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探究

2023-10-13张姣黄美雪纪振鹏

大学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校

张姣 黄美雪 纪振鹏

[摘 要]近年来,部分大学生因心理病态、精神障碍等问题,不得不选择休学或退学,有的学生甚至无意识伤害自己和他人。文章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以重庆X民办高校为例,以C学生为个案,从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渗透、多视角介入四个方面,系统描述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探索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2-0134-0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稳中有降,但仍有部分高校学生因为心理病态、精神障碍等问题,不得不选择休学或退学,有的学生甚至无意识地伤害自己和他人。因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显而易见[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高校需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系统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章以重庆X民办高校C学生为例,阐述辅导员帮助C脱困增能、重塑自信的过程,探讨X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

一、案例研究

(一)案例呈现

C学生,男,2021年考入X民办高校,A专业B班学生。C家在农村偏远地区,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曾被当地政府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C入学后不久,其父亲完成心脏手术,需要经常用药物维持生命。C父亲无固定工作,由于行动不便,只能做一些比较轻松的工作,因而家庭收入较低,生活压力较大,更无力承担C高昂的学费。C自身属于二级残疾,母亲一直陪读,上大学后,母亲在学校旁边租房继续陪读,生活开支较大。C在入学前申请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了部分学费问题,在本校申请了国家助学金、绿色通道、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C在校期间生活勤俭节约,努力学习,虽然行动不便,但从不缺勤旷课,成绩良好。但因家庭及自身原因,性格内向且自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二)分析处理

该校为C提供了国家助学金、绿色通道、临时困难补助及学费减免等学生资助,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特别关注其思想动态及心理状态。

1.经济帮扶:帮助解决其家长的就业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减轻生活负担

C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不会写字认字,但有酒店服务员的经历。C所在学院联系校内冒菜店为C母亲提供服务员的工作岗位,帮助C母亲解决了就业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得到缓解。C母亲通过自身劳动,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自我价值,还能照顾C的饮食起居,陪读也更加踏实。学院帮助C母亲增强“自我造血”的功能,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他们表示很感动、感谢、感恩。

2.精神脱困:促进学生发展,培养抗逆能力

(1)积极与C谈心谈话,帮助C正确面对逆境

段湘莲、肖琰提出,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教育,别让经济“贫困”变成心理“贫困”[2]。C的性格比较内向,经常一个人独处,除了上课时间,均在家里不愿意出门。辅导员给予他极大的包容和鼓励,多次与其谈心谈话,并通过班级“爱的鼓励”“破冰游戏”等活动,帮助他自由、放松地释放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帮助他学会应对朋辈冲突和压力以及家庭环境带来的失落,克服自卑和怯弱,促进全面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C发生了很大的改變,从起初与人交谈时眼神躲闪,喜欢侧身或背对他人,不与同学、教师互动,被动地回答问题,到主动参与班会话题讨论,在课堂上大胆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这些转变令人欣喜。

(2)组织C参与班级活动,帮助C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

由于C住在校外,与同学的交流不多,因此,班委建立与其一对一结对子的帮扶联系机制,每一项班级事务都能及时通知到他。例如新冠疫情期间,每日需进行体温上报等常规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班级活动,帮助C学习表达、沟通等技巧,帮助C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友好互动,从而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收获自信。

(3)鼓励C参与学校志愿活动,培养C的志愿服务理念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引导C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帮助C培养良好的沟通方式,培养其团结互助精神,肯定自我价值,增强自我效能感,明白人与人之间互助共进的重要性。

3.心理建设:真情相伴,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辅导

该校的资助工作倡导从经济资助到资助育人的转变,使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业、面对生活。通过给C提供相关的资助政策,进行心理健康辅导,C克服了心理困难,成长为一名有心理韧性,内心坚强、满怀感恩、品学兼优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校期间,C上课认真听讲,课余虚心请教,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减少了父母对其的担忧;二是对学校和学院的帮助充满了感激;三是刻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自己在家能够自理,为日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X民办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是育人工作的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受新冠疫情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持续上升,主要体现在抑郁、焦虑、沉迷游戏、厌学等。学生长期居家上网课,学习效率低下,容易引起焦虑烦躁情绪。高校作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既要兼顾学生的个人特性,又要考虑学生的群体性质。为了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X民办高校逐步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渗透、多视角介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见图1),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全员参与,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学校探索出“1+1+N”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即1个心理工作站,1个心理驿站(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开展的阵地),N种参与途径。在各二级学院成立之初,就筹备成立了心理工作站,并规划心理驿站,室内环境温馨、整洁舒适、优雅安静,是师生放松压力、陶冶身心的良好场所;室内摆放的心理学类书籍方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愉悦身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普及性较强的工作。各学院配备一支较为完备的辅导员队伍,负责在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心理工作站建立了有关制度和规范,工作人员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中积极营造归属感。每个班级推选出心理委员,负责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各学院动员全院教职工、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任课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在答疑解惑中传递正能量;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在日常工作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积极传递温暖与关爱,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同辈群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是提升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素质和提升助人、自助效果的重要途径。从宿舍长到楼层长,再到宿管阿姨;从任课教师到论文指导教师;从辅导员到心理咨询师,再到专科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从父母亲友到社会力量,逐步形成全员参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力。

(二)全程关注,形成心理健康教育闭环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覆盖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通过聚焦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各学院通过把握学生的“一进一出”,探索学生学习、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入学到毕业的大闭环,以及每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小闭环,全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一进”是抓好新生入学的关键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通过心理问题筛查与档案建设,为新生设计心理素质教育计划。各学院全面覆盖,进行预警管理,精准干预学生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如各二级学院召开“开学第一课”班会,将心理健康测评纳入“新生工程”系列活动,旨在摸排学生的大致情况,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络,建立信任关系,以便有效地进行谈心谈话,识别心理健康测评结果的有效性。

“一出”是抓好学生毕业季的迷茫期,陪伴学生走好进入社会的过渡期。学生一到毕业季,多少会因毕业、就业、升学等问题产生焦虑、迷茫甚至抑郁。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如通过按期開展线上线下班会、小规模座谈会等方式,关心、开导遇到问题的学生。

同时,在学生大二、大三期间,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大学生5·25心理健康节、心理游园会、心理健康操比赛、心理阅读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全方位渗透,满足学生心理成长需求

学生层面,针对学生不同时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不同需求,学校在各年级适时开展心理微课比赛、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健康知识网络竞答、心理主题班会及讲座、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心理健康操大赛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恋爱心理、家庭理解、生命教育等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多渠道创造表达内心的机会,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学会协同合作、学会分享快乐,让心理健康知识入脑、入心。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不同成长阶段反复讨论,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和心理力量。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录制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科普微课,引导学生戴好“心理口罩”,守护“心理绿码”。在新冠疫情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学院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制作精美实用的宣传单,向学生宣传普及疫情环境下进行身心调适的技巧。

教师层面,学校对教师开展心理服务能力培训,每年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共计10场。教师通过培训,进一步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方法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基本的预警和危机干预知识,提高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四)多视角介入,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要积极运用优势视角、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所处环境,制订学生的个人潜能激发与适应能力提升计划,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多元服务,帮助学生处理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优势视角和生态系统理论结合帮扶为例(见图2),教师通过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学生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部系统、宏观系统,并结合优势视角的抗逆力、自我效能感、保护性因素、案主增权四大分析维度,使学生达到心理疏导,情绪排解;互动沟通,改变认知;行为改变,回归正轨的目的。

三、结语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任务,更需要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形成合力,进一步完善育人体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工作水平,切实做到守初心、担使命[3],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碧云,庄濛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异常心理应对案例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70-72.

[2] 段湘莲,肖琰.贫困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及其应对措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221-223.

[3] 张梦媚.浅析民办高校辅导员做好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残疾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案例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165-166.

[责任编辑:黄紧德]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