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探析
2023-10-13王宏莹李婷婷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王宏莹,李婷婷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不同学科专业应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挖掘并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把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思政目标。工学类专业课程,不仅要注重强化专业工程伦理教育,还应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工程测量”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工科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关乎建筑工程项目中规划、设计、施工的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意义重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条件限制和工作任务艰巨,专业人员不仅要具备超高的专业素养,更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主动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因此,在“工程测量”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确有必要。
1 课程教学目标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能力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具体工程技术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显性”实现知识和技能目标培养的同时,以“隐性”方式有机融入爱党爱国、工匠精神、国家安全、测绘法规、劳动教育、职业认同、安全生产、职业道德等与课程紧密契合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统一,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技能、良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遵纪守法、爱党爱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课程思政建设特色
“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可概括为“一体化整合,三载体育人”。“一体化整合”是指将与课程内容紧密契合的思政元素,如爱党爱国、工匠精神、国家安全、测绘法规、劳动教育、职业认同、安全生产、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元素无缝嵌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编制、教材建设、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以及课堂教学中。“三载体育人”是指在“理论知识讲授、课堂案例教学、课外项目实践”三个教学阶段,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测量课程教学全过程,努力培育德技兼优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3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通过深入挖掘“工程测量”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落实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在润物无声中实现思政育人。如从测绘发展史中梳理民族文化;从珠峰高程测量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从精密仪器的使用中,培养学生树立爱护仪器、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从军事测绘、国家地图安全法的学习中,培育学生不忘初心勇担测绘使命,砥砺奋进永葆家国情怀的精神品质等,如表1所示。
表1 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4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思政元素的挖掘,“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实践,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是教师全面育人意识显著增强,扭转了长期以来教师课程教学中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育功利化、忽视“五爱”和职业素养教育等理念,使得思政教育贯彻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全面育人理念根植于每个教师心中。二是课程思政建设有力推动了“三教”改革,使得课程教学更加规范、系统,教学文件的制定更具特色、科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元,课程评价体系更符合本课程建设需要。三是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使得工科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通过职教云平台的使用,借助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测量工匠精神,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为原本看似枯燥的“工程测量”课程注入鲜活元素,提升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认同感。但在具体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找准思政元素准切入点,避免形成“两张皮”现象的发生。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和适当融入,将“工程测量”课程变成有情怀、有温度的专业课程。无论从课程整体还是从工程实例出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