演奏又如同山间小溪汇流成河,飞流直下山谷,整个作品抑扬顿挫,充分展现出祖国锦绣山河宏伟壮丽的磅礴气势与充满生机的兴旺景象。不仅如此,作品借秀丽山水的自然意境表达出演奏者寻觅知音的内心情感,融山水人曲为一体,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英雄人物题材。中华儿女素有英雄情结,英雄人物一直以来也是各类艺术作品中的常客,古筝曲中同样也有大量歌颂英雄人物的优秀作品,《临安遗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是一首历史题材的现代筝曲,作品以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抗金的历史为背景,全曲描述了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陷害,身陷临安大理寺狱中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岳飞对国家社稷的担忧、对自己金戈铁马奋勇杀敌的回忆、对家人的挂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有心精忠报国却身陷监狱无可奈何的感慨,尽抒英雄不惧个人安危、忧心家国天下的气概。

歌以咏志题材。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律己修身,中国文人以修身为本,经常通过歌以咏志的方式表现自身对崇高道德修养的追求,其中尤以对梅兰竹菊的赞美为主,这是中国文化之传统,也是中国人文之情怀。客家筝曲《出水莲》便是此类作品的典型代表。该作品曲风朴素,典雅深邃,没有炫技性的演奏方式,整个筝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处处凸显莲花“雅”“傲”的气质,充满了文人气息。客家人借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表达自身客居他乡,也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不与社会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让听者体会到客家先祖在南迁过程中颠沛流离的艰难历程。客家人通过对出水莲花的赞美,肯定了自身的民族文化,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以上各类题材的筝乐作品均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为高等音乐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所提出的“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要求高度契合,成为高等音乐院校古筝专业课程思政切实落地的重要内容保障。

3 古筝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作为中国器乐演奏(古筝)专业课程思政的“第一主角”,(古筝)专业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思政工作有效落地。

第一,深入挖掘筝乐作品中的思政元素。筝乐作品题材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高等音乐院校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思想源泉和教育教学资源宝库,应当充分搜集、整理各类筝乐作品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等,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筝乐作品课程思政元素资料库。在此基础上,反复打磨专业教案,研究思政元素在专业教育中的切入点,探索思政元素在专业教育中的表现形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育。

第二,利用好专业课堂这一课程思政主渠道。运用口传心授的传统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音乐情绪、激发学生对作品所表达情感的感性认知;语言启发、理性讲解,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提炼作品中的各类演奏技法是如何表达具体思想情感的;演奏示范、增加课堂上的沟通互动,聆听学生的学习体会,对积极正向的感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消极、不恰当的思想给予及时的教育和引导。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专业思政作品视野,搜集、分享不局限于本专业的相关思政活动,带领学生沉浸式地欣赏如爱党、爱国、红色主题的器乐、(声乐)音乐会、艺术展览、舞台剧等,并把体验所获得的感受形成具体的文字甚至是作品;鼓励学生改编、创作本专业思政题材的练习曲、乐曲,帮助学生推广优秀的原创专业作品。

第四,为学生创造舞台思政的机会,例如,指导学生将专业课所学的演奏技巧广泛运用于思政作品的舞台表演,踊跃参与筝独奏、筝重奏、中国器乐重奏,如中国器乐丝弦五重奏(即古筝、扬琴、琵琶、柳琴、二胡)作品《映山红》以及古筝与跨学科专业合作的作品演出,例如,古筝与思政题材的诗歌朗诵。

专业教师借助课堂、课后、舞台实践三位一体,不断拓展优化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方式,使学生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真正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4 课程标准的更新与完善

在更新本科生与研究生专业主科课程标准时,可将作品演奏技术的难易程度、筝乐作品中的思政元素不同分类以及高校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三个维度综合考量,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课程思政进行引导;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具有思政元素的作品学习比例,在本科及研究生期中、期末甚至专业入学考试的规定曲目中设置符合相应阶段与难度的思政元素筝乐作品;也可以将每学期学生专业成绩评定调整为结构分模式,学生考试现场演奏得分与学生该学期的思想言行、道德修养等表现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定,得分直接与学分或奖学金等奖励机制对接,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在专业教师以身作则和严格要求下,中国器乐(古筝)专业课程从充实内容保障、丰富教学方式、更新完善的课程标准三方面着手,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推动演奏专业课课程思政,培育有责任有担当有时代创新精神的中国器乐(古筝)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古筝思政院校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