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维观察

2023-10-13张悦群

语文建设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

张悦群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立意;三维观察;容量维度;性质维度;任务维度

每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作文,而谈论作文最多的则是“写什么”的问题。这并不奇怪,因为写什么永远比怎么写更重要。一道作文题“写什么”和“不写什么”,只靠“我以为”“我觉得”“我估计”的想当然是不行的,而按照传统方法分析材料作文的三部分——“材料”“任务”“要求”,也是难以奏效的。如果从容量维度、性质维度、任务维度观察其审题立意,就会发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共有七份,除了北京卷命制两道大作文题与三道小作文题,其余六份试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与天津卷、上海卷均各命制一道作文题。下面先就四份全国卷的四道作文题进行三维观察。

1. 容量维度的一元与多元

这里的容量不是指文字容量(当然2023年高考作文题都进行了瘦身则又另当别论),而是指逻辑要素容量,因为有的题目只是一元要素,有的题目却是多元要素。如新课标Ⅱ卷作文题目“自己的空间”的逻辑要素容量就是一元。

青少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空间,虽有“放松”“沉淀”“成长”三项,但三项不等于三元,它们之间不像数学一元、二元、三元方程中的“X”“Y”“Z”那样是并列关系,而是逻辑链中的前后件关系。“放松”是前件,“沉淀”为其后件,“成长”又是“沉淀”的后件,三者结合起来构成“放松→沉淀→成长”的链条,一条链只能是一元。链中的三项内容,“放松”为首端,“沉淀”为中端,“成长”为末端,都不能独立成元,而只是一元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全国甲卷作文题“科技与时间”似乎以“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为前件,以“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为后件,二者是一元中的前后件。但我们不能剥离作文题的言语表述倾向进行赤裸裸的逻辑分析,而一定要看作文题在说什么,是怎么说的。“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是转折复句,命题并不把二者看成前后件关系,而是二元关系,只是前轻后重、前次后主而已。即“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是很好的,“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则是糟糕的。这个前次后主的二元关系,给人一种警示,因科技更好地掌控时间是一把双刃剑。

一般说来,并列复句、选择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的逻辑容量都是二元,都不是前后件组成的一元;而因果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目的复句的逻辑容量都是前后件组成的一元,而不是二元。

2. 性质维度的三种呈现

这里的性质指肯定与否定,即正与反。从黑格尔与马克思“正反合”理论来看,作文题意旨的呈现从性质角度可分为三种,一是正面呈现,即“A”;二是反面呈现,即“非A”;三是正反综合呈现,即“A∧非A”。

新课标Ⅰ卷“好的故事”是正面呈现题意,题旨很清楚,“好故事有好作用”。以此来理解既准确又通俗易懂。全国甲卷“科技与时间”之“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则是反面呈现题意,提醒人们认识到“技术发展能更好地掌控时间”也是有副作用的。如果写议论文,可以揭示其副作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如果写记叙文,则可以表现副作用形成的具体情形及后果。全国乙卷“吹灯挡路”则是正反综合呈现题意,“吹灯”“挡路”与“一花独放”都属于反面,“百花齐放春满园”则属于正面,把正反综合起来,不难发现其题意为应当互相欣赏,共同发展,不能互相挡路与拆台。

3. 任务维度的两大侧重

这里的任务不是任务群的任务,也不是一般作文题中所谓“要求”的任务,而是“写什么”的任务。无论什么作文题,要么侧重祈求,要么侧重阐述。

祈求就是祈使、希望、要求、倡议、告诫、禁止等,指向做法。如2022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围棋三手”主要写“应该怎么做”(练好本手方能成为妙手)与“不应该怎么做”(不应该不打好基础,否则只能成为俗手);阐述就是分析、评价、比较、介绍、推荐、赞赏、颂扬等,指向属性。如2020年全国甲卷作文题“齐桓管仲鲍叔”主要写“应该是什么”(齐桓公或管仲或鲍叔应该是感触最深的人)与“应该不是什么”(齐桓公或管仲或鲍叔之外的两个人不应该是感触最深的人)。

2023年全国乙卷“吹灯挡路”侧重祈求,明确要求不应“吹灯挡路”,而应该互相欣赏,共同前行。新课标Ⅱ卷“自己的空间”也侧重祈求,“希望”青年人“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全国甲卷“科技与时间”侧重阐述,即揭示“有人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反而成了时间的仆人”的逻辑原因。当然其逻辑原因比较复杂,因为“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只是特称判断,不是全称判断,还存在另外一個特称判断,即“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主人”。这也需要通过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方能阐述清楚。

无论侧重祈求还是侧重阐述,其写作内容都不是截然分开的,因为既然“侧重”就必然“兼有”。甚至有时侧重阐述的作文也可以写成侧重祈求的作文,侧重祈求的作文也少不了阐述分析。要看具体表达,只要表达合理,言说圆融,不偏离主题,写什么都可以。

逻辑学告诉我们,分类是稳定的,划分是临时的。下面综合三个维度来看如何划分高考作文题。从容量维度看,有一元与多元两类;从性质维度看,有正面、反面、正反面三类;从任务维度看,有侧重祈求与侧重阐述两类。把三个维度的七类作文排列组合一下,就不难发现如下十二种题型:一元正面侧重祈求、一元反面侧重祈求、一元正反侧重祈求、多元正面侧重祈求、多元反面侧重祈求、多元正反侧重祈求、一元正面侧重阐述、一元反面侧重阐述、一元正反侧重阐述、多元正面侧重阐述、多元反面侧重阐述、多元正反侧重阐述。无论全国甲卷、乙卷的两道作文题,还是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的两道作文题,都可以从上述作文题中找到它们的位置。一旦找到位置,其审题立意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全国甲卷“科技与时间”属于多元反面侧重阐述的作文题。人因技术而“更好地掌控时间”,但走向了反面,使“自己成了时间的仆人”,这种可怕的现象及其后果值得阐述与剖析,以警示正在运用科技掌控时间的人们,不要做“时间的仆人”,而要做“时间的主人”。全国乙卷“吹灯挡路”属于一元正反侧重祈求的作文题,意在说明彼此欣赏、共同进步才是正道,不能互相拆台。有位语文教师就这道作文题写了一篇题为《窗下的人性》的下水文,通篇评述泰格特短篇小说《窗》中那位不靠窗之人的丑陋人性,阐述他由羡慕到嫉妒再到恨的心理发展过程,并不符合“吹灯挡路”作文题侧重祈求的指向。当然,笔者在此并不是说侧重祈求的作文就不可以阐述与评述,而是阐述与评述只能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或论据而已。

新課标Ⅰ卷“好的故事”则属于多元正面侧重阐述的作文题。“好的故事”的题旨固然是“好故事有好作用”,但其好作用又是多元的,既能“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又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这些道理都是可以阐述清楚的。实际写作当然可以写某一元,也可以综合几元写。如果表述恰当,还可以写“希望、要求、倡议、告诫”等祈使类内容,但不应改变其侧重阐述的基本属性。

新课标Ⅱ卷“自己的空间”则属于一元正面侧重祈求的作文题。“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方能“沉淀”,“沉淀”方能“成长”,三项内容构成了“放松→沉淀→成长”链条。由于这个链条内部的逻辑关系是有传递性的,而传递性逻辑关系可以简化为首端与末端相连的形式,所以“放松→沉淀→成长”可以简化为“放松→成长”。而“放松→成长”更明显地体现了作文题“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是“成才”条件的题意。如此观察理解,才能更清楚地发现题旨,即希望青少年先学会“放松”,再学会“积淀”,进而更好地“成长”。

现在运用上述方法,来观察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1. 北京卷“微写作”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第(1)题“班级公众号”属于一元正面侧重阐述的作文题与一元反面侧重阐述的作文题。前者侧重阐述“需要创建班级公众号”的观点与理由;后者侧重阐述“不需要创建班级公众号”的观点与理由。

第(2)题“写花卉场景短评”属于一元正面侧重阐述的作文题或多元正面侧重阐述的作文题。为什么有两种可能呢?要看考生如何确定题旨。“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选一个与花卉有关的场景”“写一段短评”,若只写一个题意,如场景的“正面烘托”,则是一元,若再加上“反面衬托”则是多元。不管一元还是多元,都得进行“是什么”及“为什么”的阐述,方能写好“一段短评”。

第(3)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更要看考生的题旨确定。要看所写的“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具备什么特点,方能定为什么题型。比如抒情文《我爱家乡的这条河》,主题若只是“哺育了世世代代家乡人”,那么它是一元正面侧重阐述的作文题;再如小诗《老师,收下吧》,主题若有“一束康乃馨”“一封感谢信”“一颗感恩的心”等,那它就是多元正面侧重祈求的作文题。

2. 北京卷“大写作”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第(1)题“续航”属于一元正面侧重祈求的作文题或一元正面侧重阐述的作文题。考生以“为青春续航”为题旨,既可以写“怎么做”,也可以写“为什么”,也就是说,一元正面侧重祈求与一元正面侧重阐述均可以。而“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就不一样了,考生不太好写“怎么做”,但可以写“为什么”,因此它是一元正面侧重阐述的作文题。

第(2)题“亮相”要求写记叙文,是否不适合进行三维观察?其实仍然适合。审题立意与实际写作不尽相同,主要发掘题目背后的逻辑意义。“亮相”作文题也属于一元正面侧重祈求的作文题。或许有人反问,“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等活动的亮相不是多元表现吗?其实不然,作为记叙文一般适合写一种情况下的亮相,不宜写上述三种情况下的亮相,所以它仍然是一元的,而且是正面的、侧重祈求的,在故事的叙述中承载着一种希望、要求、倡议乃至告诫。

3. 上海卷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上海卷作文题“探索陌生世界”属于多元正面侧重阐述的作文题。命题非常机智,先说“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后说“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在交代“好奇心”原因的同时,启发考生思考其他原因,诸如“自己的责任感”“对象的召唤力”等,这就属于多元原因的阐述。

4. 天津卷作文题的审题立意

天津卷作文题“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属于多元正面侧重祈求的作文题,明确要求“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

由三个维度的七类作文题排列组合出来的十二种题型,基本可以囊括所有材料作文题。面对任何一则材料作文题,只要在这十二种题型中找到与其相匹配的“身份”,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其基本题意。如此,对高考作文复习乃至高中作文教学都不无裨益。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强弱之辩——2021年江苏高考作文述评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6年高考作文赏析
高考作文走红,看看各年级同学怎么写?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思辨,让你的高考作文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