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2023-10-13王皓磊尹鹏江学良

大学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专业评价

王皓磊 尹鹏 江学良

[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与新形势下经济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基于OBE教育理念,重新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架构、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了“林—土”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覆盖全要素的持续改进机制,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OBE教育理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2-0027-04

“交通强国”是我国十二个强国战略之一,交通运输部提出,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 随着相关政策出台,优化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新形势下适应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地方高校是土木工程人才的重要“输送者”,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地方高校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其专业设置和构架体系已逐步得到优化,但仍存在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与新形势下经济发展不适应等问题。如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适应当前产业发展要求,是地方高校在进行专业建设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based Education,簡称OBE),是欧美发达国家主流的教学改革理念,也是工程教育认证[2]的三大重要基本理念之一,其定义为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并系统地组织实施教学,以确保学生围绕培养目标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实质性的学习成果[3-5]。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OBE教育理念是提升专业内涵和推动教学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和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立足新时代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优化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架构、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等,介绍在实施新培养模式中取得的成果,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部分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中国于2016年3月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会员,《华盛顿协议》规定,缔约方所认证的工程专业具有实质等效性。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目前我国部分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部分地方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未能充分考虑自身学校和专业定位及发展问题,同时缺少行业专家的参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针对性不够强,既不符合学校的总体发展要求,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导致部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短期内难以适应岗位要求,出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不高的情况。

(二)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但部分地方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仅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6]设置课程体系,未将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成果产出”上。传统的课程体系虽能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但部分课程内容滞后,与工程实际需求不匹配,没有紧跟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无法达到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的,专业发展缺乏自身特色。

(三)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评估学习产出是OBE教育模式的关键(重要)环节,但部分地方高校的课程评价体系侧重于理论教学评价,评价主体仅为教师和学生,缺乏综合性;评价模式仍为传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静态评价。这种静态评价模式更多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无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四)持续改进机制不够完善

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专业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机制,形成“评价—改进—再评价”的闭环管理,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地方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基本都有校内监督评价制度,但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较少征求企业、专家和毕业生的意见及建议,难以实现持续改进,造成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因此,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将OBE教育理念融入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循环机制,不断改进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培养出符合社会、行业发展要求的高质量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推动工程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于2019年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于2014年和2017年两次通过土木工程专业认证(评估)[7]。经过33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两次专业认证,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学校根据自身林业特色,并以专业优势为基础,结合行业技术发展与企业需求,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进校授课、邀请校友回校参加座谈、开展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问卷调查、进行在校生线上调查、前往兄弟院校考察等多形式、多渠道征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经过多轮讨论、修改,制订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8]为目标的,使学生具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人才培养方案(见图1)。

(二)“林—土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双塔”理念,结合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和毕业要求,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林—土融合”课程体系(见图2)。课程体系涵盖了人文社科类通识教育课程,数学与自科类课程,力学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类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等,并增设了生态文明导论、现代竹木结构、道路景观设计等具有林业特色的选修课程。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学校开设了土木工程导论、土木工程伦理、木结构赏析、桥梁之美等专业文化素养选修课程,在确保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绿色环保理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实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養目标。

在构建“林—土融合”课程体系的同时,学校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与自身科研项目相结合,既做学生专业学习的引路人,也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近5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共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24项,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1项;校级课题48项,院级课题63项;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省级教学能手称号2人,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5人;获校级教学奖励12人次;省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3门,校级放心课程24门;专业教师主编教材27部,发表教研论文82篇。

(三)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

学校成立了由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组,课程组通过对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广泛调研,依据OBE教育理念的“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原则,明确了课程的学习成果产出,即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此决定课程的授课内容和课程目标。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建立了由教师、学生和学习小组成员等评价主体组成的“三位一体”评价体系(见图3),其中,教师评价更多的是指导性、方向性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在完成团队任务和实践任务后的自我评价,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学习小组成员的评价在于使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并对组员的表现进行反馈。综合三方评价主体的意见,最终形成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评价内容不仅局限于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应用的情况,还包括对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的评价,这样全方位的评价内容,既符合毕业达成度的要求,也能给予学生更为全面、合理、公平的评价。为了避免传统笔试评价的局限性,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目的,学校还积极鼓励课程组探索新的考核模式,构建线上教学资源,形成以每节课知识点测试评价、每章总复习题、结课时的综合测试等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课程评价机制,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四)覆盖全要素的持续改进机制的构建

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持续完善校内反馈机制,采取校、院两级领导和教学督导、同行教师随堂听课、学生网上评教等形式,实现了全要素覆盖。对任课的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可促使其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加强与校友、用人单位的联系,定期向毕业生征求意见,对校友进行跟踪反馈以获取其职业发展信息,对用人单位进行走访调查以获取其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价与改进的建议,确保毕业生、校友和用人单位的良性互动。同时,将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信息运用于优化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设计,增强师资力量,丰富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全要素协同,将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成为持续改进的动态系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三、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成效

(一)学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学生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与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近几年,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试验项目,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12项,校级项目24项,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南地区(七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竞赛”、湖南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竞赛。其中,在2022年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分区赛上,学校学生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创意美观奖”1项;在2022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决赛上,学校学生获得虚拟仿真数字测图特等奖6项,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既展示了中南林土木学子的风采,又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近几年,学校毕业生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毕业生2人次,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69人次;年平均就业率为94.5%。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较高,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均在97%以上,其中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等多项评价指标满意度评分均超过90%。2019年,学校与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一带一路”联合培养班,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及高等教育为社会和地方服务的功能,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发展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2021年,笔者针对2014—2016级三个年级12个班共462名毕业生目前的职业、职称及学历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表明,这三个年级毕业生获得中级职称的比例分别为90.4%、87.6%和81.2%,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培养目标要求。

(二)教学条件建设效果明显

经过两次专业认证,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拥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备价值2300万的土木工程实验室(含BIM与虚拟仿真实验室),建筑面积940平方米、设备价值1290万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筑面积352平方米、设备价值720万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同时,通过校级实验室共享平台,整合了全校实验设备资源,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促进了多学科融合。部分学生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依托现有实验设备,开展了研究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构建了以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湖南省基础课示范实验室与产学研实习基地、省级优秀实习基地为主的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共建设产学研实习基地28个,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1个,新增教学实习基地18个。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虚拟仿真平台,土木工程专业构建了“虚—实结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认识实习以指导教师讲解为主,使学生对工程实体有直观的认识,了解专业的具体内容,明确需掌握的理论知识;生产实习采取学生自主联系、教师辅助的形式,使学生能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施工过程和工艺有较深刻的认知;结合虚拟仿真软件开展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施工全流程有完整清晰的了解,并通过实操考核真正掌握施工工序,实现“沉浸式”实习。

(三)示范推广效果好

学校相关负责人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在湖南省土木工程院长论坛上进行主旨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相关成果被湘潭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采用,吸引了省内外10余所高校到校学习交流。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获批湖南省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新闻联播等也相继报道了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经验。

四、结语

本文以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基于OBE教育理念,结合工程专业认证的最新要求,总结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在人才培养目标、“林—土融合”课程体系、课程评价机制、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其他同类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交通運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23-01-1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8/06/content_5532842.htm.

[2] 李志义,赵卫兵.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最新进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 :39-43.

[3] SPADY W D.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 [M].Virginia:American associ?

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

[4] 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33(8):1-6.

[5] 孙竹,韦春荣.国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解读及经验借鉴[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2):134-136.

[6]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文件:2017版·总第6版[EB/OL].(2017-06-21)[20123-01-02].https://www.mohurd.gov.cn/jigou/sjjg/jgrss/rssgzxx/201706/20170621_232299.html.

[8] 李江霞.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力、以结果为导向: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本科工程教育模式创新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115-119.

[责任编辑:苏祎颖]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专业评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