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玩”行为的教育管理思考

2023-10-13朱其伟古冬雁

大学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行为教育管理立德树人

朱其伟 古冬雁

[摘 要]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玩”行为呈现三个特征:青睐快节奏、低成本的网络互动;沉迷于新媒体和个性推送;重网络社交、轻线下交流已经常态化。全时的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冲击着固有的教育管理,给高职院校师生带来诸多困惑:教师面临网络信息快而育人效果慢的困惑;教育面临个性化培养需“精准推送”与教育公平“宽受众”的困惑;学生面临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困惑。为此,应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等优势实现长效育人;坚持多样化育人,成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厘清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使教育管理快速适应新媒体时代,从而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玩”行为;教育管理;新媒体;高职院校;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2-0019-04

目前,短视频、段子、游戏、论坛等占用了青年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成为他们主要的消遣方式。玩是人的天性,其核心要义是指嬉戏、消遣、玩耍或从事某种娱乐活动。新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管理要基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了解其行为特征,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动向,采取灵活科学的教育管理方式,使学生内心认同并激发其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实现“育人”的目的。本文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的“玩”行为状况、思想态度等,从而提出教育管理的建议。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711份,其中男生246人(占比34.6%)、女生465人(占比65.4%)。以下数据均来源于此次调查。

一、高职院校学生“玩”行为的特征

(一)青睐快节奏、低成本的网络互动

在经费使用上,高职院校学生可用于“玩”的支出较少。在青年大学生每月主要消费支出占比的调查中,伙食费是主要支出,交通费支出占学生月消费的9.9%,直接娱乐支出占学生月消费的11.54%,娱乐性质的经费支出“捉襟见肘”,导致“穷玩”仍然是学生的首选,如低成本的网络娱乐(刷抖音等)。新媒体传播的方便快捷、低成本、全天候等特点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对各类新媒体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此外,海量的“短平快”信息和“标题党”吸引着大量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直观、低成本、快节奏的网络信息上,进而导致青年学生追求浅层次的“欢乐”,无节制地“玩”下去。

(二)沉迷于新媒体和个性推送

高职权院校学生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在“玩”媒体上,容易被“网络事件”吸引,并热衷于集体讨论。据调查显示,有76.79%的学生在使用交友聊天工具;72.15%的学生“刷”短视频;玩游戏、看电视剧、看电子小说等项目所占的比重也较大。迎合受众的偏好和需求是新媒体发展的生命线。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迎合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娱乐、文体活动、关注社会等方面信息需求,不断设计出更加个性化的短视频、趣事、段子等信息,通过大数据算法精准地推送给他们,使学生沉迷其中。

(三)重网络社交、轻线下交流已经常态化

互联网在新媒体的加持下,开放、实时、共享等虚拟特质容易让学生游离于现实管控之外,尤其是处在相对单纯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较缺乏社会阅历的学生。在交流渠道选择的调查中,有69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7.89%)选择微信,有59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3.54%)选择腾讯QQ,除此之外,学生还选择使用钉钉、支付宝、发短信等线上交流方式进行日常的沟通交流,选择线下交流的比重仅为36.29%。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的大学生一改过去面对面交流、书信交流和电话交流等传统交流方式,网络社交已经常态化。主要原因为:一是追求思想自由。网络的发展让学生在信息获取特别是思想交流等方面的需求轻易地实现,使他们更渴望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如就某一话题开展积极评论、交流、吐槽等,使得“弹幕文化”十分火爆。二是喜欢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在交流的过程中,语音、表情包、短视频等方式丰富了传统的文字交流方式,让沟通的效果更直接、有效。为此,把握好学生这一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是有效开展教育管理的重要参考。三是敢于在网络中表达自我。依仗网络匿名、虚拟等特点,学生敢于在网络中表达自我,把情感、压力等宣泄在网络中,以求精神慰藉。

由此,學生在与人的沟通交流方面出现新的问题,主要是模糊了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界限,线下交流和沟通变得困难,一些言语和行为难以在现实社会中使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同学之间的矛盾增多,学生的内心变得脆弱、不安。

二、海量的网络信息冲击教育管理带来的困惑

(一)教师面临信息更新快而教育管理育人效果慢的困惑

新媒体网络传播节奏迅猛,学生线上互动频繁,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长期实施才能发挥作用,呈现出新媒体网络传播和互动节奏“快”而教育管理育人效果“慢”的特征。这“一快一慢”给教师带来了诸多困惑:一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保持思想政治价值引领的地位。新媒体全天候、便捷、可互动等优势容易夹杂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政治价值引领的内容容易被海量“短平快”的信息覆盖,保持思想政治价值引领的地位变得更为困难。二是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价值认同和获得感。新媒体提供内容丰富的海量短视频、图片等,又具有全天候、不限地域、互动参与等特点,容易让学生迅速满足浅层次的感官需求,并产生获得感。而教育管理的长效性和隐匿性特点使得教育效果不能“立竿见影”,短时间内难以让学生产生获得感和价值认同。三是如何应对学生通过新媒体快速获取劣质信息的挑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获取信息更方便、更快捷。信息资源有优劣之分,若学生获取的是劣质信息,这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教育面临学生个性化培养需“精准推送”与教育公平“宽受众”原则的困惑

我国一直致力于教育公平,2022年,各形式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65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1],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育内涵建设的前进方向。文化学习时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等特性,在新媒体等技术的加持下变得更为明显,传统大班授课的方式越来越“众口难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变得更为紧迫,教育面临着以下困惑:一是如何坚持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特色又兼有新的教育形式与资源。独特的教育风格需要学校或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才能形成,但是带有“玩”性质的学习小游戏等在线资源伴随着新媒体发展而不断涌现,各类教学视频、学习软件等新的教育形式推陈出新,追求新鲜和有趣的教育方式,将使学校或教师容易在纷繁多样的教育形式中迷失自我。二是秉持教育公平的“宽受众”原则,还是崇尚学生个性化培养需“精准推送”的问题。传统教育秉持教育公平的理念、立足“宽受众面”的观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随着学习资源个性化、数字化,学习方式精准推送等新的教育方式的出现,教育工作者既要满足教育公平又要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时常难以取舍。三是传统校园文化与“新环境”取舍的困惑。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建设空间,通过广播站、宣传墙、横幅标语、学生社团等载体进行传播,形成特有的校园环境、精神、行为和制度等。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形成了更具个性化推送以及具有互动“玩”性质的网络环境,相对固定的传统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三)学生面临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困惑

抖音、快手等提供娱乐性质的媒体平台吸引了广大学生,成为学生手机端浏览时间较长的软件。沉醉于虚拟世界的“美好”容易让人忘记现实的平淡,吃苦耐劳、不怕挫折、勇于挑战等精神品质在现实中被弱化,使得畏难情绪在学生中渐长,学生的理想信念在现实与虚拟之间变得混乱不清。这主要由三个方面造成:一是网络与现实的自由度不同。网络的匿名规则给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场所,交流互动空前自由。而现实中,学生的一些言论可能受到学校、老师、家长等方面限制。在网络中,许多学生热情奔放,回到现实却截然相反,表现为有意隐瞒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而显得沉默寡言。二是学生在虚拟的世界中可以塑造完美的角色,甚至可以自由展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展示的一面,但回到现实生活中,则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承担责任,这种差异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到困惑。三是付出与回报体现不同。在虚拟世界,学生可以通过较少的“付出”就能收获巨额“回报”。平台通过杠杆原理放大“回报”,提高玩家的“获得感”,以此满足玩家的精神需求,从而增加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但现实生活中的“回报”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甚至付出了也并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回报,导致学生产生避难趋易情绪,很多学生选择逃避现实,这给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玩”媒体背景下教育管理的脱困之路

(一)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等优势实现长效育人

利用新媒体的形式和特点丰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内涵”。第一,在新媒体娱乐泛化的背景下,面对各式各样的信息轰炸,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要结合时代特征,转变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获得感”,从而体现教育的魅力。第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使用方便快捷、传播范围广、传播效果好的优势,及时传播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决策部署、文件精神等,通过深入解读、引导思考、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等,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教师可以对有趣的网络用语和幽默的网络流行语加以利用,但是不能重段子、轻理论,错误引导学生向娱乐化方向发展。第三,结合学生热衷网络社交的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网络热点,参与时政话题,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第四,借助新媒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富有教育意义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社会热点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辨能力。

(二)堅持多样化育人,成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人人皆玩、处处能玩、时时可玩的特点,营造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是树立人机协同育人的理念。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融合规模化育人和个性化培养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是引入大数据教育。教育规模化可以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和优化教育过程,使得教育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更趋个性化。三是打造智慧校园和教育虚拟环境等培养空间。借助新媒体、互联网、VR、XR等平台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和智能环境,全方位营造体验式、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推进教育环境虚实有机融合,通过语音识别、用户画像等智能算法实现教育内容的精准推送,个性化推荐最佳的学习路径,驱动规模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走向纵深。

(三)厘清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新媒体带来的沉浸式娱乐体验使很多师生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给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带来了系列困扰。厘清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是解决这一困惑的关键。第一,教师要厘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认识到现实世界是虚拟世界的基石,虚拟世界是由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模拟现实而成的,二者可相互影响。教师只有明确识别二者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第二,教师应辩证地看待新媒体现象,认识到新媒体为教学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教育素材,应对其积极利用。第三,教师只有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关心的话题热点,把握学生的交流方式、沟通渠道、语言特点、行为特征,才能更有成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借助新媒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代入感,提升教育管理亲和力。教师应把握大学生热衷于在新媒体上互动交流,并在其中宣泄个人情绪、缓解压力、展示个性等行为特征,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增进互信,才能帮助学生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找到自信和快乐,促进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解决学生重网络社交、轻线下交流问题。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多元,且短、平、快。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基于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玩”行为的考察,可以从学生的行为特征推断其心理特征,从而改革现有的教育引导方式,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并能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快速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从而健康、持续、高质量地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655万人[EB/OL].(2023-03-23)[2023-04-25].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3/55167/mtbd/202303/t20230323_1052382.html.

[责任编辑:黄紧德]

猜你喜欢

行为教育管理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