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重要论述的创新性贡献

2023-10-13刘顺

文化软实力 2023年3期
关键词:保护主义全球化贸易

[摘 要]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周期性泛起的经济思潮和政策实践。新一波贸易保护主义的泛起并非偶然,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面”上原因,也有不少欧美国家在面对产业空心化、收入差距扩大、民粹主义反弹时故意转移国内矛盾的“点”上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世界前途命运的广袤视野,深刻剖析百年变局下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的动因、表现、危害,指明其应对战略及防范路径。这对回击逆全球化思潮、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效应。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

[作者简介]刘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周期性泛起的经济思潮和政策实践。尽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渐行渐远,但世界经济并未真正走出阴霾、实现复苏,仍处于增长乏力的后危机时代。当前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正是在这种境遇下生成和登场的。习近平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國际贸易低迷,保护主义普遍。”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经济全球化深度演进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的宽宏视野,科学剖析贸易保护主义沉渣泛起的动因、表现、危害,指明其应对战略及防范路径。这对回击逆全球化思潮、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效应。

一 洞察贸易保护主义的动因

新一波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和泛起并非偶然,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面”上原因,也有不少发达经济体在面对产业空心化、收入差距扩大、民粹主义反弹时故意转移国内矛盾的“点”上因素。

(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当今世界面临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和发展问题相关。”(习近平.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三十日,布宜诺斯艾利斯)[N].人民日报,2018-12-01(2). )贸易保护主义在欧美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回潮或滋生,正是因为全球发展问题并未从根源上解决,世界经济进入换挡期和调整期,总体上复苏乏力。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蔓延。时至今日,世界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在较长时间内并没有实现“V型”或“U型”反弹,也无明显强力向好的积极态势。反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和次生效应开始涌现,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异常突出,而且具有长期化趋势。尽管没有哪国能够独善其身、置身危机之外,但欧美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却对危机过度反应、大搞经济霸权、采取回流关门计划,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代表的逆全球化行径登台肆虐。“这个世界,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04. )在后危机时代,无论国际多边机制的调整还是全球经济的再重塑再平衡,都将是一个充斥变量的漫长过程。贸易保护主义正是在这种深刻演进和深度调整中滋生发酵的。

第二,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依然不足。当今世界正处于仍在加速演进的百年变局,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愈发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疲软、引擎缺项、预期转弱,下行压力仍在加大,甚至呈现失速失衡的风险。人类又走到了一个关键当口,各种矛盾和问题随之滋生,“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和金融稳定受到冲击,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投资者信心明显不足。”(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73. )一些过去曾高调主张自由贸易的国家开始伺机转向、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它们试图通过割裂全球分工体系、扭曲自然的市场竞争,来人为限制他国商品、服务、投资等自由地进入本国市场。所以,贸易保护主义的再次泛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隐藏着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深层根源。

第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经济效应仍在落地转化、尚未真正释放。在过去数十年间,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科学技术,已进入深度换挡期,驱动作用明显走弱。“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06. )当前尽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但仍然处于进程中的“待发”而非已经落地转化阶段,其带动作用和引领效应尚未真正迸发出来,并不能给世界经济增长提供直接的杠杆。这就为保护主义的泛起提供了一个重要肇因,毕竟在增长乏力情形下各国会不同程度地具有“趋利避害”以求自保的经济倾向。

(二)非贸易因素膨胀

除了贸易结构因素本身,习近平还特别关切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的非贸易因素。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就敏锐注意到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度关注生态安全,把它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之一,出口贸易正越来越多地面临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挑战。”(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187. )

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搅动世界经济的神经,除了贸易逆差和贸易品类结构这些直接的贸易因素外,还由地缘政治博弈、技术标准竞争、国内幼稚产业扶持等非贸易原因所致。这是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重要变量,甚至在增长动能乏力的世界经济转型期成为主要诱因。

事实上,非贸易因素膨胀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登台,正是因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蓄意把贸易问题意识形态化了。众所周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意味着所有国家不同程度受到波及和影响,而且宣告了欧美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较长时段“黄金增长期”的中断。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科技创新进入深度调整期,普遍存在有效生产不足的突出问题,为此,它们企图通过加征进口关税、强化产业政策、就业本土回流、预设准入壁垒等保护主义手段来展开“自救”。“西方国家等强化贸易保护主义,除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手段之外,在市场准入环节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劳工标准、绿色壁垒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由征收出口税、设置出口配额等出口管制手段引发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48. )再加上新兴市场国家和一批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一些过去长期占据价值链顶端的发达国家,开始产生明显的发展焦虑和竞争恐慌,贸易政策就愈发受到非贸易因素的左右。

(三)欧美大国国内结构性矛盾外溢

一些欧美国家贫富差距悬殊、政党竞争恶化、产业空心化、阶层族裔分化等国内矛盾的外溢和释放,也是贸易保护主义泛起的重要肇因。

其一,试图通过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来实施贸易霸权霸凌,使国内问题国际化。近些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政治优势特别是科技先发长项,恣意对他国特别是可能对其构成竞争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单边制裁,霸道无理地运用国内法规对境外实体进行“长臂管辖”。在世界经济普遍面临深度衰退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背景下,它们通过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以国内法来代行国际法,在制造大范围经贸争端中挑拨离间、分割世界并从中谋取狭隘利益。这种做法本质上就是把本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国内问题“甩锅”给国际社会买单,通过释放本国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来换取短暂利益,把本国的安全和利益建立在他国的长期不安全和核心利益受损的基础之上。

其二,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激起狭隘民族主义,把国内结构性矛盾转嫁出去。一些欧美大国每当遇到国内棘手问题诸如民调反对率和股市恐慌指数高企而难以应付时,就倾向于枪口向外、转移国内矛盾。贸易保护主义是它们擅长使用的经济政治工具,毕竟这有利于打着保护国内幼稚产业和扩大民族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道义旗号,来激起狭隘的民族主义为其所用。这成为世界动荡的一个重要风险源。“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煽动仇恨、偏见的言论不绝于耳”(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86. ),并由此产生诸种恶意围堵和打压他国的做法。一些搞本国利益优先的狭隘民族主义,正是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时的典型国际政治现象。它们借助具有民族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来掩盖和遮蔽国内结构性矛盾,把明显源于国内政策失误和制度缺陷的产业发展问题归咎为他国贸易的影响。这种行径错误地把贸易本身的问题偏离贸易本身来处理,旨在搅浑舆论、浑水摸鱼、诱导选情,完全基于国内党争的需要把经贸问题泛化模糊化,在向外转嫁国内矛盾中实现既定政治利益。

二 阐明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

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而又复苏乏力的严峻现实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态也在变异演进,主要表现为把经贸问题政治化、经济竞争武器化、单边主义扩大化。

(一)经贸问题政治化

滥用和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来推行贸易歧视政策,是当前一些欧美发达经济体实施保护主义的常用手段。全球经贸往来在发生学意义上源于自然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是资源禀赋在世界市场中不断筛选的结果。各国经贸往来在理想意义上应该是互通有無、各取所需的自由贸易。正如斯密所说:“我们完全有把握地相信,自由贸易无需政府注意,也总会给我们提供我们所需要的葡萄酒;我们可以同样有把握地相信,自由贸易总会按照我们所能够购入或所能使用的程度,给我们提供用以流通商品或用于其他用途的全部金银。”(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 [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9-10. )经贸问题首先是经济本身层面的,不应该偏离本质把其工具化特别是充斥着意识形态偏见的政治化。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变成国际政治博弈的杠杆。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集中在贸易领域本身,主要以提高关税税率、加大产业补贴、限定贸易品类等手段展开,但当下却变得更加隐蔽化和扩大化,如大肆滥用国家安全概念、预设进口配额、抬高技术环保门槛、制定歧视性政策、强化进出口行政壁垒等泛政治化手段。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在加入对他国遏制打压的政治色彩。以美国为例,2016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及接任的拜登政府都蓄意把中美之间正常的经贸问题政治化、把美国国内深层的产业失衡归咎于中国,悍然对中国发动以贸易战为代表的全方位打压。对此,习近平讲得很明确,“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双赢,在商言商,不要把中美经贸问题政治化”(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N].人民日报,2021-11-17(2). )。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是一种找错病因的药方,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经济胁迫外交行为,偏离了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政策取向,无益于真正问题的解决。

(二)经济竞争武器化

经济竞争武器化,是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另一重要表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前者是不同国家在切磋和交锋中追赶先进、淘汰落后,最终在共同技术红利中实现普遍发展;后者是对抗性的竞争,企图把一国的发展和收益建立在他国的衰退和损失之上。恶性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把竞争工具化和武器化,把正常的竞争变成了目的本身而非手段。当前一些西方发达经济体打着“规则”旗号,凭借由历史先发性积淀的经济科技优势,动辄对其他可能构成竞争的国家抡起断供、断链、脱钩、限购的单边制裁大棒,旨在通过经济霸权主义对他国“搞双标”“薅羊毛”“割韭菜”,甚至大肆推行“经济恐怖主义”。这严重影响了世界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稳定,给全球带来恐慌和混乱。把经济竞争武器化,本质上是滥用国家力量、以大欺小,而不是以一种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模式来开展经贸往来。把正常竞争视作零和对抗、把合作共赢当成认知陷阱,“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45. )经济竞争武器化是一场国际贸易领域的无序博弈,具有明显的“破窗效应”,是一种值得警惕的贸易倾向。若不及时纠正,很可能把贸易保护主义带上新的高潮和节奏。

(三)单边主义扩大化

当前单边主义做法明显增多,也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重要表现。单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大化,恰恰说明一些国家正以谋求一国私利来牺牲全球共同利益。

第一,世界开放程度不断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发达经济体大肆转向逆全球化之路,由“外向”转向“内顾”,世界经济的开放度和包容性不断走弱。根据《世界开放报告2022》数据,最新的世界开放指数继续呈下降态势,而且在开放成效上,反映政府开放意愿的政策指标和反映开放结果的绩效指标双双下降(参见: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编写组详解《世界开放报告2022》[EB/OL].(2022-11-10)[2023-09-12].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1110/c1004-32563145.html. )。这一严峻问题不容忽视。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有关研究表明,10年来‘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全球开放共识弱化,这值得高度关注。”(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36. )随着世界开放程度不断降低,国际分工体系、贸易体系和市场体系乃至金融体系都将遇到难以化解的障碍和壁垒,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也将变得更加孱弱。

第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下降。百年变局意蕴丰富,既是国际政治关系大变革,也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体系大调整。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

挑战了守成大国的比较优势,守成大国开始采取单边主义行径来推动世界经济“脱钩断链”。事实上,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是国际分工和贸易演进的自然形态,链条枢纽和节点之间本应是分工细化、环环相扣的,一个“断节断环”的出现,可能导致整个链条低效甚至中断。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根据世贸组织多次公开的数据,不仅全球贸易体量和投资数量明显萎缩,而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安全和韧性遇到严峻冲击,甚至在一些领域有断链失控的风险。习近平指出:“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认识到,必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坚决反对把产业链、供应链政治化、武器化。在国际经贸谈判中,要推动形成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消除非经济因素干扰的国际共识和准则,力争通过国际合作阻止打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恶劣行为。”(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46.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下降,正是一些国家大肆推行保护主义、对他国进行单边制裁的直接后果。

第三,国际范围内单边制裁明显增多。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复苏进程放缓,欧美发达经济体利用经济优势和政治霸权,故意设置以环保为借口的绿色壁垒、以劳工权益为幌子的蓝色壁垒、以知识产权为缘由的技术壁垒,不仅对他国进行贸易准入限制,而且蓄意甚至恶意对他国进行单边制裁。面对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无差别制裁增多,习近平多次在国际重要场合明确宣示:“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通过协商和谈判化解分歧,反对干涉内政,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共同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56. )以国内法代替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对他国施加单边制裁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毕竟全球是一个同频共振的大市场。单边制裁的背后,實质上既是对本国发展的不自信,也是对他国发展进步的盲目仇视。单边制裁具有传染效应,一旦一些国家带头实施,其他国家也必然跟进加码,最终把人类社会带向一个冲突对抗愈演愈烈的危险境地。

三 论析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08.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损人害己、割裂市场、贻害全球的经济政治行为。

(一)经济显现零和博弈

与自由贸易相对立,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消极负面的政治经济政策取向,它把世界市场进行分割和碎片化,大大抬升了流通和交易成本,但最终抬升的成本都要转嫁给各国人民,并不能真正解决实施保护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和经济问题。“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谁也保护不了,最终只会损人害己。”(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86. )固然,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产业竞争和利益分化,但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以保护之名去损害和打压别人。

这不但会严重妨碍世界各国的正常竞争,而且会阻滞全球生产效率提升、扭曲资源市场化配置,最终损害全球共同利益及人类合作精神。它是一种狭隘的短视利己政策,从长远来看并不能真正护佑一国产业走向强大,反而隔绝了外部的“养料”,最终只能越保护越落后。“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58. )从更广袤视野来看,如果一旦国家之间出现经贸纠纷或经济竞争,就大搞非黑即白、你输我赢的保护主义,那么世界再也难有安宁环境。在经贸领域滥用贸易审查和救济措施,任性使用大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蓄意阻碍正常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推行贸易霸权、霸道和霸凌,最终必然把世界推向极端化的新冷战境地。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曾经高姿态支持自由贸易的旗手,正在后退变成保护主义的推手,以意识形态划界大搞所谓的产业链供应链同盟、“自由贸易统一战线”,实则是打造分裂世界的“小院高墙”“平行体系”,试图以重构地缘政治的对抗方式来搞贸易操弄。习近平以亚太经济的发展为例直言不讳地对此进行驳斥,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倡议,“亚太经济合作从来不是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政治游戏,而是相互成就、互利共赢的发展平台。”(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21. )贸易保护主义最终谁也保护不了,只是变相的以邻为壑、恶性竞争,最终把世界经济推向没有赢家的零和博弈边缘。

(二)贸易战带来“热战”“冷战”

贸易战是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发酵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尽管保护主义往往最先从一些国家兴起和实施,但它具有“指挥棒”效应,很容易从一个国家蔓延至其他国家,最终导致贸易问题无法依靠贸易本身来解决,带来具有国际政治意义上的“热战”“冷战”。

第一,贸易战是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必然结果。贸易保护主义这种思潮就像一辆危险驾驶的汽车,一旦失控就会越跑越快、翻车坠毁。当前这波贸易保护主义来势凶猛,与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汇流合流。尽管它泛起背后的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但总体上是受到世界经济颓势的直接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持续蔓延,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全球产业格局和金融稳定受到冲击,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投资者信心明显不足。”(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73. )若各自为战、各设壁垒,最终一些欧美大国必然为了一国私利而去抬升经济竞争的人为性、随意性。贸易战爆发就势所必然。美国对中国挑起的贸易战,就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历史告诉我们,如果走上对抗的道路,无论是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都不会有真正的赢家。”(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59. )这是对贸易战最为深刻的警示。

第二,贸易战将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习近平说:“贸易战不可取,因为不会有赢家。”(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45. )贸易战作为贸易保护主义发酵到严峻程度的产物,终将破坏国际合作大局、解构人类价值共识。贸易战并不会有真正的战胜方,只是对国际分工体系的践踏和亵渎,受损的却是双方甚至多方。历史上有关贸易战的轨迹就很能说明问题。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悍然发动的贸易战就直接导致国际经贸往来萎缩达66%,而且加重了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程度(参见:思楚.美国挑起对外贸易战给世界带来三重危害[N].人民日报,2018-07-08(3). )。尽管历史殷鉴不远,但当前一些欧美国家为了自身一时的狭隘利益,完全对历史教训视而不见。“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表明,如果全球爆发严重贸易战,即关税只要增加40%,全球經济将重现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本报评论员.美国贸易霸凌主义贻害全球[N].人民日报,2018-07-07(3).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如果大萧条再度上演,那将是世界文明的悲剧。打贸易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自残行为,毕竟世界贸易已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只有在共同做大做好蛋糕中才能真正切好分好蛋糕。当今早已是唇齿相依、深度交融的全球化时代,贸易战对人类来说就是一个历史负变量。“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如果走对立对抗的歧路,无论是搞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科技战,最终将损害各国利益、牺牲人民福祉。”(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63. )这是习近平对贸易战带给世界经济严重后果的深切担忧。

(三)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若任凭贸易保护主义横行,全球业已形成的分工和贸易体系就会遭到人为割裂,世界经济就会持续低迷、复苏周期就会延长,各种经济政治矛盾随之而来,整个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其一,贸易保护主义成为推动世界动荡变革的重要变量。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28. )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而且成为国际政治和交往格局深度调整的重要变量。它不仅加剧了世界经济深度衰退,而且放大了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和平赤字,使不同国家利益交融的全球化趋势遭遇逆风逆流,整个世界进入问题多发频发、进步乏力和韧性脆弱的动荡变革期。

其二,世界动荡变革期又反过来推高贸易保护主义态势。贸易保护主义的流行推动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而动荡变革期因国际经济政治调整所致的诸种变量又刺激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流行。在动荡变革期,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通及经济增长的预期都将下行转弱,各国也将不同程度地面临增长乏力和动能不足的痛点难点,此时很容易选择加大出口刺激和提升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壁垒的政策取向。从世界贸易史来看,每当全球经济向好、具有上行趋势时,一些西方强国就积极提倡自由贸易,然而每当全球经济遇到困难、出现转折时,这些曾经高喊自由贸易的国家就会转变腔调,通过各种手段来限制他国商品入境。“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789. ),这时,人类都将面临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的关键抉择,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就会趁机走上前台,搅动世界神经、阻滞文明进程。

四 提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战略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应该任由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破坏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而要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好趋利避害。”(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5. )直面全球化新阶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才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泛起的正确之道。

(一)把握全球化的新阶段新走向

尽管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和本质没有变,但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换挡、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发轫发力,它的确演化到了一个过去从未有过的新阶段。这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时所不应忽视的重要境遇。

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事物,“‘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虽然是冷战结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但这样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35. ),只不过它的具体形态在变。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精辟论述了国际分工、民族国家经贸往来、资本空间化流通、世界市场形成、地域史转向世界史等关涉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问题。他们早就洞悉了经济全球化的演化趋势。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大阵营、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全球分割为泾渭分明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市场;第三阶段是冷战结束后的经济全球化阶段,各国经济交织交融,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跃升到较高水平(参见: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11. )。从三大阶段的更替不难发现,经济全球化是资本逻辑驱动和国际分工塑造的结果,它从早期的殖民侵略性质已演进到利益相互依存的高级阶段。

同时,经济全球化的确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但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未必就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瑕的事物,存在优点就回避缺点或存在缺点就遮蔽优点,都是只顾其一而忽视其余的片面做法。对待经济全球化,同样需要辩证的哲学思维,“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54. )。毋庸讳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获益是不均衡的,而且获益时间也有先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在不同阶段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也有差别。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的确带来了地区利益失衡、贫富差距悬殊等问题。但同时一些引发地区动荡的问题,诸如难民潮和国际恐怖主义,并非由经济全球化直接造成的,而是由战乱和冲突所致;再如国际金融危机也不能简单说成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后果,而是资本过度逐利、金融资本掏空实体经济的必然产物。因此,“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53-554. )唯有找到问题的真正病根,才能“药到病除”,破解问题、接续前行。

对此,关键在于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增强普惠性。“经济全球化曾经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现在又被不少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53. )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偏颇态度,不是直面问题、破解问题的应有格局。经济全球化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一种“常为常新”的经贸往来状态,在一切以地点和时间为转移中不断调整形态、优化结构、增进动力。关键在于探索出全球经济公平互动和互利共赢的新路,分好全球化的“大蛋糕”,做到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经济体普遍受益,缩减发展鸿沟、强化利益聚合点,把经济全球化推向一个21世纪的新形态。世界各国都要正确看待具有“双刃剑”属性的经济全球化大势,在全球经济承压严重的阶段,增长和环境、资本与劳动、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更加突出,重在“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54-555. )。这才是经济全球化的应有走向。

(二)共建新型经济全球化

破立并举,才能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这股来势汹汹的思潮。共建新型经济全球化、提升世界经济的普惠性包容性,才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战略。

第一,推动参与主体“新”的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涌现,并非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出了问题,而是其内在结构特别是推动主体有待调整优化。旧经济全球化主要由资本逻辑驱动,在初始阶段主导和推动力量均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他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只是被动地裹挟其中,成为殖民地或经济附庸。旧的全球化是典型的“中心—外围”国际关系结构的产物。新型经济全球化之所以“新”,正是因为它的参与主体既新颖又广泛,是平等和开放的全球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尊重多边主义,也都有权利分享全球化红利。“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92. )同时,因为发达国家较早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所以在新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权,它们基于国情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也应该受到尊重。“要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46. )唯有如此,经济全球化才是真正具有新动力及成长性的全球化。

第二,推动内涵“新”的经济全球化。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这种短视但不少国家又权宜性使用的竞争壁垒政策,关键是要找到新的经济全球化道路,推动世界经济在普惠均衡发展中减少其滋生土壤。新型经济全球化是内涵有别于旧经济全球化的经济交往形态,也必将是更具可持续性的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范式。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加快通过发展来对冲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严重影响、降低世界经济失速失衡的风险,推动全球经济实现绿色、强劲和可持续的增长。同时,还要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数字经济的内涵,完善数字经济全球治理,塑造经济全球化的数字形态。相对于由资本驱动和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旧经济全球化,新型经济全球化务必要打破“赢者通吃”的思维窠臼,致力于建构以劳动者而非资本为中心的全球化,“共同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95. )。在重塑和重构全球化的叙事中,建构真正能为世界发展注入正能量稳定性、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的新型经济全球化。

(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开放和包容是对封闭和狭隘的最好对冲。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涌现,关键还在于从根源上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从来都应该是互通有无、互联互通的循环体系,而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各立门户、各自为战,否则,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就难以发展进步甚至原地踏步。世界经济如同汪洋大海,各国经济如同涓涓溪流,溪流最终要汇流合流到大海,才能生生不息。“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55. )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一种互利共赢的经济形态,不同发展层次的经济体在相互开放中共建自由贸易体系、共享机会红利,做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根据市场需要和资源禀赋自由流通融通,各国实现最大化的互联互通和联动增长,努力在共同繁荣的道路上齐头并进。世界经济愈发走向开放包容的大方向从未真正改变,更不会悖逆潮流而改变。

同时,开放型世界经济尽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但它却不会自动实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便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关键之举。“贸易自由可被视为政治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公理。”(道格拉斯·欧文.国富策: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M].梅俊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01. )唯有认同和践行自由贸易精神,才能真正让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各国应该以更高的站位,主动对接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规则,打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完善多边经贸体制以更好地体现包容性代表性,杜绝逆全球化甚至去全球化的逆风逆流。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应切实履行国际责任、做好表率引领,坚决做自由贸易的旗手而不是保护主义的黑手,主动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和投资贸易政策对接,强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互动融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效流通,能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基本盘和压舱石。否则,人为地设障阻断世界经贸往来,没有哪个国家会是真正的赢家,最后都是一损俱损的输家。因此,习近平主张“各国应该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13. )。

在这方面,中国作出了积极重要示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而且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坚定支持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主要推手是欧美发达国家,今天反而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大国被认为是推动自由贸易的最大旗手。经济全球化是谁都无法阻挡的时代大势,中国通过自贸区、自贸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组合拳”式高水平对外开放举措,对各国投资者持积极开放态度,承诺对外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推动建设均衡、包容和普惠的多边经贸体制。在当前全球复杂形势下,尽管我们自身也面临着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但“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38. )这就是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肆虐的大国胸怀气度、负责任行动。

五 指明防范贸易保护主义的路径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哪一国的私事,而是全球大家庭的公事。除了提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战略,习近平还指明了防范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路径。

(一)培育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狭隘自私的逆全球化行径,最终将影响全人类共同利益,应该培育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来积极应对。

第一,开放包容是世界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只有以包容的政策取向构建开放而非排他的国际经贸圈、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世界经济才能加快走出疲软脆弱泥淖。对此,不妨以亚太地区为例进行诠释:30多年来该地区之所以能保持快速发展,正是因为从“茂物目标”到“布特拉加亚愿景”等区域合作愿景,都是把开放包容放在地区经济交往的首要位置。只有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包容而不互斥,积极建设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全球才能在共同受益中减少矛盾冲突、实现协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有13个经济体实现25年多的高速增长,其共同特征就是采取开放政策。”(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50. )世界历史正是从地域互动走向全球互联互通才逐步开启的,也只有在開放包容中才能走向繁荣进步。

第二,培育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重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当今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互嵌,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往多了,难免会有一些具体利益上的分歧纠葛。面对矛盾和摩擦,关键在于秉承公正公平、开放包容的理念来破除各种壁垒,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开放求发展、以包容促共进,才是全球共同价值的基本方向。“我们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削减贸易壁垒,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场需求。”(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10. )只有共同需求大了,共同做事的动力足了,全球发展的均衡性和包容性才会大大提升,才能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落伍。完善全球经济治理,重在降低一些欧美大国国内政策的负外部性,践行契合所有国家共同利益的全球治理观,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周期性泛起,关键是“世界各国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85. )多边主义不仅是一种全球治理理念,更应该是百年变局下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底色。

第一,全球治理要回归真正的多边主义。一些西方大国向来有搞保护主义的历史传统,如美国就倾向性认为“如果没有关税保护,这将使美国停留在‘担水劈柴’的地位上,直至耗尽土壤和矿藏,而不是按照工业学习曲线从事经济活动”(迈克尔·赫德森.保护主义:美国经济崛起的秘诀(1815—1914)[M].贾根良,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88.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代表的单边主义不符合时代潮流,全球治理应该回归真正的多边主义。国际上的事情应该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按照各国利益最大公约数和普遍共识来推进有序治理。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范围内的事情应该由各主權国友好协商解决,而不应把世界的前途命运攥在个别霸权国家手里。“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63. )真正的多边主义要面向全球各利益相关方,在互利共赢中推动世界走向均衡发展。

第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重在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61. )习近平在国际场合反复强调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世界各国应着眼于人类共同利益,不搞“小圈子”“小群体”、不搞阵营对抗和所谓的价值观联盟,而应该维护世贸组织的权威地位、推进完善多边经贸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中国不仅是多边主义的提倡者和推广者,而且是多边主义的捍卫者和实践者。我们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经济民粹主义,提倡双赢、多赢、共赢的多边主义思维,拒绝搞我赢你输、我活你死的零和竞争,积极带头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协商,努力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三)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应对具有“分裂”性质的贸易保护主义,关键还在于增进人类共同利益。“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28. )

第一,深刻认识人类利益交融的时代大势。尽管近些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大有反弹肆虐之势,经济全球化遇到明显的逆风挑战,但各国经贸往来只是一时受到影响和波折,国际上的互联互通的诉求一直都在,且只会愈加强烈,特别是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往来就更加便捷。固然只要民族国家存在,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就不会消失,但这只是对资源分配与阶段性获得感差异的一般映射,毕竟在总体意义上人类的利益是高度嵌套的。在习近平看来,“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40. )贸易保护主义无论如何翻新变异,都不可能真正阻挡和消解国际分工的时代大势,国际交往中的利益融合点、汇合点、共同点只会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大。

第二,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尽管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调整和重塑期,各种发展问题结构性地涌现出来,各种保护主义行径也伺机兴风作浪,但各国在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疫情应对、科技进步等很多重大问题上具有根本利益一致性。尽管各国难免存在一些利益分化或观点分歧,但毕竟一国的成功并不必然建立在另一国的失败之上,各国仍然具有共同发展的巨大空间及各种可能性,关键在于要既承认差异又相互尊重,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中找到各国利益最大公约数、画出利益最大同心圆。“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利益交融,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31. )世界各国应该做到相互尊重、秉持公平正义,只要彼此之间共同利益的交集点、汇合点大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动机动力就会减少减弱。

第三,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增进共同利益。面对风头正劲的贸易保护主义,各国要认识到世界分工体系下互通有无的客观需要。“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13. )只有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才能越做越大,世界各国才能真正在协同发展中强化共同利益。各国只有旗帜鲜明地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减少对外输出经济负效应,全球经济才能真正获得恢复和增长的不竭动力。同时,世界不同国家毕竟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历史传统存在一定差异,关键在于如何兼顾好利益分化并凝聚好利益共同点。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命运前途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92. )在全球经贸往来中,要持续把多边主义和自由开放的共同价值落实到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中去,全方位多层次疏通打通各国共同利益的枢纽节点,真正实现连接联动、包容共进、普惠发展。

结语

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周期性泛起和肆虐,但任何时候它都不应该也绝不能成为全球经贸领域的主流声音。基于全球互联互通、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战略高度,习近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坚定主张“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1.。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遵循历史大

势和时代潮流,坚定不移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主张并践行开放、包容、透明、非歧视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名义奉行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代表的逆全球化行径。面对仍在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深度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谈判,不断提质扩容建设面向世界和未来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区及自由贸易港网络,反对任何旨在围堵打压他国的单边制裁、极限施压。我们积极发挥好自身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稳定韧性方面的独特作用,以“一带一路”倡议等理性务实行动,带动引领世界经济体自觉嵌入全球自由化便利化的贸易和投资网络,共同培育各国经贸合作新机遇、发展新动能、创新新动力,持续为这个依然充斥着诸多超预期难预料因素的动荡世界,注入正能量、增添稳定性,努力在各展其能、各得其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持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The Innovative Contribution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s against Trade Protectionism

LIU Shun

Abstract: Trade protectionism is a kind of economic trend and policy practice that arises periodically. The rise of a new wave of trade protectionism is not accidental. There are both the “superficial” cause of the lack of momentum for global economic growth aft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but also the “point” factor that many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deliberately divert domestic conflicts in face of industrial hollowing out, widening income gap, and populist backlash.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XI Jinping has stood on the broad vision of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all mankind and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world, deeply analyzed the causes, manifestations and hazards of trade protectionism under the 100-year change, and pointed out countermeasures and prevention paths. Thi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effect on countering anti-globalization trends, practicing multilateralism and improving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Key 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rade protectionism;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ultilateralism

About the author: Liu Shun,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of the School of Marxism, Tongji University, focusing on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本质批判的当代价值研究”(20BKS01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保护主义全球化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WTO规则的缺陷和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
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方案要旨
贸易统计
全球化陷阱
贸易统计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