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风筛过作清风

2023-10-13中州客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 2023年8期
关键词:消夏大暑清风

中州客

“大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节气,“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记载:“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民谚曰:“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古时消暑良方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曾几《大暑》)天地之间,炎热烘烤,古代没有空调电扇,仅靠在水里冰镇瓜果消暑解决不了问题,不仅要珍惜光阴努力干活读书,还要好好休息防止中暑。可古代先民很智慧,发明种种民俗习惯消暑,比如结茅屋而居,闭门不出。先秦《墨子·公孟》中曰:“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墨子问为什么要建造房屋,是为冬天避寒,夏天躲避暑热。汉代多沿用秦制,三伏时官方在首伏时会放假,让大家根据自己的条件避暑。此外,伏日还有颁冰仪式,即伏日将去年腊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们消暑,尤其是皇家有人力、财力储藏冰块,从周朝开始到唐宋元明清帝都京师,入夏即有皇家赐冰之举。宋代朝廷从初伏日开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大宋王朝崇尚雅致生活,消夏很讲究,但能得到皇帝赐冰的官员是少数,得不到冰块的小官员只好自己想办法。“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团方。来风堪避暑,静夜致清凉。”(班固《竹扇诗》)老百姓更多的是用扇子。扇子从先秦就有,最初是树叶和羽毛制成,优良的羽毛扇子成为部落首领或者王者身份的象征,巨大的扇子用以蔽日、静尘、伺者持拿、烘托身份。摇动扇柄,凉气自来。用竹子或丝绸制作的团扇,在汉朝普及。夏天皇帝和大臣上朝,袖子里都有一把圆扇,热时拿出来扇,也是一道风景,但纨扇后来成为女子夏天的装饰物。“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摇扇臂中疼,流汗正滂沱。”

南宋时期的杨万里退隐乡村,“三伏天”更热。“日光煮水复成汤,此外何处能清凉?掀篷更无风半点,挥扇只有汗如浆。”(《五月初二日苦熟》)天气热得实在受不了,只好钻进青青竹林里乘凉。“芒鞋葵扇颇萧然,倦倚胡床不是眠。避暑无藏身去处,追凉行尽竹旁边。御风不必问雌雄,只有炎风最不中。却是竹君殊解事,炎风筛过作清风。”(《午热登多稼亭》)竹子,是文人气节的象征,“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古代文人对居住环境都有高雅的追求,竹林不仅能为消暑提供绿荫,更能让人心静,心静自然凉。追凉行尽竹旁边,炎风筛过作清风。竹子最能理解我,从竹林中刮出的清风,总带着凉爽气息,沁人心脾。历代文人们都很明白这一哲理。

■精神消夏之法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苦热题恒寂师禅室》)“唐都人,伏天于风亭水榭,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开元天宝遗事》)白居易与此不同,他从禅房里悟出精神消夏法,并非唯心主义。心里安闲清静了,自然就感覺凉快。不仅是消暑,生活中的道理皆是如此。欲望比大暑天气还热时,离“中暑”生病也就不远了。“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消夏》)白居易继续贩卖他的“精神消夏法”。“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夏日闲放》)白居易一生内心其实很在意功名利禄,表面上和行动上却以退为进,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该享受的他都享受了,该得到的名利他都得到了。大暑天气里,白居易很潇洒。天热不出门,自我清静,宽衣解带,自由自在,少吃多睡,知足常乐。

唐朝的元结也懂得白居易的精神消夏方法。“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登殊亭作》)登高望远,心胸开阔,清风入怀。人生几何,对酒当歌。年轻的好朋友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不在乎尘世名利富贵,远离灾祸,保持内心清凉。

炎风筛过作清风。夏日炎炎,我们不仅要预防生理“中暑”,更要预防精神“中暑”……

猜你喜欢

消夏大暑清风
消夏
农事 大暑
大暑
9月,清风送爽 高远辽阔
消夏谨防啤酒病
Way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s rural area
清凉消夏魅力十渡
携清风一缕,叹浮生轻狂
清风沐竹,忽而今夏
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