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届“山花文学双年奖”颁奖典礼综述

2023-10-13

山花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余庆山花文学

8月28日下午,第四届“山花文学双年奖”颁奖典礼在贵州余庆举行。黎紫书《流俗地》(长篇)、舒飞廉《团圆酒》、沈念《那夜》、尹文武《巴诺王》、孟小书《深幽漫隧》5部作品获小说奖;张定浩《孟子论士君子之修养》获散文奖;朱朱长诗《流水账》获诗歌奖;刘文飞《茨维塔耶娃和她的诗歌》、吴雅凌《重生:俄耳甫斯祷歌与波提切利的一次相遇》获评论奖;周婉京《星星》获新人奖。

贵州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高宏,中共余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陈瑞祥,贵州省作协副主席、《山花》主编李寂荡,贵阳市文联副主席肖江虹等相关领导出席颁奖仪式,张定浩、黎紫书等10位获奖作家发表了获奖感言。颁奖典礼上还举行了“山花·余庆文艺采风创作基地”授牌仪式。

“山花文学双年奖”的设立,旨在表彰在《山花》刊发的优秀作品,以及在《山花》发表作品的优秀作家。设立以来,在国内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省区还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其当地作家获得“山花文学双年奖”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山花文学双年奖”此前已举办过三届,2016年的首届“双年奖”仅针对小说,从2018年第二届“双年奖”开始,才正式拓展为综合性文学奖项,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文体。本届双年奖的评选范围是2020年和2021年在《山花》刊发的所有作品,获奖作品中,有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的长篇小说《流俗地》(黎紫书),也有深描了新千年以来江汉平原乡村巨大变化的中篇小说《团圆酒》(舒飞廉);获奖作家有张定浩、吴雅凌、刘文飞等实力评论家、批评家,有朱朱、沈念等文坛中坚力量,也有孟小书、周婉京等新锐小说家,尹文武等贵州本土优秀作家。

陈瑞祥在欢迎辞中表示,近年来余庆深入贯彻习近平總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地方文艺事业不断繁荣,在实践中全面落实党的文化惠民政策,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凝聚正能量,为建设更美更幸福的新余庆做出了积极贡献。“山花·余庆文艺创作采风基地”的建成,一定会架起《山花》与余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提升余庆的文学创作水平、擦亮余庆文化名片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寂荡介绍了本届山花双年奖的评选情况,表示余庆对“山花文学双年奖”的支持,对文学的支持,无疑是莫大的善举,而推动“善”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也为余庆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对文化的重视,让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县城焕发出勃勃生机,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同时,为了进一步宣传余庆的建设成就和文旅资源,提升余庆的美誉度,培养余庆文学人才,《山花》也将在余庆县挂牌,设立“山花·余庆文艺采风创作基地”。

高宏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希望《山花》杂志通过举办“文学双年奖”,以及设立“采风创作基地”等形式,一方面进一步维护好刊物在全国文学界的品牌形象,一方面也进一步发挥好贵州本土文学阵地的作用,努力打造一流精品杂志,实现刊物的高质量发展,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培养出更多的文学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谱写崭新的篇章。

获奖作家授奖辞及

获奖感言

小说奖

黎紫书《流俗地》

黎紫书,1971年生于马来西亚怡保。多次贏得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台湾联合报与时报等各项文学奖,也曾获得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优秀青年作家奖、南洋华文文学奖以及马华文学奖等等。已出版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与《流俗地》,以及短篇小说集与散文集等十余部。

授奖辞

黎紫书的长篇小说《流俗地》聚焦马来西亚的华人生活,虚构了一座名为“锡都”的城市,以一栋高层组屋“楼上楼”的居民为主要讲述对象,尤以盲女银霞及其两位少年伙伴为生发点,不断辐射,见证成长中各自家庭的来路与影响。这些不断出现的家庭与衍生人物彼此交织,通过时间的有效串联,共同织就了一张形同蛛网般纵横交错、彼此依托而又各自独立的“存在”之网。个体的生命轨迹、不同人物的命运起伏,都被纳入这网状的结构之中,让人得以如此紧密、贴近地去观看一个复杂社区、社群的形成与离散,不同人物所携带的不同文化因素也在这样一个时空融合展现出来,既面向作者所要表现的群体,也面向更为广阔的人类本身。作家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娓娓道来的方式,让时空不断重叠,消弭了时间单一化进程带来的单调与枯燥,如同制造了一座关于人物和时代的迷宫,每个人物都在不同的时空点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面貌与情态,并在最终时刻与众多人物一道完成了各自的形象塑造。人与环境(城市)在这一进程中不断蜕变,互为见证,数十年的光阴被来回穿插讲述,每个人都深刻地与他人发生着关联,这种种缠绕,既有个体的鲜活印记,也有着作为整体氛围的影响,更揭示了标题中“流俗”的隐喻,向读者呈现了这一段活泼热辣又饱含辛酸的现实生活。

获奖感言

大家好,我是黎紫书。

在《流俗地》之前,我从来没有在中国大陆的刊物上发表过长篇。甚至在《流俗地》完成以后,我也还搞不清楚中国大陆有哪些刊物可以发表长篇小说。

正因为这一点糊涂,我把《流俗地》送到了《山花》编辑部,没想到竟因此促成创举,让《山花》历史性地首次破格,刊登长篇。

这个“文学事件”,在我的写作生涯中,可以说是少数几件最让我感到光荣,并且也将一辈子引以为豪的事迹之一。它不仅鼓舞了我,让我这样一个身处文学中原以外,二十多年来只写出过两个长篇小说的马华写作者有了无比的自信,同时它也让我见识到中国大陆真正热衷于文学事业的有志人士,特别是青年们,以及《山花》这样的文学刊物,在追求好作品时所展现出来的气魄和格局。

毫无疑问,《山花》是《流俗地》的伯乐。两年前是它为这部小说辟开了一条通往文学中原的路径,让中国大陆更多的读者从此接触到了马华文学。若是换了个起步,很难说《流俗地》今天是不是还会有一样的命运。我希望自己的人生以及在写作这条路上,也能向《山花》看齐,以同样的眼界、情怀和精神,多做一些具有开创性,并且能裨益当代的事。

最后,感谢《山花》再一次给予的肯定。谢谢。

舒飞廉《团圆酒》

舒飞廉,1974年生,湖北孝感人,现居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出版有《飞廉的村庄》《云梦出草记》《阮途记》等作品。

授奖辞

舒飞廉的《团圆酒》书写一场乡村盛宴,从筹备到结束,洋洋洒洒,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而紧密,呈现了人物的不同情态与乡村风物的盛大,深描了新千年以来江汉平原乡村的巨大变化,一场大酒“喝”出了哲学意味。“形而下”的细致、缜密,乡间的人情与风物一一如画,“及物”与知人完美糅合,表现了乡村的人情与物的“生态”,浑然一体,各自有声;“形而上”的切入,俏皮又抽离,这制造了观察的距离,又熨帖、自然。在小说致密的叙述空间里,物与人满是情意,饱含作者的情思,在虚实结合中道出了世态的变化与复杂,即人对世界、对他人的确定。

获奖感言

我获奖不多,这个奖对我显得特别珍贵。感谢《山花》杂志,感谢贵州。

这是我第二次来贵州,第一次是七年前,我由湖南怀化进来爬过一次梵净山。但我自小在乡村里就对贵州充满向往。我爷爷是一名抗战老兵,他在1943年夏天,整整八十年以前,来贵州参军,1946年返乡。我童年的时候,与他住在同一间瓦房,晚上常常看着他用由贵州带回来的黄铜嘴水烟袋抽烟(要是带一箱茅台回来放到今天就好了),听他讲在贵阳附近的山里接电话线的故事,他是一名通信兵。他老人家在黄泉之下,知道我来贵阳领奖,会高兴的。

作为一个湖北人,我们与贵州一起,分享着抗战、南方、西南、长江、武陵山、桃花源、苗族、土家族、腊猪蹄、辣椒、花椒、野胡椒、折耳根这些形象与符号,我们也一起分享着楚国的传统,分享著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文本,屈原在云梦泽、洞庭湖、西南山地间漫游,他爱的国那时候是楚国。他用他的文字为他的家国招魂,对,我特别喜欢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还有《招魂》。

《团圆酒》有一点《招魂》的影子。我想写一桌酒席,将已经去世的亲人们都请回来,喝喝酒,吃吃饭,唱唱歌,打打牌,在对往事的回忆里达到“时间的绽放”(海德格尔),让酒席上的那一盘红烧肉成为祝祭的“世界之肉”(梅洛-庞蒂)。《团圆酒》是在武汉疫情最艰难的时候写成的。我觉得怀念亲人们的办法,就是好好地吃席,然后去建设新乡土。

再次感谢《山花》、感谢贵州,也感谢我的祖父,感谢屈原。

沈  念《那夜》

沈念,1979年生,湖南岳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现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灯火夜驰》《夜鸭停止呼叫》、散文集《大湖消息》《世间以深为海》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高晓声文学奖、三毛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万松浦文学奖等。

授奖辞

沈念的《那夜》以洞庭湖边人家的命运折射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众生的命题在夜晚的包裹中浮现。在这人生的夜晚中,作者试图打捞昔日时光的印痕,个体的生死与离别,在一夜中被放大,这使小说冷冽、清寒,而水波的扩散处是时空的碰撞,万物之灵的显现。小说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将人物置于生态文明的觉醒之中,让我们得以看到在现实纷扰中那逐渐清晰、明澈的是什么。

获奖感言

《山花》一直是我心中非常敬重的一本文学刊物。它虽地处西南偏远之地,但多年来的先锋意识和独立品格,照亮过很多作家奔赴远方的路。它的双重文本、“三叶草”等诸多经典栏目,让它保持着与众不同的面目,在作家心中发出过铿锵有力的回响。这次得到“山花文学双年奖”,意外且欢喜。感谢《山花》!

《那夜》这部小说写的是个人的夜晚,是众生的夜晚,也是时空交错、生命遽逝的夜晚。我将笔墨放在洞庭湖区一位既普通又不寻常的老人身上,试图在打捞他的人生往事时将时光挽留,也是写从城市奔赴偏僻之地的“我”对生活、生命的体悟。

我在洞庭湖畔生活了多年,睁眼闭眼就能看到它的波澜,听到它的涛声,闻到它的气息,对一个写作者而言,毫无疑义,这是最有力量最富情感的一块福地。在我的生命密码和文学密码中,与这水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甚至是可隔空击掌的密切联系。

大湖之上,它生长千事万物,也生长欲望人心。那里有许多的小村庄,有叫不出名或不认识的草木,我遇到很多命运各异的渔民、天南海北的外来者。我在《那夜》中写下的是有生,也是离别。我们的生命有一半都在夜晚的黑幕下度过,夜晚知道每个人的欲望,知道人世间的铺锦堆绣和冰寒刺骨,夜晚因此写下每个人的生命史。我们此生看似拥有那么多的夜晚,其实也许就只有一个“那夜”。

再次致谢《山花》杂志!

尹文武 《巴诺王》

尹文武,贵州息烽人,中国作协会员。在《人民文学》《十月》《青年文学》《解放军文艺》《清明》《红岩》《山花》等文学期刊发表小说若干。有小说被《小说月报》《长江文艺·好小说》《思南文学选刊》选载。出版有小说集《造梦记》《晒土地》《飞翔的亚鲁》。

授奖辞

尹文武的《巴诺王》以“扶贫”为时代背景,展现苗寨搬迁带来的新生活,人物经历的复杂乃至再创造,都揭示了生活是人物学习的重要来源。苗族古英雄“巴诺王”称号的转化,是老阿公的情感投射,亦是来自远古的自由召唤。小说打通了两个时代的隐秘联系,通过这一隐一显的两个时空,对身处其中的人物进行观察与描摹,告诉我们,人们曾经怎样生活,生活还将如何继续。这提示我们,在身处变化的时代,在信息庞杂汹涌的潮流中,修复心灵将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功课。

获奖感言

2013年,我开始尝试写小说,我的第一个小说就是在当年的《山花》上发表的。那年的元旦,我现在所在的单位刚刚成立,一切都似乎重新开始。那天我值班,坐在办公室,百无聊赖,突然就想写个小说。也就是说,我开始写小说差不多是和新单位成立同步的,前些时间,单位搞十周年庆,听陈奕迅的《十年》,写小说的酸甜苦辣,工作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股脑儿往外冒,有了很多感慨。

能和小说厮守十年,或者白头偕老,是需要勇气的。当初写东西的那群朋友,在不大的仕途或不多的金钱诱惑下,早都跑得无影无踪。坚持,坚持,再坚持,我时时这样告诫自己。

《巴诺王》是“阿公”系列的第四个小说。很巧,和同事到以“山花”命名的奶牛场采访实体经济,我们从喷淋消毒门进到挤奶车间,看到奶牛在水枪的驱赶下,机械地站在工作台,被吸奶器粗暴吸奶。这些奶牛风华正茂,当它们青春不在,就会毫无例外被送到屠宰场。我就想,会不会有一头牛,敢于冲破樊篱,去草深林密的地方,去往自由的大地……

感谢《山花》,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包容、鼓励和扶持!

孟小书《深幽漫隧》

孟小书,1987年出生于北京。加拿大约克大学毕业,著有小说集《满月》,长篇小说《走钢丝的女孩》。曾获第六届西湖·中国文学新锐奖,第二届钟山之星文学奖,十月文学奖。

授奖辞

孟小书的《深幽漫隧》以一段女友交往史,表现了时代潮流中个体的变化,勾勒了当下人与生活的关联。以秦梦为代表的人物成为一种镜像,不安全感的诞生是她持续转变生活形态的根源。小说由两个空间构成,一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际网络,以细致的叙述带出了一代人的生活面貌与精神情态;二是“深幽漫隧”制造的出离空间,这一空间是盛放现实里密集紧迫事物的地带,是一种理想化的出离之所。两者的巧妙构建,形成了小说的合力。

获奖感言

非常荣幸获得《山花》双年奖的小说奖,也非常感谢各位评审老师。这篇获奖的小说讲述的是关于友情的故事。青年时期的我们,彼此都共同经历了迷茫和困惑。但或许是因为命运的不同,让我们的友谊画上了一个断裂的句号。多年过去,当我学会反思“什么是生活”后,我似乎对她也有了更为深刻和客观的理解。是文学让我又与当年的自己和她重逢了,也让我再次重温了那段美好的青春记忆。对于我来说,《山花》杂志对我有着知遇之恩,以及让我有勇气完成一次次的自我突破。我永远都会记得《山花》杂志对我刚刚开始创作时的鼓励和帮助,也永远都会记得是《山花》杂志让我圆了一个成为诗人的梦。这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一件极为难得和幸运的事。

散文奖

张定浩《孟子论士君子之修养》

张定浩,1970年代生于安徽,《上海文化》副主编,著有文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爱欲与哀矜》《孟子读法》,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山中》等。

授奖辞

张定浩的《孟子论士君子之修养》解析古典著作《孟子》,从《尽心上》《离娄上》等篇章中摘析出与士君子修养的相关内容,逐条阐发,于大义中检验平常事理,得出两者通达的结论,让人看到在界限消弭处,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认知。本篇怀着还原《孟子》思想的本意,以刚健定正气,揭示人类思与行的重要,亦显现了作者对古典哲学的读法研究与思考路径。

获奖感言

首先非常谢谢《山花》杂志。能够获得“山花文学双年奖”,是我写作生涯迄今为止所收获的最高荣誉,我也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够无愧于这个奖的声名,同时我也特别高兴是这些有关《孟子》的解读文字获得了散文奖,因为我确实首先是将它们作为文章在写的。长久以来,孟子密不透风的思辨和雄阔简劲的文法,一直滋养着中国的写作者,我希望自己也是这一代代被孟子所滋养的写作者中的一员。

对于大多数认识我的读者和同行而言,我是一个当代文学批评的写作者,和一个汉语新诗的写作者,但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到来之前,有几年的时间,我确实是把大部分的写作精力都用在对于《孟子》这本著作的钻研上。但这绝非只是一种兴之所至的跨界行为。相反,对我而言,走向先秦古典著作,就是走向一种属人的整全,走向一种健全、明朗和完整的人格。具体到孟子,他深深吸引我的,是那种历经世故之后的天真,和出自清明理性的勇敢,而这种读书人的天真和勇敢,对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来讲,或许显得尤为珍贵。

我上次来贵州,是作为第二届“山花文学双年奖”的见证者前来的,也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五年之后,我作为获奖者站在这里,再次见到很多老朋友,有一种今夕何夕之感。《诗经》中有一首《绸缪》,讲述的也是类似的情景,“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让我们一起欢庆这由写作所带来的光明的时刻。

谢谢大家。

评论奖

刘文飞《茨维塔耶娃和她的诗歌》

刘文飞,作家,翻译家。首都师大燕京讲习教授,博导,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首都师大外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贴专家,美国耶鲁大学富布赖特学者,北京大学邀访学者,获俄罗斯利哈乔夫院士奖、“阅读俄罗斯”翻译奖、莱蒙托夫奖、十月文学奖等奖,俄联邦友谊勋章获得者,入选中俄人文交流十大杰出人物。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纪俄语诗史》《诗歌漂流瓶》《布罗茨基传》《伊阿诺斯,或双头鹰》《俄国文学的有机构成》《俄国文学演讲录》《俄国文学新论》等二十余部,主要译著有《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文化史》《抒情诗的呼吸》《俄国文学史》《悲伤与理智》等四十余部。

授奖辞

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女性大诗人,被称为“二十世纪的第一诗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诗歌创作中,她都体现出了十分鲜明的个性。

刘文飞的《茨维塔耶娃和她的诗歌》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具体分析和总结了诗人创作的主题、基调,对“生活与存在”的思考与表达,总结了她艺术创作的特点,诸如歌唱性、隐喻性、散文化、戏剧性等特征,最后评价了诗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该文论述深刻、准确,对茨维塔耶娃的理解和研究不失为一篇重要文献。

获奖感言

感谢《山花》,以一位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名义!《茨维塔耶娃和她的诗歌》原是我为我翻译的《茨维塔耶娃诗选》一书写的序言,居然有幸率先在《山花》杂志上发表,居然更有幸地获得了山花文学双年奖!国内国际的各种文学奖,除了那些专为翻译家设立的屈指可数的奖项外,很少有翻译家的份儿。我今天站到这里领奖,虽然领取的是原创作品奖,是评论奖,可我依然觉得我是以一位文学翻译者的身份,以一位中国的外国文学工作者的身份领取这个奖的。感谢《山花》对外国文学的重视和支持!来贵州之前,我刚刚在上海参加了译文双年奖颁奖仪式,中国作协李敬泽主席在颁奖典礼的致辞中说道:“好的翻译首先是好的汉语作品,翻译自现代以来就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其作用从来都不是‘仅供参考,而是直接地参与了现代汉语文学的建构过程。”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原本就是同一种文学,两者之间原本就不应该有任何分野和鸿沟。近些年来,我一直在试图为进一步拉近这两者的距离作一些努力,在把外文作品翻译成中文的同时,在写作关于外国文学的著作和论文的同时,也想用汉语散文的形式来更直接地表达我在翻译、研究外国文学时获得的体验和感受。我的这些尝试之一获得了肯定,我感到十分高兴,甚至还有些得意,似乎有人猜透了我的一个踌躇满志、却又不便道人的小心思。

感谢《山花》,以茨维塔耶娃的名义!布罗茨基称茨维塔耶娃为“二十世纪第一诗人”,他当初说的“第一”可能还是就俄语诗歌的历史语境而言的,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诗人和诗歌读者,包括中国的诗人和诗歌读者,已经倾向于认同她在二十世纪整个世界诗歌中的魁首地位。同样是在前几天的上海译文双年奖颁奖典礼上,江苏作协毕飞宇主席曾感慨道:“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每天早晨起来为茨维塔耶娃烤面包。”但是,茨维塔耶娃作为一位诗人所经受的生活磨难和存在之殇却是令人伤悲的。“生活与存在”的对峙、关联和转换,原本就是茨维塔耶娃诗歌总的命题。我发表在《山花》杂志上的这篇小文,如果能对中国读者了解茨维塔耶娃有一点小小的帮助,我会感到十分欣慰;如果通过这次获奖又能让更多的汉语读者注意到这位伟大而又不幸的俄国白银时代的女诗人,我会感到更加欣慰。我想,茨维塔耶娃的在天之灵或许也会注意到我们和我们的这次活动。

谢谢大家!

吴雅凌《重生:俄耳甫斯祷歌与波提切利的一次相遇》

吴雅凌,法国巴黎第三大学博士,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著译有《黑暗中的女人》《神谱笺释》等。

授奖辞

吴雅凌《重生:俄耳甫斯祷歌与波提切利的一次相遇》以俄耳甫斯祷歌的发现及传播为线索,展开了对祷歌内容的细致解读,并将祷歌与波提切利的画作进行比较,以画作的形象传达及对祷歌的投射,揭示出两者间的隐秘回响,以学者的笔力与洞察展现了西方文化的交融与自证。

获奖感言

谢谢《山花》刊发我重读88首俄耳甫斯祷歌(Orphei Hymni)的系列笔记。《重生》是第一篇。重生是古俄耳甫斯教的核心教义,也是这部出自二至三世纪小亚细亚无名氏手笔的古希腊诗集反复吟唱的主题,大到众星辰的循行,小到一叶草的枯荣,当然还有人,有两千年间人心秩序的活的运动。我将早年出版过的一稿稚嫩译文推倒了重来,因为有机会重与这些古传诗文朝夕共处,重生也成了我的主题。多么让人惊叹,一部诗集成为我们在十多年间照见自己的镜子!但这样的惊叹大抵只对个人有效,古传经典在拥抱一个人乃至一个时代的同时也远远大于个人和时代,这让依托古传经典的写作带有一丝和超越相连的近乎残酷的趣味,让心安理得的老死去,让未僵坏的一次次不安萌动和疼痛。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为那个幸运的时刻做准备,让这一切在我们身上发生又从我们身上经过。

诗歌奖

朱  朱《流水账》

朱朱,诗人、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出生于1969年。曾获安高(Anne Kao)诗歌奖,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CCAA),胡适诗歌奖。著有诗集、散文集、艺术评论集多种,其中包括法文版诗集《青烟》,《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只有一克重》,英文版诗集《野长城》。

授奖辞

朱朱的长诗《流水账》营造的是个人思索自我命运的激浪,算的是人心出入世道应该秉持何种态度的“账”。在诗歌中,人的生命如房间般具有“俭省”的結构,而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辨则如同一个“王朝”般复杂和矛盾——诗人将抒情视角置于虚构王朝荒诞的表象和个人本有的儒、侠精神中,进行双重呈现,最终流向对时间的哲学思考,显示了作者在诗歌经典象征运用上的深厚功力,也展示了其出色的意象营造能力。诗人借此营造诗意之河,呈现了诗歌奔突、环绕、起伏的旋律之美。

获奖感言

很荣幸获得这一奖项。《流水账》断断续续写了近十年,期间有八年,我像候鸟往返于北京和南京之间,这一段生活经历,为诗中展开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地理与心理的双重参照。

在南京曾经有一座规模很小的城墙博物馆,可以隔着一层玻璃看见历代城墙如何垒叠而成的那个剖面,南唐的城墙被挤压在其中,似乎是最纤弱的一层,那个可怜的王朝早已不存,那个后主也早已不存,但李煜还在,虽然他“命定的一生被迫学会了千万种现实的减法”,但他以文字重建了一座疆界更为辽阔的精神王国,也激发着我与之对话的激情和能量。

年少时我读过瑞士作家迪伦马特的《罗慕路斯大帝》,回想起来,那部作品当时在我的潜意识里播下了一颗前传般的种子,我所想象的李煜,至少有一种心理层面的塑造受益于那部作品:在他的自我分裂之中,含有某种对权力主动的、提前的厌弃——整首诗漫长的飞行开始于这条被他默许的跑道。

新人奖

周婉京《星星》

周婉京,1990年生于北京,后迁居香港。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哲学方向,曾在美国布朗大学哲学系担任访问学者。现任教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山花》《小说界》《十月》《花城》《芙蓉》等文学刊物。学术论文见于《艺术学研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艺术设计研究》等艺术学研究刊物。出版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取出疯石》、长篇小说《新贵》等。

授奖辞

周婉京的《星星》讲述了分岔的人生,“我”与好友的经历,显现了两种人生轨迹。小说通过蒋故事与诗人男友的纽约往事表现了异域生活的冒险,理想与现实在某一个时刻内形成了相互关联的对照与冲击,整体沉潜的氛围透露出了人物深沉的内心。对这一精神情态,小说有着微妙的探索与表现。

获奖感言

作为一个文学新人,能够获得第四届“山花文学双年奖·新人奖”,我感到莫大的鼓舞。从《大榆树》到《出埃及记》和《星星》,《山花》见证了我步入文坛之后从零开始的写作。我的小说中经常关注的是一代人的“共时性”问题,那就是——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如何通过“或此或彼”的选择,来塑造自身?这样的问题把我和我这一代写作者推到了某种悬崖,写作本身有点像是我从悬崖往下看时的晕眩。它不是对坠崖的恐惧,而是对你再往前走一步会不会把自己扔下去的恐惧。我头晕目眩,想要抓住点什么来安放我自己——试着去对抗一下“现实”背后隐藏着的“危机”。我在《星星》中写道,“我会回来,从山谷里,我会卷土重来,然后一败涂地。”但是我很狡猾,我没有告诉你我在山谷里见到的景色——漫山遍野的山花啊。在此我想感谢《山花》的编辑老师。希望可以一直写下去,希望可以看见“山花”,哪怕今后“一败涂地”,哪怕再一次掉到悬崖里。

(撰稿人:隆莺舞)

猜你喜欢

余庆山花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山花子
A radar-infrared compatible broadband absorbing surface:Design and analysis*
待到山花烂漫时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圣洁的山花
特殊护身符
特殊护身符
护身符
秋天东山花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