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融入通识教育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

2023-10-13尚斌洪缨

大学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精准教学劳动教育

尚斌 洪缨

[摘 要]当前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教学质量不高、排课量不足等问题。课题组以通识教育课程一起来做木工为例,通过课前学情诊断,将劳动教育目标融入精准教学目标矩阵;依据探究式社区模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了教学支架体系,在混合式教学中置入劳动教育支架;利用智慧教学、数据处理平台等对课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借以迭代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反馈表明,将劳动教育融入通识教育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将部分通识教育公选课纳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劳动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精准教学;混合式教学;数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2-0065-0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普通高校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1]。当前各高校在劳动教育探索中百花齐放,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但因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人数总量大,目前仍存在排课量不足、实施难度较大等问题,在促进教育的规范性、长期性、科学性和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还有待逐步完善,亟待发掘新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中国矿业大学劳动教育教学团队在近两年探索并实践了将劳动教育融入通识教育公选课的路径,在教学全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学情诊断基础上的精准教学目标矩阵建构

(一)劳动教育目标的确立

一起来做木工课程的开设初衷是打造一门好玩有趣、强调动手实践、培育劳动精神的木工技艺类通识教育公选课,与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和特质契合度较高。因此,从设课开始,本教学团队就尝试挖掘课程的劳动教育元素,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中融入劳动教育的“七劳”教育(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思维[2])和“五育”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两个宏观维度的教学目标(见图1),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课程特色,提出专为该课程创设的“三教育五精神”(思政教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造物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人本精神)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建构了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体系。

(二)学情诊断与精准教学目标矩阵的建构

学情诊断有两个作用:一是发现学生认知能力的偏差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针对性创建学习资源,判定教学目标的子目标生成;二是基于子目标以递归思想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内容的精细化设计反求学情诊断的效度。因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本科生,为更好地制订课程精准教学目标,满足更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任课教师在开课前通过“学习通”平台对教学班发放课前学情调研问卷。问卷就学生专业背景、选课目的、学前基础、学习内容、自我评价、劳动价值观、目标需求、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对课程的期待等问题提问。以某学期为例,通过学生的反馈可知:选课学生中,90%的学生为工科和理科专业学生,其学习目的是基于兴趣而非学分;56%的学生略有基础。在学习内容选项中,学生对木雕技艺、工艺品制作和木工工具的認知与操作最感兴趣。在自我评价方面,学生普遍认为在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并期待在本课程学习中得到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劳动教育目标选项中,学生对劳动技能、劳动知识和劳动思维最感兴趣。通过该问卷,任课教师基本掌握了教学班的基础学情,在本课程该学期的教学安排中,将课程教学模块依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部分变更。例如削减了木工文化、表面处理两个板块的课时量,将其部分内容改为课外线上自学,重点增设了木雕技艺板块。在混合式教学环节中,将更多的课时分配给案例分析和现场演示两个部分。基于这些调整,任课教师更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矩阵(见图2)和知识图谱(见图3),重构了教学要点细化矩阵表(见表1),并依据该矩阵制订了具体的教学方案,开展各环节教学。

二、探究式社区模型下的混合式教学支架设计与实践

(一)多线程混合式教学预案的创设

与大多数劳动教育课程一样,一起来做木工是一门强调动手实践的课程,需要更多的线下课时支撑。为此,教学团队在精准教学目标矩阵的基础上,为课程制订了多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预案:将课程以板块形式分配,对线上线下内容进行了分类梳理,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数据对教学安排做了若干优先级的设计,同时根据线上线下教学时长的动态变化有序组织教学内容(见图4)。

(二)探究式社区模型下教学支架体系的创设

为更好实施混合式教学,教学团队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了加拿大学者加里森的探究式社区模型。该模型提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为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这三种临场感的有效建立能够促成高效学习的产生[3]。通识教育公选课混合式教学的特征和场域要求,与探究式社区模型理论三种临场感的建立具有较好的契合性。

在探究式社区模型的基础上,依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团队为课程设计了教学支架体系。教学支架是指教师或父母(辅导者)为学习者所提供的即时支持,这种支持能促进学习者(被辅导者)有意义地参与问题解决并获得技能[4]。教学支架最重要的特征是目的性和临时性,即在需要时提供,在不需要时撤除[5]。教学支架可以在策略选择、问题思考、行为判断、效率提高以及如何使用工具等方面,给予学习者以适当的帮助[6]。以教学支架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结合课程属性与特色,课题组为课程设计了常设教学支架和动态教学支架两套体系(见图5)。常设支架建构在临场感生成的不同阶段,与课程的教学规律紧密结合。而动态教学支架是常设支架的即时性拓扑,与教学环境、师生交互及课程的实施环节密切相关,可随时提供、及时撤除。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时和学情需要,动态调整课程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支架[7-10]。

以“诚实劳动”线上教学支架为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诚信”要求从业者具备敬业精神、诚信待人、诚信经营等品质,但受当前市场经济中呈现出来的网红经济、直播带货等消费模式的影响,不劳而获、一夜暴富、投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导致部分学生对诚实劳动的认知不足,劳动意识淡薄,甚至否认勤奋劳动、诚实劳动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诚实劳动”的重要意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11]因此,作为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教学团队将“诚实(合法)劳动”设为课程的重要教学支架之一,在线上课堂中专门设计了一个“职业道德与匠心造物”的专题,与学生共同研讨了当前实木家具市场的各种现象。通过在电商平台随机抓取实木家具商品,结合课堂理论学习内容及线下木工操作的经验,与学生一起研讨该商品的选料、设计、工艺和审美特征,并以市场化思维讨论该商品的市场营销及价格定位,引导学生从批评和质疑的角度提出这些家具在制作和销售环节的各种问题。在该专题中,师生共同研讨了22组典型家具商品,并列出了家具生产和制作环节的问题共12种(见表2)。通过该教学支架下的研讨活动,学生判断出部分商家的诚信经营出了问题,部分商家的敬业精神出了问题。商家诚信出了问题,就会贩卖情怀、投机钻营、作假获利;商家敬业出了问题,就会敷衍了事、以次充好、急功近利,不再专心打磨商品质量,导致商品失去“实用之德”。这个专题的“打假”活动,一方面因为贴近生活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结合所学巩固了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传承诚实劳动、敬业守法的劳动精神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数据挖掘下的课程迭代与改革

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是当前大环境下的教学趋势,教师的个人数字化教学素养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尝试借助各类智慧教学平台和数据处理平台(软件)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探索。

(一)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学习全过程跟踪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类智慧教学平台等获得学生学习全过程数据。如借助课程所依托的智慧教学平台、MOOC学习网站、学习管理系统、问卷平台等对学生在线学习中的登录情况、学习时长、暂停位置、资源下载、讨论发帖、作业完成质量等进行全方位跟踪,形成精准的多模态学习大数据[12]。在授课过程中对借助平台发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处理,以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后则应根据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忽略的个别学生的表现问题,并在后续课程中及时反馈。教师在完整的授课周期结束之后,应从智慧教学平台下载全时段上课数据信息,并借助问卷平台,针对课程发放匿名问卷,然后再借助平台或其他数据处理软件,挖掘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效果等各方面的信息,对照教学目标做一一验证,以查漏补缺。如根据某学期课后问卷的反馈,教学团队及时发现了教学中存在分组方式不合理、木工工具配比不全、线上教学时间过长等问题,因此在下一轮教学循环中,修正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善了教学条件,并结合学情数据,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重置了教学目标矩阵,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反馈机制。

(二)基于数据平台和软件的教学验证

为进一步获知学生在课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教学团队对最近三次的学生学习报告进行了整理,共取得课程结课报告样本179份。借助“微词云”平台,将报告文本输入,依据分词方法在平台中进行筛选,剔除无意义及非相关词汇,保留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相关的词汇,共取得高频关键词86个。

首先,教学团队在分词结果基础上,以词频分析法考察学生的兴趣热点和学情数据,通过研究关键词词频与教学目标矩阵的耦合关系,将能够关联的词汇数据形成统计表格,使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相关性分析。其次,教学团队通过共词聚类分析检验词汇共现关系,并通过聚类算法将关键词进行聚类组团,考察学生对某教学子目标的达成情况[13]。从聚类分析中得出,在课前提出的目标矩阵中,教学子目标实现较好的分别为“工匠精神”“劳动价值”“审美教育”等,而教学内容中体现最多的几个聚类为“木工工具”“设计创作”“榫卯”等,证明在这几个方面,课堂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目标达成度。同时,通过对比教学目标矩阵也可以发现,学生在报告中较少提及“以劳增智”“劳动思维”“木工文化”等若干目标和内容,这反映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感悟不多、印象较浅,教师应在后续的教学循环中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课时分配和教学支架的倾斜。最后,教学团队对关键词组进行了突发词检测。在突发词检测中,发现“更深入”“意犹未尽”“皮毛”等词汇,运用共词分析方法发现与其相关的共词分别为“技艺”“榫卯”“木雕”等,其中“榫卯”是既定学习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在这个方面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木雕”虽然从属“设计创作”教学内容,但是学生提出了15个频次,属突发词范畴,体现了学生在“木雕”方面的深度学习需求。进一步对“木雕”进行共词分析,还可以看到如“木勺”“小动物”“发簪”等关联词,表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可作为后续教学目标矩阵迭代和教学内容设置的可选案例。

教学团队进一步利用“微词云”平台中的情感分析功能,将学生结课报告导入平台,进行了情感分析。通过平台的数据清洗和计算,在45995个文字中,共析出情感词566个,其中正面情感词460个,负面情感词32个。教学团队在情绪值分布散点图中了解到,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情感评价服从正态分布,整體为正面。在正面情感评价中,表示“喜欢”的词条共出现54次,词条数据占总量的11%。点击“喜欢”词汇,呈现该词的正面情感数据为94%,中性为2%,负面为4%。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反馈总体为正面,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较好。再从负面词汇“遗憾”的共现词网格中可以看到,学生明显对课时量、小组协作、木工文化等方面体现出了负面情绪,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循环中对课时安排、小组协作、木工文化等方面加大教学资源和教学支架倾斜。再如,检索“教师”词条,可以看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课堂中建立的情感强度,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整体表现,以及在情感构建方面所要改进的方向。

四、结语

本文以一起来做木工课程为例,借助“精准教学”“混合式教学”“数字化教学”三种教学方法和措施,阐述了劳动教育融入通识教育教学的路径。教学团队将这些方法细化为学情诊断、精准教学目标矩阵建构、多线程混合式教学预案创设、探究式社区模型引入、教学支架体系创设、数字化平台的数据跟踪与提取、数据解析与挖掘等具体举措,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通识教育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对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较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普遍得到了提升,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证基础上,将部分通识教育公选课纳入劳动教育体系,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3-01-20].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 卓晴君,徐长发.以劳树德 以劳增智 以劳育美[N].光明日报,2018-10-19(13).

[3] GARRISON D R, ANDRESON T, ARCHER W. Critical thinking, cognitive presence, and computer conferencing indistance educ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2001,15(1):7-23.

[4] WOOD D J, BRUNER J S, ROSS G. 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solving[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76,17(2):89-100.

[5] 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

[6] 何克抗.教学支架的含义、类型、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让我们深受启发的亮点之一[J].中国电化教育,2017(4):1-9.

[7] 程文冬,闫莉,李星,等.新工科视域下基于“智造创新工场”的劳动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6):32-38.

[8] 安富海.精准教学:历史演进、现实审视与價值澄明[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8):56-62.

[9] 祝智庭,彭红超.信息技术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8-25.

[10] 冯晓英,吴怡君,曹洁婷,等.“互联网+”时代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21(6):60-67.

[11] 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N].中国青年报,2013-04-29(1).

[12] 杨现民,李新,邢蓓蓓.面向智慧教育的教学大数据实践框架构建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0):21-26.

[13] 李纲,巴志超.共词分析过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3(4):93-113.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教学精准教学劳动教育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高中数学数字化教学问题探析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数字化教学下科学课的上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